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200000001

第1章 关于人造卫星(1)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它的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人造卫星的诞生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发射了几千颗人造卫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们如一盏盏明灯,和谐有序地在茫茫天宇中悬挂着。

人造卫星同绕地球

自古以来,茫茫宇宙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神秘空间。人们渴望一窥太空的真面目,甚至一步登天,到“九霄云外”潇洒走一回。从古代火箭到牛顿三大定律,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多级火箭理论,到布劳恩研制的V-2火箭,经过祖祖辈辈的不懈奋斗,辽阔的苍穹终于迎来了亘古未有的新纪元。

1957年10月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天气晴朗。人造卫星发射塔上竖着一枚大型火箭。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大家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九天。10分钟后,“斯普特尼克1号”被成功送到预定轨道。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斯普特尼克1号”呈球形,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它沿着椭圆轨道飞行,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卫星内部带着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向地球发出“滴——滴——滴”的信号。一些人围着收音机,侧耳倾听着初次来自太空的声音,另一些人则仰望天空,试图用肉眼在夜晚搜索人造地球卫星明亮的轨迹。

“斯普特尼克1号”

关于人造卫星1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重量一下增加了5倍多,达到508千克。这颗卫星呈锥形,为了在卫星上节省出位置增设一个密封生物舱,不得不把许多测量仪器转移到最末一节火箭上去。在圆柱形的舱内安然静卧着一只名叫莱卡依的小狗。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随时把这些数据报告给地面。为了使舱内空气保持新鲜清洁,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粪便的排泄装置。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小狗感到舒适。另外还有一套自供食装置,一天3次定时点亮信号灯,通知莱卡依用餐。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颗卫星无法收回,莱卡依在卫星生物舱内生活了一个星期,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后,只好让它服毒自杀,它也成为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牛顿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下,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德国V-2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火箭技术,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逐渐成熟。从德国过来的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多次建议美国政府研制人造卫星,但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美国政府更希望将火箭发展成为可用于作战的导弹。相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成功说服了领导人赫鲁晓夫,将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终于摘得了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桂冠。

当时美、苏两国正处于冷战时期,得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大为震惊。“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说:“美国输掉了这场比日本偷袭珍珠港更重要的战役。”冯·布劳恩焦急地说:“我们能在六十天之内发射一颗卫星,只要给我们开绿灯!”许多报纸的标题都是“发射卫星吧”。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开始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研制人造卫星。在冯·布劳恩的领导下,美国终于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探险者1号”重8.22千克,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千米、远地点2531千米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比特”四级运载火箭。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大力开展卫星制造和发射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被发射升空。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A-1号”人造卫星。该卫星重约42千克,运行周期108.61分钟,沿近地点526.24千米、远地点1808.85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卫星重约9.4千克,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千米,远地点5138千米,运行周期144.2分钟。

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近地点537千米,远地点1593千米。该卫星重66千克(145磅),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人造卫星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侦察、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发射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航天器。

1965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当时的国民经济非常困难,后来又遭遇“文化大革命”,科研工作经常受到影响,但科研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重173千克,能播送《东方红》乐曲。当时,人们用肉眼便可以看到这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知识点人造卫星的轨道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地球静止轨道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

人造卫星的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

虽然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少共性,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它们的飞行都要遵循开普勒的三大定律;②人造地球卫星都需要由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发射到太空;③它们都是由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公用系统也叫保障系统,是每颗卫星都必有的,它包括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结构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测控系统等。公用系统也叫公用舱、公用平台或卫星平台,它类似一辆未装货的汽车。一种卫星平台常常可以组装多种卫星。

卫星的专用系统又常称为卫星的有效载荷,意思是说,它是卫星用于完成任务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

保障系统像一个现代家庭住宅一样,要有住房、采光、供热、供电、通信等设备,其目的是保障有效载荷的正常运行。为了适应同类卫星的设计和生产,使之能更快、更省、更好地拿出产品,承制单位经常采用公用舱思路,就是把保障系统组合成一个公用平台,它能满足同一类卫星各种有效载荷的应用。

