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1200000008

第8章 吹的学问

怎样吹自己,是一门学问。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侃侃而言:“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以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把自己的光辉鼓吹以后,接着把荆州刺史韩朝宗,足足捧了一顿。“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然后,进入主题。凡吹,无不有明确的目标。“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以上引文,不足百字,要吹的全吹了,想达到的目标全表达了,而且,文采斐然,豪气逼人。我绝无厚古薄今的意思,当今一些作家们在包装、广告、促销、叫卖方面,比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青莲,可谓瞠乎其后了。到底是大诗人,大手笔,直到今天,这篇吹自己的杰作,还被人诵读,还令人动情。看到时下文坛上,诸如那种酸溜溜的,假惺惺的,娇滴滴的,笨兮兮的突出个人,或者浑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负,狗屁不是,粪土一切的吹嘘自己,不禁气短,为之沮丧。

若这位大诗人还魂,看到这等每下愈况的吹家,准会有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之叹了。

文人好吹,与文人相轻,其实,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无相轻他人之意,还吹个什么劲呢惟其要吹,那才必须把同行看轻的。文坛能够热闹,就在于这谁也不尿谁的相轻上,以及谁也不在眼中的好吹上。相轻,源于曹丕的《典论》。好吹,也始于这位魏文帝,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来罢了。他在《典论》里说过的:“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事不可谓己长”,就是这个意思了。

如果说,文人十个有九个相轻,那么,至少有九个半人好吹,不算夸张。至多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有的人吹得邪乎些,有的人吹得含蓄些而已。

就是这位曹丕,也忍不住要吹的,他在《典论》的《自叙》中说到,“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听他父亲的“惟吾……”和他的“靡不……”,也是吹得很不弱的一对。

文人好吹,大概是不争的事实。但不管怎么说,曹氏父子也好,李白也好,他们的诗和文章,却是一流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有得吹的吹,并不是一件坏事,由此可以看到这些文豪狂放不羁的另一面。而让人痛苦的,是没得吹的也吹,充其量,一只瘪皮臭虫,能有多少脓血硬吹成不可一世的鲲鹏,便不大好恭维的了。

一个作家,写了些东西,想让人叫好,是很正常的情绪。尽管“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并不是每个作家写出来的都是陈年佳酿,玉液琼浆。因此,街头吆喝,巷尾叫卖,推销产品,便属必要。所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拉点赞助,雇人鼓掌,也不必大惊小怪。不有那种寓吹于不吹之中,口口声声甘于寂寞,其实倒是最不甘于寂莫者,在那里卖苦,卖穷,卖清高,卖可怜,更没有必要去拆穿那种变相的吹。

别人不吹,自己来吹,形同做广告,是正常行为。

从古到今的文人,只有神经不太正常,存心悖谬,或别有隐情,不得不尔,才把写好的作品,藏之名山,束之高阁,希望下一世纪的人,从类似敦煌的洞窟中挖掘出来,奉为至宝。绝大多数的作家,还是愿意生前看到自己作品有反应,有回声,好评如潮,洛阳纸贵。因此,在信息泛滥得无所适从的今天,给读者打个照会,不必不好意思,无非广而告之。适当吹吹,无伤大雅。如今铺天盖地的广告,有几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呢?不过,做广告,不实和误导,是有工商行政部门管着的。但作家的吹,好像只有社会道德的约束了。由于吹不吹在作家,而信不信在读者,吹者可以不必负什么责任,所以,文坛吹风才不绝如缕吧!

尽管作家有吹的自由,可吹,是一种有限度的行为。适当夸张,还能承受,言过其实,就有危险。上海话里有“穿帮”二字,就是专门为“吹”的过度而准备的。我至今不明白,穿破的是鞋帮呢,还是船帮无论哪一个“帮”出问题,都不是好事。鞋帮穿了,就得光脚走路;船帮穿了,弄不好有灭顶之灾。

这就是说,吹是可以的,但要吹得适可而止,吹得恰到好处,那才算会吹。可这个尺度,实在不大容易把握准确。凡吹者,总是缺乏节制能力,总是过之犹恐不及,于是,十吹九穿。因为读者从信,到半信半疑,到不信,到不但不信,反而连该信的也全部否定,是一环套一环的。一旦越过了半信半疑的临界线,吹破了天,那吹家的信誉度就一下子降到零。这也是要敦劝诸位吹家,必须慎之又慎的,吹豁了边,吹穿了帮,就狗屁不值了。

