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100000002

第2章 劝学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鞣以为轮④,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⑤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⑧,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⑨,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⑩。”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回,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飡(同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栲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贡其全也。

【注释】

①劝学:本篇鼓励人们应勤奋学习。强调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学习应该“锲而不舍”,专心一致。同时也告诫人们应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②已:停止。③木直中绳:木材挺直,合于木工的墨线。中(zhòng),适合;恰好对上。④鞣:通“揉”。拗使直成曲。⑤有:通“又”。槁(gǎo):枯干。暴(pù):“曝”的古字。⑥砺:磨刀石。⑦参省(xǐng):检验考察。⑧干越:皆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夷貉:是当时居住在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⑨靖:安定。共:通“供”。供奉。⑩介:助。景福:大福。跂(qǐ):通“企”。踮起脚尖。疾:急速;猛烈。假:凭借。生:同“性”。天赋,资质。苕(tiáo):苇花,可作苕帚。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芷:香草名,即白芷。其:若。渐:浸渍。服:佩带。构:造成,结成。畴:通“俦”,同类;伴侣。质:箭靶。的:箭靶的中心。醯(xī):醋。蜹(ruì):同“蚋”,蚊子一类的昆虫。跬(kuǐ):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骐骥:良马。十驾:十天的行程。锲(qiè):刻。舍:放弃。镂:雕刻。螾:同“蚓”。跪:脚。蟺(shàn):同“鳝”。冥冥:专默精诚。昭昭:谓明辨事理。惛惛:谓专心一致。赫赫:形容显著。衢道:指歧路。螣(téng)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鼫(shí)鼠:即“梧鼠”。据说这种鼠有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爬树不能爬到树顶,能游泳不能渡谷,能走不能追过人,能挖洞但不能藏身,所以说它“五技而穷”。穷:困窘。尸鸠:布谷鸟。据说这种鸟哺育七只小鸟,早晨从上而下,傍晚从下而上,轮流反复,平均如一。淑人:善良的人。仪:法度,标准。一:专一。心如结兮:指用心专一,像结扎起来那样坚定。瓠(hù)巴:人名,楚国人,善于弹瑟。伯牙:古代传说人物,善弹琴。六马:古代帝王的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的马。仰秣:形容马仰首而听琴声的样子。形:显露。恶(wū):疑问词,哪。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没:同“殁”,死。《书》:《尚书》的简称,是春秋、战国以前的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诗》:《诗经》的简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声:和谐的乐律。止:存。大分:总纲。类:依礼法条文类推出来的具体律例。敬文:恭敬而有节文。敬。指周旋揖让仪式。文,指车服等级制度。《乐》:即《乐经》,六经之一。《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按年记载当时历史的书。微:此指微言大义。毕:网罗无遗之意。引申为尽,全。箸(zhù):同“著”,明晓。布:分布。四体:四肢。端:通“喘”,微言。蝡(rú):“蠕”的异体字,微动。一:一概。则:才。禽犊:禽和犊。古时常用作馈赠的礼物。傲:急躁。囋(zàn):讲话没有节制。如向:指对答有节,像音响相应。向,同“响”,应声。法:法则,法度,规章。说:解说,详细说明原理。故:前代的掌故。切:贴近,接近。约:隐微。速:此指迅速了解。方:仿效。第一个“之”:而。以:而。经:通“径”。隆:尊重。安:语助词。特:只。杂识志:杂家的书。经纬:指道路。南北为“经”,东西为“纬”。这里指四通八达。蹊(xī)径:途径。挈:提,拎。诎:屈。顿:抖擞使整齐。道:实践。宪:法令。飡:同“餐”。壶:古器名。用以盛酒浆或粮食。楛(kǔ):比喻事情的不正当或态度的恶劣。色从:容色表现出乐于听从。致:尽;极。瞽(gǔ):目盲。顺:通“慎”。匪:通“非”,不。交:通“绞”,急。舒:迟缓。予:通“与”,赞许。御:驾驶车马。伦:道理,次序。类:法。涂:通“途”。道路。桀:夏朝末代君王。名履癸。残酷剥削,暴虐荒淫。纣:商代最后的君王。跖(zhí):春秋战国之际人,传统的典籍中都把他当作是贪婪的典型,称他为“盗跖”。诵数:反复朗读。贯:全部透彻地了解。处:立身处世。致:尽;极。见:同“现”,显现。光:通“广”。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寒冷。木材挺直,符合木工的墨线,经火烘烤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能再伸直了,这是因为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过墨斗画线加工后变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变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动上不会犯错误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不知道天的高度;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大地的厚度;不聆听前代圣王的遗言,则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哭声都相同,长大后习俗却不同,这是由于后天的教育的不同才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呵哟,你们君子啊,不要老是贪图安逸、歇息,要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行。天神知道了这些会赐与你极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但不及学习片刻所获得的教益;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但比不上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外出的人,并不是双脚善于走路,但能够一日行千里;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横渡江河。君子的生性并不是与别人有所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名叫蒙鸠的鸟,它用羽毛做窝,再用毛发编织起来,系结在芦苇穗子上,大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跌破,幼鸟摔死。它做的窝不是不完善,而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面对百丈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这么高,而是它生长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生在丛麻当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白沙混入黑土中,会变得跟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若把它浸在尿液中,君子不愿接近它,普通老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只因为被浸在尿液中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要选择乡里,交游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根由;荣誉和耻辱的来临,必定和他德行的好坏相适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灾祸就要发生。坚强的东西自然被用作支柱,柔软的东西自然被用来做绳子捆束东西。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放上好像是同样的柴,火总是朝着干燥的一方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水总是向低湿的一边流淌。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同类的聚居在一起,万物都各自依附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张设了,箭就向这里射来;森林的树木茂盛了,伐木者就拿着斧头来砍伐了;树木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醋发酸了,蚊子就飞来聚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来耻辱,君子要谨慎地立身处世啊!

