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8600000004

第4章 散文(3)

由于家境贫寒,我家每天吃的不是白菜煮饭,就是荠菜煮粥。我小时候不懂事,见到荠菜粥就怕,哭着嚷着不肯吃。母亲从不斥责我,只是难过得偷偷抹眼泪。

我生下来就没吃过一口奶,是母亲每日磨米糊糊一口一口喂大的。我先天不足,从小病多,一感冒就咳个不停。母亲为我的一声咳嗽担心得吃不下,睡不着。母亲亲自到野外采草药熬汤给我治病,比如桑叶呀,枇杷叶呀,鱼腥草呀……母亲懂得很多,又会刮痧,又会拔火罐,简直像位老中医。

母亲经常担心儿女们营养不良。在我的记忆里,夏季的某一天,母亲挎着竹篮,独身到郊外的池塘边摸螺蛳。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提着半篮子粘着青苔的螺蛳踉踉跄跄像喝醉了酒似的回到家。她浑身湿透了,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咧着几乎变了形的嘴苦笑着,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有好菜吃了。”

由于母亲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下身浸泡在被烈日晒得发烫而又发臭的池水里。况且,母亲长年累月过度劳累,身子本来就虚弱。母亲病倒了。可是,她舍不得花钱买药,硬撑着身子,用调羹蘸水在额头、胸前刮了一阵子痧,又用清凉油在头上、胸前抹了抹,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去找活干了。

那天,餐桌上多了一碗香喷喷令人口馋的辣椒炒螺蛳。哥哥姐姐却捧着饭碗呆呆地望着,眼睛红了,谁也不下筷子。当时,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不让儿女挨饿,她常常不吃饱。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日子苦得叫人没法过。家里只要有一点米饭,母亲总是省给儿女吃,自己却吃野菜,捡红萝卜叶、洋葱叶当饭吃。母亲常用手揩眼睛,说自己老了,眼睛模糊了。其实是她吃多了洋葱叶,眼睛上火了。母亲全身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险些离开人世。

一年又一年,母亲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儿女们都有了出息。可是,哥哥姐姐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在母亲身边。母亲为儿女劳累又增添了份牵挂。过去的政治运动多,母亲时时刻刻为儿女们担忧。今天盼这个来信,明天又望那个来信。母亲常在院子里一面纳鞋底,一面眼望院外。一见到邮递员就问:“同志,有我家的信吗?”

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厄运。母亲遭受到从天降下的灾难:大哥在万里之遥十年杳无音讯;二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母亲遭受的打击太大了,她差点急疯了。许多天,她不吃也不喝,不停地叨念着:“我的儿呀,你在哪呀?”我听着心都快碎了。母亲被击垮了,她苍老了,憔悴了。我担心她的身躯随时都有可能被灾难摧残倒下。母亲终于病倒了。

灾难接踵而来。年近七旬又有病的母亲和我一起被迫下放农村……

哦,苦命的母亲,历尽磨难的母亲,她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躯,带着忧愁,带着遗憾,带着一生的劳累与世长辞了。

几十年过去了,苦难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母亲她老人家一生克勤克俭的人品,留在我永恒的记忆里。

母亲,安息吧!

雨夜情深

彭园

雨下得真大!

我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噼里啪啦落下来。紧接着,几声爆响后,一道又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雷声如击大鼓,震得我两耳发蒙。窗台上的蟹爪兰和仙人掌被暴雨劈头盖脸地浇得喘不过气来。

忽然,停电了,我看不成书了,干脆躺在床上安静地倾听变化多端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一会儿如千万匹野马奔来;一会儿如浪潮涌来;一会儿如抖动衣裳,窸窸窣窣……

