登陆注册
2872500000006

第6章 德充符

【解题】

《德充符》的主旨是破除外形残缺、完整的观念,树立注重内在心态美的思想。基于此情,文章着重阐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应当如何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的观念。作者以为宇宙万物源于“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蒂却都浑然为一。这作为一种“心态”或“精神”,反映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是“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世界上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反映精神状态的“忘形”与“忘情”,便是庄子“德”的全部内涵。有“德”的人,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人。

“充”是说明“德”的充实,“符”是对“德”的证验。

【原文】

鲁有兀①者王骀②,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③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地。”

常季曰:“彼为已④。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⑤。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季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微笑,不懼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⑥。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士,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⑦,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申徒嘉⑧,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⑨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⑩。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焉,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XC叔.TIF;%%,JZ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日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日‘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汜然而若辞。寡人恤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已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受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翦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已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卻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XC门.TIF;%%,JZ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XC央.TIF;%%,JZ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膠,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膠?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之形,子以坚白鸣?”

【注释】

①兀(wù)者:兀:通作“跀”(yuè),今作“刖”,古代断足的刑法。“兀者”,指受过刖刑只有一只脚的人。

②王骀(tái):庄子假托的人。

③奚假:奚:何。假:已,只。奚假,即何只。

④彼为己:王骀修己。彼:指王骀。为己:修身。

⑤唯止能止众止:唯有静止的东西才能照人,才能使别的一切求静的东西静止下来。

⑥雄入于九军:雄入:冲入。九军:六军。一说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名九军。

⑦一知之所知:自然赋予智慧烛照所知的境域。

⑧申徒嘉:姓申徒,名嘉,郑国贤人。

⑨后人:瞧不起人。

⑩彀(gòu)中:张弓弩的射程内。

蹴(cù)然:惭愧不安的样子。

XC叔F.TIF;%%,JZ(chù)诡幻怪:诡:奇异。四字词义相近,都含有奇特、怪异、虚妄的意思。

恶人:丑陋的人。

不出乎四域:不超出人世。

汜然而若辞:形容漫不经心的样子。辞:推却。

恤(xǔ):忧虑的样子。

XC门F.TIF;%%,JZ(yīn)跂(qí)支离无服(shèn):形容一个人的形残貌丑,并以此特征作为这个人的名字。闉跂:指腿脚屈曲常踮起脚尖走路。支离:伛偻病残的样子。脤:唇。

謷(áo):高大的样子。

据(槁)梧而瞑(mián):槁梧:枯的梧桐树。瞑:通作“眠”,假寐的意思。

天选:天授予。

【译文】

鲁国有一个被砍断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跟他学习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一般多。孔子的学生常季问孔子说:“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他学的弟子和先生在鲁国的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以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跟他学的人却是空虚而来,满载而归。难道真有不用语言的教导,无形感化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吗?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这王骀是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在他的后面,只是还没有去请教罢了。我准备拜他为师,更何况不如我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要引导天下人去跟他学。”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而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果真如此,王骀是怎样运用他的心智的呢?”

孔子说:“死生是一件极大的事,可是却影响不到他,即使天翻地坠,他也不会因此遗落、毁灭。他处在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顺任事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枢纽。”

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从事物千差万别的方面看,肝和胆同处人体就像楚国和越国相距那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方面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像这种人,将不知道耳目适宜于何种声色,只求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游放在忘形、忘情的浑同的德境域之中。从万物相同的方面去看就看不见有什么丧失,因而看自己断了一只脚就好像失落了一块泥土一样。”

常季说:“王骀修身,用自己的智慧去追求理解分别一切的心,再根据这个心返回到不起分别作用的‘常心’,众多的弟子为什么会归依他呢?”

孔子说:人不会在流动的水面照自己的身影,而要在静止的水面照自己的身影,只有静止的东西才能使别的事物静止下来。接受生命于地,只松柏禀自然之正,不分冬夏枝叶郁郁青青;接受生命于天,只有尧舜得性命之正,在万物之中为首领。幸而他们都能自正性命,才去引导别人。能保全本始的迹象,勇者的无所畏惧。勇敢的武士只身一人冲入千军万马之中。将士为了求名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主宰天地,包藏万物,把六骸视为旅舍,把耳目视为迹象,天赋的智慧能够烛照所知的境域,而心中未尝有死生变化的观念,这样超尘绝俗的人,大家都乐意跟从他。他哪里肯以吸引众人为事呢?”

申徒嘉是个被砍断了一只脚的人,与郑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停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停下。”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又同堂同席坐在一块。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停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停下。现在我要出去,你可以稍停一下吗?或不停呢?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还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成是与我一样执掌政务的大官吗?”

申徒嘉说:“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原来有这样的执政吗?你夸耀你的执政而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吗?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镜子明亮灰尘就不会停留在上面,灰尘落在上面就不明亮了。经常和贤人一块生活就没有过失。’你今天来先生这里求得广博精深见识、培养德性,竟说出这种话来,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说:“你已形残体缺,还要和尧比善,你计量一下你的德行,还不足以使自己反省吗?”

