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300000001

第1章 遥远的认识

公木是当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我还没缘认识他,但很敬慕,觉得他善于理解人。

是在1984年,诗人蔡其矫写了《山的呼唤》这么一首诗,发表在当年《星星》诗刊12月号上。公木先生看到了,便以作了一首《痛苦的燃烧─读蔡其矫<山的呼唤>》(见《星星》诗刊1985年9月号),诗中写道:“我看见天真和赤诚╱是青绿的枝条╱承受着烈火的焦灼和炙烤╱而终于燃烧起来”,赞扬“理想使痛苦光辉╱痛苦使理想崇高”。

诗人咏和,本来是一桩很正常的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但诗人公木和蔡其矫的这一段咏和缘分,别于古今许多流于形式的吟和酬唱。读到公木这首咏和诗,不难领略其深沉的诗灵来自赤诚肺腑。我正是受这和声撞激而震颤不已!

一南一北两位相距数千里之遥的老诗人,书信往来并不见多,却有这段充满人间美好的抚慰。什么缘故使然?没有别的!理解也!心境通融,情见乎辞!

基于上述这点遥远的认识,心中终于萌生对公木先生的无限敬佩。于是,当拙作《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完成,打印征求意见,我首先便试送吉林省作家协会烦为转交公木先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充实一些材料。因为20世纪50年代丁玲受处分后,接替中央文学讲习所所长的是公木,那时蔡其矫是教研室主任,不论从哪个角度说,他们之间知情程度最真实、可靠。但是我所写的地址不十分准确(因为我从没与先生通过信,不知道他学校和家庭住址),信和《年表》是否能传到先生手里,我并没把握;再说,公木先生已到耄耋年华,不一定喜欢为麻烦琐碎之事所缠绕。信寄出后,我这样想。

出乎意料,当这部近二十万字的《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从吉林省作家协会辗转寄到他手中,不到一个月时间,公木先生就把《年表》打印本挂号寄返给我,并用四张稿纸写了一封回信:

曾阅同志:

《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详细看了一遍,很兴趣。尽我所知,加了一点注解或补充,供给参考。只是我与蔡其矫同志共同相处的时间不长,所知有限。自从58年以后,便分手了,他去福建,我来长春,且各自背负着一定分量的沉重,虽梦魂萦绕,却音讯久违。直到进入70年代,偶然同厦门黄碧瑶君弄清一句什么诗人通起信来,还由他介绍了一位青年诗人陈君寄诗稿跟我商量,在通信中才得到蔡其矫同志一点消息,并寄了一张他的照片给我,是在厦门摄的,风采熠熠,不减当年。其时他处境的困难,并不曾直言告我。此后不久,“四人帮”粉碎,天地骤然宽阔,接着诗刊召开诗歌讨论会,我们便在北京见面了。一别二十年,各自经历的路途都不算平坦,但是身体都健壮,音容笑貌,尽如往昔,谈起来全无身世沧桑之感,就如同当年在古楼东大街文讲所时一样,热情欢快。他的《诗品》译稿,我的《诗要用形象思维》,就是在这次诗会期间一同交给田间同志拿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以后十五年来,直接间接,音讯未断,但见面不多,他的行踪,大半都是从报刊报道中得知的。前年在桂林、北京,两次诗会上相遇,还听刘登翰同志说,准备编印《蔡其矫诗歌全集》,并邀我作序。我要他开一份完整的诗作目录,他答应了。后来没有下文。我想可能计划变了,或者另由别的同志写了,也便没有主动函询。

