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0700000002

第2章 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

——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

人格的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2008年7月1日,北京籍男子杨佳带着一把20多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用刀连续袭击9名警察和1名保安,导致6名警察死亡,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伤,而后被制服。

被擒后,他没说一句话,只是不断喘粗气,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低吼声,双眼通红,手上沾满鲜血,白色T恤的左半部已被鲜血浸湿。脚底下,是那把20多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带着血。

在紧急支援的持枪特警出现之前,被多位民警制服的杨佳暂时被反铐在办公室内。一支枪对准了杨佳。他终于开口:“你开枪把我打死吧,我已经够本了。”没有任何忏悔的意思。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在一度拒绝配合警方录口供之后,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人们在感到震惊之余,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评定,杨佳并不存在精神问题,也不是精神分裂,意识也很清醒。从目前情况看,很有可能是人格上有问题。据此,心理专家分析,杨佳可能是偏执性人格和攻击性人格的结合体。

专家所说的“杨佳可能是偏执性人格和攻击性人格的结合体”,意思是说,他的人格出了问题,有了障碍。人格有障碍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骂人的话也常常与“人格”搭上边,如:“你的人格不健全!”“人格有缺陷!”“你有人格障碍!”

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这样的评论,我们会不假思索,本能地反击过去——“你的人格才不健全呢!”“你的人格才有问题呢!”很显然,他人说我们人格有缺陷,并不是什么好事,也是我们极力否认的;而当我们听到他人赞扬我们有“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欣然接受,并高兴不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通常被称为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也会根据在戏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而戴上不同的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摘掉面具后才是真实的自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人格是一个人的独特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是由独特的才智、价值观、期望、感情、仇恨以及习惯构成的,这就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人格不仅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稳定性,这也决定了你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和将来都是什么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是被压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本能,如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它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想满足自己。

“超我”与“本我”相反,是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凌驾于“自我”之上,仿佛是社会道德训条、高尚道德的代表,来监督控制“自我”。它遵守的是一种道德原则。它就像一个执法机关,随时监督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

“自我”则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一个人后天学习形成的,是对自身与社会的理智的认识。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它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的冲动、欲望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比如,抑制自己的欲望。虽然饿,但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都是“自我”的控制和压制。

然而,“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是不稳定的,有时候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人格问题。

刘薇今年25岁了,至今还没有男朋友。主要是因为她家教比较严,父母亲不让她在外面胡乱认识男人,他们说,碰到合适的会给她介绍。在他们看来,主动地去找男朋友的女孩都比较轻浮。刘薇也认为父母说得有道理。于是刘薇将那些追求者全部打入冷宫,不再来往。

但在生活中,刘薇又很想引起男性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个网友,每天他都准时上网。她感觉和这个朋友聊天很放松,生活中遇到的事都与他说,有的时候甚至想打电话。刘薇自己有时候也纳闷:我一面排斥男人一面又想引起他们的注意,是不是我有什么毛病?

当然了,刘薇没有什么毛病。这只是她在人格上的一种冲突。一方面,她觉得应该听父母的话,自己要做个守规矩的女孩,不能在外面瞎谈朋友,不能影响了自己的名誉;另一方面,她希望被异性欣赏与接纳,所以在与男性电话聊天时满足了心理需要,所以她就会出现一方面拒绝男性的追求,一方面又想打电话给他。这就是她的“本我”与“超我”在不断地斗争。

刘薇需要做的是逐步改正自己的观念,毕竟现在不是封建社会,女孩子也可以有正常的男女交往;当然,交往中也要自重,避免轻浮。总之,要协调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尤其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组成部分必须是均衡、协调的。我们要使自己有一个完善、健康的人格,就应该学会平衡和协调“自我”、“本我”和“超我”这三者的关系。

心理学家提醒你

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容不得丝毫错误的人,往往“超我”过于强大,经常对过去的事情懊悔、自责、感到抑郁;而那些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人,往往“本我”过于强大,致使“自我”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动不动就摔东西、发怒。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要在其中把握好平衡,斟酌利害关系,以最现实可行的方式做出行动。

乔韩窗口理论:帮助你认识自我

有一位著名的哲人晚年的时候,很想点化一下学得很不错但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来将我的学说传承下去。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能帮我找找吗?”助手说:“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

果然,这位助手一诺千金,他不辞劳苦地寻找着哲人事业的接班人,可是他找来的人都一一被哲人婉言谢绝了。有一天,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已病入膏肓的哲人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点化他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都远不如你……”可助手仍然不明白,只是向哲人保证:“我一定加倍努力,就是找遍天涯海也角要把最优秀的人给您找出来。”半年后,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找到。助手非常惭愧,流着泪对哲人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哲人伤心地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未说完,一代哲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助手始终没有参透哲人的话,他不知道也不敢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最优秀的人,不禁令人感到惋惜。那么,你们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有没有同样的困境呢?

