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300000008

第8章 素书解译(5)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多少人深受其害。战国时的大诗人屈原,就是由于楚怀王、顷襄王听信令尹子兰和靳尚的谗言而被革职放逐的吗?春秋末期的吴国老臣伍子胥,也是由于直谏被伯嚭钻了空子,最终为其谗言所杀。就连孔子最仁孝的学生曾参,也曾因被误传杀人,吓得他母亲也要“投杼逾墙而走”。千百年以后,李白犹自愤怒感慨:“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人们对谗言痛恨到何种程度,就连大圣人孔子也大骂谗言是“利口覆邦家”,可见谗言之祸真是令人谈之色变。汉代的东方朔一生滑稽少正经语,但在临死前却对汉武帝说了一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话,那就是“远巧佞,退谗言”。搞得武帝很奇怪,这老家伙怎么突然正经起来了?

《诗经》里有首诗很有意思:“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吴!”抓住那个嚼舌头的坏人,把他扔给豺狼虎豹!豺狼虎豹嫌他腌脏难吃。把他投到北方荒原冻死!北方荒原也嫌他恶心不理他。那就把他抛到高高的天上,让天老爷灭了他吧!

但对谗言光痛恨还不行,首先要有分辨的能力。宋人林逋就在其《省心录》中提出了这么几条辨别原则:“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这里的“谗言巧”中的“巧”,是花言巧语之巧,投机取巧之巧,巧舌如簧之巧。为什么谗言者一定要用巧呢?因为巧可以掩盖阴谋、假话、破绽,只要仔细辨别,其实并不难看穿。

【原典】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注解】

注曰:“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

王氏曰:“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

【解译】

从历史的发展中总结经验,从过去的掌故中学习规律,才能厘清纷乱的事理,洞晓事物演进的方向,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赵括,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三国时,蜀将马谡到达街亭后,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对此提出异议,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结果被敌人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赵括与马谡相隔几百年,他们都是失败者。如果追究他们失败的原因,可以说他们都败于有理论无实践、自以为是这一点。

可见,虽然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但过去的故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演,历史都会以另一种状态重现的。我们正经历的、或者将要经历的,不过是在重复祖先们的老故事,人类也许永远走不出这个圈子。所以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知过去,只知现在,无法预知未来。

成功者有一个普遍的优点,那就是善于总结经验。从这点上说,成功者大多也是“拿来主义者”,将过去的、别人用血泪换来的经验,融化为自己的智慧。

【原典】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注解】

注曰:“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仑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王氏曰:“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仑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解译】

世事幽暗,当事者迷。迷在何处?不能揆情度理。《说文》云:揆,度也。就是审度、度量、估量的意思。所以凡成大事者,必须谋定而后动,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预测事情的走向,预先准备好预案,即使有突发事件,也不致于乱了阵脚。

中国人历来对料事如神的人给予极大的崇敬,三国时的诸葛亮就不必说了,三国时的郭嘉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

郭嘉字奉孝,乃是曹操的第一谋臣,他料事如神。比方说,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曹操渔翁得利。曹操战袁绍,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事事都有先见之明。以致于郭奉孝死后,曹操荆州大败后,大哭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其实“料事如神”说穿了也没有那么神秘,只要将人看透了,自然可以料事先机。郭奉孝其实就是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吕布,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也看透了袁尚和袁谭,所以才能知道这些人在当时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同样,你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理解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可以帮助你走向辉煌。相传,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泰勒,有一年他通过研究天文学得知,第二年橄榄将获得大丰收。于是他事先花钱垄断了当地的榨油机,当橄榄如期丰收时,他以高价出租自己的榨油机,获得了巨额财富。

人们常说: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所谓的准备,就是对你将要从事的工作揆情度理。

【原典】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注解】

注曰:“有正、有变、有权、有经。方其正,有所不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用,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曰:“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政,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解译】

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都是人们美好的祝福,事实却不是这样。在生活中、事业中随时都有解不开的死结。怎么办呢?那就要“设变致权”,即要随机应变、灵活变通,遇事不要死脑筋。世界上的任何困难,都存在解决之道,只要善于发现,没有过不去的坎。

