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3500000005

第5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1)

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特殊性要求社会的伦理道德必须贯穿其中,因此伴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活动的出现就产生了医学道德思想与规范要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医学伦理学。这一学科早期表现为医生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医德学”,后来发展成为对所有医务人员共同要求的职业道德即“医学伦理学”,现在又拓展为一门涉及更多社会领域和学科知识的外延更加广泛的“生命伦理学”综合学科。在中西方的医学和医疗实践的历史上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研究学习这些医学伦理思想有助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以及医务人员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中国文化以其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著称。这种文化的特点也必然影响到医学和医疗实践中,历史上许多医学大家在其行医实践中不仅锤炼了自己高超的医学技术,而且修养了自己高尚的医学道德,他们有许多关于医学道德思想的论述。与中国文化一样,中国的医学道德思想从古代、近代一直到现代连续不断,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道德资源,需要我们认真地发掘研究、学习并利用好,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境界。

(一)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思想

人类治疗疾病的现实需要与社会实践产生了医学,由于医学实践的对象是病人,这就涉及医生与病人、医生与病人家庭以及医生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因此医生逐渐认识到,医疗实践效果的高低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医学道德问题。这就使他们在医学实践中重视医学道德问题,加强医学道德修养,提高医学道德水平。

1.第一阶段:医学道德的萌芽阶段

早在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源头时代,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治病与疗伤活动。那时没有社会分工,在氏族、部落中,那些富有恻隐之心、聪明善良、具有很高威信的人,就主动尝试着帮助、照顾伤病者减少痛苦、恢复健康,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认识一些植物的药理作用和人体的生理机能。

因此从原始医药学产生之时就说明,选择这一职业的是具有同情心、不为名利、具有牺牲精神的有道德的人。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传说中的中医药学的祖先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表明这种仁爱救人的医学道德是随着医药学的产生而产生的。

严格说来,由于那时人的认知能力低下,原始的医药学活动还不能称为科学,早期的医药学实践常常与占卜、祈祷等巫术活动结合在一起(中国医学史认为, “医”与“巫”同源,甚至医学就产生于巫术,这从早期医字的写法——毉——可以得到说明),这时,医学道德的观念还是零散的、朴素的与自发的。

2.第二阶段:传统医学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期文明” 时代,产生了中国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并逐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开始形成,与之相适应,中国的医学道德理论也逐渐形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一书是这一时期中国医学伦理思想的代表作和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形成的标志,书中有许多关于医学道德思想的论述,如《灵枢·师传》中专门① 20世纪上半叶,德国现代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把人类文明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史前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开始孕育、人性开始形成的时代)、古代文明(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人类开始由“非历史”走向历史)、轴心期文明(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大觉醒,是世界文明的关键点)、科技时代(从15世纪至今)。在“轴心期文明”时期,人类几大文明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三大文明:“一个是西方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这个时代所产生的重大精神变革,所产生的精神资源,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精神根基。

论述了为医之道: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

顺之奈何? 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在这里,首先阐述的是先师所传授的为医之道,故曰《师传》,这样的为医之道就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在《疏五过论》中指出了医生治病时存在的五种过失: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在《征四失论》中指出:”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这些论述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医学道德思想。

《黄帝内经》第一次强调了医学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因此医者要以”济群生“为根本的道德要求。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发展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他所著《伤寒杂病论》的序言就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医学道德文献。序言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频仍、疾病流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他痛感当时的”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他们”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因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联系实际,编著此书,以达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济世救人目的。张仲景的精辟论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此外,战国秦汉之际还有如扁鹊、淳于意、郭玉、华佗等著名医学家,他们不但医术高超,而且有良好的医学道德,留下了许多医林佳话,为后世所称道。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完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把中国的医学道德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作了全面论述,在他的《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文献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医目的、医生品德、治学态度、医疗作风及医患关系、同道关系等医学道德问题。他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他特别强调了医生的”精诚“品德,”精“就是医术精湛,”诚“就是品德高尚、诚实本分、谦虚谨慎。孙思邈本人注意身体力行,在历史上被称为精诚大医。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和医学道德理论与实践都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许多方面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宋代的寇宗奭《本草衍义》中的”医有八要“,张杲《医说》中的《医药之难》、《医不贪色》篇;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徐春甫《古今医统》中的《慎疾慎医》、《医业不精反为夭折》等,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清代喻昌《医门法律》中《六不失》等都对医生的行业品德与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使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日趋成熟与完善。

