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7900000002

第2章 凶禽猛兽(1)

狐杀

1.结仇

绣林山中多狐,其中有一种怪狐,长着猴子的爪子和狐狸的毛皮,最特别的是,它除了能在地上奔行跑动之外,还能像猴子一样在树上攀爬跳跃,甚至必要时,还可以用两只后腿着地直立起来,短距离行走。当地人把这种狐,叫做猴狐。

在绣林山中,大约生活着二三十只猴狐。由于数量稀少,山人甚少捕捉。直到民国年间,山外绣林城中有外国人贴出收购布告,说猴狐是地球上一种十分神秘罕见的动物种群,现有科学机构欲收购猴狐作为标本加以研究,死猴狐二十块大洋一只,若是活标本,价格面议。

山民们这才知道猴狐的价值,猴狐兼有猴的敏捷和狐的灵性,想要活捉难于登天,死的倒是可以猎到。于是猎户们纷纷抄起鸟枪火铳,上山猎狐。对着猴狐轰了几枪,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而还让猴狐们受了惊吓,躲进大山深处,觅不着踪迹了。

山下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姓赵的年轻人,叫赵宝树。宝树爹是当地有名的猎手,可惜几年前上山打猎时被老虎拖走再也没回来,只给宝树留下了一杆被用得锃光发亮的鸟铳。没过多久,宝树娘得了重病,也跟着宝树爹去了。好在这时宝树已长大成人,没爹没娘也照样过日子。

这一年,宝树二十五岁,经媒婆说合,相中了邻村一位叫金凤的姑娘。女方父母传过话来,只要宝树拿出五十块大洋做彩礼钱,他们就立马将女儿嫁过来。宝树一听这话,就有些着急。

宝树娘临终前拉着宝树的手再三叮嘱,叫他另觅安身之道,千万别摸爹留下的猎枪。宝树知道娘是怕他落得跟老爹一样的下场,所以娘死后,他就把老爹留下的鸟铳挂起来,自己在屋后开垦了十几亩荒地,种了些果树,搞了一片果园。平时流汗劳作,待到果子成熟时,用箩筐挑了,到集市上摆卖,换回些辛苦钱。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没有存下多少钱。这猛然之间,叫他怎么拿得出五十块现大洋?

宝树翻来覆去考虑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抄起墙上的鸟铳上了山。好多年前,他跟着老爹进山打猎,无意中在大山深处发现了猴狐的老巢。但当时老爹告诫他,猴狐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且报复心极强,轻易不要打它们的主意。所以当村里人都抄起猎枪上山打猴狐时,他没有动。但这一回,他实在是被那一笔不菲的彩礼钱逼得没法儿了,只好打起了猴狐的主意。猎到一只猴狐可以卖二十块大洋,只要能猎到两只猴狐,这笔彩礼钱就有指望了。为了能娶上老婆,他只好违背娘的遗愿了。

宝树从小跟着老爹在山上打猎,对山里的情形,简直比对自己家还了解。他背着鸟铳,在山林中紧走了一天,终于来到了大山最深处。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一个高出地面数十丈的隐蔽山洞。数年前他和老爹发现的猴狐老窝,就在那山洞里。山洞外的树干上,还留有许多猴狐抓过的新鲜痕迹。由此可以判断,那一群猴狐仍然住在这里,并没有搬家。

宝树端着枪,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中埋伏下来,黝黑的枪口一动不动地对准着山洞的方向。天色很快就黑了下来,月亮渐渐从山凹中爬起,透过头顶的树枝,洒下斑驳的月光。宝树睁大眼睛,周围十余丈内的事物,倒还勉强能瞧得清楚。

猴狐是一种群居动物,喜欢昼伏夜出,白天都呆在窝里睡大觉,一到晚上,便成群结队跑出来觅食和玩耍。宝树趴在灌木丛中,耐心等候了大半个时辰,忽然听见山洞中传出吱的一声叫唤,紧接着,一道灰色的影子,嗖的一声,从离地面数十丈高的山洞中蹿了出来,稳稳地落在一株大树上。

宝树定睛一看,那正是一只灰色的猴狐。这只猴狐攀在树干上,用蓝幽幽的眼睛四下里侦察了一番,觉得没有危险,才回头吱吱叫唤两声。后面的同伴听得它召唤,都吱吱欢叫着,纷纷从山洞中跃了出来,攀着树枝和藤条,跳到地上。宝树数了一下,这一群猴狐总共有三十多只。