说到灵活应变,全世界的文化中,惟有中国最具有这种特质,因为我们是“辩证法”的老祖宗。《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它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变”,所谓“神无体,易无方”指的就是变化的意思。六十四个卦爻摆在哪里,没有任何意思,但只要有一个爻动,整个卦随之而动。惟有在动态的变化中,这个世界才显得生机勃勃。

同样的道理,在处理人世间各种矛盾、化解进前道路中的各种困难之时,只有通机达变,才能应对自如,摆脱困境。许多成功者,可能没有多么深厚的知识,但他们本能都懂得通机达变的道理。

曹操想刺杀董卓,但顾虑吕布的勇猛。那一天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使计谋支开吕布,抽出宝刀,刚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假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本能的机智救了他一命,否则就不可能有烽烟三国的精彩。

【原典】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注解】

注曰:“君子语默以时,出处以道:括囊而不见其美,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免咎。”

王氏曰:“口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无灾咎。”

【解译】

有志之人,在大志未展之时怎么办呢?《素书》给出了一个答案:括囊顺会!“括囊”指的是将口袋扎起来,“顺会”指的是顺应时机。不要满世界嚷嚷你的伟大志向,而是要韬光养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静候时机的到来。

成天将志向挂在嘴上的人,一般都是坐而论道者,他们其实只是脑子一热,有一个想法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志向。真正有志之人,会将志向看得像宝物一般,深深珍藏于心,暗暗激励着自己。

从权变的角度讲,如果你有一个好想法,满世界一嚷嚷,那么成就这个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是你;如果你的想法会对某一些人构成威胁,或者损害他们的利益,那么将会有一群人让你永远也看不到想法实现的那一天。

战国末期,越王勾践刚继位不久,就被吴王夫差攻破越都,越国战败。一国之君勾践也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到了吴国,像奴隶一样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了。

想想看,如果越王勾践满世界嚷嚷要报仇血恨,他复仇的决心真的值得怀疑,而且夫差也决不会让他活到带兵攻打吴国那一天。“卧薪尝胆”的十年,就是韬光养晦、“括囊无咎”的十年,让他终于等到了机会,那一年吴王率精锐而出,与诸侯会盟于黄池,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

成功其实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对待时机的态度,以及迎接时机的准备。无志之人在优越的条件中错失机会,而有志之人却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机会。

【原典】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注解】

注曰:“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曰:“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明,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

诚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安;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解译】

立志是容易的,但坚持却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所以《素书》本章的最后,用“橛橛梗梗,孜孜淑淑”来勉励大家,翻译过来就是四句话: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勤勉奋发、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使志向变成现实。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名叫“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的讲演人是丘吉尔。讲演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后说:“我有3个成功秘诀:第一是百折不挠;第二是永不放弃;第三是百折不挠、永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从来没有人轻易获得成功。所谓的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试验过一千多种灯丝,也就是失败了一千多次;诺贝尔发明炸药,也做了两百多次失败的试验。

最倒霉的人是三国时的刘备,在汉末群雄角逐之中,他原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小军阀,被大军阀打得东奔西跑,经常寄人篱下。他打了五仗,败了四仗,而且有三仗丢了妻儿。在此之后,又被曹仁、曹操打败了两次。但他有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终究使他成就一番霸业。后来《三国志》在评价他时说:“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字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立什么志向,只要有“橛橛梗梗,孜孜淑淑”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达成所愿。

【注解】

注曰:“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

王氏曰:“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

【解译】

成就非凡人生,难免要有权变之术、应对之策。然而天下之术,犹如双刃利剑,操控之法,全在一心。本章虽然讲应对人生的具体方略,教人如何逢凶化吉、趋利避害,但却再三告诫人们:术之应用,全在“本德尊道”四个字。圣贤君子用之,可以惠利万民;心术不正者用之,则会伤人害己。

