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100000001

第1章 女儿心目中的茨维塔耶娃(节选)

(俄)阿里阿德娜·埃夫伦著

苏杭译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母亲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个头儿不高——163公分,体形像一个埃及小男孩儿——宽肩膀,窄臂部,细腰身。她那少女时代的滚圆的身材一下子便永远地变成了强健而干瘦;她那踝骨和腕骨又瘦又细,步态轻盈而敏捷,行走起来轻快而急速,但并不唐突。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当她发现有人在注视着她或者甚至眼睁睁地盯着她的时候,她便把动作迟缓下来,放慢一些。这时侯,她的举止便变得谨慎而又节制,但是从来也不拘谨。

她的姿态端庄而挺拔:即便俯在书案上,她也依然保持着“脊背像钢铁般不屈的姿势”。

她的头发介于金黄色和棕色之间,年轻的时候卷着大花儿,柔软,很早地开始变白——这就愈加显露出她那黧黑而又没有血色的、暗淡无光的脸色;她那双绿色的、葡萄一般颜色的眼睛,镶着淡褐色眼睑,放射着光芒,炯炯有神。

脸的线条和轮廓精确而又明晰,毫不模糊,没有一点儿大师所考虑不周的没有雕塑的、没有琢磨的:那鼻子,鼻梁细长,稍微凸起,鼻尖不是很尖,而是有所收缩,呈平整状,由此像羽翼一般分开两个灵敏的鼻孔,看上去柔和的嘴巴严峻地勾勒出神秘的线条。

两条纵向的皱纹将两道淡褐色的眉毛隔开。

表面看上去是完全孤僻的、静止的脸,实际上内心里经常充满了活动,深藏在心里的表现力,像天空和海洋一样多变而又充满色彩。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识破它。

那双手坚强、有力、爱劳动。两只镶嵌宝石的银戒指(一只是雕有小船形象的图章戒指,另一只是光滑的边缘上有赫耳墨斯的玛瑙宝石雕刻,是父亲送给她的礼物)和结婚戒指——从来没有摘下来,没有引起过人们对她的手的注意,既没有为她的手增色,也没有使它们受到束缚,而是自然而然地与它们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嗓音像少女一样高亢,响亮,富有感情色彩。

语言洗练,对话简洁。

她善于倾听;从来不使谈话的对方感到窘促,但是争论起来却咄咄逼人:在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辩论会、讨论会上,她保持着严峻而又谦恭的分寸,迅雷不及掩耳地战胜对方。

她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

她朗诵诗时不是为了小范围,而是像面向着广大的听众。

她朗诵起来充满激情,意味深长,没有装腔作势的“嗥叫”,从不放过(漏掉!)诗句的字尾;通过她的朗诵,最复杂的东西也会瞬间洞若观火。

她很乐意,充满信任,只要一提出要求她便朗诵起来,否则不等要求,她便自己提出来:“想听吗,我给您朗诵一首诗?”

一生中,她对读者、听众以及迅速和直接地对所写的东西的反应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而且是永不满足的。

对于初学写作的诗人,只要感觉到——或者想象到!——他们具有“天赋”的才华,就表示出友善和宽宏大量;每一个人她都觉得是笔友,是诗歌本身的——不是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对那些平庸之辈也会识破,并且无情地予以指出,不管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还是对于已经达到了虚假的高度的诗人。

她的确是与人为善的和慷慨大度的:急于助人,搭救人,拯救人——恨不得倾尽所能;与人分享仅有的,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因为她没有多余的。

她既善于给予,也善于毫不客气地索取;她很久都相信“善有善报”,相信伟大的、用之不竭的人类的互助精神。

她从来不是冷酷无情的,但是却总是无以自卫的。

待人宽厚,但对亲近的人——友人们、孩子们,如对自己本人一样苛求。

如她的某些肤浅的同时代人认为的那样,她也不排斥时髦,但是既没有物质条件去创造时髦,也没有物质条件去追求时髦,她厌恶地规避那些为了效仿她而哭穷的人,在侨居国外的年代里,她怀着尊严穿着别人的衣裳。

她最注重物品经久耐用:她不喜欢不坚固的、爱变形的、好破的、易碎的、容易受损伤的东西,总而言之——不喜欢“华而不实的”。

她很晚才上床,入睡之前看会儿书。起得很早。

她习惯于斯巴达式的简朴,饮食简单。

在俄国时她吸自制的卷烟,在国外时抽劲儿大的、男士的雪茄烟,普通的、樱桃木的烟斗,一次吸半支雪茄烟。

她喝黑咖啡:把浅色的咖啡熏烤成褐色,然后用古老的土耳其磨不紧不慢地研磨,那磨是铜制的,样子像小圆柱,圆柱上覆满花字图案。

她与大自然千真万确有着血缘关系,她热爱大自然——爱群山、山岩、森林——怀着一种异教徒般的把大自然视为神的力量的,同时要战胜它的爱,不掺杂旁观的态度,因此对于无论是徒步还是泅水都不能战胜的大海她却不知如何是好。她不善于一般地欣赏大海。