猴狐是一种以雌性为核心的动物,这群猴狐的首领,就是一只浑身雪白、体型庞大的母猴狐。它头顶上有一圈黄毛,形似王冠,一眼瞧去,果然有些王者风范。它显然刚刚产子不久,两只松鼠般大小的幼狐正抓着它的皮毛,紧紧贴在它背上。白色母猴狐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的临近,背着幼狐,领着狐群缓缓向树林深处走去。

宝树观察了一下,狐群走得太散,他开枪之后,就算能命中一只,其它猴狐必将四散惊逃,他想再猎到第二只猴狐,那可就难了。想要一石二鸟,唯一的法子,就是拿白色母猴狐背上两只紧挨在一起的幼狐开刀。他轻轻移动枪杆,将枪口从后面悄悄瞄准那只白色母猴狐,猛然一扣扳机。

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枪口火光一闪,喷出一蓬铁砂,雨点般打向白色母猴狐后背。那只白色母猴狐惨叫一声,向前栽了一个跟头,背上两只幼狐掉到了地上。白色母猴狐背上流血,显然受伤不轻,但它很快从地上爬起,扑到幼狐身边,吱吱叫唤,仿佛是在呼唤幼狐的名字。但两只幼狐却再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来回应母亲了。

狐群听到枪声,闪电般四下逃窜,瞬间便消失无踪。白色母猴狐低头舔舔幼狐身上的血迹,用那幽蓝幽蓝的眼睛朝宝树埋伏的方向看了一眼,忽然仰头发出一声悲怆的怪叫,迅速钻进杂草丛中,再也看不见了。

宝树捡了两只幼狐,第二天拿到城里,卖了四十大洋,又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那笔彩礼钱,将金凤娶回了家。

2.断腿

就在宝树成亲的第二天,村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村民们在山后种植的数十亩庄稼,竟然在一夜之间,被糟蹋得一塌糊涂。有老猎人在庄稼地里辨出了猴狐杂乱无章的脚印,由此可以断定,糟蹋庄稼的罪魁祸首,就是山上那群猴狐。村人们都知道宝树前几天曾打死两只小猴狐,想必是那群猴狐下山报复来了,于是都把指责的目光投向了宝树。

宝树一气之下,领了村里十来个年轻猎人,直奔猴狐老巢。他要把这群不知死活的猴狐一锅端了,永绝后患。可是一行人在猴狐老巢洞口守候了一天一夜,却连一只猴狐的影子也没瞧见。

宝树再一侦察,才发现猴狐栖身的山洞,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出口。猴狐们自从上次遭袭之后,便改由那个洞口出入了。于是宝树又把队伍埋伏在新发现的洞口周围。当天夜里,果然发现那群猴狐出来觅食。

宝树憋了一肚子火,大喊一声:“打!”十来杆鸟枪一齐开火,猴狐们猝不及防,纷纷中枪倒地。剩下的猴狐左冲右突,想要逃命,却发现自己早已被猎人们团团围住,哪里还逃得出去?宝树上好火药和铁砂,又放了一阵枪,可怜这一群猴狐,一只一只全都成了枪下亡魂。

宝树跳出来一看,狐群的尸体中,唯独不见了那只领头的白色母猴狐。他想这一群猴狐都被消灭了,谅它一只母猴狐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于是便不再追击。领着同伴将打死的猴狐带下山,卖给城里的洋人,将换回的银元全部赔偿给了庄稼被糟蹋的村民。从此后,村里再无猴狐为害,宝树也松了口气。

转眼到了夏天,正是果子即将成熟的季节。宝树忙碌了大半年,眼看自己的果园丰收在望,心里暗自高兴。可是有一天,他起床后发现,果园里掉了好多果子。他以为是被风吹掉的,也没往心里去。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发现果园里掉的果子更多了,几乎满满的铺了一地。

看着掉落满地的果子,宝树心疼得差点掉下眼泪。这掉下来的,可都是他的血汗钱啊!昨夜无风无雨,怎么会无缘无故掉下这么多果子呢?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这时,他想到了邻居鲁三。当初他开垦这片果园时,就因占地问题跟鲁三起过争执。虽然后来鲁三出远门去外地打工去了,但谁知道是不是他偷偷潜回村里害人呢?