申徒嘉说:“一个人自己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不应当残形体缺的人很多,既残形后,不辩说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体整全的人很少。懂得事情的无可奈何而能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自然的命运,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得到。走进后羿张弓的射程之中,正当中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有时却没有被射中,那是命运。别人用双脚的完整笑我残缺的很多,我很生气;等到来到伯昏无人先生这里,我的怒气全消了。谁知先生是用什么善道来教导我的呢?我随从先生已十九年了,然而从不曾觉得我是断了脚的人。今天你与我心灵相通,以德相交,然而却还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难道不是过错吗?”

子产听了申徒嘉的一席话,觉得十分惭愧,立刻改变面容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鲁国有一个砍去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行走去见孔子。孔子说:“你很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像这样断趾。现在虽然来请教,可是怎么能够追回以往呢!”

叔山无趾说:“我只因不识时务而轻率地用了自己的身子,所以才断了两只脚趾。如今我来你这里,还有比脚更宝贵的东西存在,我想竭力保全它。天是没有什么不覆盖的,地是没有什么不托载的,我把先生当天地,哪里知道先生是这样的啊!”

孔子说:“我实在浅陋。你怎么不进来呢!请说说你知晓的道理!”

叔山无趾走了。孔子说:“弟子们要努力啊!无趾是个断了脚趾的人,还努力求学来补救以前做的错事,何况道德品行乃至身形体态都没有缺陷的人呢!”

叔山无趾对老子说:“孔子还没有到过‘至人’的境地吧!他为什么不停地来向你求教呢?而他还要企求拿奇异的声望传扬天下,难道不知道至人把声望当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吗?”

老子说:“你为什么不使他了解死和生都是一样,可和不可都是平齐的道理,从而解除他的束缚,这样恐怕也就可以吧!”

叔山无趾说:“这是天加给他的刑罚,哪里可以解脱!”

鲁哀公问孔子说:“卫国有个面貌很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开。女人见到他,即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当哀骀它的妾。’这样的女人已经十余个了,而且还在增加。从没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见他附和别人而已。他没有高居君王的地位而拯救别人的灾难,也没有钱财去养饱别人的肚子。他面貌丑陋到使天下人看了感到惊愕,又总是附和他人而无倡导,他的知见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然而妇人男人都亲近他。这样的人必定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我召他来看了看,果真发现他的相貌丑陋得使天下人惊骇。但是,和我相处不到一个月,便觉得他有过人之处;不到一年,我就十分信任他。这时国家没有宰相,我就把国事委托给他。他却淡淡然无意答应,漫漫然无心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了,我内心忧虑得很,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好像国内再没有人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的似的。哀骀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曾经去楚国,碰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慌地弃母猪而逃走。因为母猪已死去,不像活着的样子了。可见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其形体,而是爱主宰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战士,被埋葬时不用棺材上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嫔妃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得再到宫中服役。为保全形体的完整尚且如此,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现在哀骀它不说话也可取信于人,没有功业即赢得人的亲近,使人乐意把国家政务委托给他,还怕他不肯接受,这一定是‘才全’而‘德’又不外露的人。”

哀公说:“什么叫‘才全’?”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和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自然规律的运行;好像昼夜轮转更替一般,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因此,了解这一点就可不足以让它们扰乱本性的谐和,也不致于让它们侵扰人们的心灵。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日夜不间断地随物所在地保持着春天般的生机,这样便会和外物产生谐和的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哀公说:“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

孔子说:“水平是极端静止的状态。它可以拿来作为效法的准绳,内心保持极端的静止状态就可以不被外物所动。所谓德,就是完美纯和的修养。德不外露,万物自然亲附而不能离去。”

有一天哀公将孔子这一席话告诉给闵子说:“起初我认为坐朝当政治理天下,掌握法纪而忧虑人民的死亡,我自以为是尽善尽美的了。如今我听了至人的名言,恐怕自己没有实绩,只是轻率地用我的身体而使国家危亡。我和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的好朋友。”

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非常喜欢他;看到形体完整的人,却觉得他们的脖子实在太细太细了。一个脖子生大瘤的人去游说齐桓公,齐桓公非常喜欢他;看到形体完整的人,却觉得他们的脖子实在太细太细了。

所以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德性,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人所遗忘。人们如果不遗忘所应当遗忘的东西(形体),而遗忘了所不应当遗忘的东西(德性),这就叫做真正的遗忘。

所以圣人能自得地出游,把智慧看成是灾孽,把誓约看成是胶漆,把推展德行看作是接交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作商贾的行为。圣人不图谋虑,哪里用得着智慧呢?圣人不砍削,哪里用得着胶漆呢?圣人不感到缺损,哪里用得着推展德行呢?圣人不作买卖,哪里用得着经商呢?这四种作法叫做天养。天养,就是受自然的饲养。既然受自然的饲养,哪里还用得着人为!有人的形体,而无人的真情。有人的形体,所以和人相处,无人的真情,所以是与非不会汇聚在他身上。渺小啊,与人同类,伟大啊,与自然浑同一体。

惠子对庄子说:“人是没有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假若没有情,怎么能叫做人?”