【原典】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注解】

注曰:“谋之欲博。”

王氏曰:“道、德、仁、智存于心;礼、义、廉、耻用于外;人能志心笃行,乃立身成名之本。如伊尹为殷朝大相,受先帝遗诏,辅佐幼主太甲为是。太甲不行仁政,伊尹临朝摄政,将太甲放之桐宫三载,修德行政,改悔旧过;伊尹集众大臣,复立太甲为君,乃行仁道。以此尽忠行政贤明良相,古今少有人;若志诚正心,立国全身之良法。

君不仁德、圣明,难以正国、安民。臣无善策、良谋,不能立功行政。齐家、治国无谋不成。攻城破敌,有谋必胜,必有机变。临事谋设,若有机变、谋略,可以为师长。”

同类推荐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描述了一艘载着十五个少年的帆船在暴风雨中遇难,漂流到荒岛上,坚强的十五个少年团结一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残酷的自然环境,打垮凶狠的敌人,经历两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的故事。这套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 惊世皇妃

    惊世皇妃

    一朝穿越,昔日不受宠的六小姐,一鸣惊人。魔法白痴,靠一身强硬的古武。闯荡江湖。原以为自己魔法白痴,谁料身体里竟然隐藏着强大的精神力。苗条淑女。君子好逑。暗黑大帝、玄羽执法、两大国家君主,不爱江山爱美人。魔法算甚么,姐一身硬功夫照样闯天下。千年前,暗黑大地冲冲冠一怒为红颜。散进修为只为颠覆整个玄羽平复心中的怒气。千年前,上神月下仙子,用自己的灵魂修复了满目疮痍的玄羽大陆。第一次,上神跟魔界的人合作,每人耗尽百年修为,只求换他们一世轮回。沉睡千年的暗黑大地苏醒,纠缠千年的爱恨情仇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傲视天下,唯我独尊。她不再是千年前软弱的月下仙子,什么上神的规条,在她眼中算了屁。大闹天宫,搅混天地。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本书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巅峰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书中语言朴实,译文精练、流畅,结构严谨,不仅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理学经典作品。
  •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作者孙道荣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相别

    相别

    于飞是一个穷苦人家的男孩子,长得英俊潇洒;方如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孩子,长得也是楚楚动人。他们一见钟情,相处有很多笑料。但是,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 总裁我们结婚吧

    总裁我们结婚吧

    为了让唯一的亲人安心,她急于把自己嫁了。一场相亲,他娶了一个比自己小十三岁的丫头。她连恋爱都没谈过,单纯的像一张白纸。以为结婚就是洗衣服做饭过日子,可他却说自己不想老来得子,得抓紧时间快快当爹?
  • 狙击生死线

    狙击生死线

    韩光和蔡晓春都是狼牙特种大队的顶尖狙击手,他们是生死战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两人更是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军医赵百合。后来,蔡晓春因违反军纪离开了部队,他带着赵百合出国做了雇佣兵。而韩光转业到了滨海特警,成为功勋狙击手。滨海即将迎来世界经济论坛,滨海公安局严阵以待。不料,韩光的狙击步枪被神秘盗窃,回国的赵百合更被这支狙击枪枪杀……韩光则成为被追缉的杀人疑犯。蔡晓春离奇出现在滨海市,被幕后黑手何世荣雇用,准备刺杀海外财团老总何世昌。韩光和蔡晓春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警方和军队严密合作,韩光一举捣毁黑暗势力,韩光和蔡晓春的最后决斗,在一片废墟上展开……
  •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亦云炽盛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亦云炽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心爱的小天鹅

    我心爱的小天鹅

    钻戒名表没偷到,倒把自己的钱包、身份证落总裁豪宅里了!“总裁饶命!我愿意补偿你!”“你确定要补偿?”某女点头。总裁扬起一抹神秘的微笑,道:“我家里一应俱全!就缺个老婆!”总裁上下打量某女,目测后,勉强道:“我就将就吧!做我老婆,我就饶了你!”某女气炸!什么叫将就?她好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美女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