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练知轩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讲演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段讲话何其深刻地阐述了民族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三坊七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地理坐标,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凝聚着海峡两岸人民对闽都文化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有史以来,三坊七巷走出了众多为海峡两岸人民所共同认可的叱咤风云、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变法维新改革家曾宗彦,清末外交官陈季同,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的林旭,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和《与妻书》的林觉民……还有,住在宫巷的首任船政大臣、钦差大臣沈葆桢;住在文儒坊的清朝总兵甘国宝,近代诗人陈衍;住在郎官巷的严复的孙女严倬云、严停云,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翻译家林纾;住在光禄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诗人刘家谋,教谕周长庚;住在黄巷(闽山巷)的吏部考功司主事梁鸣谦,詹事府少詹事梁上国;住在塔巷的著名文化人杨浚等。他们有的曾在台湾生活过,有的没有在台湾生活过,但他们都努力以一己之力,为台湾的发展和两岸的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文化名人为我们的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们提示着丰富的城市文化精神,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着深沉的情感关注和丰赡的想象空间。记忆,就是文化传承,它像艺术和诗一样,永恒地激荡着人的热情和想象、爱恋和苦恼,护佑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是三坊七巷文化的精粹,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精神纽带。同受中华文化熏染又是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峡两岸文化,有着共同的传统根基、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民族心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种共同的文化根脉源远流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记忆是文化的传承。本书汇集了海峡两岸一批关心三坊七巷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信这些专家学者对三坊七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三坊七巷与台湾情结的解读,对闽台两地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的阐述,将有力地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