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900000008

第8章 金刚经(7)

①善法:与“恶法”对称。指合乎千“善”的一切道理,即合理益世之法。一般以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但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

译文

佛继续说:“再者,须菩提,诸法是绝对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不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妄想分别心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它并不是真实的善法,只是假名为善法而已。”

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佛进一步说:“须菩提,如果有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种珍宝,有人用这些珍宝来做布施。然而如果有人以这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则前者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说清楚的无数分之一。”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①,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②。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

①我:通常佛教中所说的“我”,大抵可分为实我、假我、真我三类。有常、一、主、宰等义之实在我体,称为实我,乃凡夫所迷妄执情的我。假我为真我之对称。以佛教的立场而言,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真我意指真实之我,就是诸法平等的真性,不但诸佛已依此得到了归趣,即一切众生也是依此为最后的归趣,所谓“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

②凡夫:指未见四圣谛之理而凡庸浅识之人,也就是指迷惑事理和尚流转于生死大海的平常人。

译文

佛再次询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度化众生。须菩提,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众生让如来度化,如果真有众生让如来度化,那么如来就落入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相状的执著之中。

“须菩提,我虽口称有我,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我,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须菩提,所谓的凡夫,如来说他并不是真实的凡夫,只是假名为凡夫而已。”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①。”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注释

①转轮圣王:又作转轮王、飞行转轮帝、转轮圣帝、轮王或飞行皇帝等,是佛教政治理想中的统治者。依佛典所载,与佛一样具有三十二相,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具足四德(大富、端正姝好、无疾病、长寿),成就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常乘轮宝巡视所统一的须弥四洲,以十善法治世的大帝王,故称转轮圣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又将佛陀说法称作转法轮,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吗?”

须菩提答:“是的,是的,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

须菩提对佛陈白:“世尊,如依据我对佛陀所说之佛法的理解,是不应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若想凭色相见我,若以声音寻求我,此人修行邪魔道,必不能证见如来。”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①,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注释

①断灭:又作断见。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的看法。有七种断灭,所以又称作七种断灭论、七断灭论。这种看法,与“常见”相对,持常见者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的自我不灭,人类死后自我亦不消灭,且能再生而再以现状相续,即说我为常住。佛教既不偏于常见,亦不偏于断见,而主张远离有、无两边,而取中道。“断、常”二见,俱非中道。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就会说一切诸法都是断灭空性,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对一切法不说断灭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

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①,是故说不受福德。”

注释

①贪著:即贪爱执著。属于六烦恼(根本烦恼)之一,三毒、五盏、十恶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染著五欲之境而不离。凡夫对于自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著心,逐而引生种种的苦恼。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倘若又有人透彻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便能证得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胜过前面所说的那位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的。”

须菩提向佛提问:“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佛回答说:“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的福报功德,不应贪求而生起贪著执取,所以才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等相,这个人就是没有透彻我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之为如来。”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①。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注释

①一合相:指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以佛教之观点言之,世间的一切法,皆为一合相。世界也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的,故也称世界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因此人身也是一合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捣碎成粉末微尘,你有什么看法?这些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实际上这些微尘都是真实存在的,佛就不会说这微尘很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佛陀所说的很多微尘,实际上并不是真说很多微尘,只是一个假名的微尘而已。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只是一种聚合的形相。如来说一个聚合的形相,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只是假名为聚合的形相。”

佛说:“须菩提,所谓一个聚合的形相,妙不可言喻。可是一些凡夫俗子却偏偏要贪恋执著有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

原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呢?你认为这个人透彻了佛所说的佛法义旨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这个人没有透彻佛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佛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只是假名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

佛说:“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万法,应当这样去认知,应当这样去见解,应当这样去信仰理解,心中不生起任何的法相。须菩提,所谓的法相,如来说它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相,只是假名的法相。”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①?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②,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③。

注释

①如如:又作真如、如实,是五法之一。指正智所契合的真理,即不变不异一切存在的本体。诸法虽各有差别,然此真如法性,乃是平等不二的,故称之为“如”。此“真如”乃是万有诸法之真实本体,万法不离真如,因此,万法彼此也是平等一如的,所以又叫作“如如”。

②比丘、比丘尼: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比丘又作苾刍、备刍、比呼等。据《大智度论》卷三记载,比丘有五种语义。即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和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又作苾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语是从“求乞”一词而来,也可以被解释为破烦恼者。优婆塞、优婆夷:此二词原为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名称,原义为“侍奉者”、“服事者”,指侍奉或服事出家修行者。佛教取之以作为男性及女性在家佛教徒之专用语。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等。即在家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男居士。优婆夷意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佛的四众弟子。若再加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则为佛之七众弟子。

③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到佛法的希有,都能法喜充满,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并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要远远超过那位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的人。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著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为什么呢?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的观照。”