这雷雨激起我思潮繁复,又想起了40年前的那个小乡村,那个大雨夜……

上世纪60年代末的“文革”到处都在搞所谓“下放”,我们这小县城也不例外,我和母亲被“下放”到离县城80华里的一个小乡村——丁家洲。

这是个看似荒凉其实很美丽的地方。村子前有条宽阔的河流,平常河水很平静,缓缓地流向远方。河上没有桥,一条渡船悠悠地载着两岸来往的行人;村后,连绵起伏的峰峦树木成荫,群山挺会打扮自己,四季变换衣装,特别迷人。这里没有典雅的建筑,找不到一点文化内涵,只有村边那棵百年樟树,以及树下那口爬满青苔的水井,才能代表这个村庄古老的标本形象。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朴素,那么自然。村庄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低矮陈旧的房屋像一盘走散了的棋,各不相连。有的院前,竹篱密密,丝瓜、豆荚挂满篱笆;有的院后,金黄色的稻草堆得像尖尖的宝塔,母鸡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堆下寻找食物。鸡鸣,犬吠,牛哞此起彼伏。

其中有幢木结构的破房子格外突出,是用破烂的晒稻谷的垫子当墙壁,白天黑夜都敞着大门。我和母亲在这里无亲无故,就被安排在离河岸不远的原来是给摆渡人住的破屋里居住。四面透风,屋子里光线倒不错。白天火红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瓦缝射进来;夜里,清冷的月光如水一般流淌在床前。屋子矮小得可怜,如同鸽子笼,伸手能触到屋檐,我和母亲个子都比较高,但生活的折磨,早已将年迈的母亲累弯了腰,所以不必为母亲进出门担心,只是走路风风火火的我,几次被碰得眼冒金星。

周围的环境很美。这是一片绿洲,野菊、马兰、蒲公英点缀草地。右边有一个桃树林,那是40年代初,一位从江苏农村逃难到这里摆渡的人种的。每到阳春三月,不甘心错过美好时光,她们竞相开放。粉红的桃花引来一群群小蜜蜂和一只只蝴蝶,桃林里充满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欣慰。

但是,当我一想到和母亲将要在这个小屋里生活一辈子,心里惶惶的,真不知道我母女俩往后的日子怎样过哟!眼前一片渺茫。

然而,就在这美丽的地方,我和母亲受到了朴实的村民们的呵护。他们见我们一老一小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吃的菜,烧的柴都没有,虽然他们生活也很贫困,还是给予我们照顾。有的送来了新鲜蔬菜,有的捧来了粮食,有的挑来了干柴,有的大叔大婶还教我种菜,干农活,带我上山砍柴,使我母女俩减少了许多彷徨无依的凄苦。

更使我难忘的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傍晚,天气闷得人难受,我在屋子外面乘凉、透透气。乡野的夜晚静得很,能听到草丛里虫子“唧唧唧”的叫声。突然,夜空爆发出一声巨响,一个炸雷,一道亮光,吓得我“啊”的一声,跳进屋子里,赶紧关上大门。雷鸣一声接一声,闪电一道又一道。大风像一群不速之客,猛推开大门;油灯被风吹灭了,紧接着,雨点在房顶上乱跳,敲打得瓦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雨水从稀疏的瓦缝里急淌进屋子里,满地是水。

我和母亲急坏了,若是雨再下大了,我们可就遭殃了。母亲说:“快把水桶、脸盆拿来!”还没等我做好准备,大雨就变得瓢泼般汹涌。我怕雨水淋湿床,赶紧把铺盖卷成一团,撑开大伞遮着。可是,顾得了这头,又顾不了那头,到处在漏水。母亲急得团团转,我当心老人滑倒,要她撑着伞立在一旁不要动。风凶猛地刮着,暴雨“哗哗哗”地下着。“啪啦——咣当”,狂风把房顶上的瓦片掀起摔了下来,给屋顶开了个天窗,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进来,拿什么去接水也没有用。我急得想哭了。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手电筒的白色亮光在晃动。啊!几位大叔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扛着梯子,抱着瓦片,朝我家来了。一位大叔边走边说:“来晚了,来晚了!”另几位脱下蓑衣放在屋檐下,走进屋,用手电筒照了照房顶。有一位身材佝偻,嗓门很粗,语气很果断的大叔说:“快,大家用蓑衣盖上去!”他指着一位小个子,“我俩上房,其他的人在下面递蓑衣!”