土堆积起来成了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水汇积起来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成了有道德的人,自会心智澄明,而圣人的思想境界也就具备了。所以不半步半步的积累,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众多的小溪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一跃,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达到千里。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停顿地向前走。雕刻东西,如果半途放弃,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就连金属和石头都能雕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但它能吃到地上的泥土,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八只脚两只螯,但如果没有蛇或鳝所居住的洞穴就无处栖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所以一个人要是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能明辨事理,洞察一切;不专心致志地工作,就不可能有显赫的成绩。徘徊于歧路上的人不能够到达目的,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在道义上不能宽容。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件东西,耳朵不能同时把两种声音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虽有五种技能,但能飞不能上屋,能爬树不能爬到树顶,能游泳不能渡谷,能走不能追过人,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而总是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居住在桑树上,专心哺育它的七只小雏;那些善人君子啊,始终坚持道义;坚持道义真专一,心像结扎起来那样坚定。”所以君子学习或办事总是把心志集中在一点上。

从前瓠巴弹瑟时,沉没在水底的鱼都浮出水面来听;伯牙弹琴时,马被琴声所吸引,抬起头来咧着嘴听。所以声音无论怎样小,没有不被听到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会滋润;深潭里生了珍珠,潭边的崖岸不显得干枯。总是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哪有不被世人知道的呢?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回答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诗》、《书》开始,到读《礼》为止;论做学问的意义,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真心诚意日日积累,力行而能持久,才能学而有成,学到老死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若从学习的意义上说,连片刻也不能停止。做到了这样,是堂堂正正的人;半途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尚书》是记载古代政事的书;《诗经》是收集了有和谐乐律的诗歌编辑而成的;《礼》是礼法的总纲,也是依礼法条文类推出来的具体律例准则的纲要,所以学习要是达到《礼》的要求才算到了终点。这可以叫做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的恭敬而有节文,《乐》的中正而又和谐,《诗》、《书》内容的广博,《春秋》的微言大义的道理,这些典籍把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包括殆尽了。

君子的学习,要把所学的东西听入耳中,牢记在心里,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并表现在举止上;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又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从而使自己变得完美呢?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进德修业,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为了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取悦于人。所以别人不问,自己却去告诉别人,这叫做急躁;别人只问一件事而却回答两件事,这叫做罗嗦。急躁不对,罗嗦也不对,君子回答别人,问一答一,如同回响应声一样。

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了法度、规章而未详细说明原理,《诗》、《书》记载了前代的掌故而不切近现实,《春秋》词旨隐约而难于使人迅速理解。只有仿效良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就周知世事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向良师请教更有效更迅速的了,其次是尊崇礼法。如果上不能请教良师,下又不能尊崇礼法,只学些杂家的书,死板地记诵《诗》、《书》,那么直到老死,也不过是一个学识浅陋的读书人罢了。如果追溯先王的道德,寻找仁义的根本,那么学习礼法正是那四通八达的途径。这就像提起皮衣的领子弯着五个手指去抖动它一样,被理顺的绒毛就数不清了。不遵循礼法,只空谈《诗》、《书》,就像用手指去测量河的深浅,用长矛之类的兵器舂米,用锥子代替筷子吃饭一样,是不可达到目的的。所以尊崇礼法,即使不能够透彻领会、理解其精义,也不失为一个崇尚礼法的读书人;不遵崇礼法,即使能够明察善辨,也不过是一个散漫而不自检束的读书人。

