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0200000021

第21章 值得理解≠正确

真正的教育始终伴随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盲目蛮干,也不能随心所欲。

家庭教育不是父母不择手段的单向灌输,而是与孩子双向交流,共同成长。

纠误:父母普遍认识之一: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笔者常对父母们表示:“我理解你们的感受,但我不赞成你们的做法。”

父母关爱孩子的心情值得理解,但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却需要商榷。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无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如何,都是出于关爱。

可是,关爱孩子的心情与教养孩子的方式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常常将这两者混为一谈。“我这么做都是为他好!”这是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这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教育孩子的言行不应出于父母的主观心情或一时情绪,而应该根据孩子的现状和科学的方式方法。

为人父母,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是否太过沉静于自己的心情,忽视了教养孩子的科学性。

改变观念

作为父母,我们应懂得这样的道理:值得理解的事并不一定正确。比如父母或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我们理解长辈对下一代的关爱,但溺爱是不对的。

为人父母需要情感,但真正为孩子好仅有一片心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做到科学施教才能达到为孩子好的目的。

父母在寻求他人认同和孩子理解的同时,更应客观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科学得当。

纠误:父母普遍认识二:等你做父母就明白了

当孩子对父母有意见时,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等你做了父母,你就明白了!”

的确,不当父母难知父母心。许多人,年幼时对父母的管教不以为然,等到自己做了父母,教管起自己的孩子,终于理解当年的父母心。于是,当自己的孩子也不服自己管教时,不免有了上述感叹。

这一切似乎天衣无缝。然而,正如我们刚才讨论的一样:父母心,固然值得理解,但父母的做法是否科学却不尽然。如果只是因为理解了父母心,就一味承袭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岂非太过草率,难免误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提高认识

为人父母,大多是双重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

许多人,身为子女不喜欢受父母限制,作为父母却又处处干涉孩子。面对孩子,许多人习惯将意志强加给孩子;面对父母,又习惯把焦点放在父母的不足之处耿耿于怀。这样的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未免自我中心,不懂理解和换位思考。

有些人,理解了父母,或者说习惯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觉得顺理成章就全盘承袭、盲目照搬;还有一些人,理解孩子后便抱怨、记恨自己父母的不足,完全否定父母的一切。这两种做法都过于偏激。

从情感角度而言,我们应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毕竟只是平凡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他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父母无心的过错不爱他们。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爱父母是非不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客观看待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不可盲目承袭。

一方面,即使父母曾有过某些不当或失误,但父母养大我们毕竟不易,我们应懂得感恩并以此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另一方面,我们应客观分析,吸取父母的经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结合孩子的实际进行教导和培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其实,说“等你做了父母你就明白了”,无非是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然而这样的话,对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又能有什么说服力。

想要得到孩子的理解,赢得孩子的配合,与其说些不着边际、令孩子费解的空话,不如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更正教养方式,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同与配合。

同类推荐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本书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亲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教育,父母及孩子两方面。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亲切、温和,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热爱旅行的70后新爸妈,常年定居英国,怀孕后仍不放弃环游世界的梦想,受朋友影响和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挺着大肚子满世界旅行;升级为新爸新妈后,开始带着宝宝去世界各地,宝贝小Y从2个月开始正式和爸妈一起旅行,如今已经4岁的小Y已经走过了5个大洲28个国家,并通过英国小学层层入学面试和严格考核,同时收到了5所小学的入学通知,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近年来,儿童教育专家们总结出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两大误区:太感性和让孩子无所适从。然而,性格培养过于笼统慢热,跟不上孩子精神发展的脚步,又成为时下性格教育的盲区。爷爷奶奶们可曾想过:面对未来严峻的生存挑战,该怎样带好自己的孙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品质则是革命胜利的保证。要想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爷爷奶奶们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现代教育的先进知识融合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单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千万别觉得“危机意识”太晦气,没有人希望这样那样的坏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但逃避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热门推荐
  • 出息

    出息

    我这人,打小身板就熊,刘发他爹说我像个“秧子”。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啥叫“秧子”,从他的语气和旁人的笑声里,我猜测可能不是一个好话。于是,我就骂他,说你儿子才是“秧子”,你是“老秧子”。大伙听我这么骂,都哄堂大笑。等我稍大些,才知道“秧子”是一些农作物移植前的幼苗,比如茄子秧子、地瓜秧子。刘发他爹说我是“秧子”,并没啥恶意,只是笑话我体格不好,弱不禁风罢了。十六岁那年,我怀揣着公社中学的毕业证,乐颠颠地回家当了社员。
  •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若相信

    你若相信

    没有裂痕的青春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觉。破碎不堪的青春也不过是一幕死气沉沉的黄昏。青春不哭泣,让我们一起见证纯纯的感动。
  • 如何纪

    如何纪

    农村出身的一介书生张向北,阴差阳错地娶了副市长苏剑的女儿苏书慧,此后一路青云直上。妻子的“优雅、端凝、雍容”在他看来只“适于堂皇的客厅”,缺少他要的“闺帷中的旖旎情致”。苏剑的妻子,这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市长夫人”趁着每月到郊外圆月寺上香,奔赴与情人的约会,她渴望的是激情,是“疯狂的,惊艳的,生命的华彩章节”。作者将笔触深入个体家庭“幽暗的内核”,从副市长苏剑父女两代人表面光鲜的婚姻中探幽发微,直击暗疾丛生的人性。
  • 多面中国人

    多面中国人

    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示和剖析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作者与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打过交道,他发现,越是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内部,越是被他们深深吸引。在作者看来,中华民族有着明和暗两个方面,复杂而令人惊叹。
  • 攻略前夫的一百种方法

    攻略前夫的一百种方法

    祁和:你对我们的婚姻有什么不满意的?常芭菲:没什么不满意的,是我的问题。祁和:你有什么问题?你不就是牙不好吗?常芭菲:我不是还不能生孩子吗?已知,损失掉一颗牙换来的婚姻,是不能长久的。祁和问:请问敲掉所有牙齿,能不能长久?
  • 失常

    失常

    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周德东的恐怖正在于此:静静地细密地咬啮你的恐惧,不是鬼,不是犯罪分子,不是外星人,不是任何身外之物,而是你自己。他的恐怖不需要解释,万籁俱寂,长夜孤灯,你倒吸一口气的时候,那口气凉到骨髓里,恐怖就来了……
  • 神级大妖孽

    神级大妖孽

    神朝,世家,宗门,诸强争霸,英雄辈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大世!一代强人叶骏,因一把吸血的匕首穿越到异界,得绝世传承,从此开启了一段传世之旅!战世家,灭宗门,破神朝,弹指间强虏灰飞烟灭!
  •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本书选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四大金融市场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及其法院的判决进行介绍,从法律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 落情罚

    落情罚

    一点梅蕊染芳心,半片红尘沾长巾。东风不解寒花语,飘摇零落正伤心。一曲梅花落,两世纠缠,错错错。他跪在血海中,泣不成声:“阿无,是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