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000000002

第2章 亚洲大陆的古文明(2)

西汉时期,滇池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滇、劳浸、靡莫等“同姓相扶”的各部落组成的联盟,称为“靡莫之属”,其中以滇为最大。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过重要的记载,在公元前339—前329年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入滇。不久,秦国灭巴蜀,庄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庄入滇”,庄也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但在他之前是否已有滇王存在,就无从得知了。

公元前l世纪左右,古滇国走到了它生命的终点。汉武帝时期,曾派使者前往滇国,当时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好奇地问汉朝的使者:汉朝与我谁更大?由于地处边疆,地势险峻,没有道路与外界相通,他们消息闭塞,如同井底之蛙。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就在这段对话之后不久,这位无知的滇王连同他的国家,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攻打滇国,滇王无力抵抗,举国投降,并请求汉武帝派官吏入滇国。赐滇王王印的汉武帝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让他继续治理他的子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2000多年后出土于石寨山。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力被郡守取代了。从此隶属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古滇国正式宣布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里呢?有着高度灿烂文化的古滇国又为何突然消逝呢?对这个千古之谜,人们在做着各种假设和猜想。

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可以肯定地说,澄江、江川、呈贡、晋宁、昆明这一片相邻和相连的广袤区域,是古滇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也可以说澄江在古滇国历史上一定扮演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推测澄江在历史上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有着很发达的经济和辉煌灿烂文化的地区。还有学者推测,5000余件古滇青铜器物是在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出土的,而滇王印出土于与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按照一般的考古规律推测,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应该就在附近。

还有一些学者从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及近水居的干栏式建筑看,认为李家山青铜文物所反映的生活环境应有山可猎,有地可耕,有湖可渔,又近水而居。这样的生存环境与澄江的地理生存环境极其吻合。所以,澄江应该是古滇王国都城的所在地。那么古滇国又是如何突然消失的呢?有的学者认为地理环境灾变是导致古滇国消失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切只是人们的推测和猜想,仅仅是一种有根据的假设,并不能说服所有人。

解不开的古格谜团

在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畔海拔约3700米的高原上有一座被赋予“阿里江南”之美誉的县城——扎达县。距县城18千米的扎布让区,一座高约300米,方圆1千米,四面陡峭的山冈上,屹立着一片建筑群。远远望去,高耸入云,气势不凡,这片建筑群古格王国遗址就是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如今的古格受到世人注目,其优美的风景、绚烂的壁画及诸多未解之谜,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就在十几年前,这个璀璨的国度还未被人所知,独自孤立于历史的寂寞中。传说中的古格王国是个黄金遍地、富足奢华、拥有十余万之众的繁盛王国。其历史的影迹离我们并不久远,17世纪中叶,古格王国突然湮没。为何如此强盛的王国一夜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十几万人口及他们的后裔都到哪里去了?古格王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

吐蕃王朝末代统治者朗达玛时期国力大衰,又实行灭佛政策,关闭佛寺,削弱教会势力,使得风雨飘摇中的政权更加动荡。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时间为公元9世纪。之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位相互争斗,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基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继任为当地的首领。后来基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17世纪中叶,古格王国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王国覆亡后,并入叶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这段历史头尾非常清楚,也为多数人所认可。不过,几百年间的古格王国的状况却十分神秘。有人说,基于史书记载及现在从遗址中可探寻到的深厚佛教文化,可得知古格王朝是个有着十多万人口(史书记载古格曾以十几万人共抗入侵者),实力强大,雄踞一方的王国。王国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种说法是,古格王朝并没有如此强大与重要,它仅仅是一个人口万人左右的小小城邦。首先,如果古格如此强大,拥有十几万人,又有成熟、灿烂的文化,那么,这样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也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其次,从现今的遗址来说,有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各类佛塔28座,这些建筑是不可能容纳太多人的。最后,古格城周边的自然环境现在基本沙漠化。即使在几百年、上千年前,这小片土地,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是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的。因此,估计古格是一个万人上下的城邦,最后被战争一举毁灭。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这次考察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黄土坡上,地势险峻,王宫、庙宁、碉楼、佛塔、洞穴有序布局,自上而下,依山叠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宏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最上层是王宫,中间是寺庙群,底下是普通居民房屋及奴隶的居住地,体现了王权的至高和宗教权势。城堡的建筑还充分考虑到了防卫功能,外面路陡山险,又处处加设岗哨。城内山体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内外结合,这座古堡可谓固若金汤。

山顶的建筑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以议事厅和国王寝宫为中心的王宫区,以佛殿为中心的一处皇家寺院,储藏着大量盾牌、箭杆、火药筒,是一个军用仓库。在王宫周围,考古学家们还发掘出了十多个洞窟,里面藏有许多武器、生产工具以及藏文典籍等。据专家们推测,这里很可能是国王的库房。

