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800000007

第7章 墨子之经学(一名墨子之六艺学)(3)

简朝亮云:“于时言方者,盖方正其时也。贞,正也。《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明万民之各正也。故虫曰贞虫,互文也,亦可言贞兽百虫矣。《易》所以言物与无妄也。允,信也。及者,若《易》言‘信及豚鱼’也。今于飞鸟言信及者,是百鸟以贞矣。其信及走兽昆虫可知也。亦互文也。比,相次也。方者,正也。《易》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盖正则方矣。隹古通惟,盖文之叚借也。葆古通保。盖商书叹言古者有夏之时,方其未有祸也,百走兽昆虫之贞,以与飞鸟皆信及之无不相次以正焉。况惟人面,其信及者亦何敢异心乎?故山川鬼神其信及者亦无敢不安也。是共信也。所谓共允也。有夏以能共信者。合天下,保下土。其时则未有祸矣。非能共信,无以合天下;非合天下,无以保下土。盖保下土者保天下也。今我商若能共信乎?则惟天下之合,惟下土之保;言保合大和,如有夏之时也。”按墨子引此,继之曰:“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宁者,以佐谋禹也。此吾之所以知《商书》之鬼也。”盖墨子以山川之鬼神能佐禹,以为有鬼之证也。

《明鬼·下篇》,“《禹誓》曰: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有曰:注:孙诒让云有读为又。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赏于祖而僇于社。”

此盖引《尚书·甘誓》之文也。《甘誓》云:“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奴戮汝。”

《墨子文》与《经文》略有不同。盖《墨子》之文,既多笔录口语,而所见亦有异也。俞樾云:“葆士无义。士,疑玉字误。葆玉即宝玉也。”俞说是也。《墨子》之且,即《经文》之嗟,古声同也。《经文》攻字,《墨子》作共,盖共攻声近之借。墨子引此而下即继之曰:“赏于祖者何也?言听狱之事也。”王念孙云:“事者中之坏字”,是也。墨子盖以祖与社能使刑赏之中,以明鬼神之为有也。

《非乐·上篇》,“先王之书,《汤之官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其刑,君子出丝二卫,小人否,似乎二伯黄径。乃言曰:呜呼!舞佯佯,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其家必坏丧。”

此《伪尚书·伊训》之所袭也。伪《伊训》云:“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乡士有一于身,家必丧。国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不下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呜呼!嗣王只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讹书》之文盖袭《墨子》而增益之。《墨子》所引“其刑君子出丝二卫小人否似二佰黄径乃言曰”十七字。孙诒让云:“此文有捝字。《伪古文·伊训》采此而独遗其刊以下数句。盖魏晋时传本已不可读,故置不取。《非命·下篇》,节引下文。作《大誓》。疑此下文乃言曰以下。自是《周书》。与《汤刑》本不相蒙,因有捝误,遂淆混莫辨也。”“舞佯佯,黄言孔章,”毕沅云:“舞当为橆,橆与谟音同。《孔书》作‘圣谟洋洋。’‘黄’《孔书》作‘嘉’是。”王引之云:“毕说非也。‘舞洋洋,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即下文之‘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也。此承上文言耽于乐者,必亡其国。故下文云:‘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东晋人改其文曰:‘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则与《墨子·非乐》之意了不相涉。而毕反据之以改原文,真矣。”孙诒让云:“王说是也。‘黄’疑当作‘其’。‘其’篆文作‘’,‘黄’古文作‘’,二字形近。《非命·下篇》引《大誓》云,其行甚章,与此语意略同。下文上帝弗常四句,彼引《大誓》亦有之。”简朝亮云:“佯佯犹洋洋也。《诗閟宫》云:‘万舞洋洋。’‘黄’者簧也。古笙中之簧,以黄金为之。《诗考言》云:‘巧言如簧。’‘殃’古通‘’。《诗召旻》云:‘今也日蹙国百里,’此日殃之类也。夫黄言者乐恒舞者之言也。非嘉言也。故上帝以是亡之。今伪者乃反其辞乎?”按观王简诸说,可以知《伪书》之失古意矣。“似二伯黄径”句。疑本为以二帛黄经?“以”“似”声音俱近而讹。“帛”“伯”古通作“白”。故误为“伯”。“径”“经”亦形音俱近而讹。“二帛黄经”与上文“出丝二卫”,“二卫”与“二帛”相类,“丝”与“经”亦相类也。墨子引此而继之曰:“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盖以证明乐之足以亡人国,以为非乐之本。”

