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600000010

第10章 进退之道

老祖宗说话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惕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小心谨慎的人,必然能够有好的结果,因为警惕而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一直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而不知后退的人,难以有什么好的结局,因为盛极而衰,太高了则不免转向失败。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姓陆的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历经几百次大小战役,虽有胜有败,但每次的损失都非常小,很多人都愿意在他的手下当兵。

有一次,陆将军再次带领大军出征,一路上旌旗招展、枪尖似海、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等到达预期的营地时,陆将军仍照以前的习惯,吩咐将侦察员全数派出,并且要求侦查范围再扩大二十里。随后,要求各营迅速驻扎,并于天黑前在营外挖好壕沟,设好陷阱以防止突然袭击。要求清理营地周围有可能被引燃的物体,并严格规定各营地之间的间隙……

陆将军一系列的命令下来,将小心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行的监军是第一次与陆将军合作,看到整个大军都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遂对陆将军说:“此行我虽不谙军事,不过却也知道,大军出行,势大方能慑人,因此当可不必如将军此番这样小心吧。”

陆将军收回自己观望远方的视线,说:“你所言倒也不错,不过你当也听过我用兵的习惯吧。”

监军点点头说:“倒是有些耳闻,据说是以稳健而著称。”

陆将军把马鞭放在手里拍了两拍说:“人都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那么你认为我又是凭什么经历那么多次战斗能够全身而退呢?”将军顿了一顿,不待监军接口继续说,“不过是‘小心谨慎’四个字罢了,所谓小心无大错,多少次,就是因为我事先做出的一些谨慎之举,救了全军的命。此次出征,军队人数众多,在我看来却更需小心翼翼,任何一点意外,若是没有准备的话,都有可能毁掉整支军队。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万大军毁于不慎。我带出来的军队,我便要负责将他们完好地带回去。”

监军听了陆将军的话,心中服气了,便也和他一起投入到指挥布防中了。事后证明,这种小心谨慎果然是必要的。就是因为陆将军的各种防备措施,让敌军的几次偷袭都无功而返,这次出征再次以极小的损失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朝后,皇帝论功行赏。陆将军因为早已因功身兼数个要职,且已经封过爵了,皇帝便考虑要不要准许他带剑上殿。

而在陆将军这边,他的一位方外好友却劝道:“打了这么多年仗,出力也出够了,风光也风光过了,此时却也是最好的引退时机啊!位高者,其衰也忽,所谓亢龙有悔,过犹不及,是时候未雨绸缪了。”

陆将军低头思考,沉默不语。

好友又劝:“君不见,汉朝大将韩信是怎样的下场吗?”

陆将军闻言一惊,最终接受了好友的意见。随后便上书朝廷请辞,回家养老,得以善终。

点|睛|智|慧

小心谨慎的人因为警惕心强,对于未曾到来的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会小心翼翼地做好各种周到的准备,这样即使真的遇到了突然的危险,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化解掉。所以说,能够时刻保持小心谨慎之心的人,通常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地走下去。

而身处高位却不知急流勇退的人,因为时时被很多人关注,一旦出现一点疏忽,便很容易被人攻击,因此往往是不得善终的。若是懂得进退之道的人,此时便该考虑退一步海阔天空了。

同类推荐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 道是道理

    道是道理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说话,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思考。显然,说话、办事都离不开“用心”。“心”之所在,必须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学问字字玑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万物、把握人心的规律,谙熟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无为中成就有为,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热门推荐
  • 无敌转修系统