犹如沼泽的、泥泞的、芦苇丛生的地方,犹如一年当中潮湿的月份,泥土在路人的脚下变得不可靠,低矮的、平原的景色使她感到懊丧。

她童年时代的塔鲁萨和青年时代的科克捷别里在她的记忆里永远感到亲切,她经常在寻觅它们,并且偶尔在默登森林从前“皇家狩猎区”的丘陵地带,在地中海沿岸的高起的地方,在色彩和气息中发现它们。

她很容易受得住酷暑,对严寒却难以忍受。

对于采摘的花儿,对于花束,对于窗台上的花瓶里或者花盆里开放的一切,她都不以为然;而同花园里栽培的花儿相比,她更喜欢常春藤、帚石南、野葡萄、灌木丛——爱它们强健和长命。

她敬重人们以其才智参与到大自然中去,敬重他们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公园、堤坝、道路。

她对猫和狗怀着一种永恒的柔情、忠诚和理解(甚至怀有敬意!),它们也对她给予了回报。

在散步的时候,她常常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到达某某地方,登上某某高处;她对那些“收获”——采摘的蘑菇、浆果以及我们住在捷克贫穷的郊外乡下的艰难时期里取暖烧的树枝,比买来的更感到高兴。

在城外她能识别东西南北,而在城里却没有方向感,即使在熟悉的地方也时常晕头转向。

她害怕高层楼房、人群(拥挤)、汽车、升降机和电梯。所有市内交通运输中,如果只身没有同行者,她只乘坐电车和地铁。如果没有电车和地铁,她便步行。

对于数学她一窍不通,对于任何一种技术她都格格不入。

她憎恨日常生活——由于这日常生活难以摆脱,由于要日日操劳无益的重复,由于占去了主要事情所需的时间。一生都在忍耐地和孤独地克服着日常生活。

她好与人交往,殷勤好客,喜欢结成友谊,而不喜欢拒绝往来。她更喜欢那些通常被认为是怪人的那些人的圈子,而不喜欢“正人君子”的社会。况且她自己也被认为是怪人。

在友谊中和怨怒中她总是偏激的,但是并非永远一成不变的。“不可为自己竖立偶像”的诫命经常受到她的破坏。

她尊重青年,敬爱老年。

她赋有文雅的幽默感,她不认为明显的可笑的或者粗鲁的可笑的东西是可笑的。

对她的童年产生过影响的两种因素——造型艺术(父亲的领域)和音乐(母亲的领域)中,她接受了音乐。形式和色调——确实可触觉的和确实可视觉的因素,对她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她只能对所描绘的事物的情节感兴趣——孩子们就是这样“看画儿的”,——因此,比如说,书中的版画,尤其是木刻(她喜欢丢勒、道尔),与油画相比,同她的气质更接近。

早年醉心于戏剧,部分原因是受她的年轻的丈夫,他与她的年轻的朋友们的影响,但是这种兴趣与她的青年时代一起留在了俄罗斯,既没有超出成年的界线,也没有越过国界。

在所有的类型的视觉艺术中,她喜欢电影,而且喜欢默片甚于“有声的”,因为默片为观众提供了较大的共同创作、共同感受、共同想象的可能性。

对于从事创作的人们总是怀着一种同志般的深厚的敬意;游手好闲,寄生生活,只顾个人需求,犹如松松垮垮、懒惰成性、夸夸其谈一样,她本能地感到格格不入。

她是言行一致的人,只覆行职责的人。

尽管十分谦虚,她却知道自己的价值。

她是怎样写作的?

