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400000002

第2章 勤俭律己(2)

在战国时代,奴隶主、王公贵族们死后,要劳动人民为他们营建坟墓。棺材外面用很大的木椁,还捆三层牛皮。死人穿着非常讲究的衣服。一起埋葬的有玉器、丝织品、饮食用具等数不清的珍贵的东西,地下要修巨大的墓穴来埋葬这些东西。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墨子反对奴隶主、王公贵族的奢侈浪费的寄生生活,提出“节用”、“节葬”的主张。他说:“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御寒,夏天防暑热和雨水;制造车船是为了便利交通。”因此,他坚决反对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浪费。关于埋葬死人,他说:“一个人死了,有三寸厚的木板做棺材,就可以了;只要有几件衣服,不让死人赤身裸体就够了;至于坟墓,只要能掩埋住棺材,止住尸体的臭味就行了,何必挖得很深,埋得像小山那么高呢?”

为了提倡节俭,墨子和他的学生们,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身上穿的是粗布短衣,脚上穿的是麻鞋木屐。墨子的一生不但节俭,而且勤劳。他会亲手制造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用的东西。墨子自己就是一位精通机械制造的人,特别擅长制造防御战争中使用的器械。

萧何生活俭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在汉中通往关中的山道上,一位年轻人骑着马借着月光匆匆赶路。突然,一位老者追了上来,把这位年轻人劝了回去。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这个年轻人便是被刘邦重视、不辞而别的韩信,那位老者就是刘邦的相国萧何。

萧何(?—前193),谥号“文终侯”,汉族,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酂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在法律思想上,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而他未能像张良那样及时地“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于是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便以“自毁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杀的危机。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萧何本是秦末沛县人,年轻时任沛县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秦朝时,任沛县吏。他在任县吏时期,清正廉明,从不搜刮民脂民膏。当地的百姓都很拥戴他。

有一年,萧何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兵入咸阳以后,众将纷纷争夺金银财物,萧何却分文未动,在城里到处收集了秦朝廷的律令图籍,从而使刘邦对天下各处关隘险要,户口多少,风俗民情等了如指掌。

刘邦做了汉中王,萧何被任命为丞相,他也是西汉的第一位丞相,与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亲手规划和组织了都城长安的营建工程,并提倡节俭使用,不得浪费各种建筑材料。他还参与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制定,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

萧何做了14年的丞相,在这14年里,萧何一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从不穿戴华贵的服饰,更很少食山珍海味。

有一次,萧何的夫人看见他的朝服都已经旧了而且还补过了,就吩咐换了一件新的。萧何发现后,很不高兴,立刻又换了回来。并指责他的夫人说:“做丞相就不可以穿旧衣服了吗?”后来,萧何还做了个规定,就是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随便更换他的衣服和用具。

在封建社会,当了官,衣、食、住、行都与老百姓不一样。按当时的规定,丞相的住宅,应该是高门大院、富丽堂皇才可相称。可是,萧何给自己建造的房舍,与老百姓的住宅没有什么两样,既不是高门大宅,更没有雕镂文饰,他说:“丞相也得与民一样,不能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萧何虽然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几百株,薄田十几顷”,而且他在置买田产时,从来不抢肥田沃土。他说:“我希望我的子孙不要堕于奢侈。”

杨震遗产留“清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

——李商隐

杨震,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一位忠厚老实的读书人。他50岁才做上官,一生的日子过得很清贫。

杨震(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居摄二年(公元7年),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的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入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后老死家中。

杨震在做官前的20年中,一直在当教书先生。由于他很有学问,对学生又很和蔼,因此,家长和学生都很敬重他。杨震为了养家糊口,课余时间还要在田里干活,收拾种的粮食和蔬菜。学生们看到老师上了一天课以后,还要干这么重的农活,就悄悄地来帮老师干点事。杨震发现后,马上制止了他们,并一再强调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他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不管哪个学生来看老师,他都从不收礼。杨震就是这样,不管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不给人家添麻烦。他总觉得,自己是先生,要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应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对自己要求得十分严格。

