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200000002

第2章 中国教育批判——培养独立生存与竞争的能力(2)

我读书时的特点是太随意,感兴趣的就读,不感兴趣的就不读。我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的是数学。因为小学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懂为什么负负相乘就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得就是”;学几何的时候,我对一个定理有异议,去问,还是一样回答。我因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于是不再理会,学数学兴趣一直不大,成绩不好。

在谈到高考招生问题时,袁隆平院士说——高考也应该把如何鼓励偏才的问题考虑进去。如果什么都整齐划一地要求,可能会把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箍死,埋没一些人才。当年钱钟书数学只考了15分,不是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吗?若当年清华亦按今例,钱先生必不能被录取,中国将会因此而少了一位大师,所以我认为考试要改革,要突破一些框框,允许一些偏科的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生平时在学习当中要少考、多学,知识面要宽,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自由发展兴趣,甚至鼓励“偏才”。循规蹈矩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全才”不见得今后都会发展,有些是书呆子,没有什么戏唱。

过于统一的考试会埋没偏才,将来通过高考改革,学校有了一定自主权,有些专业的考试,考两科基础课,再选一门专业课未尝不可。

在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教育部批准22所高校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5%的新生将由本校自主招生录取。其基本原则是,考虑高考成绩,但又不完全凭高考成绩录取,还将涉及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创新实践才能、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殊才能,不再是“一卷定终身“的模式。

从2003年开始的高考自主招生改革打破了自1977年以来“以分数定终生“的坚冰。我认为,这种改革尝试表明我国选拔人才的标准,已由原来的一考定终身改为高考加综合评价的方式,对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它给了一部分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专长的“偏才“、“怪才“们一条特殊的“绿色通道“,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二、注重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了向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本领。

在中国,一说起读书和教育,似乎就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代名词。我们历来把一个具备了多少知识来衡量其学问的高低,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是中国的古人们用一种容器单位和数量来形容一个人学问之丰厚的。

中国人习惯于用知识、学历、文凭来典当一个人的价值,习惯于以考试分数来论成败的,因此这就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孩子考试能力的培养上,学习是为了考试,读书是为了考试,而掌握知识也是为了考试,于是中国学子们一切能力的展示是在一张张白纸上进行的,因此,所谓“纸上谈兵”也就成了中国人用来形容自己的一句惟妙惟肖的成语。

但是——书本知识在如今这个充满变数的现实中究竟还能起到多大作用?

我们学生如果只会背诵唐诗宋词,只会解繁琐的数学物理题,他们将来怎样在社会上立足?

他们靠什么生存?

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有高学历的人也会失业?

为什么老师们教给学生也许一辈子也用不到的知识,而当学生走入社会真正需要用到的知识却没有人教给他们?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教育过于注重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了向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设定并达成目标,开发潜能,调控情绪,投资理财,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求职就业等等。

韩寒为什么能够一举成名?就因为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好父亲,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让他去闯吧,他要走自己的路,就让他走去。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学会生存。如果他能生存得很好,又何须高中文凭,又何须走考大学这座独木桥。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又如何呢?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

再说他现在在学校里几乎上什么课都不听,的确是既浪费他自己的时间,又影响别人,还影响老师的情绪。既然书读得精神疲惫,不堪重负,他又适应不了学校的现行规范,那么还不如休学。他只要将来不做政府官员,不当大学教师,不在意进不进单位、有没有正式工作,更不在意学历这个虚名的话,那么一纸文凭对他来说真的比一张草纸还不实用。

他过去常说,他即使读大学也是为我们而读,到时他会将文凭朝我们一丢再也不会去用它。

他甚至还开玩笑说,你们一定要的话,我去帮你们买一张来。现在,在社会上买张各类学校、各种学历的文凭的确不是件难事,而且绝对比“正版”的便宜。既然国家和社会“尊重知识”,似乎对证明学历的那个本子十分看重和需要,那么总会有“市场”去“弥补”国家文凭“生产能力”的不足。

不过,如果读书读到为我们而读这个地步,那真是索然无味、毫无意思了。何况人们的观念也会逐渐变得合情合理,社会也在进步,不会永远一概只讲文凭而忽略能力的。作家出版社就并没有因为他是高一学生没有大学文凭而不出版他的小说。再说知识随时可学,随地可学,不为文凭的学习也许更像学习、更派用场。