如今,读了你这个《年表》(初稿),感到非常珍贵。我实在不想寄还给你,但这怎么能行呢?希望整理好以后,把打印稿再寄一份给我(等待正式出版,不知要拖多久)。从这个《年表》里可以看到其矫同志一生的一个课题。我特别想研究一下,在57─77年这二十年间,中国诗人是怎么度过来的。近年来,一般诗史(或有关论文),讲到这一段,尤其“十年动乱”十年便略过不提,甚至空白起来。其实,口封住了,诗怎能绝根呢?其矫同志是个很好的典型,在任何逆境中,都没有熄灭,甚至没有沉默,诗情总在燃烧。读了《年表》,使我更增加了许多“感性”认识,理解了所谓“人生的浓缩”的真正意义。我忽然这么想,其矫的诗是:1.生命的表现;2.生活的缩影;3.时代的反映。这三者的融汇或互渗。另外有的诗人,如李瑛,便倒过来:1.时代的反映;2.生活的缩影;3.生命的表现。他们都是这四五十年来没有停止写出好诗的诗人,由青年时期到耳顺古稀。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要结合着中国现当代历史来研究,有特殊意义。

我现在正在编写一本《毛泽东诗词研究》即杀青,不及多谈。匆此,即祝撰安!

公木1993.12.10

公木先生除了在我的《诗人蔡其矫年表》(初稿)打印本上作了许多眉批、校正和补充材料说明外,还寄给我上面这封洋溢衷曲、寄予信任的长信,抒发他对我国当代诗史研究上的关注和看法,一言一语,不失其真知灼见。

我为这满纸真挚、热情和投来的信任目光,为公木先生的阳刚之气和平易接近所感动,至以衔泪盈眶……

今年9月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得到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炯同志的重视,表示愿意为这部《年表》争取出版。我兴奋之极,回到晋江,在还没获得出版社定锤之前,便给公木先生投上一书,请他写一篇序言。因为我估计先生即使答应为拙作写序,也不会说写便写,必须让与宽裕时间。真想不到于10月28日,接到他的复函:

曾阅同志:

昨天下午归来,在翻阅盈尺书报信件时,读到您于9月27日寄发的来信,已经整整一个月。我是10月4日由家出发,到重庆参加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年会,返程过京,又参加臧克家90寿辰创作研讨会、寓言研究会第4届年会及雅园诗会(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年会),然后才返回长春的。读信后,于高兴您多年经营的《蔡其矫年表》获得出版机会之余,又十分抱歉,回信太迟了。

前寄《年表》及诗集《迷圈》未及即复,本拟仔细阅读过诗作后,再写信给您,一误再误。此事一直压在心上,未曾放下。今又得到此信。顾不得谈《迷圈》了,“写得不俗,耐人深思”,此其矫同志序说的颇有同感,待暇日,再说吧。

嘱为《年表》作序,义不容辞,当勉力为之。但尚须稍俟数日,下月份当先以此事为务。其余一切,均当摒除(昨夜灯下读积压的来信,除兄台外,尚有3封嘱作序,其中有《河北辛集市市志》、《董文艺术研究》、《金、黄、刘寓言选》等,另有多封要求题词;邀稿尚未计在内)。下周必须给研究生上课,十月份曾布置下作业,收来后要看看、评审。我写这些,只是说明,希望您不要对我写的序文,寄以过大的期望。我只有挤时间来写,难望满意。从致王炘先生信中得知,“有必要可用多序”,这是很好的打算。

匆匆,致以敬礼

(归来后第一信,太匆匆,潦草处,祈谅!)

公木

1994.10.28

信上的“嘱为《年表》作序,义不容辞,当勉力为之”,让人一看便知道快人快语,真不像耄耋年华。这就是公木先生。

更想不到先生立即点燃心灵火炬,把许多迫在眉睫的事情搁置一旁,于百忙中把序文写完寄到我的手中,并附信说:

曾阅同志:

十月间外出,月底归来,读到您九月间的来信,嘱为《年表》作序,当即复函,谓十一月当执笔。

现在序文写成了,兹寄上,请审处。我是认真写的,有些吃力,兴趣盎然,也颇受益。不知《年表》出版事宜做的怎样?《蔡其矫全集》编撰的情况如何?

非常希望多读到一些其矫的诗。

俟复。

此致敬礼

公木

12月11日

当我读到“我是认真的,有些吃力……”心中负疚,莫可言宣,敬佩情怀,惟永镌于心版!

