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003

第3章 古往今来梦飞天(3)

2000年10月31日,俄“联盟TM31”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于2天后的11月2日在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1名美国航天员威廉·谢菲尔德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吉津科、克里卡廖夫进站工作,成为该站接待的第1个国际长期考察组成员。自那时以来至2003年5月初,已有6个国际考察组的18名航天员到站上工作过。前5个考察组都是分别乘坐“联盟TM”号飞船和航天飞机往返的,第6个考察组则是搭载“联盟TMA1”号飞船往返的。“联盟TM”号或“TMA”号飞船除运送人员外,还是国际空间站上的救生航天器,平时总有一艘对接在站上,约每五六个月轮换1次。

2003年4月28日,载有第7个国际考察组的2名航天员马连琴科和卢杰的“联盟TMA2”号飞船,在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这2人上站之后,与第6个考察组的3名成员顺利地进行了工作交接。马连琴科和卢杰原本是定于2003年3月1日乘坐“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往站上的,由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同年2月1日坠毁使所有航天飞机停飞,才不得已改乘“联盟TMA2”号飞船上站的。

在航天飞机停飞阶段,国际空间站上的人员接送全部改由“联盟TMA”号飞船负责。俄罗斯出于经济上的困难,为了减轻站上饮水和食品供应的压力,将原来一组3名航天员改为2名,间歇性地搭载一名太空游客,以赚取每次2000万美元的收费。这就是第7个考察组比以前6个考察组都少一人的原因,也是后来的考察组都是由2人组成的缘由。2005年7月26日航天飞机恢复飞行之后,由于再未承担接送考察组人员的任务,故而此后的进站考察组均由2人组成。

2007年10月10日,俄罗斯发射了“联盟TMA2”号飞船,将第16个考察组2名成员送上太空。2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俄航天员马连琴科和美国女航天员惠特森得以进站工作。47岁的生物化学家惠特森成为国际空间站首位女指令长。统计起来,不计临时上站工作的航天员和太空游客,国际空间站就接待了16个考察组38人次的航天员进站工作。

建造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是指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的生活与工作区域。事实上,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主要有以下目的:

(1)更好地开展天文观测等科学活动;

月球基地假想图(2)在月球上建立空间发电站供地球使用;

(3)开发月球各种矿物资源,为人类向更远的目标探索提供一个落脚点;

(4)为飞向更远的行星的飞船提供建造材料甚至提供推进剂;

(5)为更远的将来人类向月球移民打前站。

我们知道,向月球发射一艘宇宙飞船,代价已经十分高昂,建造月球基地将花费更大的成本。因此,到目前为止,月球基地还处在一般性探讨阶段。

建造月球基地与建造太空城市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儿。但这件神奇的事儿却早已明确摆在了科学家面前,他们不仅对之进行了长期探索,而且正在准备进行具体实施。

美国是最先决定创建月球基地的国家。据悉,美国已决定耗资1000亿美元建立临时月球太空城。这一计划将分阶段进行。最初建立临时基地,人数从十几人逐步增加到数十人,他们将在月球进行矿物开采和冶炼试验,并为建造永久基地做准备。第二步计划建成中小型永久基地,人数增加到百余人,逐步形成从开采、冶炼到运输的整套生产系统。最后是在月球上建成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月球城,各种类型的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物资自给自足有余,还可以“出口”地球。

后英国一家杂志公布了美国的月球基地蓝图。该基地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形三层建筑物,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屋顶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墙壁分内外两部分,外墙6层,厚1.4米,内墙厚2.5米,内外墙中间夹0.7米厚的月球土,主要用于防宇宙射线、太阳风以及陨石的撞击。另外,建筑物中间还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可以躲入其中避难。

与此同时,日本由未来工程学研究所牵头,召集能代表日本水平的大学、研究所以及20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成立了“月球基地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会”,也提出了一份月球基地的建设蓝图。这一蓝图计划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主要对月球进行调查探测,用机器人为基地选址,绘出月球资源分布图;

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建设可供6—8人居住的直径为6米、长为11米的基地,人们可以不定期地在这里工作,时间为几天到几周;