前几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带着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来到了一家企业,当他发现老板认为他的工作还不如一个没有文凭的普通员工时,他那种不服气的姿态在一种不可一世的狂妄中变得更为变本加厉,在他眼里,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的小人物怎么可能与他这样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相提并论,于是他认为老板是在有意与他作对,一气之下,他离开了那家企业。

为了进一步弘扬他这种孤傲的凛然之态,他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又来到了一家企业,并由于学历之高而深受老板的重用,然而不久,老板发现,这位盛气凌人的高学历者其实际的办事能力还远远不如一般的职员,与此同时老板还发现,由于他不可一世和高傲而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从而使原本充满团队精神的一个部门变得怨气十足、支离破碎,于是老板愤然炒了他的鱿鱼。

本来,这位高学历者应该冷静下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到底是他者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不足。然而他却不这么想,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除了只会读书考试之外,连一些基本的综合能力都不具备,相反,他认为自己应该去读博士,以便能够到更大更著名的公司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于是,他又轻而易举地考取了博士。博士毕业后他却尴尬地发现,当他去一家家公司应聘的时候,似乎没有多少人对他感兴趣了,一方面因为他所开出的条件太高,另一方面招聘者对此人简历中数次闪电般的工作经历似乎看出了破绽。于是,在一次次的拒绝中,这位不可一世的博士终于被无情的现实击跨了。

这位博士不可谓知识不多,学历不高,但他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就在于他缺少一门生存学问的教育——为人处世。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19岁的儿子郑亚旗——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的“失败者”,以一家媒体网络技术总监的身份担任招考官,而前来应聘的人群中有一位具有最高学历,但找不到工作的“成功者”——博士。这不正是对那些只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忽视了学习生存的知识和本领的人的一种莫大的嘲讽?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素质,是高薪水的代名词,因此不少人为了提高人生层次,实现人生价值,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一张学历文凭。然而,一张文凭真的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拥有高学历就真的等于拥有高薪水吗?

周涛是一个民办大学的专科生,他在一家跨国大公司的招聘会上,一举打败了拥有MBA的高才生,成为这家公司驻北京的总经理,从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凭并不等于水平,学历不能代表能力。

20岁那年,周涛高考落榜后,父母凑了3000元钱,送他去湖北经济管理大学读会计专业。三年后,周涛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专科文凭。他想自己终于可以找份工作赚钱来给弟妹交学费,减轻父母的压力了。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仅凭那张专科文凭想找份工作竟是这样艰难。

1993年盛夏,周涛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湖北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可面对用人单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门槛,他傻了眼。多次碰壁后,他最后连向用人单位递简历的勇气都没有了。

1996年3月的一天,周涛遇到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高中同学,他告诉周涛北京的工作和发展机遇比武汉多多了。同学的话让周涛原本就不甘失败的心又活络起来,他毫不犹豫地带着这两年积攒下来的2000多元钱来到了北京。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周涛被北京联邦家居公司销售部录用了。由于周涛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销售方法,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的业绩一直遥遥领先。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地毯销售状元“。2000年5月,他被任命为公司销售部副部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寻求的往往是最合适的人才,而未必是最高级的人才,比如操作机床,高级技工就要比研究生来得强。有了一张高学历并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有了高能力和工作的保障。任何劳动力都要进入市场接受检验。只有当你的技能符合买方需求,你的市场价值才会被认可。

2000年12月,周涛突然接到了北京一个很著名的猎头公司的电话,说美国康贝尔家具公司准备进军北京市场,在招聘北京地区销售总经理,请他去面谈。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周涛决定去试一试。

2001年4月10日,周涛以自己雄厚的实力被康贝尔公司录取了,成了公司在北京分公司的一把手,月薪10万。事后,周涛才知道,公司之所以招聘他,是看中了他的营销策略、销售经验以及他对北京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资源网络等这些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财富,这些知识和财富是在学校里学不来的,也是他真正打败刚从学校毕业、拥有MBA高学历人才的法宝。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到一个跨国公司的地区销售总经理,这些年的打拼让周涛对学历和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不要因为自己学历低而苦恼、自卑,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筹码。毕竟,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一纸文凭。