《非乐·上篇》,“于《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磬苋以力。湛乐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开于大。天用弗式。”

北《五子之歌》之逸文也。今《伪尚书五子之歌》不袭此为文。盖或不明其义也。“启乃淫溢康乐,”惠栎云:“‘启乃’当作‘启子’‘溢’与‘泆’同。”江声云:“启子,五观也。启是贤王,何至淫泆。故知此文当为‘启子’。‘乃’,字误也。”孙诒让云:“此即指启晚年失德之事,‘乃’非‘子’之误也。《竹书纪年》及《山海经》皆盛言启作乐。《楚辞·离骚》亦云:‘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并古书言启淫泆康乐之事。淫泆康乐,即《离骚》所谓‘康娱自纵’也。”简朝亮云:“《史记》曰:夏后帝启崩。子帝大康立。帝大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盖作歌以刺五子也。《周书·尝麦篇》曰:‘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斯足征矣。《楚语》云:启有五观,盖‘武’者‘五’之声近也。武观即《五子之歌》也。故皆有韵焉。启,开;乃,汝也。《说命》云:‘启乃心,’此言‘启乃’者不同,其为文可借而反观矣。盖先王未有此焉,今开之自汝尔。或曰:‘启乃’当作‘启子’,非也。如曰‘启子’,不当称启子某乎?今徒称启子,是父名而子反不名也。”按简说近是。“将将铭苋馨以力,”孙诒让云:“‘将将铭’疑当作‘将将锽锽。’《诗周颂执竞》云:‘钟鼓喤喤,磬管将将,’《说文·金部》引《诗》‘喤喤’作‘锽锽’;《毛传》云:‘喤喤,和貌也。将将,集也。’《说文·足部》云:‘,行貌,’引《诗》‘管磐,’则‘将’亦‘’之借字。此‘力’虽与上文‘食’及下文‘翼’‘式’韵协;然义不可通。且下文‘酒’‘野’亦与‘力’不合。窃疑此当为‘将将锽锽,管磬以方。’‘方’与‘锽’自为韵。‘力’‘方’形亦相近。《仪礼乡射礼》郑《注》云:‘方,犹併也,’‘管磬以方,’谓管磬并作,犹《诗》云:笙磬同音矣。”“章闻于大,”惠栋云:“大当作天,”按此文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乃叙事之文。将将锽锽以下,乃歌文。“铭”当从孙说作“锽锽”,“力”当从孙说作“方”,锽方韵。下文“酒”字读敛音,酒野韵。翼式韵。惟上为叙事,下为歌文;故野于饮食,与渝食于野,不为重复也。墨子引此而继之曰:“故上者天鬼弗戒,下者万民弗利,”“戒”当从孙诒让改作式,即蒙上文引《书》“天用弗式”之文。盖以明淫于乐则天弗式,民弗利,以见乐之当非也。

《非命·上篇》,“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袭丧厥师。”

此与中下两篇所引略同。中篇云:“于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

下篇云:“《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

以上三文对勘,上篇所引之“袭”,即“用”字之音借。中篇所引“用阙师”,“阙”“厥”亦声借。惟“阙”上当捝一“布”字。“爽”与“丧”亦声近通借。其余“伐”之或作“式”;“恶”或作“增”,“增”与“憎”通;文虽异而意则同也。《伪尚书仲虺之诰》本之。其文云:“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

