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能够在别人恐惧时,勇敢投资股市,在别人贪婪时,控制投机的欲望,避免损失。我们能够做到在低迷的熊市,勇敢地投资吗?我们能够做到看着别人赢利,还保持理性,攥紧手中的钱吗?炒股炒的就是心态,拥有好心态,才会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保持足够的理性,沉稳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像巴菲特那样有一颗平常心,善于化繁为简,股票投资也变得简单了。
§§§第1章炒的是心态,好心态才会赢
投机心理要不得
【巴菲特说投资】
总有一天伯克希尔会有机会把大量的资金再次投入股市,这点我们确信无疑,但是,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不知何处?不知何时?”当然,要是有人想问你为什么现在股市如此疯狂,请记住另一首歌:“笨蛋总是会为不合理的事找理由,而聪明的人则避而远之。”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9)
【活学活用】
当某一支股票价格暴涨时,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什么卖羊肉汤的都赚了几十万元,拉三轮车的也买了奥迪等传闻不绝于耳。很多人以为投资股市是一个易暴富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这一行列,但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一特殊行业实际上相当陌生。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警语也当成了耳边风。人们都心存投机心理,想从暴涨的股市里大赚一笔。结果,从“奴隶”到“将军”的很少,多数成了“烈士”。当然,也不乏一些走运的人偶尔赚到了钱。但是,很不幸,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赚了。不知道怎么赚的,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赔,总是心存侥幸,自然赚少赔多,自己被套牢。
其实,炒股本是投资并非投机,必须明确区分这两个词,才能把握好正确的心态,做好股票投资。
投资指的是长期持有股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结合现在的市场发展情况,只要是持有股票一年以上的就可以算做是投资了。而投机则是股民通过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取收益,持有股票期限相当短,甚至短到只支持一个交易日。一夜暴富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个梦想,真正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微乎其微,不要奢求自己的5万元能在一夜间变成50万元,想要投资股市,就要长期持有,选准股票坚持下去,所有的财富都是累积出来的。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支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巴菲特还说:“我最喜欢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是永远。”巴菲特习惯于听取所属公司的经理人员汇报经营成果,而不是公司股票的短期行情。他认为,只要有潜力的公司权益资本预期收益令人满意,公司管理层诚实能干,股票市场并未高估该公司股票,他就很愿意无期限地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当然,有时候,巴菲特也会卖掉那些价格合理或被低估的股票,这是由于他需要一笔资金购买其他低估程度更高或者低估程度相同但他更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从投资历史也可以看出,能够在股市长期发展中取得好回报的,一定是那些长期持有好的企业股票的人。万科最大的个人持股者叫刘延生,1991年前后,他总共买了400万股,10多年这些股票一直伴随着万科成长,2007年时他手上的这部分股票市值已经突破了20亿元。很多时候,“坚守”是比“买入”更加考验投资成熟度的操作。能够在股市低迷时坚守优质股票的投资者都是有思想的,更是有毅力的。
2008年3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巴菲特投资股市的收益约为25%,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民选一支好股并持有,收益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巴菲特数十年来可以做到平均每次投资收益这么高,而我们的投资者却不能。正因为他长期持有股票,直到该股达到制高点,才断然割舍。虽然他每次的收益不高,但因为没有投机心理,能够让自己逐渐积累财富,他获得的是最后的成功。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策略启示投资者,即使在投资领域,“长相厮守”也远胜过“露水情缘”。
不要在不了解股票的时候,就贸然进入,每次花一点钱去买股票,每次都在祈祷老天能够眷顾自己,能够赢利。但是,即使你略懂股票,但如果不去花心思研究,那么上帝也不会原谅你的懒惰的。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心态,靠的不是心理培训,而是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放弃那些关于投机暴富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遵循价值投资的客观规律。毕竟,和消息、概念比起来,这些规律才是最可靠的。
战胜贪婪和恐惧
【巴菲特说投资】
在大众贪婪时,你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你要进取。当人们忘记“二加二等于四”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的讲话(1999)
【活学活用】
人有生活上有陋习,做投资时一样有投资的陋习。生活上的陋习有不守时,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贪小便宜,在公众场合讲粗话等。投资也会养成一些陋习,这些陋习甚至可以将投资结果完全改变,由成功彻底转为失败。
在投资陋习中,最为严重的两种是贪婪和恐惧。贪婪和恐惧不仅是人类的大敌,更是股市的大忌。在绝境之时恐惧,在顺境之际贪婪,这些都是人性中的糟糕弱点,但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存在这些弱点,却无法克服自我,最终也无法取得成功。而那些能够理性、客观地把握市场,在渺茫中自信,在顶峰时急流勇退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2007年盛夏,全球股票市场正是火热时期,当时世界能源危机也在持续,就在“中国石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赚钱公司的时候,巴菲特却分七次将其所持有的中石油H股股票,在7~9月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抛售了出去。
就在巴菲特卖出股票的3个月内,中石油H股股价在他12元的减持价上,又飙升到了20元。这让巴菲特的形象大损,曾经一度遭到世界各国知名证券投资者的嘲笑,他们认为巴菲特是头脑发热的投资人。
但是,正当人们疯狂购入中石油H股,陶醉于未来绽放的美好情景中时,股市行情却发生了惊天逆转,全球股市在2007年7月演绎了最后的疯狂之后,股价开始急速下降。截至2009年元旦,美国股市从14000点跌到8000点,中国股市更是惨不忍睹,指数跌去70%,中石油H股的股价最后竟降到7元,甚至还有一段时间跌到了4元。
为什么巴菲特能够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和贪婪之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因为巴菲特从来不贪求太多,他心中很清楚,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自然越大,这是个不变的规律。人们不能心存幻想,不能心存侥幸,贪求太多,反倒什么都得不到。