2010—2020年为第三阶段,基地扩大到可供8—32人居住,建成可防止阳光强烈辐射的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在这里连续工作3—12个月;

2020—2030年为第四阶段,基地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增至64—125人,居住时间长达1—5年,逐步解决氧气自给问题和农场建设问题;

2030年以后进入第五阶段,基地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开始进行能源生产,月球和地球之间开辟定期航线,使月球基地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的太空居民点。

我们知道,人类要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必不可少的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这怎么办呢?不过,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他们便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先用铲车自动挖掘月面的沙土,从中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用氢使含氧铁矿物还原,便可制得淡水了。有了水,通电使水电解,得到的是氧气和氢气。氧气经液化贮存,随时可向基地居民供应。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即可循环使用。据估计,190吨月球沙土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食物从哪里来呢?近几年来,科学家在太空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等。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因而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而研究表明,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的1.5倍。因此,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以保证基地能源的充足供应。

月球基地能否迅速地发展,完全取决于是不是有可能将开采的材料大量射离月面。这里需要一种称为物质驱动器的月球物质高效率发射装置。物质驱动器在不到160米长的轨道上将有效载荷加速到可摆脱月球引力的速度,即每秒2.31千米,连续不断将有效载荷射离月面,然后使脱离轨道的载荷朝着一定的方向准确地飞往空间某一位置,也就是月面上空60820千米,称为地月体系中的拉格朗日平衡点的地方。在那里再由一直径约9米的圆柱形接收器将其截获,停留平衡点的物质接收器可以耗能最少地进行工作,被截获的月球物质然后被缓缓送入高地球轨道的各用户。普林斯顿一实验室曾做了这种物质驱动器的模型,利用它运载工具被加速到1100个重力加速度,是航天飞机能达到的最高加速度的100倍。除了轨道长度和运载工具的质量外,模型和实物同样大小。导轨仅用一段,只有半米之长,是由20个驱动线圈组成的。启动后,运载工具从静止状态开始运行,以4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出半米长的导轨。

目前,科学家已有设想要用一种类似汽车装配中的机器人那样的自动复制机,经过2年左右时间生产100多台月球物质驱动器,每年能把10万多吨的材料运输到空间工厂和各大型空间站。这样,在未来太空,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产业,人类将逐渐摆脱地球的羁绊。

而建立月球基地还要求研制一种能将人员和物资送往近地轨道以外太空去的轨道间运输飞船。它将在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间往返运送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运送到通向月球、小行星和行星的特定轨道上。1986年3月—7月期间,前苏联的“联盟T—15”号飞船曾在“和平”号和“礼炮7”号两座空间站之间进行过往返穿梭飞行,进行人员和仪器设备的运输。但是,这仅是低轨道之间的空间运输。美国的航天飞机所能到达的高度也只限于近地轨道。所以,建造轨道间的运输飞船是将人员和货物送往空间站以外轨道的先决条件。

炼铝新工艺

月球表面上的铝是由称之为斜长石的复杂结构所组成。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与研究,提出了一套炼铝的新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月岩粉碎,在1700℃下加热熔化,然后在水中冷却,制成多质的球,再经粉碎,在其中加入100℃的硫酸,即可浸出铝。用离心分离法和过滤法除去硅化物后,再将它在900℃的温度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氧化铝和硫酸钠的混合物。随后洗去硫酸钠并进行干燥,再与碳混合加热,同时加入氯气与之进行反应,生成了氯化铝,经过电解,获得最终产品——纯铝。

移居火星之梦

火星发现有水的确凿证据,使移居火星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科学家们预期,只要借助基因改良的树木能制造出温室环境及提供氧气,人类在未来50年可以移居火星。

人类在外星球的建材需要符合廉价和容易使用的标准,只有树木是符合此两项标准而又为人们熟悉的。经过基因改良后,未来的树木在外太空任何有水和矿物质的地方都可以蓬勃地生长,从而制造出庞大的温室环境以供人类建屋居住。仅有基因改良的树木还不够,要想真正移居火星,人们还必须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把火星建设成为另一个人类家园。

人类到达火星后应落脚在什么地方?美国科学家选择的地点是跨越火星赤道、长约6400千米的巨大盆地中的“康多尔恰斯码—2”号地区,来自地球的移民将在那里建立永久性基地并不断扩建这个大本营。

