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1200000004

第4章 与陌路人对视

自从辍学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忍不住爬出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爬行变得越来越吃力。而我,对爬行似乎也越来越敏感了,活动范围只在自家的小院,偶尔去趟门前的小河边。那天,我一个人在家,想去河边刷一刷手上“穿”的那双鞋。平时,都是小侄儿先出去给我探看一下情况,可是他不在家,我只好硬着头皮,抱着侥幸的心理向大门外爬去。

我刚到门口的陡坡,手一迈出大门,就听到牛铃的声音,知道路上有人,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心里一慌张,胳膊一打战,大头朝下就栽了一个跟头。我顾不上哪里疼,慌忙地从地上爬起来,四肢着地,仰起头,警惕地向路上看去。这时,一个外地的陌生人,赶着牛站在路中央,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那诧异又惊愕的表情,貌似他眼中看到的是一个怪物。

一瞬间,我的脸像是被炽热的火烤着似的,呼地一下热了。此时,恨不得地上能有一条缝,让我钻进去。我低着头,撑在地上的两只胳膊蹭来蹭去,如同凌乱的步伐,慌乱得不知所措。刚抬起一只胳膊想逃跑,谁知,一转身,竟被自己撑在地上的另一只胳膊给绊倒了。再一次慌里慌张地爬起来,要命的是,天知道究竟是怎么了,我的两条胳膊像面条一样软绵绵的,刚爬起来,紧接着第三次狠狠实实地摔了下去。

从门口的陡坡开始,我没有爬,连续三个跟头把我送到了小路上。我的衣服上,头发上,脸上到处是灰土和草棍,鼻子流血了,胳膊肘擦伤了,膝盖磕破皮了。而我,好像完全失去知觉一样,没有一点疼痛的感觉,我心想:“怎么就没摔得再狠一点呢?像现在这个样子,真不如让我直接摔死算了。死过去的话,我就看不见这个赶牛的人了,死过去的话,我就看不到他像看怪物一样看我的眼神了。”

我坐在地上,手慌乱地抓着头发,总感觉上面黏着东西似的。紧接着,又用粘满灰土的手擦着脸,东一下西一下地拍打着衣服上的土。即便是此刻,我也多么希望自己不那么难看,十三岁了,我心理已经长大了,已经有自尊心了。可是,我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爬行,还连续地摔跟头,并且,摔得狼狈至极。此时,心里有一种被“羞辱”的无处可逃的感觉。

我低着头,不停地拍打着身上的灰土,有意躲闪着行路人的眼睛。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仍然定定地站在那里。一瞬间,我心里非常的恼火,一股从未有过的恼怒涌上心头。我不明白,自己已经无所遁形了,可是,他为什么还要那样无所顾忌地看着我呢?并且,他那好奇的目光,俨然是在端详着一个怪物。这样的眼神,比让我摔在地上还疼痛十倍,百倍,千倍……

我甚至觉得,这眼神分明就是欺负人嘛!突然,我停下拍打,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冒着寒光,目光冰冷又倔犟地看着行路人。此时,我像一个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保护着自己,不允许别人“欺负”,哪怕只是眼神也不行。终于,他的目光有些不知所措,迟疑地低下头,赶着牛走了。

我像一个傻子一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呆呆地坐在路上。此时,就算又有人走来,我也不慌了,不逃了,不躲闪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感觉到身上疼,意识逐渐地恢复过来后,我拖着沉重又疼痛的身体向河边爬去,穿着衣服坐到河水里。

山里的水凉凉的,河水里,好像到处都流淌着行路人的眼神。那眼神像针尖一样,随着冰凉的河水渗进我的毛孔,扎进我的身体里,令我的身体禁不住颤抖,心疼地抽搐。我想哭,想大哭一场,眼睛里却没有一滴眼泪,像一个没有知觉的木头人一样。