公木先生的序言全文6000字,落笔成声,不但对蔡其矫诗歌历程作了深层反映,也对我国诗歌历史作了深层反映。文章一气呵成,平淡中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入情入理。

公木先生今年(1994年)已是85岁高龄(我特地翻阅《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得知),动这一大笔杆,怎么不会“吃力”呢!但是从行文遣字,又一次让我看到这位耄耋老人快人快语的美质!虽然,拙作《诗人蔡其矫年表》还在付梓的路上,这感激和敬佩之心,得藉此先吐为快!

1994年12月24日于晋江

[笔者曾阅按]本文原发表在《文艺报》1995年5月13日副刊《原上草》第435期上。因公木夫人吴翔来信说:“公木先生的研究生于1997年为他出一册祝贺86岁诞辰的评论文集”,要笔者将《遥远的认识》作“适当补充”。1997年元宵曾阅附识。

走山

“十年动乱”刀枪炮火相见的时候,我已被清除回老家,和老母相依为命。农村社员口粮,不分大口小口,一律计口分配。我和母亲,两人都属大口,每天分来的粮食,作两餐煮犹觉不够,缺上的一餐,只好让肚子闲着。那时有船也驶没港路,不像今日可以随意找工课赚钱度活。思来想去,便学古人“逃世”,入深山回避“红海洋”的激荡。慢慢学懂许多草药,藉此玩弄打发时日。

这天,来了两个大汉。一个是远近闻名的拳师,人尽称他叫“八仙”,因为拳馆早被取缔,便以草药行医。后来大队组织合作医疗站,他理所当然当上医疗站外科医生。跌打风伤,移轮接骨,是他拿手行业,我偶然在他那医疗站与他谋面便相熟。另一个大汉,我素不相识,但经八仙介绍,知道他姓丁。我称他丁兄,他称我曾先生,不到一分钟便熟了。

凭第三只眼睛发现,丁兄对我并不怎么介意。果然,第一句便冲我说:“你要跟我们上凤巢罗山采药?”这是他看我一介书生,怕我受不了山高路遥之苦,却没注意这样会挫伤人的自尊心。因为以往没跟丁兄交道过,不知丁兄是熊是虎,从形表看,既壮又大,确实是条好汉模样。但凭我以前在凤巢罗山独来独往,惹动山上山下许多山民的赞叹,对上山越岭这活,自然是心里有数,于是拣三字不卑不亢的字,含含糊糊以“试试看”应着。

走山的人都知道,一旦身入山中,纵目四顾,全是云海浪山。丁兄至此不但常常辨错方向,弄出笑话,有时还会眩晕(俗语称:眩山)。每当此况,我总笑他是个“大股冇”(空有其表的意思),他也服服帖帖,笑笑点头承认。

这里草药名目繁多,武靴藤、铁孩儿、石橄榄、玉带藤、猫耳藤、万筋藤、红麒麟、入骨丹、铁扫帚……真是丰富多彩。因为来一趟好不容易,心眼贪婪,埋头寻采,竟忘记日下西山,待发觉时,只见远远的同安县城电灯已经亮了。三人各都肩挑着一百多斤草药,还有锄、锥、镰、刈,沉沉实实,压在肩上,一路踉踉跄跄,下到山坳那不上几户的荒村,家家早关上门,进入睡梦了。黑暗中找到以往停脚的一间小卖铺,叫门打店,很久很久,一位小姑娘才惶惶恐恐提灯来开门。我们已经饿了两餐,店中又找不到什么可填饱肚子的,剩下一斤多潮湿返润的饼干,也不问会不会变质,统统买来。钱丁兄有的是,我和八仙身上的袋子都漏底连一分钱也抄不出来。酒,这小店靠近同安大帽山,正宗白米酒远近闻名。我们先要一斤,再要一斤,又要一斤,喝得那守店的小姑娘(上山下乡的知青)两只眼睛都看傻了。

当丁兄再要一斤时,小姑娘连连摇头说:“不不不,你们要赶路,山深路狭,还要过溪跷水……”