把所有的工作,所有刻不容缓的事记下来,一大早开始,趁着头脑清醒,肚子空空的、瘪瘪的。

倒上一小杯滚热的黑咖啡,放在书桌上,一生中每一天,她都怀着如同工人走到车床前一样的责任感,必然的、不可能不这样的感情走到书桌前。

此时此刻书桌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推到一边,以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腾出一块地方放笔记本和胳膊肘。

用手掌支撑着额头,手指插到头发里,立刻便能打坐入静。

除了手稿,一切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见她以敏锐的思维和笔锋埋头于手稿中。

她从不用散页的纸写作——只用笔记本,任何的,从小学生作业本到总账簿,只是墨水不洇便成。在革命的年代里,笔记本是她自己装订的。

她用的是普通的木制笔杆的(学生用的)细笔尖钢笔。从未用过自来水钢笔。

时不时地用打火机点燃一支香烟,呷一口咖啡。口中念念有词,在试语音。她从不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寻觅失落的东西,——而是像被钉子钉住一样坐在书桌后面。

如果来了灵感,就记下来主要的,把构思向前推进,速度常常是令人吃惊的;而如果处于只是全神贯注的状态,就做一些诗歌的辅助性工作,寻找那种最恰当的词汇概念、定义、韵律,把写就的诗稿中那些冗长的和似是而非的东西删掉。

找到了确切的词语、意义和音响的统一以后,便一页接一页地填满纵行韵脚,数十个诗节方案,一般来说不急于把否定的东西勾掉,而是使它们告一段落,另起炉灶。

在着手写作大型作品以前,使作品的构思最大限度地具体化,拟订出不许自己偏离计划,以便作品不至于把她引入自己的航线,变成一部难以驾御的作品。

她书写的笔迹非常独特,圆圆的,很小,但很清晰,这种笔迹在她生活的最后三分之一时期由于逐渐增加一些缩写而变得难以辨认:许多词语只用第一个字母标出;手稿越来越变成了给自己一个人看的手稿。

笔迹的个性早在童年时代便已确立下来。

一般说,她认为字迹潦草乃是书写者对未来的读者——任何一个收件者、编辑、排字工人不尊重的表现。因此她写的信字迹特别清楚,而给印刷厂的手稿,则用印刷体字母亲手誊清一遍。

她复信从不拖延。如果收到早班投递来的信件,往往立刻在笔记本里拟出回复的草稿,仿佛把它记入当天的创作的流程。对于自己的书信也当创作看待,几乎也像对待手稿一样要求严格。

在一天当中有时候也回顾一下笔记本。只是在年轻的时候,才连夜写作。

她善于适应各种环境工作,我指的是各种。

她的工作能力和内在组织性的才华与诗歌的天赋是相媲美的。

合上笔记本,打开自己房间的门,——开始从事一天当中的各种繁忙的琐事。

题解:

阿里阿德娜·埃夫伦(1912—1975),昵称阿利娅,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大女儿。阿利娅聪颖不凡,幼年即展现观察和写作的天赋,从小即和母亲患难与共,是和母亲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其所著《回忆录》一书文笔简练,妙趣横生,是关于茨维塔耶娃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面貌的非常重要的文献。该书第三部分是阿利娅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通信,对于理解茨维塔耶娃尤为珍贵。长期在国外的困苦生活,加上父亲的影响,1937年3月,阿利娅怀着满腔希望只身返回祖国。1939年8月27日深夜,阿利娅突然被捕。经过十七年集中营和流放生活的磨难,阿利娅终于在1956年重获自由,然而,母亲早在1941年8月31日在小城叶拉布加自尽。阿利娅将余生全部献给母亲的未竟事业,整理、注释并出版母亲的遗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茨维塔耶娃将近三十年的生活与文学活动的最直接的见证人,阿里阿德娜·埃夫伦未能完成关于母亲的回忆录便精疲力尽,于1975年辞世。

(米卡)

同类推荐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优秀职场女人是飞行虫

    优秀职场女人是飞行虫

    如果将森林比喻做职场的话,那些优雅的飞行昆虫都会拥有他们栖息的生活圈子,这是自然的规则,就好比在职场中奋战的女人们,她们和森林中优雅的飞行昆虫一样,都有着生存的共同点。本书对刚涉入职场的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层职场女性具有自我培训、方向性引导等价值。
热门推荐
  • 妖神独宠:女帝陛下你好丧

    妖神独宠:女帝陛下你好丧

    她是神帝之女元蓁,分明拥有神界最高的天赋血脉,却偏偏整日无甚元气甘当神界“最丧女君”。谁料有朝一日魔族来袭金牌靠山父神和实力护短长辈都突然失踪,保卫神族的重任一下子就落在了弱小的“最丧女君”身上......好好好,毕竟神界也不是一己之力就可护下,但是麻烦给她上一点靠谱的人好不好?内个冒冒失失的粉嫩团子当真是神界独一无二的天选之才?那个清高自傲的神君为何总在看自己的眼神中充满杀意?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神魔在征战,你一个妖族争什么存在感啊喂!小剧场:某位化身无良萝莉的女帝静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那只正在晒毛的懒狐狸伺机而动,而某位因为受伤而暂时化为原型的妖神突然间打了个寒颤......什么情况,难道还没有甩掉内些牛皮糖吗?正在思虑之际,却忽然间连头带尾坠入一个软绵绵的怀里。“这小狐狸长得好生可爱,倒不如捉回去给小花当媳妇~”“只是不知道这小狐狸是只公狐狸还是母狐狸啊。”某妖神满脸黑线......本座当然是公的公的公的!快放本座下来!要不是受了伤,区区一个女童也敢碰到本座的一根毛?某狐狸只能窝在萝莉怀里暗搓搓的想......
  • 但使晨光过沧海