杨震有个学生叫王密,后来做了官,当了山东县邑县(现在山东省昌邑县西北)的县令。此后不久,杨震被派到山东的东莱任太守,正好是王密的上司。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就在那里住了一天。学生王密得知太守是自己当年的老师,喜出望外,当天晚上就带了重金前去拜访。

这天夜里杨震正在灯下读书,学生王密悄悄地走进房来。学生来看老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杨震忙请他坐下,想好好叙说叙说。可是,那王密进屋后,就把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放在桌面上,顾不上跟老师说句话,打开布包露出了黄灿灿的金元宝,杨震一看,眉头紧皱,问:“这是干什么?”王密说:“这是我对先生的一片心意,请先生收下。”杨震执意不收,王密急了,说道:“现在是夜里,无人知晓。”杨震一听,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怎么能干这种事?这时他才明白王密的来意——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当官,这分明是行贿讨好,拉关系,求照顾呀!杨震气愤极了,立刻拍案而起,厉声地把王密轰了出去。

杨震就是这样,当官多年,仍像以前那样从不收礼,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日子。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要儿孙们照着他的样子去做。他总是这样对孩子们说:“我给你们留下的家产,就是我这个清官的品质!”

是仪一生节俭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救匮》

赤壁之战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当时,在孙权执掌大权的吴国,有一个专管国家机要的骑都尉,名叫是仪,是一个文武并蓄、德才兼备的官员。

是仪原本姓“氏”,叫“氏仪”,大文豪孔融说“氏”字是“民”无上,不吉利,建议他改为姓“是”。于是,“氏仪”改为“是仪”。是仪前后做官半个世纪,从县吏到公卿、封侯。但他从未置过任何产业,不接受额外赏赐和别人的馈赠,一辈子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布衣素食,从不追求精美华丽的服饰和味香色佳的菜肴,更谈不上有粉黛附珠之妾和珍宝玉器了。他省吃俭用,把剩余钱粮都接济了贫困的乡邻。

是仪廉于自身、固守清俭的行为,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大家交口称赞。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传到了孙权那里。起初,孙权并不太相信,因为在东吴时期,原来南方的土著士族和北方南徙的世家大族争相掠夺土地和人口,攀比排场,使奢侈之风日益兴盛,有的人身居高官,不思政务,却挖空心思搜刮财物;有的士族甚至积谷万仓,妻妾成群,婢女盈房,用粮肉喂犬马。孙权想:是仪固然可能没有田产,但到底会不会像朝野上下所赞誉的那样俭朴呢?为了证实传闻,他决定去是仪家看个究竟。

这一天,孙权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驾车专程来到了是仪家,只见他的屋舍简陋窄小,年久失修显得破旧,屋内光线昏暗,全然不像个朝廷重臣的宅第。过了一会儿,正巧是仪家开饭,孙权坚持要亲眼看看是仪家平时的饮食,端上来的是粗米饭和简单的蔬菜,亲口尝一尝,味道很一般。孙权叹息不已,连声说道:“想不到你为官数十载,身为朝廷股肱,竟吃得这么差,住得这么寒酸,耳闻目睹,可敬可佩!”说罢,孙权吩咐增加是仪的俸禄,并额外赏赐给他田产和住宅。是仪执意不肯接受,一再辞谢道:“臣一生俭节,粗茶淡饮足矣。”孙权只得作罢。

从那以后,孙权对是仪倍加尊重。有一年,他外出巡视,又路过是仪家附近,忽见一幢壮观的新宅大院,外表修饰得富丽堂皇,在一片低矮的旧宅中十分引人注目,他问左右:“这是谁家的新宅,如此富丽?”侍从中有人根据方位随口答道:“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连连摇头,说道:“是仪简朴过人,堪称廉洁奉公的楷模,肯定不是他家营建的新房。”结果,一经查问,果然不是。

是仪一生勤勉、公不存私、清心寡欲的高风亮节,一直保持到生命最后一息。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死后只穿平常衣服入殓,薄棺素身,无须髹漆装饰,丧事杜绝奢华,一切务必从俭。按照是仪的遗愿,子女亲友们从简办了丧事,是仪的美德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刘晏雪中吃烧饼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

