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我国汉民族语言的文字。汉字是表义文字,是用表义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汉字的构成要素是笔画。
汉字的一个字就表示一个音节。一般的说,一个汉字还代表一定的意义。汉字的结构和状态就是形。因此,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的音、形、义就是字的写法、读法和讲法,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一、 汉字的造字法
造字法是古人根据已有的字加以分析总结概括出来的,并非先有方法再造字。东汉人许慎《说文解字》“六书”。
1. 象形:是用象形符号把客观物体形象描摹下来的一种造字方法,是最早的造字法。如人、日、月、山、水、车、马、草、木等。
2. 指事:是利用提示来表义,即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二笔作为符号或另作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造字方法。如在“木”字下加一短画“一”,成为“本”字,加上这一横,表示草木的根;在“刀”口锋利处加上一点,就成了“刃”。
3.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拼合在一起,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表示出新的意思的造字法。如“从”,即两个人前后相跟随的样子;“旦”,即日在地平线上。
4. 形声:是用现成的两个符号组成,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造字法。其中一部分表音,称为声符或声旁;另一部分是表义的,称为意符或形旁。如:“湖”字,“氵”是形旁,表义,“胡”是声旁,表音;“桐”字,“木”是形旁,表义,“同”是声旁,表音;“忠”字,“心”是形旁,表义,“中”是声旁,表音。
5. 转注:是因语音发展或方言分歧,造出与某个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之后,出现的彼此互相解释的方法。如“老”、“考”同属“老”部。“老”字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域,因读音变化了,就加一声旁,派生出一个“考”字。因“老”、“考”意义相同,可互相为注。如《说文》“老”字释为考也,“考”字释为老也。
6.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另外一个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如借原意当毛皮讲的“求”,转作请求讲的“求”。借原意当鼻字讲的“自”转作代词或介词的“自”等。
在“六书”中,后两种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数量不多,前四种造字法是最常用的,而形声字则是用得最多的。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是单体字,即一个字是一个独体。会意和形声字则是合体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如:休、集、松、冷,磊、暴、溢等。形声字在所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90%左右。因此,了解形声字的形体结构规律,对正确掌握汉字有重要作用。
二、 汉字的结构笔顺
1. 结构
汉字虽然很多,但不外由八种笔画构成。即点、横、竖、勾、挑、撇、折、捺。
汉字有单一结构的,如:日、月、水、火、目等;多数是复杂结构的,如“休”包括“亻”和“木”两个基本结构单位,人在树旁,表示停歇休息的意思。这些基本结构单位叫做偏旁。
偏旁组合方式
(1) 上下结构:思、歪、品、冒、意、安、全
(2) 上中下结构:草、暴、意、竟、竞
(3) 左右结构:好、棚、和、蜂、滩、往、明
(4) 左中右结构:谢、树、倒、搬、撇、鞭、辩
(5) 全包围结构:围、囚、困、田、因、国、固
(6) 半包围结构:包、区、闪、这、句、函、风
(7) 穿插结构:噩、兆、非
(8) 品字形结构:品、森、聂、晶、磊、鑫、焱
2. 笔顺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的一般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字形考点知识清单
一、 命题特点
1. 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 考查以形声字为主,主要由于形旁没有正确辨认而带来使用上的错误。如:眼花缭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插科打诨(“诨”跟言语有关),国籍(“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寒暄(“暄”跟太阳有关),风驰电掣(“驰”多指车马快跑)。
3. 同音带来的误写,例如:是与事(惹是生非)、捡与拣(披沙拣金)、灌与贯(醍醐灌顶)等。
(1) 音同误写
性(兴)趣题(提)纲劳(牢)骚神密(秘)事(适)得其反金璧(碧)辉煌兴兴(欣)向荣按步(部)就班一愁(筹)莫展义不容词(辞)破斧(釜)沉舟卑恭(躬)屈膝貌和(合)神离迫不急(及)待前据(倨)后恭陈词烂(滥)调
(2) 音近误写
残(惨)无人道惮(殚)精竭虑入不付(敷)出情不自尽(禁)如法泡(炮)制妄(枉)费心机风糜(靡)一时
4. 形近误写
大有稗(裨)益裨(稗)官野史相形见拙(绌)草管(菅)人命无独有隅(偶)批(纰)漏百出磬(罄)竹难书
5. 义近误写
篷(蓬)荜生辉毛骨耸(悚)然卑躬曲(屈)膝到处传颂(诵)梳装(妆)打扮真知卓(灼)见
6. 考查范围是现代常见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
7. 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非规范的简化字。
8. 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二、 方法点拨
1. 依其音,定其形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要先从音开始,依据词语的发音来发现词语中的错误。如“纵横捭阖”中的“捭”读“bǎi”;“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ài”;“无裨于事”中的“裨”读“bì”。再如“开门揖盗”中的“揖”读“yī”;“中流击楫”中的“楫”读“jí”。对这些字平时就要读准,读准了字音就能准确判定字形,才能不写别字。
2. 比其旁,辨其形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而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许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只是形旁不同,如“惆”、“稠”、“绸”,了解了这一特点,在记忆复习时,可以抓住其形旁加以区别记忆。如“蹉”、“搓”、“磋”,辨识“蹉”时可从形旁“足”入手,因为“蹉”本意是指失足跌倒,可用来比喻失误,经常可组成“蹉跌、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这样的词;“搓”从“手”,可组成“揉搓、搓手、搓绳”这样的词语;“磋”从“石”本是指磨制象牙,后引申为商量、商讨,可组成“磋商、切磋”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比较分析形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分辨它们的形体,从而正确答题。
3. 据其义,明其形
以义辨形是防止和纠正书写使用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挖墙脚”中的“脚”经常被误写为“角”,其实“墙角”是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是指墙根,是支撑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了解了“挖墙脚”的意义后,就不会再将“脚”写作“角”了。再如“平心而论”一词是指平心静气的加以评论,公平冷静而非感情用事地谈说,因此“凭”不能代替“平”。
4. 探其源,断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