    无敌转修系统

    系统在手,天下我有,踏斗破,游盘龙,直达万界,成就万天至尊
  • 药师毒后

    药师毒后

    名动天下的神医药师是她,令人恨不得杀之的毒女也是她,号令天下的幕后者亦是她…母亲是人人口中的毒妇,而她理所当然地应了毒女这个名号。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却背负着贱种的称号,被弃之于名门最脏的角落。受人欺,受人唾弃,任凭打之,骂之。而当她变成了她。往日的贱种背着毒女的名,毒茶所有欺她之人,害她之人。她的丹药可取人性命,也可救治世人,更可治得这天下。她背着世人给予的神医名号,却从不救人。她说:她的名,就是为了将这天下人贱踏于脚底下,亦是独步天下之意!*****************************************************名门“贱种”,卑贱之躯,却斗得家宅,斗得宫廷,更斗得这天下。一朝成就立国皇后,凤临天下。名门深宅,人情淡薄,阴谋算计,尔虞我诈,危机四伏又算得了什么。*****************************************************第一次与他相遇,两人便双双许下重誓,此生只爱对方,无论是身还是心,只能是对方。在这个以男人为尊的古代里,这样的誓言,对于世人而言已然是逆了天。然,他的世界只要有她一人足矣!*****************************************************他银甲加身,她站在他身后,助他得天下。夫妻携手,步步登峰。
  • 大盗窃清

    大盗窃清

    曾剃头想拉他入伙,慈溪,慈恩求他别造反,女匪要抓他压寨子。富千金自掏私房钱给他做聘礼。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晚清末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上演。华夏能否在大船掉头?他的爱人、朋友仇人是如何评价他的?伍浩官家的掌上明珠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嘤嘤嘤...”清流领袖李鸿藻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呜呜呜...”和东瀛人去谈判的伍廷芳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嘶...”同治皇帝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拉着我一起动手打人...”曾国荃是这样评价他的,“这小子都不错,就是胃浅,总吐...”
  •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散文与诗歌精选集,收录了部编教材名作《最后一次讲演》等闻一多先生最为世人称道的经典诗歌及散文作品。本书文前由特级教师高江海对闻一多作品做深入导读,文中辅以注释、旁批,紧贴教材考点,点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文末“积累与拓展”从写作手法、主题思想、时代背景、迁移比较阅读等方面,对选文做全方位阐释、引导、拓展,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吃透部编名作,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 仙夫仙妻

    仙夫仙妻

    他深深的爱着童年的玩伴少女乌鸦,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一生都在与她纠缠不清,渴望双宿双飞,然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横下了一个她,命运的漩涡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撞开、挤拢……在那黑暗的空间里,他那个人称“烂货”的婶娘,婚前婚后总是想方设法来诱惑他,让他背负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
  • 大仵作

    大仵作

    你信不信我可以让你活着看见你的心脏,骨头,皮下组织。即使你死了,我也可以为你找寻死亡的魁首。不管你在天堂或者地狱,真相是我唯一拥护的天职。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描述了一艘载着十五个少年的帆船在暴风雨中遇难,漂流到荒岛上,坚强的十五个少年团结一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残酷的自然环境,打垮凶狠的敌人,经历两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的故事。这套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 自杀

    自杀

    这本由乔治·西默农的《自杀》收入《奥迪尔的失踪》《鲁埃家的窗户》《麦格雷与老人们》。西默农农总是对自杀很着迷。从年轻时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自杀的念头从未离开过他的脑海。此外,他最疼爱的女儿在二十五岁时自杀而亡。读者在读《奥迪尔的失踪》时,必然会想到他的爱女在头脑中和书信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个神经质的年轻女孩子的故事:离开家和作家爸爸,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去自杀。《鲁埃家的窗户》讲述的是一个老处女通过一扇窗户看世界,最终自杀的故事。她不停地监视着别人的一举一动,最后忍受不了自己失败的一生,服用安眠药自杀。还有些人通过手枪来结束生命。《麦格雷与老人们》里面那些年迈的贵族经历了一场凄惨的自杀事件。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为什么你追得越猛,她逃得越远?为什么你越是低三下四讨好她,她越是瞧不起你?为什么总是无法跟心仪的女性交往,老是当别人的替补男友?真正的原因是——你还不够坏!坏男人并非人格品行不端,而是那些具备吸引女性的特质——有情趣、善幽默、懂浪漫,能够让女人嘴上骂到体无完肤,却又爱得刻骨铭心的魅力男人。他们懂得爱人之前先爱己,善于用暧昧吸引女人,用自己的长处俘获芳心。善用搭讪教主的25条信念,你也可以像坏男人一样去恋爱,改变自己的爱情命运,从此告别单身!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