——刘向

刘晏(约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职,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7岁举“神童”,8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10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妓,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歌舞”。这时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使贵妃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玄宗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风趣的字谏。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和嫔妃等人的一片赞颂。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刘晏少年时期十分勤学,少年时期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宋代王应麟在他的《三字经》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刘晏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善于管理经济。他官至左仆射,是负责全国财政的大臣。

他手中虽然掌管着全国亿万钱财,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马车是旧的,穿的衣服也很平常,几乎与普通百姓一样。

一年冬天,有一次他办完公务准备去上早朝,正赶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五更时,街上的店铺燃起了香火,早饭的香味从一家家饮食店里飘逸出来。刘晏使劲地搓着冻僵了的双手,对车夫说:“找一家店铺,买一些早点充饥,然后再去上早朝。”

车夫答应着,将马车停在一家店铺前。刘晏走下车子,步入食杂店。他一看价格,比别的店贵,就转身退出店外。与车夫继续往前走,在一家价格便宜的烧饼铺前停了下来,他对车夫说;“你去买些烧饼,够我们两人吃的即可。”

车夫买来了热气腾腾的烧饼,刘晏急忙摘下帽子,将烧饼放在里面,然后,他和车夫一起站在雪地里吃起来。

几个也要上早朝的官员看到刘晏站在雪地里啃烧饼的样子,小声讥讽道:“刘晏身为国家大臣,太寒酸了”;“嘿,他怎么跟乡下佬似的!”刘晏听到了,毫不在意,说:“这烧饼真好吃!”

他的仆人听了人家的讥讽,心中愤愤不平,觉得脸上无光。刘晏却呵呵笑着说:“别被那些世俗的说法拉过去,个人要有主见。君子仁人从来就是讲求节俭的。一个人光讲奢侈,那才是真正丢了身份呢!”

车夫听了,点点头说:“老百姓还是赞成您的看法。”

同类推荐
  •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急脾气的人,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急脾气不算什么,是性格中的一种,习惯就好了。其实,急脾气是人们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是情绪上的一种误区,是心理上的一种病毒。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它就会像病毒一样,快速地吞噬我们的健康情绪,让我们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更严重的还会改变我们命运的轨迹。本书详尽地分析了急脾气对人生各方面的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论证,全面解读急脾气的产生与由来,同时阐述了远离急脾气的智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知急脾气的危害,更快地摆脱急脾气的影响,以更加理性、健康的情绪面对生活,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强者。
  •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由成杰所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中的主角股神巴菲特,美国人称其为100年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个人财富45年间增长了575倍。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是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产生影响的人!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投资家,他的爱好就是寻找可靠地股票,把它尽可能便宜地买进,尽可能长久地保存,然后坐看它的价值一天天地增长。
  • 胸怀决定规模

    胸怀决定规模

    《 胸怀决定规模》以一个个醒目、响亮的法则为引导,内容涉及职场、管理、创业、理财、人际交往、自我完善等方面理念和技巧,语言通俗易读,行文流畅,尽最大能刺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激发人们追求积极的工作和完美的生活!同时配上一条条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或名牌企业关于宽广胸怀、成就财富的名言典范!
  • 品质的修养(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品质的修养(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阿克罗斯国王想让苏格拉底放弃在肮脏的雅典街头布道的生活与他回到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去住,但是苏格拉底却对国王说:“陛下,在雅典,半个便士就可以吃一顿饭,而水却一分钱也不用花!”在与一位富有的罗马人谈论有关财富的问题时,爱比克泰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你的那些东西我根本不稀罕,而且,在你的周围有许多比我更穷的人。你有银制的器皿、豪华的别墅、华丽的衣着、精美的佩饰,但是你的理性、道义和愿望都是陶土制成的。我的大脑里装着丰富的思想,不像你那样整日无所事事,空有一个华丽的躯壳。你总认为你拥有的很少,而我拥有的对我来说却十分富足。你的欲望总是达不到,而我对一切事物的态度却十分乐观。”
  • 联对佳话(阳光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阳光智慧故事)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以故事的形式,配上注解,为读者展现出对联这种语言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是对联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乾陵文化研究(三)

