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1800000009

第9章 量热学的发展之路

混合量热问题

广泛存在的热传递现象,使人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直觉的猜测:在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似乎总有某种“热流”从较热的物体向较冷的物体传递,从而引起物体冷热状态的变化。在蒸汽机的研制中遇到的汽化、凝结现象以及冶金、化学工业中涉及的燃烧、熔解、凝固等过程中引人注目的吸热、放热现象,也关系到“热流”的传递。对这种“热流”进行定量的测量和计算,是对热现象进行精确的实验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热学领域内逐渐发展起了“量热学”这个新的分支。

在量热学中最早期的工作是研究具有不同温度的液体混合之后的平衡温度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在18世纪前半叶,它却使一些很有才华的科学家陷入惶惑和重重矛盾之中。困难的根源在于要把描述热现象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明确地区别开来,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人们制造出了愈来愈精确的温度计,并在医学、热学和气象学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温度计的发明使准确地测定物体的冷热程度以冷热变化的幅度成为可能,无疑把人类对热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但是,温度这个物理量反映着热的什么本质呢?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物体的冷热程度理所当然地应该反映出物体所含有的热的多少。所以,人们确信温度计测量的就是“热量”。在当时的一些科学著作中,不难找到这类表述:物体“具有多少度热”,物体“失去了多少度热”;在温度计上显示不同度数的物体“它们原来的热都各不相同”。

荷兰莱登大学的医学和化学教授波尔哈夫就是从这种观点出发来考察混合量热问题的。在他看来,一定量的物体温度每升高一度都应当吸收相同数量的热,这个数值同它每降低一度时放出的热必然相等。波尔哈夫同华伦海特一起试图用实验来证实这个猜想。他们把40°F的水和等体积的80°F的水相混合,测出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恰好是平均值60°F,表明冷水所吸收的热和增加的温度,恰恰等于热水所放出的热和降低的温度,这同他们预期的结果完全一致。波尔哈夫由此断言:“物体在混合时,热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这是混合量热中热量守恒的思想。

这个实验结果使波尔哈夫确信,同体积的任何物体,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都含有同样数量的热;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它们吸收放出的热也应当一样。但是,当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和水银的混合实验来检验这个推断时,却得到了否定的结果。他们将100°F的水和等体积的150°F的水银相混合,混合后的温度是120°F,而不是预期的中间值125°F。这个结果表明,等体积的水和水银温度发生相等的改变时,热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这个事实是波尔哈夫所无法解释的,所以称为“波尔哈夫疑难”。

潜热的发现

由于布莱克等人区分了热量和温度两个概念,并引入了热容量和比热概念,正确的混合量热公式和几个物体进行热混合时热量总量保持不变的观念终于建立起来。但是,随着量热学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前面所述混合量热公式并不总是适用的;在某些热学过程中,部分热量似乎“失掉”了。

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上称为“相变”。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水的三态变化很容易实现,所以物态变化是人们早就熟悉的现象。

人们在研究相变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1754年冬天,德留克在巴黎做实验时,把温度计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待水完全凝固成冰后,将容器放到微火上慢慢加热。德留克发现,起先,温度示数缓缓上升;但当冰开始融化时,虽然继续加热,温度示数却保持不变,直到冰完全溶解后,温度示数才重新缓缓上升。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冰所吸收的热量到哪里去了呢?德留克设想,热量必是以某种形式被束缚起来了。他又以适量的水和冰混合起来进行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即一部分热量似乎“消失”了。

在德留克的发现发表之前,布莱克也独立地做了类似的实验。他把32°F的冰块与相等重量的172°F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平均温度不是102°F,而是32°F,其效果只是冰块全部融化为水。布莱克由此作出结论:冰在溶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冰变成水,但并不能引起温度的升高。他还猜想到,冰溶解时吸收的热量是一定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把实验反过来,即观测水在凝固时是否也会放出一定的热量。他把-4℃的过冷却的水不停地震荡,使一部分过冷却水凝固为冰,结果温度上升了;当过冷却水完全凝固时,温度上升到0℃,表明水在凝固时确实放出了热量。进一步的大量实验使布莱克发现,各种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熔解、凝固、汽化、凝结)时,都有这种效应。他曾经用玻璃罩将盛有酒精的器皿罩住,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器皿中的酒精就迅速蒸发,结果在玻璃罩外壁上凝结了许多小水珠。这说明液体(酒精)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玻璃罩冷却了,外壁上才凝结了水珠。

布莱克用一个很简单直观的办法来测定水汽化时所需要的热量。他用一个稳定的火来烧1千克0℃的水,使水沸腾,然后继续烧火,直至水完全蒸发掉。他测出使沸腾的水完全蒸发所烧的时间,为使水由0℃升温到沸腾所烧的时间的4.5倍,表明所供热量之比为100∶450。这个实验当然是很粗糙的,所测的数值也有很大的误差;现在的测定表明这个比值为100∶539。布莱克还用类似的方法测出,溶解一定量的冰所需要的热量,和把相同重量的水加热140°F所需要的热量相等(相当于加热77.8℃所需要的热量),这个数值也偏小了一点,正确的数值为143°F(相当于80℃),但在当时,这种测量结果是很难得的。

布莱克由此引入了“潜热”概念。他认为,物体在发生状态变化时,物质的微粒和热流之间会发生某种化学作用。例如,一定量的热同冰块内部微粒相结合时,就会使冰微粒的结构松散,使冰融化为液体;同样,一定量的热同沸水中的微粒相结合,就会进一步使微粒的结构松散而变成蒸汽。在发生这种变化时,一部分原来是“活动的热”就变成“化合状态的热”而“潜藏起来”,不再显示引起物体温度升高的热效应;当这个准化学作用沿相反方向进行(凝结、凝固)时,这些热又会重新分解出来,所谓“潜热”,就是可以“隐藏的热”。