这天晚上,他拿着鸟铳在屋后的草垛上躲了起来。他要查清楚到底是谁在糟蹋他的果园。假如真是鲁三这家伙,他一定会毫不客气地给他一枪,就算不打死他,也要把他打成残废,让他不能再祸害别人。

可是他在草垛上趴了大半夜,却连半个人影也没见着,正自奇怪,忽然眼前白光一闪,一道白色的影子灵巧地穿过竹篱笆,进入果园,攀上了一株果树,使劲摇晃起来。那满树的果子哪里经得起如此折腾,像下雨似的掉落下来。接着那白影又攀上了第二株、第三株果树……宝树这才看清楚,那白影并不是人,而是一只猴狐,就是上次从他的猎枪下逃掉的白色母猴狐。

原来是这畜生在作怪!宝树火冒三丈,端着枪瞄准那一团白影,猛地一枪轰了过去。白猴狐痛叫一声,从树上掉下来,一瘸一拐地往果园外逃去。

宝树跳下草垛,看见那株果树下有一小滩血迹,再联想到白猴狐逃走时一瘸一拐的模样,知道自己刚才那一枪打断了它一条腿,它已经跑不快了。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彻底消灭它,必将留下无穷后患。于是端着枪,借着天上星月之光,沿着白猴狐留下的点滴血迹,一路追了过去。

白猴狐逃上山后,拖着一条断腿,钻进了一片树林。宝树毫不犹豫地追了进去。一人一狐,一追一逃,不知不觉间,就在山林里转了一个多时辰。

天渐渐亮了,地上每隔一段路就滴下的几点狐血,越来越看得清楚。宝树追得更快了。终于,当他追到一个山坳时,看到了数十丈外的那团白影。白猴狐拖着一条血淋淋的断腿,似乎再也跑不动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喘起气来。

宝树心中暗喜,大步追上。就在这时,白猴狐忽然一转身,钻进了一丛灌木里。宝树哪里还会让它逃掉,把枪口对准那一丛灌木,毅然扣动了扳机。

轰然一声,惊鸟四起,枪声在山坳里久久回荡。宝树见那灌木丛里再无动静,知道母猴狐必死无疑,不由心中大喜,迎着硝烟走过去一看,却见那灌木丛里,除了一滩血迹,并不见白猴狐的影子。

难道又让它给逃了?宝树正觉得奇怪,忽然听得不远处传来砰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噗的一声,打在他膝盖上。他还没回过神来,就听得树林外砰砰叭叭枪声大作,一颗颗子弹像落冰雹似的朝他打过来。这可是真正的步枪子弹,可不是一般猎人打猎用的铁砂啊。宝树差点连魂都吓掉了,拿着鸟铳当拐杖,拖着一条血淋淋的腿,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

后来宝树才闹明白,原来那天早上,恰巧有一个国民党民团团长从山林外的小路经过,听见他的枪声,以为遇上了游击队的埋伏,急忙命令手下朝枪声传来的方向开枪。结果有一颗子弹没长眼睛,打中了他的膝盖。

宝树就像那只白猴狐一样,从此瘸了一条腿。

3.报仇

伤口愈合的第二天,宝树就背着干粮,扛着鸟铳,拖着一条断腿,一瘸一拐地进了山。他咬牙切齿,暗暗发誓,一定要亲手打死那只白猴狐,以报自己断腿之仇。可是那只白色的母猴狐早已搬离了那个山洞,他在大山深处转悠了一个秋天,也没再见到那只白猴狐。

当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将整个绣林山严严实实覆盖住之后,宝树跛着一条腿,再次上山了。只不过这一次进山,他除了带着猎枪之外,还提了一笼老鼠。他知道猴狐的食物是昆虫、野兔和老鼠,大雪封山,万物归藏,猴狐想要在这样的季节里找到充饥的食物,远比平时困难得多,有时为了不至于活活饿死,甚至不得不在白天冒险出洞觅食。

他来到以往猴狐们惯常出没的树林里,先打开鼠笼放出几只老鼠,再将鼠笼放在雪地里。自己则在雪地上深深地挖了一个雪坑,跳进去后,再用雪将自己埋住,只露出枪口和一对眼睛。放出去的老鼠四散惊逃,而关在笼子里的老鼠,则冻得吱吱乱叫。他埋伏在雪地里守候了一天一夜,几乎都快被冻僵了,虽然等来了几只狐狸,却没有看到那只白色的母猴狐。