美国心理学家乔(Jone)和韩瑞(Hary)对于“自我认识”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未知的自我,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上文中那位哲人临终时说的话,为我们揭示出了一种深层次的人生真谛:人,不能没有自信。因为缺乏自信,助手没能完成哲人的未竟之业,让自己的恩师遗憾而终;这则故事另外一层更重要的意义是:人,更难做到的是认识自己。

有些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些人则正好相反: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又能清楚自己缺点不足的人,就是最具有智慧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像圣贤一样聪明有智慧。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将自己置于局外人的位置客观地观察自己。我们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感到迷惑,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这样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此智慧的古希腊人就会有这样一句古老的格言:认识你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呢?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够给朋友们一些

启发:

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打扫干净。”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孩子十分聪明,因为他学会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认识自己,更因为他敢于尝试去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关于认识自我,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渠道: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镜中自我”,是根据他人的判断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同学间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复杂的人际关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2.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3.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这一点看似容易,其实做到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试着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指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指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情感反应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这三个“我”的比较分析来全面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心理学家提醒你

人对自己的认识永远在发展,永远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认识自我。“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何谓性格:你是怎样对待生活的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声音嘹亮。天亮后,被主人捉来杀了。

§§§第二天,又有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后,又被主人捉来杀了。

邻居感到很疑惑,问道:“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为什么要杀他们?”

那人说:“早晨我喜欢晚起,它们叫得太早了。”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公鸡报晓是天生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掉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主人,它们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做。”那人说。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公鸡很可悲,竟然遇到了一个愚蠢的主人;这个主人更可悲,因为他总期待外在事物都能按自己的需求而改变,愚蠢而不自知。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与麻烦。如何解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都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性格。有许多人遇到麻烦就怨天尤人,总是寄希望于外在的事物发生改变来使事情变得顺利。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幻想一切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意,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学会从自己开始做出变化,才能使人生变得顺利。

同类推荐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本书用轻松明快的语言来讲解心理学各种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并通过这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更加明白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心理对策。本书涵盖了日常心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也包括对工作态度的心理策略,同时还讲解了在生活中关于人际交往及恋爱等方面的心理技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全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以及交往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理指导用书。
  • 内心的重建

    内心的重建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改变认知,重建内心,提升人生格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面对资讯海洋感到崩溃的时刻?你有没有为世界飞速发展、自己跟不上节奏而焦虑过?甚至面对现实,你是不是不知所措地在深夜痛哭过?人,终其一生,都会遭遇“破碎”、“崩溃”的情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20余年,进行一线心理咨询10多年、积累了大量案例后,维尼老师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你也许会说,心理健康与否,只不过是个人的小事,和别人、和社会没有什么牵连,你说错了。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手脚不灵便,但心理健康,那么对于他的人格影响不大。因而,不论为了个人、家庭,还是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保持心理健康。
热门推荐
  •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同是处在回忆的长河中的人,谁能把谁送到对岸,看似平凡的相遇,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天开的窗。他,爱她,很确定;她,爱他,很犹豫,她有着不敢爱的过去,上一辈总是在提醒她,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伴侣。未来,或残忍,或美好,谁知道……
  • 谋断九州

    谋断九州

    相士曾发出预言:此子闭嘴则为治世之良贤,张嘴必为乱世之枭雄。十八岁的公子张开嘴,果然看到天下大乱,看到群雄逐鹿,看到民不聊生。他以为,谋能生乱,亦能止乱,他要找出一位真龙天子,结束这乱世。
  • Adam Smith

    Adam Sm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把苏总迷得神魂颠倒

    我把苏总迷得神魂颠倒

    江城苏家,从古至今秉承着一个观念:“苏家的男人,一生只结一次婚,苏家的女人,一生只嫁一个人……”顾颜因一次意外被困三年,苏景慕也苦苦寻她三年,可就当她拼了命回来了后,某总裁却玩起了欲情故纵,顾颜哭笑不得,只好假装拍拍两手走人,这可把可某总裁给惹急了,他苦苦寻了几年,好不容易到嘴边的肉,怎么能让她给跑了!!!于是,就有了江城时常上演的一幕“媳妇等等我!”苏大总裁的漫漫追妻之路……ps:男女双处,身心干净,欢迎阅读,么么哒!
  • 冰山总裁莫纠缠

    冰山总裁莫纠缠

    几年前害她莫名被解雇的罪魁祸首,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可这个处处难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又是怎么回事?“女人,你用一辈子报答吧。”“很抱歉,我的一辈子太贵,你买不起。”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六岁之后她又到另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十一岁的时候,绿山墙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朴实而绚丽,充满着童心和梦幻。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
  • 不死武帝

    不死武帝

    少年洪宇,不甘平庸,以星河炼魂,用混沌炼体,雄霸八方,天地为尊,踩着万界天骄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新书《焚天邪神》已经发布!?sword=焚天邪神笑问苍穹,谁与争锋?拳砸天级元兵,脚踩神级魔器,肉身可破苍穹,瞳术惊人能够逆天!纵横宇内,横扫八荒,无人能比!万界掌中握,神塔炼苍穹!唯我独尊,不死武帝!
  •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是弗兰克·鲍姆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它主要讲述了堪萨斯小女孩多萝西的故事。在龙卷风袭来的一天,多萝西和她的小狗托托被威力无比的狂风吹到了美丽而神奇的国家——OZ国。为了重返家乡,回到收养自己的亨利叔叔和伊姆婶婶身边,她历经千辛万苦和种种惊险。在寻找回家的路的漫长旅途中,不断有新的伙伴参加进来。首先是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聪明头脑的稻草人,其次是想要获得一颗善良的心的白铁樵夫,最后是想要拥有足够勇气的胆小的狮子。这些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而走到一起的朋友们,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