古格遗址中的寺庙建筑在古格王国遗址中最具争议而又悬而未决的是古格王国的“千尸洞”之谜。该洞位于古格王国遗址北面断崖内。洞口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弯着腰进出。走进去以后,里边豁然开朗,分主室和南北两个侧室。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不论是主室还是侧室都横七竖八堆满了人的遗骸,而且这些遗骸都没有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头骨的洞中却发现了许多人的发辫和绑扎的发束!有一具蜷曲着的尸体保存得较为完整。尸体外面包裹着一件藏式无领粗布长袍,身子被一根毛绳紧绑着,两只手交叉着置于腹前,由其头发上的松耳石和小铜环等可以看出这是一具女性的尸骸。这些尸骸的头骨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只有头发而不见头骨呢?如此众多的无头尸骸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的人认为这些人是战争中的俘虏。古格王国是一个好战的王国,很有可能在战争胜利后杀一批俘虏以示庆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古格王国特有的宗教仪式。但这只是猜测而已,也没有可信的文献资料证实。

古格王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是强大的王国,还是偏处一隅的小城邦?最后那场战争到底是如何毁灭古格的?古格王国的这些无头尸骸是殉葬者吗?如果是,那他们为之殉葬的主人究竟是谁?在这个洞中却没有找到一具棺椁。如果他们并非殉葬者而是死者,那么那具被绳子捆着的女性作何解释?难道这也算他们的丧葬仪俗吗?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这些谜团至今仍未解决。

新疆草原石人之谜

在新疆阿勒泰市郊外的旷野上,有一堆黑色巨石,有人说是陨石,也有人说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矿石,但引起考古学家注意的却是黑石头上雕刻着的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是亚欧大草原上一种重要的文化遗迹,近100年来,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认为石人可能是古代突厥人的遗存。突厥人尚武好战,死后为求灵魂不灭,便为自己雕刻一尊武士形象的石人。但更广泛的调查发现,某些石人和突厥石人之间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那么它们又是什么人留下的呢?

阿勒泰草原石人阿米娜是一户牧民,她家住在阿尔泰山脚下一片辽阔的荒原上。但阿米娜全家人都不放牧,而是常年守护着山坡上一堆黑色的巨石。收取参观黑石头的门票成为阿米娜全家的经济来源,她告诉游客,这是一堆铁陨石,并为游客们准备上小铁锤,因为黑石头能敲击出悦耳的音符。不过相关专家的进一步分析认定,这可能是一种叫做闪长岩的含金属量很高的石头,是阿尔泰山的自然石。

对于一位在新疆从事了近四十年考古工作的专家王明哲来说,黑石头真正吸引住他的,是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画有人脸,因为正是这种石人,见证了亚欧大草原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离阿米娜家不远的公路边上,还有很多地方都埋着黑石头,而其中有的石头上也隐隐约约能辨别出简陋的人形。沿着阿尔泰山继续往北前行,在哈纳斯风景区一个叫阿贡盖提草原的地方,又有十几座石人矗立在旷野之中。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向东与之相连的蒙古国、南西伯里亚草原,以及我国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向西穿越中亚腹地,一直到里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着石人,它们没有国界的区分,成为北方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现在生活在石人地区的民族,比如说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都没有立石人的习俗,因此石人的族属必须到古代民族中去寻找。在中国北方草原,曾先后生活过鬼方、塞种、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长期处在频繁的迁徙和战争之中。谁才会是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呢?

据说石人身后都有墓葬,因此,专家们首先想到了到墓穴中去寻找证据,但是现实中保存完好的石人和墓葬非常少,比如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人,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挪移过来的。即使找到了类似的遗迹,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专家们一般只进行抢救性挖掘,就是只清理那些被盗和被破坏过的墓葬。由于游牧民族的葬俗本来就很简单,这种被破坏的墓穴里头,就更难找到直接的证据。一时间,鉴定石人身份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野外寻找考古证据的同时,专家们也把目光投入到历史资料当中。在《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人死后,要“于墓所立石建标”,专家们对这一句文字如获至宝,这说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风俗。同时在《隋书·突厥传》中也有一段记载,说突厥人尚武好战,死后要“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经战阵之状”。这样联系起来是否可以推断为,墓地立石之上刻画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光辉形象?20世纪中叶,在蒙古国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明确记载这是突厥贵族的墓葬。

在阿勒泰市文管所里,有几尊石像,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突厥石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右手执杯,左手突厥石人握剑,王明哲认为这种武士型石人正是突厥石人的代表,石人之所以握剑,很可能就是因为突厥人有尚武的风俗,而它另一只手中托着的一个杯子,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王明哲认为刻画石人的意义,大概是认为它具有通灵的作用,即使人死之后,他的灵魂也会依附在石人身上,只要石人不倒,他的灵魂就不会消失。武士型石人很好地吻合了突厥人的一些生活习性。但所发现的石人远远不止这一种类型,比如在阿米娜家周围的黑石头人像,它们的选材十分特殊,雕刻的也根本不是武士,似乎来自更远古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墓地,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荒原深处还有一大片古墓葬群,这一墓葬群根据地名被称做切木尔切克墓葬群。在一处典型的墓葬前可以看到,有五尊石人立于墓的东面,都是由黑色岩石雕成,有些地方因糊上泥水而发黄。石人的脸廓和眼睛都呈圆形,面颊上还刻有三角状饰纹,其中一尊还是一个女性石人。

