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梦被许多文明看成是一种预言,对梦的研究也都停留在宗教、哲学、生理学上。梦的现代研究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自他发表了《梦的解析》阐述了自己对梦的见解后,他对梦和情绪的解释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后来在荣格、弗洛姆等大批心理学家的研究后,梦的研究有了更多的进展。
在本章,我们将带着你进入心理学大师的智慧空间,简单了解这些心理学家在梦的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如果你想了解人类行为,那么来研究梦吧。
——罗莎琳·卡莱特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梦的知识。其中有关于梦的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有关于梦的心理学研究。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不管在谈论关于梦的什么话题,都会提到一个名字——弗洛伊德。
事实上,当今任何研究梦的著作,都无法回避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自1897年开始就用自我分析方法来进行梦的研究,使这一年成为精神分析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他认为,“梦是人们在觉醒时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梦的解析》。这本书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几千年以来探寻的心理深处的奥秘,为后来影响整个学术界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基础,成为拉开20世纪大幕的典范之作。
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对世界最重要的一个贡献。这个理论也被形象的称为“冰山理论”。这个理论本来只用于心理学领域,后来却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学、影视、美术等各个方面。在我们要对梦进行心理解析前,我们必须了解他的“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
关于超我、自我、本我的概念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容易理解了。
小明平时学习不用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经常上课时看漫画,玩手机游戏,导致平时成绩很不好,考试基本上都是抄袭同学的,被抓到抄袭的次数也不少,为此老师和父母和他交流过很多次。每次,他看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这么操劳费心也觉得很愧疚,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赶上同学,不让大家这么担心,可是每次考试遇到难题时,他还是不愿意自己独立思考,不由自主地想抄袭。每次成功抄袭后,小明的心情都十分复杂,他希望下次不再抄袭,只此一次,同时也庆幸自己抄袭到了没被抓住。
在这里,小明的心理交织着超我、自我、本我的此消彼长。
超我:一个崇高的自己,以道德、信仰、价值观等为原则。超我希望超越本我的幼稚、自私以及自我的现实,做出崇高的事来,有点类似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在这个例子里,小明的愧疚就来自于超我对自己“不通过努力学习而是通过抄袭来获取好成绩”这一自私举动的责怪。
自我:平日表现的自己,以实际为原则。由于处于本我和超自我之间,所以常常受到二者的影响。小明平时的心理活动便属于自我的思考。
本我:人心中潜藏的欲望,一出生就已经拥有。本我以快乐为原则,性情急躁,对于自己的欲望总是想马上得到满足。小明平时看漫画、玩手机游戏及考试作弊都是本我占上风时做出的决定。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身上不管怎样都会有一些动物性的本能欲望,但是人不总是被这种动物性本能欲望支配,人类总是力求超越“自我”使自己向理想化完美的“超我”人格升华。
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在水面上露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处于水面之下的。水面上的就是我们此刻能够意识到的,叫做意识,水面之下的就是我们不能意识到的,叫做潜意识。同时,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前意识。如同冰山与水面交界的那部分一样,前意识游离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可能转化为意识,也可能转化为潜意识。
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
意识是由潜意识过程衍生出来的,是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没有潜意识就没有意识。意识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从人的心理中把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欲望排除掉。意识与前意识在功能上十分接近,目前被加以注意的心理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便是意识,当我们不再注意,意识到的内容就会潜入前意识层面,就不是意识了。因此,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前意识处于意识层和潜意识层之间,当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渗透到意识之中时,前意识便担负着“稽查人员”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人员”失职时,潜意识就会悄悄潜入意识之中。前意识能够转化成为意识,生活中我们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特定的经历和事实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被意识到的状态,在我们需要时它们就可能被回忆起来。
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大部分,每时每刻都在追求着满足。它缺乏理性、道德感、社会性、时间性、可知性,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的贮藏库,它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而是由自己的本能来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一部分潜意识会进入意识,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察觉。潜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潜意识的作用,他认为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以他把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潜意识的研究。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梦是一封私人的信,一封写给自己的信。
——加尔文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梦是愿望的达成”,有些梦看起来也确实明显符合这个观点,同时也有些梦显得非常不合逻辑,它们怎么会是愿望的达成?比如梦见自己或亲友死亡、被妖怪追杀、掉下悬崖的梦,难道都是愿望的达成?
别急,我们这就用弗洛伊德的梦的工作原理来解决这个疑问。
前面说到了意识总是把那些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内容压抑到潜意识里去,潜意识总是想进入意识,于是常常在夜晚意识最薄弱的时候进入意识,通过梦的形式来表达。为了逃过意识的审查,潜意识使用了各种花招来骗过意识的审查。弗洛伊德总结了梦的几种工作机制:
1.压缩:一个简单的梦可能有很复杂的意义。它描述可能只需要简单几句话,解释起来却是长篇大论。
2.移置:一个东西的含义被移换成另一个东西的含义,有时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却有重要含义。
3.象征:梦的含义不直接表现,而是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来表现。
4.再度校正:梦通过修改与增删,把不连贯的元素连贯起来,使之合乎逻辑。
5.反意:梦里一个东西的意义与现实生活完全相反。
6.断裂:没有逻辑关系,用看上去无关的画面的关系表达逻辑。
下面这个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个男人做了这么一个梦:他变成了《西游记》的唐僧,带着徒弟们到西天取经。他们到了一个城门,这个城门口和他同事老王的家门口一模一样。城门上写着“无子国”三个字。他看到这几个字后心情很愉快,歪着头随口说了一声:“就应该这样”。
这个梦很好地进行了伪装,如果只阅读了这么一个梦,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梦想表达什么含义,但是,如果有下面这么几个线索就容易解决多了。
1.这是一个新生儿的父亲的梦。他每天都被不断地换尿布、喂奶、哄孩子弄得心烦意乱。最让他头疼的是孩子每天毫无规律的哭闹。由于长时间的睡眠被打断,他出现了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经常在上班时难以打起精神。
2.他的同事老王和他关系很好,经常一起聊天。老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压力非常大。
3.做梦前几天他看电视里说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更轻松,选择不要孩子。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随口回答“就应该这样”。
4.做梦前一天晚上他看报纸时,恰好读到过一篇有关导演张纪中要翻拍《西游记》的娱乐新闻。
现在这个梦可以说是真相大白了吧?年轻的父亲成了西天取经的和尚,自然不用结婚生子了;城门跟老王家门一样,提醒了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梦;“无子国”的含义就明显无疑了;“就应该这样”从唐僧口中说出,代表了这个男人内心的看法。
这就是梦的改装。如果这个梦不经过改装,这个男人可能会梦到他的孩子死了之类的情景,这样的内容绝对无法通过意识的审查,所以梦经过了这么复杂的改装过程。
在这个梦里,几乎包含了以上提到的所有的梦的工作机制。你不妨试着看一看,哪些描述对应了哪些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