简朝亮云:“《墨子·非命篇》云云,盖‘爽师’者失众也。今伪者袭而窜之。伪传云:‘爽,明也。用明其众言为王也。’其相反有如此者。”按墨子引此而继之曰:“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盖以桀执有命之说而亡;而汤非而伐之,所以代兴,以见命之当非也。

《非命·中篇》,“武王以《大誓》非之,有于三代不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

此盖《尚书》百篇外之逸文也。苏时学云:“所引盖《逸书》,不字疑误。”孙诒让云:“‘不’疑当作‘百’;三代百国,或皆古史记之名。《隋书·李德林传》引《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

《非命·中篇》,“于召公之执令亦然,且敬哉无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

此亦《尚书》佚文。在百篇与否,今不可考矣。毕沅云:“‘且’当为‘曰’,”孙诒让云:“‘于召公之执命于然。’疑当作‘于召公之非执命亦然’,‘自降天之哉得之’,疑当作‘不自天降’,自我得之。”柱按疑当作“不降自天,自我得之。”“降自”误倒作“自降”,“之”“自”音近,“哉”“我”形近而讹。

《非命·下篇》,“禹之《总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而不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

此亦百篇以外之书也。苏时学云:“《总德》盖逸篇书名。”孙诒让云:“‘著’疑当为‘若’,‘允不若’,信不顺也。”按墨子引此,盖以为不慎其德,则天命不能葆,以见命之当非也。

《非命·下篇》,“《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曰: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视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

此《伪尚书·泰誓》之所袭也。伪《泰誓》中云:“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

《泰誓》下云:“上帝弗顺,祝降时丧。中略。惟我有周,受多方。”

盖《伪书》之文,分割列甚矣。《墨子》“于去发”三字,孙星衍云:“或太子发三字之误,”庄述祖云:“去发当为为太子发。武王受文王之事,故自称太子,述文王伐功告诸侯;且言纣未可伐,为《太誓》上篇。”俞樾云:“古人作书或合二字为一,如石鼓文‘小鱼’作‘’是也。此文‘大子’或合书作‘’,其下阙坏,则似‘厺’字,因误为去耳。”按俞说虽言之成理,然下文“武王为《太誓》去发以非之,”若改云“武王为《大誓》太子发以非之,”则于义为不可通。疑“《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本当为“于《大誓》之言也。”“于大誓”三字误倒在“也”字下;又以形相近而误“大”为“厺”,声相近而误“誓”为“废”;学者不解,又以下文所引为今《伪泰誓》之文,故于“之言也”之上,又加“泰誓”二字;于是下文“于去发”三字遂不能知其为倒误矣。下文“武王为《泰誓》去发以非之”,“去发”二字同此衍误。“受之大帝”,陈乔枞云:“‘商’字作‘帝’,非是。此节皆有韵之文,作商则与上文叶,今订正之。”陈说是也。《墨子》引此,盖以《纣》执有命而亡;武王执非命而兴;以见命之当非也。

《公孟篇》,“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曰:亓傲也出于子不祥。”

此亦《尚书》逸篇之文也。戴望云:“‘子亦’疑当作‘亓子’。‘亓’古‘其’字‘其子’即‘箕子’。《周书》有《箕子篇》,今亡。”按《墨子》引此文而继之曰:“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盖言鬼神之能赏罚祸福,亦明鬼之义也。

以上所引《墨子书》之《尚书说》,盖大略尽于此矣。顾尚有一事,为自来诸家所未注意者,则《明鬼》下篇所谓“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之云,是也。王念孙云:“‘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也。”王氏改尚书为尚者,不知尚书二字本不讹,且可据此而明《尚书》之定义也。自来释《尚书》之义,大约不外三说:

“一,郑玄云: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

“二,王肃云:上所言,史所书也。”

“三,《伪孔传叙》云:伏生以其上古之书,谓《尚书》。”

同类推荐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唐伯虎集

    唐伯虎集

    本书精选唐伯虎诗、词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他不仅长于绘画,文学上亦富有成就。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云阁美人