同类推荐
  •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这是一写孩子们追星的故事。曾被首都艺术家协会和山西电视制片改编成电影。张铁是一个喜欢迨拳道的男孩子,在一次见义勇为的活动中,被正在拍摄电影的导演发现。导演正在编导一部反映现代孩子成长的纪录片,于是张铁成了他片中的主角。故事用生活中的追星现象,反映了当下少年儿童的心理,有着阳光向上的正能量。
  •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36位才华横溢的才子,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案、个人自述、综合测评、古今闲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动板块,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龟大伯卖缸

    龟大伯卖缸

    童话的魅力来自于作家所构筑的一个个奇幻的故事。我喜欢在这个世界中遨游,让思想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所有这些奇思妙想,是一般文学作品难以表现的;唯有童话,给我留下漫无边际的想象空间。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润滑着我的思维,让我变得像孩子一样天真,敏捷。
  •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法布尔《昆虫记第九卷: 圆网蛛的电线报》
  •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的个头很小,但竟然被称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探究蚂蚁王国的秘密吧!
热门推荐
  • 这个世界我只爱你

    这个世界我只爱你

    甜宠文龙宇宸,龙氏财阀集团掌舵者,冷酷无情,杀伐果断的商界之王,在她面前,却是个无赖。他宠她,她生日那天,他送了全球最贵的一个钻戒给她,“你只能是我的,我会用尽我所有的一切爱你。”
  • 嫌妻当家

    嫌妻当家

    魂穿异世,已婚已育有夫有女? 娘家屋漏,父病母弱弟妹还多? 夫家无情,婆母凶悍妯娌各怀鬼胎? 坑爹的,这是穿到哪里? 寒窑苦守,夫婿欲琵琶别抱另娶新妇, 是放任现状妻妾和睦夫婿共享还是果断抽身另觅良缘? 谁说女人一定要依附男人而活? 看她左手挣银子右手养包子, 且看嫌妻断尾重生华丽归来! ******************************** 新书《贵婿》上线,欢迎围观。
  • 系统建设指南

    系统建设指南

    这是一个幻想降临,灵气复苏的世界。王绍身怀残破系统穿越而来。参与改变众多幻想人物的命运,穿越幻想位面,加快位面融入世界速度,提升世界灵气复苏,得以掠夺大量能量点,用以修复系统功能强大自身,诸天万界任其逍遥。
  • 漫话幽默谈吐

    漫话幽默谈吐

    本书分为幽默素质和幽默随笔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调节、神经放松、颠倒逻辑、歪曲推理、自我调侃、哥们儿真逗、文人幽默逸事等。
  • 带来子

    带来子

    丁秋香带着儿子丁五斤乞讨流浪,被田白村单身农民白旦收留成家。母子二人在苦难屈辱中艰难度日。白旦看护果园时,不慎点燃草棚,葬身火海。白旦族人怀疑秋香母子纵火杀人,将其告到官家。审问时,丁五斤遭毒打,种下仇恨。他怀恨寻仇,将仇家打成重伤,自己也因此锒铛入狱。出狱回家路上,丁五斤勇敢地从歹徒手上解救了遭绑架的果汁厂老板张志清。
  • 爱情全攻略

    爱情全攻略

    苏晓菲----做为一个21世纪的优秀女青年,她显然是失败的,因为在她25年的岁月中竟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关于林默----外表温文尔雅,俊朗非凡,其实内心很腹黑。
  • 伯乐相马经

    伯乐相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初恋告急:转身竟是你

    初恋告急:转身竟是你

    “苏小白,我给你一个学期时间,你给我带回来一个女婿!”纳尼?老妈突如其来的逼婚打的苏小白一个措手不及。回国第一天,她在机场被一个陌生男子强吻。第二次再相遇,她糊了陌生男子一脸披萨。同桌竟然也是他?他就像是瘟神,避不开躲不掉,总是和苏小白对着干!直到有一日,苏小白给他发短信,“季言墨,我想给你生个季小黑。”季言墨笑,“生一个彩虹的颜色最好不过。”苏小白又回复:“我妈让我明天去相亲。”
  • 爱在摩氏7点8度

    爱在摩氏7点8度

    本书为一部浪漫爱情小说,以玛瑙石头为文眼,描述一段值得纪念的情感。正如作者所言,大漠上,有一种东西,带着千万年的讯息存在,沉睡着,却又等待着被唤起,蠢蠢欲动。距离让我们越发无瑕剔透,“刚好来不及”让我们在回忆中尤其璀璨。遗憾永久存活在最初动人的悸动里,彼此的心里。我将继续爱着大漠的玛瑙石块,犹如爱着你一样。在你永恒的闪闪发亮中,折射出最蠢蠢欲动的挂念。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