“不要紧,我们实在太饿了……”

经过讨价还价,一斤她断定不卖,半斤我们嫌太少不买,最后商量十二两,三人三一三十一,一人喝两口便干了……

临走,那姑娘提着灯,在门口待我们走了不短的一段路,关门的声音才从远处传来。冬天深山的风,不但会咬肉,还会钻骨,可我们肚里各有一斤多的酒御着,好像有超值的感受。

人都有这样感觉,夜间静走常要生慌,说话又找不到话头,待半路停肩歇息,仍然静静沉沉。此情此景,不觉浮动不久前一段惊险场景。可夜间走路忌谈虎,是走山人心照不宣的条规,我不是不怕虎,大概有几分酒性,又有意让丁兄知道这先生也是一条“好汉”,便脱口道:

前年,我和一位山家(风水先生),为勘察这凤巢罗山的龙脉走势,两人披荆斩棘直上山峰,待钻进大片菅茅之中,不见天日,一山翻过一山,懵懵懂懂,不觉误入虎窝……大概老虎看见我们两人都是嶙峋瘦骨的憨生,早就着慌退避三舍去了。那一方空荡荡的菅茅中,还留下一条蓝衣、一条黑裤、一个笠子,但都被撕得碎烂,平倒着的菅茅,渍尽血迹……那时,浑身毛孔尽生窍,两人连喊一声“快逃”都喊不出来,一口气跑出谷口,幸有一条山溪送来返魂玉津。不管三七二十一,伏着竭饮……孟冬野水,凉冽如冰,可喝至喉间,犹觉火辣辣。与此同时,汗注如流,几乎口中所饮的水,供不及汗从全身注出。如此狂饮了几分钟,才渐渐觉得解气,可双腿连脚还一直打抖,用心力去“杀禁”,总没顶用……

八仙几番要打断我的话匣,大概是酒的“威力”,一发就收不回来。当要再起步上肩,丁兄就不再自告奋勇作断后“将军”了,居然急忙挑着,走在我们前面。我和八仙不觉同时笑起来,丁兄当然知道我们笑的是什么,自己也“嘿嘿嘿”的笑起来……

——原载《厦门文学》1994年10月号

同类推荐
  •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作者通过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历史细节,对幸存下来的革命者及其后代的采访,真实再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地下党在重庆解放前夕艰苦卓绝的战斗,再现了国民党政权的白色恐怖与黑色屠杀、敌特的疯狂抓捕与叛徒的无耻出卖下,白公馆和渣滓洞中各位英烈的不屈斗争!作品通过“革命者”“普通群众”“革命的叛徒”和“敌人”等不同人物群像,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命题,表现了革命志士巨大的人格魅力,弘扬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引发读者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深度思考。
  •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本作品是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文艺之旅上直抵人心的吉光片羽。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最新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最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 京西大拆迁

    京西大拆迁

    太阳给冷峻的山海镀上一层金的华光。一条大河,在狭长的山谷中跳着远古拙朴的舞蹈,唱着地质时代300万年的歌谣。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怀来县汇合成永定河。永定河向东流至官厅,又纳延庆的妫水后入官厅山峡,在沿河城边的向阳口拐弯进入珍珠湖,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奔腾激越,用水的巨笔绘成百里画廊,从三家店冲出山口,流过平缓的门城镇和永定平原,流成卢沟晓月的意境。千百年岁月的泥沙淤积成河边成片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个地区仅有的辽阔。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异界穿梭生存手册

    异界穿梭生存手册

    人有没有吃盐的权利?鸡为什么会是一级保护动物?一克拉土豆要卖九十五块钱,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一颗小小的补剂就能治病救人,是机会还是陷阱?穿梭在两个时间的罗思修如何为两界人民带来福祉?面对强大恶势力的围追堵截,普罗米如何逃出生天?以及,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到底能不能娶两个老婆?
  • 安重根之歌