保障系统一般包括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电源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结构系统结构系统类同于建筑中的房屋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卫星上各种仪器设备,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以承受地面运输、运载火箭发射和空间运行的各种力学环境(振动、过载、冲击、噪音)和空间运行环境。结构系统要满足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方位、定向精度等要求,还要提供一些机构和特定功能,如各种伸展部件(如太阳翼、天线)的解锁、展开和锁定。在各种卫星中广泛应用了承力筒结构,它们通常可以是加筋壳、波纹壳或蜂窝夹层壳等。所用的材料有: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对卫星结构的基本要求是质量轻、可靠性高、成本低等。

热控制系统热控制系统类似于卫星的外套,几乎所有的卫星都需要采取一定的热控措施,以保证星上各种仪器设备能处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各类卫星和卫星的各个部位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卫星在宇宙空间运行时,它的温度取决于自身状况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卫星热状态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高真空、超低温背景,太阳辐射、微重力和粒子辐射等。在高真空状态下,卫星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几乎仅以辐射方式进行。太阳直接辐射、地球反照和地球红外辐射是卫星的主要外热源。当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太阳射向卫星的能量可以从无日照的零值变化到垂直于射线方向的最大值。卫星运行时,处于微重力状态,舱内气体自然对流现象消失,内部只有传导和辐射传热方式。卫星上安装的各种仪器设备要消耗电能并成为内部热源,随着这些仪器的开关机,它们的功率消耗发生很大变化,也就影响卫星内其他仪器的温度环境。因此卫星上有必要进行热控制。

当前卫星上广泛采用的热控措施大致分成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热控制是一种开环式控制,例如热控涂层和多层隔热材料、相变材料、热管等。主动式热控制则是闭环式控制,常由温度敏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如恒温电加热器、热控百叶窗、流体循环换热装置等。几乎所有的卫星都以被动热控措施为基础,如果外热流和内热流变化幅度较大,被动式热控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增加主动式热控措施。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卫星从运载器分离后到运行阶段要根据需要进行姿态和轨道控制。不同卫星对姿态和轨道控制在飞行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通信广播卫星要求最后定点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这样其服务区域在地球上可以保持不变。其发射过程大致是将卫星由运载火箭送入一个大椭圆转移轨道,由卫星上的远地点发动机多次变轨点火,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在定点以后,由于卫星受外部干扰力的影响,使卫星偏离同步静止轨道位置,隔一段时间还要有一个轨道保持的操作。所有这些轨道控制过程,由于推力器固定安装在星体上的,要靠姿态控制系统来满足正确的推力方向要求。卫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更要靠姿态控制系统来满足对地定向的要求。

姿态控制系统一般由姿态敏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典型的敏感器有太阳敏感器、红外地平仪、星敏感器、陀螺和射频敏感器等。早期的控制器是由电子线路实现的,后来逐步向数字化和星载计算机方向发展。执行机构按产生力矩的方式可分为3类:①利用质量排出产生反作用推力或力矩;②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用飞轮来控制角动量的变化,达到稳定卫星姿态的目的;③利用空间环境场(磁场、引力场、太阳光压等)与卫星相互作用产生力矩。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是产生、储存、变换、调节和分配电能的分系统,它相当于卫星的“食粮”。其基本功能是将光能、核能或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根据需要进行储存、调节和变换,然后向航天器各系统供电。如化学能有锌汞电池、锂电池等原电池、锌银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等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太阳电池有硅太阳电池和砷化镓太阳电池。核能电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热离子反应堆等。随着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空间电源技术亦不断进步。电池组输出功率从早期的500瓦增至7000瓦,工作寿命由400小时延长到2000小时,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联合电源的输出功率从早期的0.25瓦递增至22千瓦。电源控制设备用于调节、控制、保护及与航天器其他系统接口的各种设备,将电源系统与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卫星电缆网所承担的任务。

同类推荐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飞机的故事》图文并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远的太空之旅吧。
  • 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丛书全面讲述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传奇故事,其时间跨度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创业伊始,直至当今。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个品牌是极富魅力的,而这份魅力得益于它的员工和产品。
  • 走近太空之子(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走近太空之子(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在当今世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刘芳主编的《走近太空之子》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走近太空之子》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热门推荐
  • 圣道疯魔

    圣道疯魔

    天地法则适者生存,野兽法则弱肉强食,人族法则平等共生。
  • 射雕时代

    射雕时代

    《射雕时代》讲述了他自以为是当代射雕英雄,行骗的对象是黑社会老大、贪官和暴发户。老四海的骗术出神人化,他曾卖掉海南的烂尾楼、阿波丸上的北京人头盖骨,并把指南针当做全球定位系统公然出售。更绝的是他借联合国环保官员的手,骗走了破坏青海湖环境的大老板的心爱至宝,捎带着把青海湖的环境也治理了……
  • On Being and Essence