火星虽然与地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它更接近月球,那里的自然条件还不适合人类生存。要使火星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必须对其进行一番改造。

为了提高火星上的温度,可在围绕火星的轨道上设置大型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火星上。同时在火星上建造工厂,生产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各种气体以及臭氧,形成厚密的火星大气层,首先使酵母和细菌之类的简单生命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它们又可放出氧气,使复杂的生命能够生存和繁殖。在阳光反射镜产生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火星变暖以后,火星两极的冰帽和地表下面的冰层就会融化,于是又有水。这样,火星就会真正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了。

日本科学家设想的火星基地预计在21世纪的后半期实现。基地计划建在卡塞峡谷旁边的平原上,附近有河流的遗迹。

宇宙射线无处不在,而长期大剂量地受到这种辐射,将使人生病甚至死亡。在地球上,由于有地球磁场的存在和大气层的保护,人类无需为此担忧。可火星的情况与地球大不一样,宇宙辐射非常强烈,如果人类打算移民火星,就必须找出应对办法。理论上讲,质量越小的物质防辐射能力越强。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液氢是目前可以得到的最好的防辐射剂,但由于路途遥远,把液氢直接带到火星上并不现实。所以科研人员退而求其次,开始尝试使用含氢的固体化合物。他们把聚乙烯和一种灰色土壤掺和在一起,然后倒入模具,经烘烤制成一块块黑色砖头。如果获得成功,届时宇航员可以带着聚乙烯上路,到达火星后再利用那里随处可得且取之不尽的表层土壤与之混合,烧制成砖。

火星基地周围还配置温室,在那里栽种植物。温室由塑料膜建成,内部充填1/10个大气压的空气。种植的农作物将有小麦、稻子、土豆、生菜、西红柿等。

火星基地用水可以从冻土层中利用“打井”的方式提取,如果能够钻到地下300米深,可能水会自动喷出来,而那个地方正是火星上最为理想的基地。氧气则通过分解水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氧气再加上从大气中提取的氮气便可构成与地球上成分相同的空气。

科学家们已研制成功新式氧气机,它能够从火星稀薄的二氧化碳中转化大量氧气。体积如微波炉大小的新式氧气机,只需数天的时间便可生产足够的氧气。

同类推荐
  •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285个错误常识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285个错误常识

    本书分为居家细节篇、饮食营养篇、健康穿着篇、养生保健篇、育儿常识篇、天文地理篇、动植物世界篇和文史常识篇等八个篇章。
  • 低碳生活小窍门一点通

    低碳生活小窍门一点通

    该书内容丰富新颖,知识广博,重点突出了实用性强、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从饮食、服饰、起居、医疗、行为心理、美容保健、休闲娱乐七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在一个健康的现代家庭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小常识、小窍门。分门别类,条理清楚。有经验介绍、生活窍门,也有生动感人的小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以简单有效的形式介绍了拥有一个幸福健康家庭的因素所在。
  •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本书从按摩、睡眠、饮食、排毒等方面提醒读者春季生活中的小常识,只要我们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小常识,那么春天里的日子肯定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
  • 船舶自救互救指南

    船舶自救互救指南

    本书是根据四川省开展船舶自救互救工作的实践而总结编写,从乡镇如何建立船舶自救互救机制、船舶遭遇险情或事故时如何开展自救以及如何施救遇险或事故船舶等三方面入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船舶自救互救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介绍了我省近年来船舶自救互救的典型案例。本书可作为乡镇开展基层水上应急工作的指导性书籍,也可作为船员培训和水上应急培训的业务书籍,本书同时也是一本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乘客安全出行常识的宣传性书籍。
  • 生活窍门早知道

    生活窍门早知道

    家居如何布置,才能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食物如何处理,才能让您和家人的胃愉快的歌唱?衣服如何购买和搭配,才能让您和家人穿在时尚的前沿?爱美如何“妆”点,才能让您留住明天和未来?突发意外如何处理,才能让家人安全度过危机……
热门推荐
  •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暗影神座