庄子说:“道给人容貌,天给人形体,怎么不能叫做人?”

惠子说:“既然叫做人,又怎么可以没有情?

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就是说人不因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不用人为去增益。”

惠子说:“不用人为去增益,那么怎么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呢?”

庄子说:“道给人以容貌,天给人以形体,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出你的心神,耗费掉了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休息。天给了你形体,你却自鸣得意于‘坚’、‘白’的诡辩。”

同类推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狼君有点娘

    狼君有点娘

    南虞国定国侯府的小姐肖鲳鱼性情寡淡冷漠,高傲无比,十年不笑,坦言:“京都贵胄三千,我一个都瞧不上。”自此,定国侯府再无人上门提亲。绝世容颜为谁高傲?明月之心为谁坚守?当心定之人的真实身份现于眼前,她的心又该何去何从?
  • 神秘老公头条见

    神秘老公头条见

    他是势跨亚欧的传奇风靡人物,一个令下,整个区域要抖三抖,却只视她如命,纵她翻天!某日,小女人嘟嘴打报告:“老公,有人笑话我嫁的是个又老又丑的穷光蛋。”男人及时赶到现场助阵,高调的场面亮瞎狗眼。又一日:“老公,佣人们都说我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粗人,根本配不上你。”第二天,秦府所有女佣全被一群新进的高级素质佣人取代,她们的指令是:服务贝筱筱。再一日:“老公,有人跟我表白,要我与他再续前缘。”
  • 倾颜归以

    倾颜归以

    “傻逼女人,谁让你帮我的”司宇以辰不屑一顾。“哦?这位同学,是条狗我也会出手相救的”,江倾颜冷冷的说。三年后,“怎么在哪都能看见你”,江倾颜很是无奈。“你家住在海边吗?管的这么宽。”司宇以辰反问。
  • 婚久情深,错惹腹黑总裁

    婚久情深,错惹腹黑总裁

    【本文已签约出版】—苏绾绾不小心得罪了桐城翘楚褚竣北,慌忙跑路,却被穷追猛打。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褚竣北你毛病啊,我是装瞎的怎么样?不就是你洗澡的时候我在一旁看着,你裸|睡我不小心看见了,你想女人想得黯然神伤被我撞见了而已么?你一个男人你怕人看啊,你再逼我我死给你看!”褚竣北淡淡瞥了一眼她,“长江黄河又没盖水泥盖,你跳啊。”苏绾绾一怒之下狠狠报复了褚竣北一把。“苏绾绾,两个月你陷害了我十七次,如今整个桐城都视我如毒物,唯恐避之不及……”“蛋/疼了?”“不止疼,”褚竣北温柔无害的握着她的手往身下带,“好像快碎了,你摸摸——”苏绾绾绝倒,谁说他为人稳重不苟言笑的!★褚竣北,桐城商界翘楚,倜傥却不风/流,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了那一次婚。人前,他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风云人物。人后,他是一只宠妻宠到令人发指的温柔好丈夫。客厅里,又一次骤雨停歇,俊美如俦的男人望着厨房窈窕的身影叹气,“绾绾,当着儿子的面,下次给我留点面子。”“家里最没地位的人还要面子做什么?”说话的,是旁边一个五官与男人相似的小版帅哥。男人侧眸弹了弹小帅哥的脑门,一脸无奈,“小东西,我是你爸,怎么说话呢!”小帅哥抬头轻轻眨眼,“自己把妈妈宠得无法无天,怪我?”“……”男人不语,半晌认命的低下头,“当初明明是你妈把我追回来的……”小帅哥继续眨着亮晶晶的眼,“男人追女人,是追回去疼的,女人追男人,是追回来虐的,爸爸,怨你自己看不透。”男人叹气一脸挫败,谁把他儿子教得这么坏的!-------------★于是,这是一个相爱相杀、最终甜蜜蜜生了个小妖孽宝贝的文文,宠文路线,圆满结局,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中国文化未解之谜

    中国文化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挖坟去

    挖坟去

    天生重瞳识人不清,我以为这是缺陷,可是在墓里,我才是真正的王。长生渊里长生不死,魔鬼岬外镇海妖楼,南檀梵境龙脉藏地,那些墓里面存在的,隐在黑暗中的,绝对是你想都想不到东西。现在香燃了,你要随我下去吗?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进旨

    进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是著名作家阿来“山珍三部”系列第1部。阿来在创作谈中说,“有十年没写过中篇了。十年前在日本访问时,泡那里的温泉,突然想起青藏高原上的温泉,写了一篇《遥远的温泉》。后来就再也没有写过了。今年突然起意,要写几篇从青藏高原上出产的,被今天的消费社会强烈需求的物产入手的小说。第一篇,《三只虫草》。第二篇,《蘑菇圈》。第三篇,《河上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