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400000001

第1章 环保科普篇(1)

1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在这个家园里,除了人之外,还有各种各样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命和物质: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空气,水等等。这些生命和物质与人类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地球。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存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类活动的供氧物质,没有氧气,就没有人类的呼吸活动,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而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将人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并且释放出人类所需要的氧气重新供给动物使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保护环境标志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物链,在这个生物链上,缺了任何一环,整个生态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地球给我们所有的生命一个适合生存的支持系统——水、空气、光、热以及各种能源等。如果这样的支持系统遭到破坏,不只是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破坏,包括人类在内,也会遭到程度不等的影响。

所以只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才能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才能使人类的文明发展得更远,让人类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2当今地球面临的十大危害是什么?

土壤遭到破坏

据媒体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给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一些物种的绝迹不仅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新的瘟疫。

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从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本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混乱的城市化

到2005年末,世界上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做是文明的新弊端。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捕鱼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千米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常常使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随着沿海地带污染加重,情况更加危急。

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中含有许多因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严重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许多人也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3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的污染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当地的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于狭窄盆地的工作区近地层积累,其中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一周内就造成60多人死亡,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此外,有几千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畜也染病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的一个工作小城镇——多诺拉镇。镇处河谷,工厂很多,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估计其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5~2.0ppm,并存在明显的尘粒。4天内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3%,其中轻度患者占15%,中度患者占17%,重度患者占11%;死亡17人,为平时周期的8.5倍。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该市三面环山,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向城市上空排放了近千吨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在阳光照射下,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其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成分,滞留在市区。光化学烟雾主要刺激人的眼、喉、鼻,引起眼病、喉头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疼,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中,共造成400名65岁以上老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发生于英国伦敦市。当时,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温度逆增,逆温在40~150米低空,使燃爆产生的烟雾不断积累。尘粒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最高达1.34ppm,为平时的6倍;加上三氧化二铁的粉尘作用,生成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凝结在烟尘或细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烟雾,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导致市民胸闷气促,咳嗽喉痛,并造成约4,000人丧生,以45岁以上者居多,而1岁以下幼儿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英国环境专家认为,伦敦毒雾是和英国森林遭到破坏,特别是与泰晤士河两岸森林被毁的潜在原因有关。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首次发生于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共发展了100多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作燃油(高硫重油)所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整个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的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人吸入肺中,会导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统称为“四日气喘病”,又称为“四日型喘息病”。1961年,四日市气喘病大发作;1964年,四日市连续3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0年,气喘病患者达300多人,实际超过2,000人,其中10多人在折磨中死亡。后来,该病蔓延到全国,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气喘病者达6,376人。

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1950年出现了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和疯猫疯狗。水俣湾和新潟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千米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千米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得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坐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同类推荐
  • 伟大的绿色革命(趣味科学馆丛书)

    伟大的绿色革命(趣味科学馆丛书)

    绿色革命之路或许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拥有无穷智慧的人类一定会让绿色重新覆盖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必定会再次呈现处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万物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伟大的绿色革命》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内容包括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席卷全球的绿色革命、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生态平衡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未来五个模块。《伟大的绿色革命》由刘芳编著。
  •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人类学+:科学的B面

    人类学+:科学的B面

    《人类学+:科学的B面》是一本从科普的角度,讲述关于人类学的一些冷门故事和罕见历史。它注重于人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比如考古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等等。简单地说,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本身的一个学科,正如人类拥有多样的特性一样,人类学也同时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此外,还关心人类之所以形成各种特性的来源,以及其演变过程。但《人类学+:科学的B面》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向人类学教材,而是专注于解读有关于广义人类学历史中,各种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尼安德特人把抑郁症传给了我们?人类会被寄生物控制意识吗?有比埃博拉病毒还要厉害的病毒吗?传说中的“裂脑人”究竟有什么特殊能力?为什么南美小镇的913人选择集体自杀?一支苏联探险小队为何会在雪山一夜全员暴毙? 在作者有如纪录片导演般的引领下,读者可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历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了解到其中的真相和内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洞悉这些埋藏于历史档案尘埃之下的往事后,我们除了惊叹和感慨,更可以领略科学无所不在的魅力,以及思考那个人类学的终极问题:人类为何会成为今日的我们?
  • 沙漠:漫漫的苍茫大地