祖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恒久价值的医学道德思想,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与研究,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主要有: (1)济世救人,不为名利。祖国医学认为”医乃仁术“,医生以救活人的性命为自己的天职。纵观中国古代医学史,济世救人的医学目的,救百姓于疾病灾难之中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是历代名医刻苦钻研医术,加强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2)不分亲疏贵贱,一心赴就。基于济世救人的医学目的,医生对病人应不分亲疏贵贱,一心赴就。孙思邈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3)省病诊疾,至意深心。疾病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诊断、择方、用药的过程,病人请医生看病,就把整个生命都交给了医生,因此医生绝不能有半点粗心大意、敷衍马虎。医界历来就有”临病胜临敌“、”用药如用兵“、”用药如用刑“之说, 《黄帝内经》中《征四失论》指出,医家所以不能十全者,首先是”精神不专,意志不理“的缘故。(4)谦虚谨慎,尊师重道。历代有成就的医学家都视谦虚谨慎、尊师重道为美德。孙思邈为人谦逊,一贯反对那种”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的医生。明代陈实功对于医家之间应取的道德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外科正宗》中写道:”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5)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历代医家都认为从医必须刻苦学习,涉猎广博的知识。《黄帝内经》提出医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说: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又需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他自己毕生嗜医成癖,竭力攻读医学,直到”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在继承祖国医学道德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应看到它还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佛教观念以及儒家的某些伦理要求等,阻碍了医学和医学道德的进步。如因果报应思想、佛教不杀生的理念以及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限制了中医解剖学的进步;忠孝观念以及重生恶死的人生现实使人们难以接受”安乐死“等等。在现代,应剔除这些与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医学道德。

(二)中国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中国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是伴随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实践与抗争,伴随着西方医学、医院和西方医学伦理学的传入①,伴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医疗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1926年,《中国医学》刊载了由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学伦理学法典》,其中对医生的职责是人道主义而非谋取经济利益作了明确规定,这表明此时中国的医学伦理思想与国际上的医学伦理思想是一致的。

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的先驱是宋国宾。他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名的医学教授、爱国学者,他曾任上海医师公会主席、中华医学会业务保障委员会主席等职并主持《医药评论》杂志社的工作。1933 年6 月,上海国光印书局出版了他的著作《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的专门著作。《医业伦理学》除”自序“、”引言“外,由四篇十六章组成。

第一篇:医师之人格,第二篇:医师与病人,第三篇:医学与同道,第四篇:医学与社会。

他十分重视医生的人格,把它作为全书的开篇同时也是医生最重要的素质,指出,”良医当勤其所学,忠其所事,出其热忱,修其仪表“,”医师不仅丰富其学术才能已也,尤当敦其品格,检其细行,以期取信于病人,垂誉于久远“。此外他还非常重视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教育,以振兴医生道德,同时,他还拟定了《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誓言》、《上海市医师公会医师信条》等医生道德行为准则。《医业伦理学》的出版表明我国的医学伦理学已由传统的医学道德学进入现代医学伦理学发展阶段。