当然,反之,投资股票本来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事情,如果过于强调风险,凡事裹足不前,处处恐惧,就很容易错失投资时机。特别是在熊市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人一直盯住熊市中的不利,专注于股市中让人沮丧的信息,而忽略了此时其中的一些“有利”信息,结果判断就受恐惧感的影响而发生了扭曲。其实,即便在熊市,股价也会有上下浮动,瞅准时机熊市也能赚钱。每当股价下跌,变得便宜了,这时大家竞相购入,价格定然上升。
巴菲特在2000年中石油香港上市跌破发行价、最低1.10港元的低迷恐惧时刻,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中石油的价值所在,买入23.48亿股,不久股价上升,他从中获利,这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要想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赢利概率,就要戒除恐惧心理。越是恐惧,结果越是输得更惨。我们既然投资股市,就要把资金当成筹码,不要再回头望。只要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分析、研究、运用适当的投资战略,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即使是亏,也会亏得心安理得,知道将来一定会有机会重新赚回来,不会每次都亏。
总之,心是投资的主宰,戒除了贪婪和恐惧的心态,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心灵自然会更加明澈,我们在买卖股票时,才能保证思路正确清晰,看事情更加客观。
太自信也不是好事
【巴菲特说投资】
首席执行官自己心中有一个发展期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甚至我们都会认为如果这些期望能够附带一些更为合理的条件,首席执行官即便公开发表个人心中的期望,也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大公司公开宣布每股盈余可以长期维持在15%的增长率上,那么,我敢肯定它一定会给自己招来很多的麻烦,因为这样的高标准只有极少数企业才可能做到。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0)
【活学活用】
对待同一个问题,每个人思考的角度都会有所差异,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大相径庭。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分析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采取快捷方式,忽略大部分应当注意的因素,而轻易地得出结论,有失客观。这群轻易就得出结论的人,常常就是那些过度自信,甚至非常盲目的人。
自信是优秀的品格,自信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在投资领域同样需要自信。在股市前景惨淡的时候,只有那些有足够信心的人才会逆势购买,为自己赢得钞票。但是,自信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上,否则就成了盲目自信,就像没有根的大树,早晚会倒塌。
有的投资者在刚进入股市的时候,还能常常有所斩获,等到变成老股民以后,因为赚了些钱,学了些指标,读了几本书,就渐渐地盲目自信起来,他们认为自己能抓住市场波动的脉律并且能够从中大获其利。于是他们疯狂地追涨杀跌,快速进出。但是,结果反而输多赢少,亏损严重。
这就是受了盲目自信的毒害。盲目自信阻碍了投资者提高操作水平,使投资者对股市的认识出现偏差。股市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任何人如果盲目自信,都会停滞不前,最终必将被股市所淘汰。不要以为自己比别的投资者更了解股市,更能把握市场。其实,你可能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你所知道的东西,别人也同样知道,而别人可能还注意到了被你所忽略或排斥在外的信息。
一个真正杰出的投资人从来不自作聪明,自信地在市场中快速反应,以求战胜市场。他们更愿意充当动作缓慢却最终得到胜利的老黄牛。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在今天或明天的股市变化中捞得小钱,而后天又损失一大笔。他们只是认真地做好手头上的每一笔交易,并最终让自己和那些信赖自己的股东们都变成富翁。
巴菲特从不盲目自信,不做任何盲目的投资,他总是会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企业的素质,以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够在未来有稳定的收益。他把自己看成是参股企业的当家人,并亲自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即便眼看着别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巴菲特也不会盲目地认为自己也能从中赚得到钱,他认为只有了解了市场、把握了市场之后才能购买股票,不能冒险进入那些自己根本不了解或无法把握的行业。所以,他每天都要阅读10份报告,选股之细心、用心程度可见一斑。正是着眼于投资,努力苦练内功,静静等待时机来临,果断抓住投资的大好时机,巴菲特的财富才会与日俱增。
早在几十年前,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曾把股市比成一个多变的“市场先生”。格雷厄姆还告诫巴菲特,要控制好自己。成功的投资人常常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仍然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所以,不能盲目自信,自信应该建立在对市场和企业有了深刻的把握和了解的基础上,一切决策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这样才能更有把握成功。
盲目跟风输多赢少
【巴菲特说投资】
看到我们超高的报酬率,肯定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忍不住高喊着口号勇往直前。如果考量去年股市情况的话,你会发现任何一个投资人都靠着股票的飙升而大赚一笔。殊不知经过股市的狂风巨浪,又有多少人能够安全到达彼岸呢?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7)
【活学活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羊也跟着跳了下去,紧接着,第三只、第四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自己陷入骗局遭受失败。
“羊群效应”也很容易出现在我们人类身上。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进行投资时,很多投资者很难排除外界的干扰,往往人云亦云,别人投资什么,自己就跟风而上。
“随大流”是人们的习惯,特别是在股市,这种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股市能够增加财富的效应,让很多人觉得遍地是黄金。发财的关键在于眼光和信息,于是,“宁可犯错,也不能错过”成为许多散户共有的心理,他们推崇身边的投资高手,盲目迷信各种来源的小道消息。张大妈就是盲目跟风的受害者。
“你说,我是存到银行,还是买股票呀?”刚刚拿到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折,张大妈难掩兴奋的心情,询问邻居小李。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张大妈也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