潜热的发现,使“热量守恒”的观念进一步得到证明;但同时也明确了,前述混合量热公式并不适用于冰水混合的情况。当然,按照现代的观点,并不存在什么“潜热”,而是在相变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即热这种形式的能转变为物质粒子间的势能,这就是“熔解热”和“汽化热”的实质。

同类推荐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魔湖(第二部)

    魔湖(第二部)

    水,万物之源,在这个宇宙中生成了无数的精灵。精灵中的精灵在时光中守护着所有的孩子。有一天,它从高高的天空中俯瞰,望见了孤独徜徉在魔湖湖畔的丹奥。那承受着比我们童年时还要多很多苦恼的男孩子。精灵中的精灵说:喏,这是丹奥,没有姓氏的孩子,从湖水上漂浮而来的婴儿,命运注定他有更多的生命承受与担当。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孤舟太阳行

    孤舟太阳行

    为了保卫地球,唐猴沙猪和寒老师准备飞往太阳系边缘。第一站他们要去太阳,太阳会以一副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们呢?飞船具备什么样的的神奇功能,使他们见证了天文学史上的一场悲剧?《孤舟太阳行》——一次惊心动魄的太阳之旅!
热门推荐
  • 战神之王

    战神之王

    【热血军旅,火爆爽文】李锐,一个牧民少年,因缘际会,被卷入战争漩涡,不得不奋起反击,历经磨难,终于成为最神秘的龙牙部队一枚犀利的龙牙,为血海深仇,为国家使命,为尊严和自由而战,谱写出一段战神之王的铁血传奇!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从领主到皇帝

    从领主到皇帝

    低魔的奇幻世界里,身为落魄公爵,从海岛起家,夺取王国权柄,与列国争雄。“屠龙者”、“征服者”、“改革王”······桂冠加身。
  • 记忆感应师·贪恩

    记忆感应师·贪恩

    夜里八点左右,携携攘攘的街头,许多行人都低头赶路,车辆依序穿越马路,偶尔有些不守规矩的驾驶员想超车,总是引来一些抗议的喇叭声。ERS补习班的班主任察尔斯,年纪约莫四十多岁,刚吃完晚餐,走在人群中,赶着要回补习班,不知为什么突然感到一阵晕眩,瞬间休克倒地不起。有人走近扶起他,才发现他已没有了心跳。路人惊吓得发出尖叫声,旁边开始聚集围观的群众,大家议论纷纷。比较机警的民众赶紧拿起手机,通报附近的警察局前来调查,也有人拨打医院的电话,想叫救护车。一群学生放学,嘻笑地三三两两走在回家的路上。
  • 杀猪

    杀猪

    代金富叹口气,说跟不上时代喽!艾亭镇街上,瞧瞧人家那杀猪,谁还跟俺们这样,累死累活地,逮猪捆绑,操刀子杀。人家那,都是一条龙了。这边,给猪赶进一个大粗筒子里,二十几分钟,那边,出来的是白亮亮的猪筒子,下水都掏净了。只听着里边咔嚓,响一声,四个铁爪子搂住猪身子。再响一声,勾住嘴,刀一抹,杀了!噗嗵一声,下锅,呼呼喇喇,褪毛了。人家那,真省劲,真得劲!再说,眼下,谁还学这杀猪的手艺?都走啦,挣钱去啦!杀猪累人,还一整天油味肉味地带着,不招待见哩。哪像出外慌钱,一出去一年,回来都是穿的美,皮鞋亮亮的,头发梳得油光,还戴着耳机,走哪儿都管骚烘烘的,排场二里地。爹插一句话,说瞧着恁好,背地里吃啥苦,还不知道咋样哩。混了几个钱,回来美哩。一脸瞧不起的样子。没人学啦!这手艺还算手艺?
  • 列昂尼德钟表店

    列昂尼德钟表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哈尔滨的霍尔瓦特大街(现中山路)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这里住着许多法国人和俄罗斯人。当然,这里也有许多混血儿。在霍尔瓦特大街的中段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钟表修理店,叫列昂尼德钟表修理店。修钟表的师傅是个混血儿,他有两个名字,一个名字叫唐天琢,一个名字就叫做列昂尼德。这个混血儿长着一头卷发,但鼻子不算太大,有中国人的特征,取唐天琢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母亲叫唐贤珠。他随了他母亲的姓。他父亲是一位酿酒师,在哈尔滨东的菲克图有个酿酒厂。这个酿酒厂也叫列昂尼德酿酒厂。列昂尼德是这位酿酒师的名字,汉语的意思是雄狮。
  • 妖瞳至尊

    妖瞳至尊

    三年前,他自废武功,沦为众人的笑柄!三年后,他天赋回归,融合第九妖瞳!吾有魔心一颗,却被尘劳关锁,待到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破天之姝丽曰

    破天之姝丽曰

    三种思维两个世界一件事当我破天之时,你在哪?没有了你,就算有着天下也一无所有。我本想平凡一生是你们逼我破天
  • 冰霜之主的复辟

    冰霜之主的复辟

    在遥远的极寒之处,冰霜魔神向他跪拜,翼可遮天的冰霜巨龙是他的坐骑,不计其数的雪族战士共同呼喊一个名字——冰霜之主!.................在这个危机四起的世界,有巨龙,大炮,魔法,巫术,军队...以及厮杀!当兵临城下之际,生死存亡之时。他蓦然回首,身后是无畏的雪族战士!他挥舞战旗大吼着:“雪族永不为奴!!!” 当我重临之时,誓要把这不洁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