雨下得更大了。

他们脱下身上的蓑衣,一件一件地将它盖在屋顶上……无情的雨拼命地下,一阵狂风把房顶上一位大叔的斗笠刮了下来。外面雨下得更大了,屋子里不漏雨了。大叔们浑身滴着水,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几十年了。想起那美丽的村庄,想起那令人心悸的雨夜,想起曾经给予我母女俩帮助的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初夏,我和从远方回来的大哥、侄女来到了丁家洲。呀,变了!到丁家洲不必像往日那样在河岸左呼右唤渡船了,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桥,汽车可以直接驶到村庄里。往日的烂泥小道铺成了水泥路,路旁建了花圃、游乐场。我和母亲住过的小屋不见了,村庄里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啊,乡亲们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乡村旧面貌,这里更美了。

遗憾的是,过去和我朝夕相处的大伯大叔、大娘大婶,多数都不在人世间了,我不禁一阵心酸。但是,当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顽童围着我们身前身后滴溜溜地转,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未来,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农村……

金家弄的早晨

彭园

用“车水马龙”这个词,形容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河口镇金家弄集市的早晨,一点也不夸张,这是一天中最喧哗的场面,也是人们相互交流信息的良好时机。

金家弄位于明清古街一堡街的南面。这条老街,街面只有5米来宽,两边设有人行道。狭长的街一直延伸到狮江大道。街两旁尚保存着不少古朴风韵的吊脚楼,楼层前沿往外伸出1米来宽,使楼下形成一条既能遮日,又能避雨的人行道。楼下是店面,店门是用一块块木板做的。白天,主人把店门板一块块取下来;夜晚,主人又把它一块块安上去。随着岁月的变迁,店门板像久经风霜的老人,满面是麻点皱纹。有的楼房已经倾斜,给人感觉:站立不稳;北面是广阔的狮江,滔滔江水川流不息。清晨,渔民撑着竹筏,把鸬鹚赶下水,待抓到10来斤大大小小的鱼,就从金家弄河埠头上岸,挑到集市上卖。

夜晚的露水把大地润得湿漉漉的,天刚蒙蒙亮,菜农和各类商贩就在街道两旁忙乎着。有的菜农和商贩怕头天卖菜的好位子被别人占了,凌晨两三点钟就来到集市。头顶着露水,显得有几分劳累的菜农,将塑料布往地上一摊,把各种水淋淋的蔬菜整整齐齐地摆在上面,不时往菜上喷水,以保蔬菜新鲜。有的商贩一边揉着蒙眬的睡眼,一边往货摊上搁着各种货物。紧接着,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的、卖家禽的……塞满了一条街,显示出市场的繁荣景象。推车声、挑担声、家禽叽叽嘎嘎的叫声,打破了老街黎明前的静寂。这时正直初冬季节,狮江把阵阵寒风灌进大街,冷得正在等待天亮之后人们来买菜购物的菜农和商贩,浑身直哆嗦,身子缩成一团,有的妇女被风吹得受不了,就用围裙裹在头上挡风。

天色起了变化,东方开始发白。“嘭嗵”、“啪嗒”……街道两旁的商店打开了店门。店老板边下店门板,边打哈欠,显然昨晚没睡够。米粉店、包子店、油条麻子粿店,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肉汤味,油烟味,溢满街头。

这时,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迅速地拉开了天幕。买菜购物的人群渐渐地集拢在街道上。菜农、商贩、老板好像也忘记了寒冷,格外有精神了,脸上露出微微的喜悦。金家弄开始喧哗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嗡嗡地汇成一片,本来就不算宽敞的街面,越来越拥挤了。骑自行车来买菜的人们,这时也没法子骑车了,只好推着车,按着铃铛,一路撒着清脆的铃声。