    沙漠:漫漫的苍茫大地

    卡拉库姆沙漠位于土库曼斯坦首都境内,其大部分为固定垄岗沙地,沙垄高度3米~60米,很少一部分为丘状沙地。土库曼斯坦自然环境严峻,80%的土地被沙漠占据。卡拉库姆大沙漠在这个国家的中部并一直延伸到哈萨克斯坦境内,发源于阿富汗高山的阿姆达里亚河流经土库曼斯坦东部,由于干旱缺水,1954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卡拉库姆大运河,把阿姆达里亚河水沿着卡拉库姆沙漠边缘地带引向首都阿什哈巴德和里海岸边,这条大运河对土库曼斯坦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用水都具有重大作用。
热门推荐
  • 宠妻入骨:腹黑男神,求放过

    宠妻入骨:腹黑男神,求放过

    从前关萌:遇见你就倒霉,一定是我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傅泽:“碰见你就倒胃,都怪我今天出门没戴面具!”后来。“傅少,夫人把您最喜爱的花给扔了。”“没事没事。”“傅少,夫人把你最爱喝的酒给倒了。”“没事,再买也是一样的。”“傅少,夫人手一滑把你的爱狗给炖了。”“没事,炖了就炖了。”“傅少,夫人不小心被人给拐跑了。”“什么?这还了得!快给我备车,我要亲自把她抓回来。”
  • 布特哈志略

    布特哈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光城幸福协奏曲

    阳光城幸福协奏曲

    东方市城郊新建的阳光城,是一个涵盖多个城区旧域改造动迁房与经适房的保障房大型居住社区,在短短几年里,迅速迁聚来了上万住户,数万原本生活条件不咋地、文明意识参差不一的老百姓,再加上不同省市前来国际都市打拼的租住人口,农村旧习俗、老里弄的生活习惯、地域差别的生活差异,让阳光城社工队伍面临着艰难而多样化的挑战。而公建配套相对滞后造成的资源短缺,更是让阳光城被居民们称作“被城市抛弃的孤岛”,嫌弃中却又亟待着各项服务的跟进。新老相融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里,来了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先、偏偏住进了经适房的企业转型员工,加入了随军来到都市、从没接触过社区服务的热辣军嫂,还有对于以前退休阿姨们才担任的“小巷总理”岗位,他们与他们的家人各有各有的烦愁,要怎么奏响一支职业成功曲呢?……闯风披雨的老一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们,要跟着党中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旗,和着现代音乐去“唱好民戏”,一边操心大居百姓“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一边还要顾着把那群“毛躁小家伙们”推到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前沿去,更要想着怎么调动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来一起跟着老百姓的需求,去奏响一支和谐共融曲……
  • 开场

    开场

    娟娟第一次到城里唱自乐班,是在去二姑家的时候。二姑的家在城里的闹市区,旁边有个广场,有个菜市场,还有各种各样新潮的店铺。吃了晚饭,收拾完了锅碗瓢盆和屋里的零碎活计后,娟娟便挽着二姑到楼下去乘凉。来到街上,路边的灯和店铺前面的霓虹渐次亮起来,吃完晚饭的人开始脚步散漫地往广场聚拢。广场中间是广告牌,广告牌下是莲花形状的音乐喷泉,一群穿得花哩胡哨的老头老太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样子很像乡下年节时耍的皮影。
  • 情爱四重奏

    情爱四重奏

    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
  • 网游之极品保镖

    网游之极品保镖

    一本不错的网游小说
  • 目击者

    目击者

    每当骑自行车来到芜藏寺旁的坡道时,恭太就觉到一阵轻松。从车站对面的销售店出来,书包架上的牛奶瓶压得他躬起腰,两脚不得不拼命地蹬动。这时,清晨冷冽的空气渐渐溶入东方日出的氛围,使恭太因今天的工作接近尾声而感到欣慰。恭太对于每日清晨投送牛奶的工作并不觉到厌烦,然而,他毕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身体沉滞而瘦弱,骑车奔走在颠簸的石子路上,并提着装有奶瓶的布袋爬上四楼,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
  • 宅法举隅

    宅法举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宋朝的日子

    我在宋朝的日子

    如果给我一次穿越的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宋朝,因为这里面的故事特别多,牛人特别多。那时的生活水平与现在最为接近。既有士大夫阶层的高雅精致,也有普通市井的光怪陆离。而且是古代女性地位最高,赋予权益最多的一个时代。
  •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中介绍了美洲和其他大洲土著居民的生存智慧,详细教授了野外生存的各种技巧。书中讲述了架住帐篷、野外取火、寻找水源、制造工具、加工食物、利用植物、如何在野外保持好的心态。近200幅图片的生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