他不禁有些气馁:难道那只母猴狐上次被自己打伤之后,已经死了?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白猴狐上次虽然受伤,但子弹并没打中它致命之处,绝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死去。那只白猴狐害得他白白断了一条腿,此仇不报,枉为人哉!死要见尸,活要见狐,他一定要亲眼看见白猴狐死在自己面前,才甘心。

他提着鼠笼,又换了一个地方,放出几只老鼠,然后如法炮制,将自己在雪坑里埋藏起来。直到第三天傍晚,他转换到第三个地方时,才终于看见一团白影,在雪花飘舞中追咬着一只老鼠,往自己这边跑来。他精神一振,定睛一看,顿时浑身热血沸腾。那一团白影,正是他的仇人——白色母猴狐。

数月不见,这只母猴狐明显衰老了,拖着一条断腿,奔跑速度大不如前,就连追赶一只老鼠,也显得非常吃力。尤其是它背上掉了一大片白毛,露出里面一块刺目的伤疤,好像一只丧家之狗,昔日狐群首领的王者风范,已经荡然无存。

它笨拙地连扑数次,才总算抓住那只老鼠,显然是饿极了,一张嘴,就连皮带毛吞进了肚子。再一抬头,猛然发现了前面不远处鼠笼里的十多只老鼠,顿时两眼放光,咧着嘴,龇着牙,一瘸一拐地跑了过来。就在它距离鼠笼还有两三丈远时,似乎猛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老鼠会装在笼子里?

就在这一瞬间,它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一个圈套,猛然掉头,往树林深处跑去。宝树哪里肯放过这到手的机会,立即从雪坑里爬出来,端着鸟枪,快步追上去。白猴狐紧跑一阵,忽然往一株大树后边一闪,就没了踪影。宝树循着它留下的脚印,气喘吁吁追赶上来,追到大树后边,却发现雪地上那一行清晰的脚印突然消失了。

同类推荐
  • 尖叫

    尖叫

    米香接过她妈手中的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她一边吃一边抬头看看墙上那个木壳子钟,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多了。外边的雨还在下,“唏唏哗哗”的檐溜从房檐上一道一道白花花地挂下来,又落在檐下的打稻木桶上发出好大的声音。米香突然放下了碗,她好像听到了一阵零乱的脚步声,会不会是培绍?会不会是培绍?培绍会不会已经又追到了这里?米香的一颗心就“怦怦”乱跳了起来,她站起来,惊慌地听着外边。但那不是脚步声,只不过是风把地上的一个易拉罐吹得“咯咯啦啦”一路响。米香大口大口吃过了饭,才让她妈给她洗身上的伤口。
  • 孟盛小说集

    孟盛小说集

    精彩的小说一般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此书收录的是90后新锐作家孟盛的若干短篇小说。在当前商业化背景下,他的小说文字简单,逻辑清晰,并不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同流合污。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翻开一个个故事,品味一个个人生,与书中人物一起同欢喜,共哭泣,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恨同眠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恨同眠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爱无戒

    爱无戒

    这个男女通吃、几乎每天换一个床伴的徐大总经理,给进入电影公司工作七年的陈希哲带来了无以言喻的灾难。公文有一字打错,哪怕是个“的”字,他也会遭到徐总一整个上午的训斥;咖啡冲淡一点,会被泼一身,然后徐极会给他三分钟时间去换一套新的,所以陈希哲每次上班都要带一两套干净的衣服。不论是搞基,还是拉拉,只要有爱就很完美。
  • 九璃宫阙玉琳琅

    九璃宫阙玉琳琅

    寂寞空庭春欲晚。幽深的长廊仿佛没有尽头。迟迟的春色映入眼帘,却带着几分暗淡与萧索。山坡上梨花萎谢遍地,积雪般铺满了院子。撇去随从,德姬独自沿着长廊信步。也不知走了多久光阴横亘在那里,猛抬眼,便似从命运这头走到了时间的尽头——明暗交叠处,恍然有一道朦胧的背影。她望着那人,略微蹙眉,怔了怔。踯躅间忽听耳际哗啦啦一阵脆响。转眼,但见水晶串成的珠帘在檐下随风簌簌晃动,似一颗颗忐忑而兴奋的心,被春风激荡得起起落落。隔着半方波光粼粼的池塘,白衣女子缓缓转过身来,倏地一笑,清丽端庄的笑靥,温婉如微风般掠过了池塘。
热门推荐
  • 东卫俏王妃