    On Being and Ess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箓济幽判斛仪

    玉箓济幽判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不好惹:战神王爷请接招

    妃不好惹:战神王爷请接招

    要问宁昭穿越到墨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自然是收服了出名的直男六王爷。人前:墨绝尘:“宁昭,你身为六王妃,就要有王妃的自觉。你的眼睛只能看本王,你的心里也只能有本王的存在,你要是敢多看三哥一眼,本王就……”宁昭:“就怎样?”墨绝尘:“就给你休书一封。”人后:宁昭收拾好包袱,便准备自请下堂回将军府。却不想堂堂六王爷,心甘情愿奉上兵符和王爷大印,跪在搓衣板上,一脸委屈:“媳妇,我错了,求原谅!”
  • 旧爱总裁别乱来

    旧爱总裁别乱来

    “苏沫,你不过是苏家不要的养女,你以为你嫁给我就能永远荣华富贵吗?”婚礼后他撂下这一句狠话,决然离去。她低低一笑,流泪了整整一个晚上。……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苏沫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想要一个家,一个爱着自己的家人。可是这一切命中注定仿佛与她无缘。六岁,她父母双亡,被人收养。从此她只是小她两岁“妹妹”的跟班。替她做作业,替她挨罚,替她做永远不愿意做的事……养父母的冷漠与漠视并不能让她有什么委屈,毕竟她不是苏家人,可是直到有一天真相揭开,她才知道自己真正不受欢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被诅咒的出生。十八岁,她发现自己爱上了那总是含笑的邻家的大哥哥江霄天,可是他的笑容总是因美丽娇气的妹妹而存在。她把爱恋深埋心底……五年后,她耀眼归来,身边的小小男孩机灵可爱。再相遇,他看着她手挽整个A市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级王老五,犹如陌生人。“沫沫……”他喃喃念出深藏五年的名字。她嫣然回头一笑:“先生认错人了。”再不回头。片段:“苏沫,苏晴就靠你救她了!”他说,冷漠的薄唇吐出她最害怕的一句话:“那孩子我不期待他的出生,打掉!”“苏沫,我们离婚吧。”他深夜归来,胡渣拉渣,眼中的决绝却是认真的。她终于死心,颤抖签下离婚协议,一走五六年。********亲们要支持朵朵哦!点下面的“放入书架”哦!!!!
  • 五行魔武

    五行魔武

    女人是祸水,这话真对!白驰刚毕业,就让女友甩了,借酒浇愁稀里糊涂的穿越到陌生大陆!好在凭借着色相,无辜的眼神,乞丐的装扮,借宿到了美女家中!斗气和魔法一点不会的他,居然被安排成了护花保镖!真正的灾难这才铺天盖地的来了……最后竟落得逃亡的下场!奇遇连连,魔宠相伴,竟然他领悟武道真谛,漂亮的杀了个回马枪……
  • 木叶锦鲤

    木叶锦鲤

    极光,初代火影弟子,左蛞蝓、右大蛇、蛤蟆在中间,万花筒写轮眼、转生眼、仙术一应俱全,绝招“超重炮”。(讲述第一次忍界大战期间发生的故事,在这个最爆裂的时代,五村五影相继死去。能够在这个时代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锦鲤)祝收藏本书的书友从此好运连连,财富、爱情、事业三丰收?(?????)?
  • 冥帝凰妃

    冥帝凰妃

    伴生墨莲,千年守护,只求你来世可以再看我一眼。墨莲绽放,带着神秘印记。懵懂的神秘少女,一出世就轰动四方。误入禁地,唤醒魔神。在世人眼里,他是十恶不赫的魔神,却殊不知他是这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一身祸世邪气,与邪域又有什么关系?一双尊贵灰眸,与幽冥又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玖,我将伴你永生永世,誓死相随。”——“玖,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玖,你没有家,我给你一个家。”玖……我爱你……一句话总结:幽冥之主诱骗来自邪域的少女的故事。
  • 南极底下有什么

    南极底下有什么

    南极之地冰层下到底隐藏了什么,人类的来源之谜,跟随陈河的脚步,去揭开那一层未知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