    本书从弘扬乾陵文化和唐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乾陵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研讨会专区”、“陵园探索”、“绘画赏析”、“石刻考释”、“人物研究”、“文史杂谈”等栏目。
  •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非代表作”,有不同时期的散文、评论、短篇及中篇小说,其中包含几篇遗稿。作者以注重文法技巧、文笔简洁著称,本书收录的小说以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为主,层次分明、铺陈华丽、暗合西方意识流元素,有的颇为诡异,更有的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散文则是情感细腻、忧郁却不沉闷,评论文章更是谈笑风生、调侃味十足。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能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作者。
  •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这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真相,虽然如此简单,但还是要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追忆这些活过一百年的老人们的风雨历程,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人生就是经历和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是百年烟云,也一样会随风而去。很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史料、采访都非常的客观,很少用形容词,文体都很朴实,一点点地按照时间记录了百年的个人琐事,还有家国大事和我们久违了情怀。
  • 末世之王牌守卫

    末世之王牌守卫

    未来世纪,大地枯竭资源紧缺,地球惊现宇宙“生命源”,还落在了他们要寻找的彗卫士所在的城市处,外太空侵略者处心积虑勾结地球微生物,里应外合企图强占地球,来寻伙伴的金土两个学员能不能在伙伴们赶到之前保护好彗卫士和H城的安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个英雄的诞生,绝不意味着和平!
  • 带我去天堂

    带我去天堂

    哈姆出生那天,从他母亲子宫里先出来的不是他的头部,而是他的一条腿。接生婆惊慌失措。对接生婆来说,最怕遇到的就是这种事。她脸色铁青,和同样脸色发青的哈姆的父亲,站在院子里嘀咕了好一阵子。在大人和孩子之间,他们选择了保孩子。哈姆一出生就克死了母亲。村里每个人都这么说,哈姆是个不吉利的人。哈姆的父亲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每个人的生死都是天注定的。哪怕是他自己作出的决定,那也是顺应了天意。每次去墓地看望哈姆的母亲,他都会蹲在墓地旁边自言自语:请你保佑我们的哈姆平安长大,你再耐耐心,在天堂里等我几年,等我把哈姆带大了,我就去那边找你。
  • 迷途

    迷途

    李贺被我哄走不到半小时,他母亲就来了电话,这个昔日的上级言语之间依然毫不客气,大声斥问我怎么如此无情无义见死不救,即使不念及与李贺的儿时情谊,也该看在她当初对我知遇之恩的份上施以援手。她列举了许多我已经印象模糊的事例,但我不为所动,只想寻找机会插话告诉她我离开局里出来干律师的真正原因。李贺母亲没完没了地诘问着,后来竟嘤嘤呜呜地哭泣起来,说自己命苦,老头死得早,儿子又这般不争气。方晓你不知道,她说,你不知道我家里现在坐了多少人,都面露凶光,有的还手握匕首钢管,他们想干吗,想对我老太婆动粗吗?我说不会。
  • 水吻涟漪(大结局)

    水吻涟漪(大结局)

    真是笑死人啦!连自己的老爸和自己的老哥都拿自己没有办法,他——算个屁啊?以为给他做助理就什么都要听他的吗?未免有点太简单了点吧……这个家伙不怕死啊.一个是任性贪玩总被惩罚的她.一个是外表英俊冷酷的工作霸王,女人心中梦想的白马王子..当“他”的车撞倒了身份百变的“她”,并把她送到她的爸爸的阳光海湾大厦的那一刻……接下来会发生怎样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呢?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的嫡妻之路

    庶女的嫡妻之路

    穿越成为庶女,爹爹不亲,嫡母不爱,嫡姐、庶姐也都明争暗斗。什么?还让她嫁给那个风流成性,无所事事的逍遥王爷,成为生孩子的工具?心死出嫁,却发现一切都与她想的不同,无用王爷还是深情亲王?从此手握两府大权,看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女如何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