不知坐了多久,恍惚间,我想到爸妈快回来了,于是,我挣扎着爬上河岸,把湿漉漉的身体拖回家。此刻,我脑海里唯一清醒的念头是:“我要赶在爸妈回来之前,把湿衣服换好,把伤口掩藏起来。我不能,决不能让爸妈知道,不能让家人看见,否则的话,他们会跟着我一起伤心,一起难过。”

我一边换衣服,一边安慰自己:“不就是摔了几个跟头嘛,不就是受了点小伤嘛,不就是被路人看见了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很快就会好的,没什么,真的没什么……”

尽管如此,我还是病了,病得很重。女孩儿心里的敏感,那份难为情的羞涩,那点可怜的自尊心,让我断然地决定:“以后,不向外面爬了,我不愿意让别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

同类推荐
  • 印度放浪

    印度放浪

    日本当代摄影家、随笔家藤原新也的首部随笔集,共收录二十篇文字,主要描写自己在印度旅居时的感受。二十三岁时,他放弃学业。他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和市集,经历过沙暴,在恒河边目睹当地人的水葬、火葬,和苦行僧一起攀登雪山,观察普通村民的每日生活。他看到的印度是一个炙热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没有过度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大家尚有热情和自由,无论卑微还是高尚,每个灵魂都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在这里,生命呈现出本真的东西,美与丑都淋漓尽致,一切追求表现的形式都相形见绌。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 清明

    清明

    话剧《清明》,是我省著名剧作家姚宝瑄、卫中先生继《立秋》之后的又一力作。话剧《立秋》着力演绎历史大变革中晋商诚信形象。剧情波澜壮阔,扣人心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晋商三代人的艺术形象。自2004年4月27日首演至今,9年内共演出660场,是山西省“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收获之一。本刊2005年第5期推出《立秋》未演出本,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期刊发的《清明》仍为话剧未演出本。
  • 成人礼

    成人礼

    《成人礼》是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温亚军的新作品集。其中的内容涉及到城市、乡村和历史等多个领域,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作者致力于寻找语言和小说之间的秘密契约,从生活本真处入手,努力挖掘人性深处的精髓,写出了普通人对人生持有的平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理念之中,再现了传统意义下的人间温暖和真诚。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热门推荐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不死修罗道

    不死修罗道

    不死的火焰,不灭的意志,不毁的身躯。纵然前方坎坷难行,我亦向前不回头。只因我是不死修罗。我要成就修罗之身,我要横扫无尽深渊,我要摆脱预言的灾乱。我要成就巅峰。
  • 孽海情天梦红楼

    孽海情天梦红楼

    这是一个昏庸腐败的家。几个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年青人生活在这里。这里有道貌岸然的长辈,欺上昧下,附庸风雅的文人,颐指气使的主子,草菅人命。最终,他们淹没在腐朽的世俗中,死的死、散的散,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美女不美

    美女不美

    什么?我重生了??可是这重生的身份……竟然是个乞丐,先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再说,什么?一切都变了,哪里蹦出个帝师!
  • 修仙诗画

    修仙诗画

    仙子修行化,飞舞飘渺画。春岚景繁花,诗趣琴语话!
  • 空亡屋

    空亡屋

    世上有一种屋子,屋门永远开一半,关一半。开着的一半,代表活人进来。关着的一半,代表死人进来。这种屋子,叫做空亡屋。而我,正好是其中一间空亡屋的屋主。三年的时间,见识了缠人的恶鬼,也见识了缠鬼的恶人。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北京青年任义穿越到明朝永乐初年,成了大将柳升府中一名最底层家丁武六七,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成为大明第一北漂的欢乐传奇。五湖四海皆朋友,三教九流有亲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山猪逃亡记

    小山猪逃亡记

    《动物自立童话》之一,《小山猪逃亡记》是一部中长篇童话。小山猪三兄弟在严重干旱的季节出生了。为了给他们增加营养,妈妈在抓捕蛇的过程中,死于非命。为了填饱肚子,三个年幼的山猪稀里糊涂地来到山下,偷吃了庄稼地里的红薯,被一群狼犬发现了,一场围猎和突围的较量开始了。这篇童话使小读者们了解了智慧和勇敢的意义。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