问不正当事情的人,不要告诉他;告诉你不正当事情的人,不要去追问他;谈论不正当事情的人,不要去听他;态度蛮横的人,不要和他争辩。所以必须是按照礼义之道前来请教的人,然后才接待他,不按照礼义之道而来的人,就回避他。所以来请教的人礼貌恭敬,然后才可以同他谈论道义的学习方法;他的言辞和顺,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原理;他的容色表现出乐于听从,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最精深含义。所以对那些不可以与之交谈的人,你和他谈了,这叫做浮躁;对那些可以与之交谈的人,你又不和他谈,这叫做隐瞒;不观察对方的表情而与他交谈,这叫做眼瞎。所以君子不急躁,不隐瞒,不目盲,而是谨慎地对待前来请教的人。《诗》云:“不过于急切,也不有意怠缓,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射出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叫做善于射箭;赶车千里,只要半步不到,就不能叫做善于驾车;伦理法规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这件事,本来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一会儿学,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他们之中不好的多,好的少,桀、纣、盗跖就是这样的人;完全彻底,尽心尽力地学习,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君子知道,做学问不全面、不纯正是不能够称之为完美的,所以要反复朗读以求全部透彻地了解,用心思索以求领会通晓,效法贤师良友,设身处地去实践。除掉有害的东西,保持优良的品德。对于不正确的东西,使自己的眼睛不想去看,使自己的耳朵不想去听,使自己的嘴巴不想去说。使自己的内心不想去思考。等到极其爱好学习时,就像眼睛喜爱看五色,耳朵喜爱听五声,嘴巴喜爱吃五味,心里追求拥有天下一样。因此权势不能压倒他,人多势众不能改变他的决心,天下任何事情不能动摇他。活着循着这条道路,就是到死也坚持这样,这叫做道德操守。具备了这样的道德操守,才能够坚定不移,能够坚定不移,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正确对待事物,对时代作出贡献。只有这样做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有成就的人。天显现出它的明亮,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德行的完美无缺。

同类推荐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八卦唐诗宋词:诗词背后的趣事

    八卦唐诗宋词:诗词背后的趣事

    本书以古代诗词创作最为繁荣的唐宋两朝为时代背景,收录当时的数十首名家名作,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诗词背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感受他们的喜悦与哀愁,进而带给我们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玩出来的智慧(1~2岁)

    玩出来的智慧(1~2岁)

    本书作者从1~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家长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让家长轻松掌握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作者还创编了40多个朗朗上口的、极易操作的亲子儿歌互动游戏,将宝宝的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融入游戏中,使宝宝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本书既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又是早教从业人员的工具书。
  • 血旗袍之人皮刺绣

    血旗袍之人皮刺绣

    校园后山的一座孤坟,斜插着一副红棺,一半掩埋在土里,一半裸露在外。一个女生,静寂深夜独自前往,打开棺盖,棺中竟躺着一具身着红色旗袍的女尸,双眼和脖颈上细细密密地缝着黑色的丝线,她入了魔似的抱起女尸,脱下她的绝美旗袍,穿上。一天后,寝室女生在红棺中找到了她被割去头颅的尸首……
  •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这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幼升小关键期,家长应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意义,并为孩子提供关键帮助,使孩子在生理、心理、知识储备、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即将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 我真的不膨胀

    我真的不膨胀

    天上吧唧吧唧连着往下掉馅饼,许东东一边全部收入囊中,一边警告自己:千万别膨胀,千万别膨胀……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十香词

    十香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一个幸福的女人无论走了多远,走得多累,眼神中、仪态里、言语中,永远都抹不掉那种优雅、那份灵秀,仿若一场婉转、一泓深情。内心幸福的女人无论那时多辛劳,别人觉得有多苦,她都能安之若素,最终重返自在安逸。一种途径获得一种幸福,一种幸福洋溢一种气质。幸福的气质是温暖的气质,是迷人的气质。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安然的感觉。有时候,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晋升VS跳槽

    晋升VS跳槽

    对于打拼在职场中的人来说,晋升意味着更多的薪水,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晋升承载着你的追求与理想,给予你尊严荣耀与自我满足。职场中人,应该而且必须追求晋升。然而,晋升毕竟是种稀缺资源,相对于企业的总人数来说,得到晋升的人永远是少数。于是,怎样才能实现晋升就成了一个萦绕在你脑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