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500000007

第7章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农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其发展对自然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致使资源约束矛盾日趋突出,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人多、资源少,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资源短缺。我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低。其中耕地和水资源的稀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耕地资源短缺。我国耕地资源始终面临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耕地资源紧张,数量逐年减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紧张,只有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已经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规定的0.8亩的最低警戒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耕地资源还将继续减少,200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01%。耕地减少的原因除了退耕还林、还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张,大量的耕地被征收占用。其次耕地质量下降,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耕地退化、肥力偏低,由于长时期过度使用,大多数耕地含钾、磷不足,有22%的耕地钾、磷俱缺,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十分明显;第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且每年以100公里的速度蔓延,现有沙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7.3%;第三,耕地利用条件较差。耕地中低产田的比例较大,其中低产田占35.4%。另外,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依然很多。二是水资源短缺。水是工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之使用不合理,水资源紧张问题在我国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受我国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水资源短缺。不少地方水的供需矛盾加剧,农业用水每年缺口高达300亿立方米。另外,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如华北已经形成了1.5~2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漏斗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导致农业灌溉成本不断上升。在水的利用问题上,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困难的人口数还有1000多万。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灌溉率为0.3~0.4,利用效率较低。三是森林资源短缺。随着各项工程的实施,截至2003年底,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超过7亿亩,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人工林总量均26%。全国森林面积达到了23.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工程的生态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2003年国家对林业投入达到429亿元,比2002年增加26%。在造林工程顺利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对其后续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二是“退耕还林”重点不突出,撒胡椒面;三是“退耕还林”的配套保障措施落实不够;四是一些地方在工程建设中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不够;五是一些地方法制观念淡薄、截留农民“退耕还林”粮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四是草地资源短缺。据2002年环境公报,全国各类天然草原3.9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公顷,为世界人均面积的一半。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有90%的可利用草原已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正在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萎缩,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另外,如何将依靠草原为生的农牧民的生计和草原生态恢复结合起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2002年,国家投入12亿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宁夏、云南等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96个重点县(旗、团场)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

2.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一是农村水环境不容乐观。伴随着我国农村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系统中的水环境问题逐渐加剧,并且不断蔓延,已经达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程度。水质问题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水环境保护面临的最突出问题。2003年,我国七大水系干流地表水水质有52.5%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要求,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38.1%的断面为四类、五类水质,比上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在237个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的监测点仅占19.8%,比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生活废水排放和化肥、农药污染水源,水体污染严重超标,农村居民水质性缺水较为严重。二是农业环境安全堪忧。在农业环境安全方面,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而带来众多问题。据统计,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施用量超过4000万,农药使用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30多万吨。我国一些常用农药,如甲胺磷等,对人和哺乳动物以及有机生物都具有较高毒性;一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慢性毒性,使用后会造成更严重的潜在危害。而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化,还造成对水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些鸟类、鱼类、青蛙等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生态链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三是工业“三废”污染加剧向农村蔓延。工业“三废”污染使农业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污水灌溉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7%以上,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固体废弃物堆存占用和毁损的农田约有200万亩以上。环境监测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河段82%受到严重污染。25000公里的河流污染物超标,受污水、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危害的农田达0.1亿公顷,其中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不仅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恶化,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自身的面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已有1.36亿亩农田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全国50%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七大江河水系有5000公里不符合渔业养殖标准。

3.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渔业水域“荒漠化”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在加剧,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资源在流失。紫茎泽兰、豚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趋严重,农业发展受到更多的影响和制约。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生物质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派生物、排泄物和遗体以及其中的生物质能。生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互为循环经济条件的不同物质组合形成农业循环的系统。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大体包括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二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三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四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那么,为什么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呢?

1.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3.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可有效提高农产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达到节约资源,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不足矛盾的目的。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产业内部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互为原料和废弃物资源化,较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如发展沼气既能合理整治人畜粪便、秸秆和垃圾,又能提供清洁用能,并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可以实现一举多得;土壤改造、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土地退化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农业工程对于缓解生态压力,遏制环境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等等。

6.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些发展模式还将种、养、加工等环节有机的联结起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深化了农产品加工,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四个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抓作风(成风化人)