“突突突突……”一部部送孩子上学的摩托车缓缓驶来。这时,似乎有位无形的指挥,人们渐渐地移到两旁,让出一条道来;一辆辆送货的小三轮走走停停,司机直打喇叭。人们又一次移到路旁。

麻子粿、灯盏粿摊前围满了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坐的坐,站的站。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仿佛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一位50来岁的老年妇人,坐在小木凳上,卖了一半毛豆、萝卜后,正从放在脚边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冷冰冰的熟红薯吃。蹲在她右边卖菜的中年妇女亮着嗓门说:“哟,大婶,这样节省,就吃这个当早饭呀,连盘麻子粿也舍不得吃呀?”

老年妇人咽了口红薯,抹了抹嘴,叹了口气,心中的苦楚本不想对人说,憋着又难受,她摇了摇头说:“大妹子,不省不行啊,儿子赌博输了钱,媳妇跟我吵,跟我闹,把我辛苦挣的钱,全要去了……”说着说着,她喉咙里像有块铅哽着,眼里噙着泪水,一脸的无奈。

在老年妇人左边卖菜的老伯听了,忙接过话题,“嗨哟喂,我家也一样啊,新媳妇过门不久,闹着要分家,厉害哟,见我卖菜攒了几个钱,半夜里逼着儿子到我床前,要我交出钱啰!”

“要我呀,偏不给,看他们拿我怎样!”中年妇女两手叉腰,显出几分泼辣味,悻悻地说。

“不给呀,媳妇就要和我那儿子离婚啊!”从老伯的语气中,听得出老人对儿子的无能而感到痛心。“现在呀,反了,儿孙是爷,爷是儿孙,呵呵呵……”老伯苦笑着说。

“爷爷,爷爷,我要吃灯盏粿!”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一手拿着机器人玩具,一手拽着着双肩挎着沉重书包的老人来到灯盏粿摊前。小男孩坐在桌前,夹了一块香喷喷的灯盏粿,才咬了一口,就把筷子一摔,“嗯嗯,不好吃,不好吃!”他把剩下的灯盏粿往地上一扔,引来几条舌头伸得老长的小狗争着抢着。

候在桌前的老人,弓着背,像对待太上皇似的,问“好好好,宝贝,不吃就不吃,你要吃麻子粿吗?包子,要吗?”

“不要不要,都不要!”小男孩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嘴巴翘得挂个夜壶,赖在地上不走。

“你要吃什么?宝贝!”

“汉堡包、肯德基!”

卖灯盏粿的大嫂抖了抖围裙,说:“现在的孩子呀,被惯坏啰!”

“卖糕啊……”一位矮个男子拿着扩音器在吆喝。

“柚子,广西蜜柚!”卖柚子的推着平车,边走边用嘶哑的嗓音嚷着。

……

吆喝声此起彼伏,金家弄越来越热闹,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在灯盏粿摊旁有位卖蜂蜜的,他面前的小推车上,摆着一瓶瓶用塑料瓶装着的荆条蜜、枣花蜜、槐花蜜……在这闹市之中,他却一声不吭,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谁也不知道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爱在小河沿

彭园

大哥从远方归来,要我陪他去看看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小河沿。

漫步小河沿,你会看到一条宛如绿色飘带的小河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瓦楼之中。它由远处淌过来,绕过城区,穿过街道,奔往信江。河面上每隔两百来米就有一座石桥,长长的麻石砌成的护河栏杆。河岸一棵棵古朴苍劲的大樟树、婀娜多姿的杨柳树,缀满紫色小花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小桥流水,古色古香,颇有苏州风味。这就是铅山著名的惠济河。小河沿就是位于惠济河畔。