    但使晨光过沧海

    13岁时,简锦见到简书。简书,毫无血缘的男生,却继承了和她相同的姓氏。命运从此开始转动,然而那时的她和他却毫不知情。16岁时,父亲发生意外,昏迷不醒,简锦的世界轰然崩塌。继母将她逐出家门,无枝可依时,他走到她面前,温热的手掌拉起她的手。他看着她,温暖微笑,她却想要恨!都是因为他!都是因为他!他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一切!
  • 我的一生之传奇大亨

    我的一生之传奇大亨

    突然想写点什么,不然当我老了,拿什么证明我曾年轻过。谁都有过年少轻狂,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生活。等到百花相谢,留下的是什么?
  • 弹腿

    弹腿

    太阳刚冒花时,军文已经爬上了第四阶山台。德诚老汉说过,上到第六阶山台上,便是到了塬上。为了尽快找到徐翠莲,军文在鸡叫头遍时便开始爬这座高高的山塬。这时,已经爬了三个多小时山路,军文明显感觉到有些气力不支。他随便坐在一个土垄上,借喘气的机会,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快要被自己全部踩在脚下的深深的山谷。山谷里弥漫着缓缓流动的湿气。这是五月天最常见的景象。在自己的家乡,五月天山里也常常弥漫着这样的雾气,只是那雾气里充满了潮湿的寒意,让人感到寒冷而且不适,而眼前的雾气,让人有一种温润如玉、心荡神弛的感觉。
  •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系统:主人,求抱抱

    快穿系统:主人,求抱抱

    【1V1】活过上千年的墨黑身为星际“臭名昭著”的sss级通缉犯,常年过着神龙不见首尾的生活。直到某天,一个系统小天使——三岁,找到了她……“宿主,任务很简单,攻略男神,顺便通过拯救崩坏三千小世界,来抵消你的罪恶值……最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带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墨黑莞尔一笑,灿如夏花:“听起来似乎不错……”#宿主时不时来个言语上的威胁##垃圾系统天天叫我扑倒目标人物##解锁不一样的小哥哥#一、竹马哥哥超严厉二、……(未完)
  • 要做没烦恼的人:扔掉坏心态,让自己多些快乐与自信

    要做没烦恼的人:扔掉坏心态,让自己多些快乐与自信

    本书不是教你拼命地迎合别人、丢掉个性、忘记自我,而是告诉你,做人不但要善良、真诚、宽容,还要灵活而圆融,在保护自己和不伤害到他人的基础上做事。即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一起出发,对你的性格死角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生活,扔掉坏心态,让自己多些快乐与自信。
  •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后重生纪事

    宠后重生纪事

    上辈子一不小心荣登皇太后的高位,却死在了最信任的人手里。好不容易有个重来的机会,谢瑶光说什么也要改天换命,这辈子决不当什么劳什子的皇太后,她要稳坐皇后之位,陪萧景泽君临天下。只是夫君,你不想娶我是几个意思?谢瑶光愤愤不平,却听得那人轻声在耳边道,阿瑶,予你半壁江山为聘可好?
  • 哪一种生活不用挣扎

    哪一种生活不用挣扎

    她直接就把胃癌与钱挂上了关系,她的脑海里迅速计算起她手中的积蓄,离婚时,严岩把存款都给了海青,大概八九万块吧。海青浑身发颤地去找存折,却忽然又流起泪来,是止也止不住的。从离婚到现在,她都不曾哭过,甚至在她办离婚手续时,都是平静的,她甚至以为,那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她流不出泪来,一度,她也很着急,她怎么就不哭呢?她心想,以前不是发过毒誓吗,她在心里不知道许过多少次愿,她想母亲要是有一天得乳腺癌就好了,也可以是肝癌,也可以出车祸,怎么死那么多人,就她不死呢?她多少年都没有喊过她了,她在朋友面前称呼母亲为“疯子”。她还跟许多人说过,即使疯子死了,她也不会流一滴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