佛已经圆满宣说这部经,须菩提长老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无不法喜充满,信受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热门推荐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妾室

    妾室

    好吧,只是个小妾,我认了。 夫君不喜欢?我也认了。 夫君娶了红颜知己?我还是认了。 可是,该我得到的银子一分也不能少,该我拥有的股份一点也不能退让,该我自己维护的尊严,任谁也不能践踏。 且看大学生许悠扬重生在明月王朝,怎样由小妾成为当家家主,叱咤商界,富甲一方。
  • 爱情滚烫烫:专情教授的丫头

    爱情滚烫烫:专情教授的丫头

    A市一大“听说了吗,我们学校新来了个年轻的教授,而且还是长腿欧巴,帅的不要不要的!”张……
  •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发音的准确,语义表达明确等。提高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
  • 秀丽江山(全四册)

    秀丽江山(全四册)

    同名电视剧7月21日开播,林心如、袁弘主演。看穿越女子阴丽华(林心如饰)如何武能打江山,文能斗小三,助夫君刘秀从汉朝小农民成为一代帝王;看光武帝刘秀(袁弘饰)虽起于微末,但智深勇沉、胸怀韬略,儒雅之余不失帝王霸气;看二人如何历经劫难、共创东汉帝业!而巍巍汉宫内又有着怎样的权力与爱情角逐?而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将如何?阴谋、政治、爱情、亲情交织成一部气势磅礴的华丽穿越经典。
  • 漠地

    漠地

    在那难耐的苦痛里,古漠阳的意识里幻化出的是他正在上初三的儿子,再有不长的时间,儿子就要中考了,就要迎接他人生的第一个挑战了,儿子在等待他这个父亲的归去呢……忽然,儿子的脸庞变幻成了汪蕴砾那张脸,汪蕴砾是一张美丽而苍白的脸,那张脸上涌满了含蓄深情的表情,汪蕴砾的眼睛像一潭深幽而明净的湖水,就把他古漠阳深情地汪泊到里面去了……
  • 诸天最强BOSS

    诸天最强BOSS

    新书《改造世界之重塑神话》已经上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莫尘穿越到数千年后的星际时代,本以为会平淡的度过一生。可当随身携带的系统苏醒,他发现一切都变了!系统,你让我开着游戏外挂穿越诸天万界,从一开始无敌也就算了!可是,你这节日活动是什么鬼啊?清明节,百鬼夜行!聂小倩、贞子,以及各种诸天万界的鬼类,出现在星际时代的魔都!端午节,龙帝现世!传说中的秦始皇复生归来,不死的兵马俑军团再现地球!重阳节,泰山之巅九龙拉棺;除夕夜,水魔兽肆虐太平洋。当诸天万界的强者乱入星际,传说中的神话降临世间,波澜壮阔的星际时代彻底走上了崩坏的道路。(书友一群:612955506。书友二群:375786961)
  • 神话原生种

    神话原生种

    科学的尽头是否就是神话?当人族已然如同神族,那是否代表已经探索到了宇宙的尽头?人已如神,然神话永无止境。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是文明本身。封林晩:什么假?谁敢说我假?我这一生纯白无瑕。装完哔就跑,嘿嘿,真刺激。另推荐本人完本精品老书《无限制神话》,想要一次看个痛快的朋友,欢迎前往。(一群:289578897,二群:206228384,vip群:219828232)
  • 我的野蛮老祖

    我的野蛮老祖

    群山之巅,雷鸣电闪,罡风如刀,卷起乱石成雪。红衣仙子立于风中,柳眉倒竖,凤眼含煞:“废物,一群没用的东西!”老祖一怒,血流千里!仙子身后,众修士瑟瑟发抖,噤若寒蝉。关键时刻,少年挺身而出:“殷某不才,愿为老祖打造最专业的修炼团队,保证老祖仙途所需之一切用度。丹药宝材,戍卫安全,灵气供给,生活起居乃至奴婢仆役,哪样不合老祖心意,唯我是问!我提议,设立老祖修炼办公室.......”
  • 甜蜜婚:萌妻好彪悍

    甜蜜婚:萌妻好彪悍

    [此文为女强+男更强,女主不脑瘫,不白痴,不抽风,可以放心观看。]她不就是塞给他十张毛爷爷,骂他连MB也不如吗?有必要这么“不离不弃”的缠着他吗?好歹她身为佣兵界的无冕之王,现在却被一个男的缠的要到处躲藏,这真的是太损她的面子了。被逼迫的忍无可忍的某女,雄赳赳的冲进那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办公室时,某邪魅总裁,邪气的勾起了唇角,“终于来了,我等了你好久!”某女才知道自己被算计了。(这是一段诙谐的追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