    东卫俏王妃

    她很倒霉,她觉得!新婚夜被‘神仙’告知她命不久矣,不过念在她以前当过仙草,所以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对于‘神仙’的说辞她很不以为然,不过,内心来说,她很怕死,她想是人都怕吧!总觉得被算计的她不是太情愿的来到陌生的国度,对于‘神仙’的安排也颇有微词,她不介意当小三儿,也不介意当后妈,但是,为什么要找个身中剧毒的躯体给她呢?冷峻的七王爷、邪魅的六王爷,还有那笑起来像天使的十王爷,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王妃?死士?蛊毒?她到底在扮演谁的角色?她是谁?她是东卫太师麾下的红牌死士!什么叫穿越?她不懂!什么叫老婆?她不明白!那顶着一头短不拉几的头发,比市井泼皮还无赖的痞子敢扑上来掐她?找死!只是,他周遭的一切都散发着她不了解的气息,他说的话她怎么也听不明白。这是哪里?拜托可不可以来个说‘人’话的人,麻烦帮她解开这个迷~~~~~~~
  • 山门之夏

    山门之夏

    推开门,夏修看到了法术,飞剑,修士,妖物,鬼怪,还有那传说中的神仙。赤灵修真道,一气贯长空。须提三尺剑,温酒斩妖雄!这是仙道的世界!(若喜欢,请支持,若不喜,求勿喷^_^)
  • 荼山脉相人

    荼山脉相人

    歌舞娘梅娇夺得头魁,受洗礼。魔族式微,处心积虑让脱胎换骨的梅娇混入修仙大宗,从而里应外合,立下马威。大道江湖,儿女情长,敢问柔弱小女能否胜任?
  • The Ethics

    The Eth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魅王霸爱小妖妃

    魅王霸爱小妖妃

    童年,应该是“童言无忌”,但是对于她,却是寂寞与疏离,徘徊在生死之间的。远离欢笑,远离童真,被腐朽困顿,生活如履薄冰。现实的残忍中,除了爱自己,还能爱谁?于是她成了一株冷眼看世间的罂粟花,孤傲而自负。她爱钱,因为谁都不可靠,只有钱才最可靠,没有安全感的她要大量的金钱满足自己缺失的安全感!他喜欢美男,从小为了任务而生,看美男,泡帅哥就成了她执行任务时唯一的苦中作乐的游戏罢了!……
  • 非韩篇

    非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ong of the Cardinal

    The Song of the Cardin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冷前夫:约我请排队

    高冷前夫:约我请排队

    一晌贪欢,谢容容从酒店大床上醒来,她以为身边躺着的必是男神。结果再次压倒她的,却是前夫唐靳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变异

    爱情变异

    旅行中巴从省城西都向西北出发,经过一天半的长途颠簸,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刚刚向世人撩开神秘面纱的巴丹县的佛仙山。汽车停在一座新落成的宾馆前。袁虹和背包拎袋的叶伟国从车上下来,手牵手,跟着导游和其他游客来到宾馆大厅。两人毫无倦意,偎着又说又笑,亲昵幸福的情形就如同是蜜月旅行,把同行游客的眼睛勾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事实上,两人结婚才半年,只不过这次不是新婚旅行,新婚旅行是在三个月前,那次去的是海南。安排好房间,导游林小姐把大家叫到餐厅吃饭。
  • India

    India

    In 1931, Britain's Conservative Party proposed the India Bill--a piece of proposed legislation that made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way India governed itself under British rule. Winston Churchill, with a distinguished history of military service and war correspondence in India behind him, took a position on this bill independent of the party line--and fought for it with characteristic conviction and oratory brilliance.This book contains seven speeches and three important addresses on the subject, printed originally to generate popular support for Churchill's opini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hurchill's opposition to Indian home rule is one of his more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positions. Despite the strength of his oration, his attempt failed--and the India Bill was approved by Parliament in 1935. Documenting a rare loss for Churchill, these speeches provide an important insight into his mind and strategy as a political 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