春秋时期,赵国想起用大将廉颇,派了一个使者到魏国去看他。那个使者回来汇报,老将军虽然还能吃一斗米的饭,但一餐饭间,却去了三趟厕所。于是,赵国对他不感兴趣了。所以,北京人喜欢说:“你是吃几碗干饭的!”来判断这个人的实力,恐怕源出于此。对读者来说,也许一下子摸不透某位作家,吃几碗干饭,但天长日久,这位作家吃多少,拉多少,有多大学问,有多少才华,都历历在目。因此,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十万八千里,大可不必先把燕尾服穿得整整齐齐,在那儿等着。当今中国,把自己吹成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成了一种心病的作家,决非一位。一见与此奖有关的人物,马上立正,不敢稍息的样子,是很令人窃笑不已的。

吹牛虽然不上税,但不宜太夸张了,因为吃几碗干饭,别人心知肚明,所以有保留地,适可而止地,不用太脸红地吹吹自己,人家也不好意思揭穿,大概是吹家的最佳的状态了。

阿Q站在未庄大街上,说老子先前也曾阔过的。这种吹,不但别人不信,连他自己也未必信的。焦大在宁国府大门口,说太爷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这种吹,说的人信,听的人大概也信,但时间地点不对了,同样是笑话。吹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家就是玩语言的,因此更要讲究一点技巧。如果,像阿Q那样直露,像焦大那样浅薄,那就太没水平,白当这个作家了。但也奇怪,这些年来,凡文坛吹家,都缺乏恩格斯所说的“观念愈隐蔽愈好”的精神,直扑主题,惟恐别人不知道他吹似的,整张脸就显那张嘴。

吹来吹去,也就成了吹八股,说来可怜,不是借重洋人来抬高身价,就是攀附名流以光大门面,花拳绣腿,实在玩不出什么新花样,真让人失望。《唐诗纪事》载:“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饰。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郡。”

这就是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开唐诗风气之先的陈子昂。他的吹,也真是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不靠洋人,二不靠名流,就靠自己这一充满戏剧性的举动,把自己吹出来了。看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文人的吹,还是局限在小儿科的做法,一无吹的资本,二无吹的技巧,三无吹的才情,纯靠城墙一样厚的脸皮,能不令曹氏父子、陈子昂、李白等先辈遗憾:我播下的是龙种,却想不到收获的是跳蚤!所以,什么该吹,什么不该吹,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老实讲,国门开放到今天,眼界早已打开,新、马、泰平趟,自费亚特兰大助威奥运,洋人已经无甚稀奇,等闲视之。假洋鬼子手里那根哭丧棒,所贩卖的那些外国文学理论的唾余,更是吓不住人。商品经济的竞争,价值规律的无情,新时期文学的代谢,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经过这番历练以后,已经冷静成熟,那种对于名人的崇拜心理,也在渐渐淡化之中,甚至带有一点不恭。至于一些假充名流的银样镴枪头,无论老的少的,不过徒留笑柄而已。

因此,即使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洋鬼子捧场,排着队叫好,也不见得就是国际影响。在海外出版了几本书,堆在书店里卖不出去,也不能成为世界级作家。到北欧去一趟,见到北极光,并不等于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上了什么《剑桥名人录》,掏英镑再买若干部,也不等于“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不管怎样攀亲搭故,与名流套近乎,也不能由此就跟着同样是家学源渊、学富五车地辉煌起来;不管打出是名流的门生、弟子、亲戚,或者是曾经递茶送烟的侍从等名义,与自己作品的好坏,压根儿没有关系。因为文学既不能遗传,也不会传染。围着名流啃招牌边,涂在自己脸上的脂粉,早晚也要剥落的。

作家的吹嘘,是瞒不住人的。无论用隐讳的,用曲折的笔墨,来表示自己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具有一纸洋人认可的专家鉴定,具有一些读自己作品的外国读者,具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极大可能性,具有家学渊源或差不多的先天功底,具有和名人、名流、名家的哥儿们、爷儿们的深厚友谊,不用敲门,就可以登堂入室的亲近,也不能由此证明写出来的就是传世佳作,或已经不朽了。

对作家来讲,怎样吹自己,先得有可吹的作品。如果作品够十分,吹成十一分,十二分,像李白那样,“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地狂一下,也许是诗人风流,骚人雅兴。而作品只有三分两分,尚不及格,吹成十分的话,那就是信口雌黄了。

说了归齐,作家的吹,是建筑在他有得可吹的作品之上。作品,这才是第一要紧的事。怎样吹自己,恐怕先要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来,否则,虽然不吹白不吹,但结果,肯定是吹了也白吹的。

同类推荐
  • 春牧场(珍藏版)