    安重根之歌

    这本《安重根之歌》由中流著。中流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曾荣获黑龙江省政府颁发的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黑龙江省功勋艺术家奖等。他的诗文,被译成朝、英、日、菲、斯等多种文字,广为传诵。两年来,年逾八旬的中流先生深怀激情,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终于在安重根就义一百周年前夕完成了这首长诗。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Nobel Prize winner Samuel Beckett wa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original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gave expression to the anguish and iso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with a purity and minimalism that have altered the shape of world literature. A tremendously influential poet and dramatist, Beckett spoke of his prose fiction as the "important writing," the medium in which he distilled his ideas most powerfully.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his short prose is gathered in a definitive, complete volume by leading Beckett scholar S. E. Gontarski.
  • 网王之绝对女王

    网王之绝对女王

    一夜之间,拥有的东西尽数失去,是什么滋味?“涂成宇,你和李小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她带着满腔恨意,自楼顶坠落。再次睁眼,却发现自己重生在网王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重合。“我不仅要他身败名裂,我还要他生不如死!”誓言已定,她的一场计谋,花费了她整整七年的时间。七年,也让他闯入自己的心中。“我会好好保护你,相信我好吗?”他静静地看着她。潸然泪下,她轻轻点头。我可以……再相信一次吗?
  • 佛说碱水喻经

    佛说碱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存未尝不是一种毁灭

    生存未尝不是一种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对于部分人而言,生存未尝不是毁灭。
  • 凉粉就馍

    凉粉就馍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
  • 红楼逸梦潇湘情

    红楼逸梦潇湘情

    一纸丹凤诏,多少忙乱人。太子病重,御医回天乏术,皇上下旨,大赦天下为太子祈福,并且下了一道圣旨:选官宦人家女儿,为太子冲喜。很多官宦之家都忙着聘女儿,贾家也不例外,大家长们急急忙忙的,迎春探春都匆忙间问名纳彩,订了亲事。王夫人又请元妃赐婚金玉良缘,可怜宝钗只做了宝玉二房。贾府中只剩下年纪尚小的惜春,还有寄人篱下的黛玉…为了讨好皇帝皇后,元妃听从王夫人的话推荐黛玉。面对贾母苦苦相劝,面对贾府中众人的冷言冷语,面对所谓的骨肉亲情,想着幼小时候那一缕似有似无的情怀,黛玉毅然决然,选择了为太子冲喜,凤冠霞帔进了东宫,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待妹妹的又是什么呢…推荐自己的新文《梦续红楼之盗玉》【脂砚斋最新出品红楼文系列】《水润珠华点绛心》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潇湘辞》作者:夏轻尘《红楼之玄黛情浓》作者:泪语忧潭《红楼逸梦潇湘情》作者:长河晨日【脂砚斋出品种田文系列】《继室谋略》作者:瑾瑜《嫡女谋略》作者:月色阑珊《小妻大妾》作者:沧海明珠《庶女无敌》作者:雁无痕号外,号外:强力推荐一部虐文给大家,虐虐更销魂哦!《鸩妃》作者:鹤梦竹影推荐好友好文:《红楼之玉溶潇湘》作者:雨若菲彤《一水溶玉梦红楼》作者:人幽若兰《玉漪碧水续红楼》作者:月下菊《红楼鸳梦玉舞蹁跹》作者:心若芷萱《残后风华》作者:一露走来《部长别太坏》作者:浅水的鱼《红楼之禛玉》作者:纳兰蝶儿
  • 拈花成谶

    拈花成谶

    宰相嫡女云良岫,身带异状降临人世。自出生便被赐婚九王爷,令外人无比艳羡。然而,却因母亲猝死而被咒为妖异,自四岁起便被寄养在距京城数千里之遥的苦寒之地——嵯峨山白云观。后来方知其身份竟是玉魄转世的凤随寄主,凤随,非人、非仙、非妖、非鬼,乃是天地混沌之时便形成的一种乾坤元气,能量之大,无人可知,得之便可得天下。后云良岫被迫嫁于九王爷龙云漠,却早已心有所属,龙云漠亦是如此,因此二人之间矛盾重重,历经生死离合,却终不知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