三、课业负担沉重,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心理问题突出。

学生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和学生们对考试的反感。考试本来是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效果好坏的标志,但现在成绩却被老师和家长视为“珍宝”,成绩表现你聪明与否,总之成绩代表了一切,说明了一切。成绩好上天堂被老师家长捧上天,而成绩坏下地狱,老师,家长,同学甚至瞧不起。

教师视学生考试分数为生命线,想方设法给学生硬性灌输知识,搞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有作不完的题、背不完的公式原理,一天到晚“读死书”、“死读书”,学习时间每天都达10多小时,而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理作用下,对此不仅没有反感,反而极力迎合。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身心负担加重,思想压抑,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欢乐,心身易于畸形发展。

有一个中学生在网上愤怒地写道:

我整日在学校与家这条线上奔波,似已麻木!学习,本是快乐的事,但为何我这么痛苦,制度呀!摧残人性的制度!我整日受制度的洗脑,变得面无表情,心无感触!如机器一般,而教育的根本就是将我们变成机器!但!我们就一定要成为机器吗?不!我们要反抗!推翻应试教育制度!永不屈服!!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徐力,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

2000年6-11月哈尔滨发生了3起不幸事件:一名小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怕老师找家长,在家中跳楼而死;另一名小学生因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撵出教室,又不敢回家,在校外服毒身亡;还有一名高三女生因考试没考好受到家长责骂,在家自尽。在一个城市,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有三名中小学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而走上绝路,对此不能不是很好的说明。

同类推荐
  •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本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养而教之,父母之责;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优秀,尽在爱与赏析;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每个人都追求完美,都想做大事,殊不知完美就在细节之中,成就大事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伟大自会不期而至!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儿童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孩子的巨大潜能。
  • 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

    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刚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可以说这是一本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而又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指导手册。
  •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的小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有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了幼儿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左右的男孩。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做成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这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幼升小关键期,家长应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意义,并为孩子提供关键帮助,使孩子在生理、心理、知识储备、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即将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热门推荐
  •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她,华夏百年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参加婚礼,一场车祸断送性命,穿越到灵灵大陆,一个草包小姐身上。拥有百年世家的中医知识,于是各种病手到擒来!你不会治的病,本小姐会治,你不会炼的药,本小姐会炼,本小姐是绝世天才炼药师!他是一世邪王,无上尊者,是这大陆的主宰,拥有万千子明对他俯首称臣,却为了救她甘愿舍弃一身修为为她续命,就为她活过来!“夜轻尘,只要有了你,我就有了整个世界!只要你能醒过来,放弃我的一切,我甘愿!”邪王抱着她悬浮在半空,宠溺的眼神看着她,温柔的语气响彻天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烟雨行沙

    烟雨行沙

    月夜下,一切事实都将被掩埋。亲眼所见,并非真实。深宫大院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虚妄。一、烟雨行沙二、黑牡丹园三、权力巅峰四、藏青香囊五、拨云弄月六、乌爪彩凤七、陈年往事
  • 风月门

    风月门

    天真易为情愁,涅槃重塑,腹黑归来。伤了心,淡了情,疏了义,人至刚,方无敌。一时任性,谎话连篇,闯了祸,一切无可挽回。为了复仇,一手摧毁了那个天真的自己。风花雪月里,不尽然美好,多少恩怨仇恨藏于其中。多少年后,蓦然回首,只谈风月,相忘于江湖。
  • 你怎么不早说

    你怎么不早说

    秦小冷蹲了下去,周向阳痛苦地说,你……是……何苦呢?我……也是……打工的,你……杀了我……也……没用,华江……五百万……工程款……被……被徐老板的情人……骗走了……听说……那……女孩很……很漂亮……还不到……二十五岁……周向阳的脸上挂着笑。秦小冷也笑了一下,脸上却挂满了泪。
  • 十二星座搞怪生1(恶整篇)

    十二星座搞怪生1(恶整篇)

    她励志将100分第一人的北堂肴带到好友身边,却被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射手将她恶整成0分第二人,成为“垫底大白菜”进入12星座特怪班。腹黑强大的天蝎不定时地扣她学分,优雅洁癖的处女对她吹毛求疵,温柔多情的双鱼每天以怪诞的方式向她表白,唯一看起来神经正常的双子,竟是人人喊打喊杀的花心男!靠靠靠,不在低调中妥协,就在华丽中起义!那边的那个射手座!我以狮子的王者名义向你宣战:饶了我吧,混蛋!
  • 昙花壹现