    春牧场(珍藏版)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 没有秋虫的地方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本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现代英语文学已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开始走进一个后殖民主义大放异彩的时代,《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是作者戴从容在该领域长达15年的思考解读,特别关注英联邦国家的非英国本土作家的作品,并对文本精细解读,完美把握了现代英语文学后殖民主义的特征。
  • 美丽的家

    美丽的家

    居民丁:你找个焊工,把垃圾道都焊上!居民戊:让不让养鸽子,你们拿个准主意!居民己:我们楼上老摔碗,一天摔一个,摔得我妈都快神经了!居民庚:我他妈没工作,你丫得给我找个工作!居民辛:主任,你知道么,锅炉房里有人养一毛驴!大民可能根本没听见,只是陶醉在众星捧月的感觉之中,居然挥舞手臂,朝大家频频摇动,就像领袖迟缓而威严的动作,也像电视里时髦的总统竞选人。他真的醉了。传来了急促的小号声。
  •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文字清丽、平易而富有感性,同时涵有女性的精致与细腻,是朱文颖这本作吕的最主要特色。作为20世纪70年代作家的群的代表之一,读者更多了解的是她在小说中创设的优美竟境,本作则以散文随笔和对谈两种形式,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和阅读习惯等多重角度的为我们展示了其鲜活立体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道德真经集解

    道德真经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超级系统之无敌重生

    超级系统之无敌重生

    被大礼包砸中浑然不知,少年猝死网吧,一切变了样,重生后,拥有无敌系统,来吧,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你爱我不爱

    你爱我不爱

    死人复活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真的。破天荒的一次谎言隐瞒很诡秘的故事,到底是谁在搞鬼?是杜怡芬,还是王颜,还是曾劝。这一切都太过神秘了。死人还会生孩子,天啊!这一切真的是魂断楼兰的恶梦?
  • 火鹤(短篇小说)

    火鹤(短篇小说)

    花卉买卖不好做,闲三天忙一天就算好生意了。闲下来时,我就翻看相册,盯着和辛敞的合影能看一大晌。今天刚翻开相册,就有人找上门要做花篮。说自己是久久婚庆大牌主持的斜眉瞪眼的西服男说,他们公司不计成本,正在筹办一场富二代的婚礼。扔下一千元定金后,乜着眼强调,婚礼各个环节,谁搞砸谁负责。说我既然接了花篮的活,这个环节就由我负责。转身离开时,带着提醒的口吻警告我,出了事,富二代绝对不客气。雀斑嗑着瓜子,站在旁边听闲话,倒不像往常,一句话也没有。这活若放在老家,算不了什么,那时有辛敞帮忙。
  • 斗破之法师崛起

    斗破之法师崛起

    这里是属于斗气的世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那个,不好意思,在我出现的那一刻,魔法即将加冕为王!
  • 暗战

    暗战

    新书《金牌销售是如何炼成的》已经成功发布!请大家支持!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留存!在国家和民族危难关头,有人挺身而出,找到了挽救危亡的道路。李毅鑫这个潜伏在中统的共产党员在抗战爆发后奉命潜伏到沦陷区为党工作,为了坚持信念,他宁愿隐姓埋名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奉献一切牺牲一切,周旋于侵略者和敌人中间。谨以此文纪念这些无名英雄!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书友群:168570490
  • 夫君妖娆:霸宠小萌妃

    夫君妖娆:霸宠小萌妃

    她是燕国帝姬洛笙,也是洛月族千年神脉的继承者,从小被养在与世隔绝的飘渺山。她,机灵可爱,调皮呆萌,初次下山却不料遇到了绝色妖娆,霸道腹黑的他。为了救治母亲,她寻遍五洲各国,斗恶人,养萌宠,聚魂珠,扑倒绝世好男颜,谱写一曲江山如画,美人如花的壮志豪曲。各色美男争相齐聚,姑娘,约吗?某女躺在自家美人夫君香喷喷的怀抱里,媚眼如丝,轻启朱唇。不约,叔叔我们不约!新建了一个交流群,喜欢喜欢的小天使们可以加哟,群号:523262809
  • I Hated to Do It

    I Hated to Do It

    For over 40 years, Donald C. Farber was Kurt Vonnegut's attorney, literary agent, and close friend. In this deeply felt memoir, Farber offers a rare portrait of Vonnegut that is both candid and entertaining. A renowned entertainment lawyer with a largely famous clientele and a highly acclaimed author in his own right, Farber provides colorful anecdotes that detail the daily realities of working with Vonneg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son who knew him best. The millions of fans around the world who mourned Vonnegut's passing will treasure this new and intimate portrait of him, not just as an acclaimed author, but also as a witty, eclectic, and brave personality that contributed greatly to our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