    暗影神座

    这是一个坑神的故事。上一世游戏中雷文被谋杀之神希瑞克坑死了。这一次穿入奥创世界,坑了一个又一个神明,然后就点燃神火坐上神座了……本人超远古老作者,累计有《霸王之枪》《飞云星志》《破日之心》《深渊杀神》《狼主》等一大堆完本作品,从无太监,人品保证,请放心阅读。Q群云飞的天空:六六七三零一四(ps,这是伪DND,数据党勿扰,一切以本书为准)
  • 绿茵巨星

    绿茵巨星

    “一个男人所有的潇洒,所有的激情,都在这绿油油的草皮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助攻,每一个进球……”——李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球员,走出国门,闯荡欧洲联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绿茵巨星的故事……
  • 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

    精准的表达显示一个人学识的广博、语言的隽永、举止的优雅和应变的灵活,它往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拥有精准高超的表达技能是每个人渴望的目标。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技巧,让你一步步实现目标,从此冷静自信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流利自如、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生活与工作的舞台上优雅地左右逢源,在社交场、情场、职场、商场等人生各种场合挥洒口才,展现风采,大显身手。精准的表达,精彩的人生。掌握精准表达的诀窍,跨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 海贼之我是狂三

    海贼之我是狂三

    声明,这是部读者逼我写的变身文!目前改文中,相当于从头开始写了
  • 破产名媛

    破产名媛

    前一秒还在嬉笑,后一秒却只能悲伤,似乎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总是一种很沉重的打击,钟淮楚也不例外。不过二十米的路程,她却感觉有很长一段路,一步、两步、三步,已经没有多远了,夏末的白天还是燥热得很,太阳毒辣得有些过分,晒得她白皙的脸颊上有些微红,汗珠也一滴滴落下,期间还会混入一些与之相似却又有些不同的液体。钟淮楚,骄傲地活了二十多年的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世间的寒意与不堪,车窗上划过的身影瘦弱带着一丝凄凉。钟淮楚微微挺直了自己的身体,手指拭去眼角的泪水,昂首挺胸向前走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挺直腰板,只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
  • 清容无双

    清容无双

    二十一世纪的外科医生穿越到一个架空的王朝之中,什么?是被打入冷宫的王妃,王爷是个面瘫脸?没关系,且看本王妃如何逆转乾坤,小王爷,你逃不出本王妃手掌心的。
  • 毒妃倾城:帝尊心上宠

    毒妃倾城:帝尊心上宠

    她是帝都最有名的毒剂师,擅暗杀毒剂,一手银针刺骨出神入化,无人能敌,一朝意外,成了镇国公府不受宠的嫡三小姐,爹不疼娘改嫁,继母还想让她嫁给渣男做小妾?沐清凰冷眼一扫,左手持针右手持毒,身上还挂个神兽,一路过关斩将,破阴谋诡计,解世间百毒,谁敢惹?却不想因为一个交易惹上了前朝的遗留王爷,不仅被骗了婚,赔了心,还附赠了一个小包子!又是一个夜晚,沐清凰看着躺在她床上的男人,一脸正经,“爱妃,来圆房。”沐清凰:“……”说好的不近女色、清冷矜贵呢?谁说的,她保证不打死他!【本文1V1男女双洁】
  • 总裁旧爱变新欢

    总裁旧爱变新欢

    十八岁那年,为了逃脱一纸婚约,我毅然决然跟男朋友私奔。他失手伤人,我代他下狱。黑色四年,换来他的离去和生父的置之不理。原以为四年过后,能迎来新的人生。却不料,遇到那个与我有婚约的男人。他说:“顾风尘,以为躲到牢里去,就能躲过这场婚事?是我傻,还是你太天真?”他说:“顾风尘,凭我现在不想娶你,你就只配做我的情人。”他说:“顾风尘,急什么,这场游戏,我不喊停,你就妄想结束。”顾风尘,我讨厌这个名字。却有人告诉我,那个与我只有几个钟头缘分的生母,就是在风尘中辗转至死。她给我取名的时候,仅有一句:“纵使千杯万盏,也不足以慰余生风尘。”
  • 全能跨界王

    全能跨界王

    唱歌,写书,拍电影,重生之后,愿做最强跨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