    昙花壹现

    一现遇春风,睁眼观众生。众生皆糊涂,谁不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昙花一现》,带你走进一个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他精神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一个80后理想与现实之间迷茫与执着。
  • 季末之末

    季末之末

    无论你怎么挣扎,你都在命运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 总裁的丑妻

    总裁的丑妻

    她只是全身全意的去爱他而已,为何老天却要如此对她?一次事故中,把她仅仅骄傲的容貌无情的夺去了。失去了容貌,他更不会正眼瞧她一眼。甚至厌恶她的一切。好吧,老天既然要如此对她,疯一次又何防?该死的,竟然把他当作亲哥了?“滚开,臭女人”他对她绝不宽恕“哥”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那声声敲人心窝。这声音简直要人命,声声叫得他心烦意乱,恨不得一掌拍死这个聒躁的苍蝇。要不是看在她还是他的丑妻,他早就甩她几耳光然后赶出家门管她生或死。不爱她也罢,没了容貌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她已经无所谓了。你再娶一个女人回家,她没意见。在她面前恩爱,她当没看见。只要满过十个月,她就能彻底的离开他,然后永远不相见。为了这个念头,她什么都能忍。——————————我是丑陋的分割线——————————————奈子最近在填此坑,有兴趣可移驾至:折翼蝶之涵妃传送门:本文女主灵魂穿越,而且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奈子:只是为了掩饰你的历史没学好吧!)好吧!真相了!属性:慢热!但耐心看下去定有不少惊喜!女主:外冷内狂不喜勿入!——————————她莫小玲是黑道上闪闪耀眼的才女,继承父亲的心狠手辣却也为他动了少女之情。一场阴谋,一场捕猎游戏。到底是她莫小玲输得彻底。未婚夫是狗日的条子派来的卧底,她的婚姻、她的幸福如同她那颗刚要敞开的心碰的一声碎了!他杀了父亲,带着血红的星眸,低凝…眸里没有闪过片刻犹豫,朝着莫小玲的脑袋开出一枪…莫小玲说过,她会让他死无全尸!前世恩怨还是情仇未报,轮回相遇还是老天助她…总之,她就这样穿了!——————————————穿了就穿了,为何当今圣上竟然长着一副与未婚夫同样的容貌?莫非他也穿了?那正好,她拔刀刀刃向他刺去!管他是什么国君,她要他死!——————————————宣传至此,多谢捧场!祝君愉快!满腹而归!
  • 疯狂娇妻

    疯狂娇妻

    【忘相离·出品】单纯可爱迷糊的美丽少女华丽变身为亚洲精灵,从疯狂追星族到被万千fans追捧的魅力女王。17年来从来没有爸爸,但在一夕之间多了个父亲。好不容易获得的爱情,却不得不割舍。恨也爱好,或许更容易记住。美好的初恋有着太多的甜蜜和不舍,几年后的重逢是否又是新的开始。命运似乎很会捉弄她,当幸福的脚步快要靠近的时候,她却不可以接受······是否最终可以得到幸福?原来单纯的像白纸不含一丝杂质,原来可爱的像孩子,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原来他就是她的全部······爱就可以在一起吗?或与不够。他,邪魅,帅气是全亚洲最耀眼的星星。从巨星到商业巨子唯一不变的可能是那份邪魅和不可一世,还有那颗心。再见面时原来认为会恨,可就在见面的那瞬间全部的恨意全都烟消云散。他真的好爱她,爱到发疯,爱到愿意用生命去交换。
  • 装修的卫生间

    装修的卫生间

    凶杀案是去年春节期间发生的。那几天太原路457号居民楼的住户们真是晦气。大过年的,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味儿,顽强地钻门溜窗飘进室内,熏得让人受不了。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哪一家外出,暖气烧得热,置办的年货变质腐烂。后来发现这股恶臭味儿不但日浓一日,而且辣眼刺喉,带着股看不见的黏性,臭味一旦飘到哪儿,就沾到那里,开门打窗都挥之不去。寻常的海鲜肉类腐烂没有这种臭法,大家这才觉出不对劲儿。初六那天一大早,便有人挂“110”报警。巡警赶来一闻,臭味儿是从3楼1号住宅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