同类推荐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热门推荐
  • 狂傲魔女收桃花

    狂傲魔女收桃花

    杀手排行榜的第一位血纱,在一次做任务时被人设计嗝屁了,再次睁开眼,转型成婴儿,庶母恶毒害死娘亲,没事,我很大度的,毁了你最骄傲的女儿就好了……庶妹没事找事,没事毁了你一身灵气,让你变成废人……父亲冷淡,热爱权势,不管不顾母亲的死活和自己的生命,嘿嘿,既然你爱你的权势,那么我就毁了你一心巩固的权势。只是,不知不觉间,围绕在身边的男人怎么越来越多了魔玄冥:吟儿,当年是我错了,我会弥补你的。百里彦:小雪雪,我看了你的身子,我会负责的。尘清逸:丫头,我非卿不娶还有他、他、他……简介小白,内容精彩……绝对宠文
  • 高维空间游戏

    高维空间游戏

    这是一场轮回游戏,现在到你来参加游戏了。
  •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 这不是动物园

    这不是动物园

    某天,林北成为了一个动物园的园长。嗯?这动物园似乎有点不太对劲!你瞧那条狗:怎么回事?你站着说话腰不会疼吗?什么?你这儿还能批发法宝?三块钱就能买一把诛仙剑?等一下,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 废材小姐:我的皇妃是个偷儿

    废材小姐:我的皇妃是个偷儿

    “小子,扭过头给爷瞧瞧!”某女一只手摸着下巴,抖着一条腿。“何事?”男人转过身,摩擦着手里的剑!“呃……没事没事,您钱包掉了……”“哦?”男人挑眉,“你看着很……”眼熟。话未落,某女已经窜上树逃之夭夭……一个酷似高冷实则逗比的小偷,穿越未知的大陆打怪升级,废材的她却有一颗向上的心,还有一双欣赏美的火眼金睛,某女立志偷遍天下黄金美玉,享遍天下美人儿,但这是个金山与美人儿难以抉择的难题……
  • 自己神话

    自己神话

    那是一个充满传奇神话色彩的世界,其有六界,分别为佛、神、人、妖、冥、魔界。主角随念明在上古四大凶兽——饕餮、混沌、穷奇、梼杌的教导下,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随念明不断磨练着。在他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其中,绯红少将军——洛白年,改变了他的一生。“战斗下去!为了那些失去希望的人们,让他们能在未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神话!”
  • 事半功倍记忆法

    事半功倍记忆法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阐释实际的记忆能力训练和具体的方法技巧,如提高记忆力的7种练习等。本书重点介绍了1O种必备的高效记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
  • 嫁接婚姻

    嫁接婚姻

    顾眉是一个八〇后女孩,她因为工作关系和有妇之夫秦致远相识,两人一见钟情。顾眉的年轻可爱让秦致远对贤慧刻板的妻子和日渐平淡的婚姻产生不满,于是离婚后和顾眉组成新的家庭,以为幸福的生活会如期而来。但是,年龄的差距、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无法忽视,他们的婚姻会琴瑟和谐吗?纸婚,也许是因为结婚第一年的婚姻像纸一样易碎易裂而得名。郎情妾意、水到渠成的婚姻尚且脆薄如纸,他们这样中途嫁接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本书是继《七年之痒》和《亲人爱人》之后又一部七十年代生人的婚姻读本,用细腻沉静的笔调解析中国亚健康婚姻。用琐碎的现实生活剖析婚姻的本质,探讨婚姻的经营方式。
  • 超级保镖

    超级保镖

    一代狂人萧冷傲,带着能够‘窥百病、探人心’的功法《炼心诀》闯入都市,纵横无敌,唯我独尊!
  • 田色古香:娘子宠上天

    田色古香:娘子宠上天

    白风菱,国内知名农业大学研究生。一朝穿越,还有带个天赋异禀的人小鬼精灵!讲的是农业女大学生在古代创业的故事!明明是有内涵的,却总是靠脸吃饭!某女“铺子是你的,我不要!”某男“那转到夫人名下!”某女“坏人都被你收拾了,钱都是你赚的,你娶我做什么?”某男“夫人只需貌美如花!”PS:新文《鉴宝王妃:王爷,榻上请》已开坑,喜欢的可以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