    抓作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热门推荐
  • 不得不暧昧

    不得不暧昧

    梁总亲自开着面包车,载着本公司的七位女士直奔海滨。这种性别比例无疑具有天然的“暧昧”味道——七个女人从上车开始就在自觉不自觉地争风吃醋。本来是有一位司机专门开这辆车的,梁宇没带他。梁宇平时自己开一辆轿车。公司里的两位男雇员已经先去度假村打前站了,就剩下了这些女将和一个男司机。如果梁总再自己开小车,就将把这美妙的感觉让给那个司机了。梁总的理由是节约——节约了一辆小车,还节约了一个人。司机的位置上换上了老总,女员工们当然高兴,感觉待遇和地位都提高不少。不高兴的只是那司机,但他毫无办法。去银鱼滩需要在高速公路上跑三个多小时。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俐侎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有着原始的崇拜,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
  • 龙日一,你死定了2

    龙日一,你死定了2

    当粗线条的富家子被“完美小姐”的假象所蒙蔽,当帅气执着的龙日一对古灵精怪的张静美一见倾心!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天旋地转、鬼马百变的爱情闹剧拉开了序幕。被绑架到直升机上可以忍,被逼到法国餐厅约会可以忍,甚至被迫签下卖身契约也可以忍,“忍者静美”表面上对龙日一唯唯诺诺,可暗地里身为“爱面一族”的她早就恨得牙根痒痒。为了重获自由,忍辱负重的张静美悄悄地展开了调查。她努力搜索,小心跟踪,历尽艰辛终于捉住了龙日一的小辫子。正当她以为自己即将摆脱黑暗迎来新生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突然发生了……
  • 顶级商人.1

    顶级商人.1

    平民小子蓝和建独闯南方创业,几年间摸爬滚打,创立国内顶尖家私品牌“名人公馆”,自己也一洗贫困,迈入富豪阶层。一次偶遇,他结识当红女明星章若曦,得以进入国内某顶尖商学院就读MBA学位,从而接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资本圈和商业平台。在章若曦的引荐下,蓝和建开始扩张、买卖地皮、投资影视业,一步步打造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商学院里,精英满布,高人迭出,各色企业巨子、政府高官、投资老手在这里换资源、掰手腕、分蛋糕……中国顶尖的商业资源平台。中国首部富豪阶层社交实战小说,讲述中国顶级商业平台上发生的故事。
  • 神医狂妃:邪尊,别嚣张!

    神医狂妃:邪尊,别嚣张!

    黑暗中,她捉住他的手,小脸怒红,“你再摸,我就去死。”“好,一起。”他欺身而上,笑意慵懒邪肆,“一起欲仙欲死。”“我靠!”死男人,你的脸呢。……一场意外,身怀异能的杀手领袖变成谁都能踩上一脚的极品废才。怎么办?在线等,不——异能在手,天下就我有。欺她辱她者,杀!踩她讽她者,灭!贱她咒她者,毁!说她废物?她身怀金葫秘境,随手灵植当糖玩儿。说她无能?天医圣手,炼丹极致,阵法大营,器皿无双。脚踏七星,招风令雷,所过之处,群兽朝拜,问她为什么,抱歉,魅力值太高。……明明拉风耍帅,享受膜拜,一回头,为毛身后的帅哥哥全不见了啦。某尊弹出头,盛美至极的容颜笑若梨花海棠,“小清儿,为夫帮你砍桃花。”某女妖娆一笑,提刀而来,“那我帮你斩莲花!”众人绝倒!又……是菜刀!【本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作者君身娇体软好推倒,进坑不亏,来吧!】
  •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情商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无数事例表明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不是那种才华横溢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也许智商不是最高,却能把情商发挥到极致的人。本书通过解密情商的由来、挖掘情商的价值,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修炼情商,从而得以调控情绪,把握爱情,协调家庭,赢得交际,玩转职场,成就一番事业。
  • 帝尊大人不太冷

    帝尊大人不太冷

    一朝穿越,再睁开眼,她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废物一枚。只是世人却不知,这具身体里的灵魂,已然换了一个人。世人欺她辱她,她必加倍奉还。谁说废材无用,她自能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道路来!可天知道,她是不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这才刚刚魂穿过来,就被白莲花妹妹给下了药。还一个不小心被妖孽美男给睡了??? 谁知美男睡完了她,还跑了…
  •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忍小谋大的智慧

    忍小谋大的智慧

    宽容、忍耐是一个人成天器的必备素质,是成功的必修课,更是一种大智慧。忍,有时只是付出很小的代价,却能换来大收获。 司马青晨的《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厚积薄发,避免了因一时的“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本书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读过之后, 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人沟通等方面有一个更好 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的作者是司马青晨。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