    云阁美人

    三年前,云绮儿被送离云家去了寒岭寺,于某日半夜死亡,一个飘荡的灵魂在机缘巧合下替她活了下来,一夜之间,云绮儿性格大变,有时冷漠有时二。三年里,暗地里救遗孤,或者走投无路的孩子,后来人多了,便创立云阁。以女子偏多(没办法,重男轻女啊)。三年后回到云尚书府,她替生了,有的人就该为原先做的蠢事,付出代价。
  • 傻狐的快穿记

    傻狐的快穿记

    “畜生道?”“轮”苏阿狸微眯眼眸,坚定地回答道。判官微微叹气,问世间情为何物,缘也,命也。复杂,复杂,太复杂。他原是高高在上的神却与她错过了后来为了她为了他们渺茫的缘,化身千千万万的碎片,只为了最后的相见。
  • 奉子逃婚

    奉子逃婚

    她以为,她会永远的珍藏起这绽放美丽的回忆,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秘密,却不知道天意弄人。从此!她的生活,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天啦!这是个什么样的天理。她只不过想要拥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安全的臂弯,她想要安静的生活而已,谁知道?生活竟然这么难。好吧,走自己的路,流言蜚语全不管。怀着幼小的希望,她独自去力挽狂澜。神秘的组织从此有了朵神秘的“夜兰”。。。。。。
  • 白灵之谜

    白灵之谜

    【男主视角,有甜有虐,入坑无悔,双洁1v1】“既然来了,我就不会让你离开我了。”任她百般纠缠,他还是不领情,天知道他才被个海啸冲上岸就遇到连连怪事,而这个少女却叫他相信她?待她以一场神话,一场重塑,一场回忆来如实相告之时。“你讨厌我了……”“不……”“那你就是喜欢我了?喜欢我,我就嫁你了!”他懵,惹上她,真是前世,可能是前前世修来的“福气”
  •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难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阐述了海疆、海洋、海权对于我们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 永恒圣王

    永恒圣王

    世间可有仙?仙人之力,真能呼风唤雨,焚天煮海?在这里,有鲲族镇守北溟,有神族不可一世,有金乌栖息孤岛,也有龙族盘踞山谷……在那个古老的蛮荒年代,万族林立,残酷黑暗。这一世,有位灵根残缺的人族少年,得神秘女子传授无上妖典,打开一片波澜壮阔的浩瀚世界,踏上修行之路。自此,妖孽崛起,灵兽相伴,美人倾心,快意恩仇!
  • 天命为妃

    天命为妃

    他外表霁月清风,内里腹黑狡黠。桀骜不羁、睥睨天下的气势,遇到她,一切都化成了绕指柔情。她废材也好,妖孽也罢,他都甘愿宠着她,陪她报前世仇今世怨,同她一起搅得这天地风云色变!
  • 昨夜雨歇微凉

    昨夜雨歇微凉

    (辛古步羡)真叫辛古说为什么喜欢步羡,辛古是说不出来的。如果连步羡,自己都不爱,那恐怕自己也不会爱上别的谁了。(邬鑫岐步羡)是一场奇遇,邬鑫岐认识步羡。始终觉得她特别,初时是因为,撞见了活神仙,活生生的。和想象中不大一样的神仙,很贴近,可又觉得很遥远,像站在危楼之上也触不到的月亮。//看着很舒服,看见他就仿佛感受到一阵清风穿过竹林而来似的。但清风是抓不到的,伸出手去,风就贴着掌心溜过指缝。本以为遇见是因为缘分,但后来才知道,遇见是被算的清清楚楚的。所幸这场预谋已久的遇见里有漏网之鱼。有些东西,便游离于算定之外了。
  •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老村记忆

    老村记忆

    本书散文集,包括影像篇与乡邻篇。讲述作者小时候生活过的陕西一隅,土窑洞、打麦场、涝池、热炕、山沟沟、小脚老太太、流水席、露天电影、吼秦腔、皮影戏、闹社火、风箱、灶火边等民俗。记忆中平凡而伟大,渺小而坚韧的乡邻们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