小河沿有一条长长的小街。两米来宽的路面,全是用鹅卵石铺成的。缠过脚的老婆婆走在光溜溜的石子路上,如同扭秧歌;乡里人推着的独轮车,发出吱嘎的声音,给小街增添了不少情趣。

那时候走进小街,就会看见一些古朴温馨的小店。有清汤店、剃头店、雕刻店,还有裱画店。

清晨,清汤店里的香味和腾腾的热气飘满小街。一群上学的孩子围着小木桌,一边喝着热乎乎的清汤,一边打闹玩笑着。这时,热情朴实的卖清汤的大伯会关切地催促孩子们:“快喝吧,别迟到了!”

同类推荐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精心收录33篇美誉最多、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如《随遇而安》《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小学》《午门忆旧》等经典篇目。“随遇而安”为汪老的散文名篇,这四个字代表了他作品的精髓,也写尽了他的人生。经历过曲折岁月的汪老,用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通过这些文字,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自在而活。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一等弃妇

    重生之一等弃妇

    岳筝是一个幸福的女儿,他的父亲为了她的感情,救下莫家掉入沉水塘的小儿子。不惜落个挟恩以报的骂名,也要莫北轩娶了她。并发誓,一生一世只娶此妻,贫贱富贵不弃。但她却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新婚之夜,丈夫便一夜不归。一月不到,便参军评判。让她独自一人,在莫家,在那个村子里,承担她的罪孽。丈夫参军离家七个月,她生下了一个足月的儿子。丈夫离家二年零四个月,归,赐了她休书一封。岳氏女淫奔无义,挟恩骗婚,犯七出之条,休。岳筝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重生了。这一世,她却倍加珍爱那个前生她视为她的罪孽的儿子。这一世,她尽量规避前世旧路,努力探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上天待她不薄,附赠了她一个奇异的空间,有世间的各种花卉,载满了奇花异果,最重要的是满园采蜜的蜜蜂。什么?蜂王告诉她,空间里的蜂蜜能使人百病不侵,可治世间六十四种病症?还有一种蚕桑花,可饲世间难活之冰蚕。。。。。。。本文一对一,异能种田。男主不涉简介,请移步正文。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南部新书

    南部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灵前行

    血灵前行

    老套的无限流,一个少年被卷入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自嗨之作
  •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当我们阅读历史,阅读生活,总会被一些人的经历和故事所感动,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而这些启示会激发我们奔向未来的勇气。本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需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耐心细致地筛选出101个故事,其中既有名人小传、民间故事,又有情感小语、心灵故事、生活小文,还有人生哲理、生存之道,这些无不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使我们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瞳术

    瞳术

    林峰再过五岁生日的时候就被父母利用关系给他送进了修真门派里面,可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个修真门派只不过是追风建立起来的垃圾门派,像这种门派在修真大陆上面不计其数。
  • 神奇空间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空间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彭加木失踪之谜、神秘失踪事件、夜空中重现过去战争、两处同时出现同一身躯、令人咋舌的时空窗口、神秘诡异的时空隧道等。
  • 七号档案

    七号档案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贺兰山,为何又被人称为“鬼山”?其脚下那条神秘隧道,果真通往另一个世界?二战期间,日军并未染指大西北,为何会在贺兰山底发现一座庞大的日军基地?那些夸张到不可思议的武器装备,到底用来对付谁?成吉思汗究竟死于何因?陵寝又在何处?灭亡西夏后为要何屠戮全城并绝地三尺?他在寻找什么?是什么让已经死亡的人“复活”并重复着生前的行为?神秘的黑匣子中,果真隐藏着西夏人的基因密码?灭国前,末代西夏王转移的那批宝藏在哪?郑和下西洋为何突然从红海折回?地中海底真有座未来之城?一张貌似普通的芯片,为何隐藏着令全世界科学家抓狂的秘密?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
  • 我的华娱梦

    我的华娱梦

    一个电影发烧友一场离奇大梦……看他将如何改写华夏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