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3300000005

第5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1)

——鲁迅未能完成的革命

鲁迅一度被认为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他本人也以横眉冷对的战士自居。他与自身生存环境的关系总是在恶化着,几乎到了彻底破裂的边缘。然而,鲁迅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的革命者,他不像许多天真的愤怒青年那样相信,只要点燃胸中的热血,一把火烧毁腐朽的制度,消灭反动的当权者,便可以一揽子解决人世间的问题,迎来无忧无虑、和和美美的温馨生活。比起那些激情高亢、沉湎在对革命前景的向往中的人们,鲁迅要多几分清醒,也多几分冷峻,还多几分忧患,真可谓“心事浩茫连广宇”。他的文字不时透露出让人发颤的寒意。

娜拉出走之后的事情

鲁迅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专制的暴力、种族的欺凌、礼教的桎梏、民生的凋敝交织在几万万人的命运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目不忍睹的人生悲剧。作为一名富有侠义精神的知识分子,鲁迅置身于社会危机的旋涡之中,深感责任不堪承受,良心备受煎熬和击打,的确是忧愤深广。变革社会制度,建立一种新的体制,为涂炭的众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这无疑是最为迫切的历史任务,而其他一切问题都只能退而居其次了。但革命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动摇了各阶层的生存基础,势必引发集团间强烈、反复的对抗和人道主义的灾难。从戊戌变法以来,一次次改良和革命的后面,是一次次复辟和血腥的屠杀,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国民革命,建立起来的政府又是那么腐败无能,而中国的土地依然疮痍满目,哀鸿遍野。鲁迅以这样的话语描述清末以来上演的革命戏剧:“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集外集·杂语》)目睹这种并非虚构的剧情,鲁迅内心的焦灼无以复加,他曾经感慨,在中国,要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作为一个热切的人道主义者,鲁迅是最看不得人流血的。在他的文集里,有不少篇章就是写给烈士的祭文,心中的悲愤一次次转化成了无奈的浩叹。

辗转反复的历史经验告诉鲁迅,革命的旗号和承诺,与革命胜利之后的剥开的果实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因此,革命之后还有重重不尽的革命,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并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和一个摆满山珍海味的满汉全席总不可期待。正是因此,鲁迅对自己的反抗行动评价十分低调,“你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但我的反抗,却不过是与黑暗捣乱。”(《两地书·二四》)

革命的行动就像是娜拉出走,那身后的关门声固然响亮,但出走之后何去何从,是否堕落甚至要回来,实在不得而知。因此鲁迅告诫人们“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坟·娜拉走后这样》)娜拉出走后将会面临很多困难的事情,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将会面对鹰、猫、饥饿、狂风和暴雨。她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哪怕是心理的准备。在《伤逝》里,一对为爱而走到一起的人最终还是要分手诀别。

革命从来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只是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提不上革命的议事日程。但是,那些在革命时期退而居其次的问题,并不因为革命成功就迎刃而解,而是惊心动魄地突现出来,使对革命怀着殷切期待的人感到沮丧。特别是利益在集团之间的重新分配,其与权力的联系比道义要密切得多。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那些在革命时代付出牺牲的人群,甚至还要继续付出更多的牺牲。出于现实的无法面对与接受,鲁迅主张革命,拥护革命,把它视为涅槃之火,但对革命却不抱有太多的幻想,不敢指望烈火中能飞出美丽的凤凰。他曾经指出:“对于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不久便郁郁自杀的苏联抒情诗人叶赛宁,成了鲁迅笔下的一个个案,在他看来,叶赛宁就是“碰死在自己所讴歌希望的现实碑”上的,革命最终也革了革命者的命。

反反复复的革命与复辟,像麻将一样推倒重来,折磨、玩耍着鲁迅一度怀着殷切期待的心,使它满含苦难和沧桑。他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与铁,火焰与毒,恢复与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于是,他放下了希望之盾,听到了裴多菲的希望之歌:“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野草·希望》)鲁迅和异国的诗人一起,用最刻毒的言语去诅咒希望,可见他心中的沉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深知个体生命短促的人,对历史失去了耐心。

人对人是地狱

他人是地狱。

萨特的命题在鲁迅这里同样成立。从鲁迅的方向看来,不仅革命的结果里尚有许多让人失望伤心甚至要命的要素,就是革命的过程,也常有让人难于接受的事情。革命者的队伍里总是鱼龙混杂,其中会有许多不能同舟共济、忧患与共的人。个体欲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私人利益,并不因为加入神圣的队伍而消融。不同背景经历、不同品行德性和不同政见的人,以革命的名义走到一起,力图赋予革命以各自的意义,借堂而皇之的旗号去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同室操戈甚至叛变出卖,背后捅你一刀,幸灾乐祸地落井下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造反成功之后转过身来将自己的同党当走狗烹也是司空见惯。这类事情是鲁迅最最痛恨的。1930年,在共产党人的动员下,鲁迅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成为“左联”的盟主。但在“左联”的几年,矛盾分歧和明争暗斗贯穿始终,这个革命组织里,他一再受到排挤和攻击,直到最后分道扬镳。光辉灿烂的事业,不知不觉中演化成小人与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他从中得出这样的经验:“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在与兄弟周作人交恶之后,即便是自己的亲人,鲁迅也失去了起码的信任。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横站”的孤立的姿态:“为了防后方,我就得横站,不能正对敌人,而且瞻前顾后,格外费力。”(《书信·341218·致杨霁云》)

同道中的分歧、攻击与陷害,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鲁迅身上却显得比别人要严重得多。鲁迅并不是一个宽宏厚道的人,他对人的挑剔近乎圣人的完美,他的一生始终都没有学会包涵人的缺陷与弱点,就像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也缺少必要的谅解一样。鲁迅还是一个丝毫不打算妥协退让的谈判者,因此很难与社会和他人签约。他对社会的批评不仅是针对事态,而且更针对着人,甚至针对着人格,动辄就要撕人家的脸皮。他对事物持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尺度,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一有不快就会喷薄而出,出语又刻毒入木,不留情面。因此,别人很容易得罪于他,他也很容易得罪于别人。这种性格使他拥有许多的敌人和异己,原先的朋友后来也纷纷割席分道,使得异己的队伍不断壮大。

1924年11月的一天,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名叫杨树达的学生因为神经病症状发作,来到鲁迅家中,举止有些反常。鲁迅十分紧张,以为是论敌派来的打手,连夜还写了一篇题为《记“杨树达”君的袭来》的文章,说“我还没有预料到学界或文界对于他的敌手竟至于用疯子来做武器,而这疯子又是假的,而装疯子的又是青年学生。”(《集外集》)可见鲁迅对人的狐疑已经到了十分敏感甚至神经质的程度。1926年,鲁迅应老朋友林语堂之邀,赴厦门大学任教。一个学期的课还没上完,鲁迅就向院方递交辞呈。其实并没有事情,不过是顾颉刚等与他观念歧异的“现代评论派”的学者相继南下,成了他的同事。他“坐在电灯下默默地想,越想越冒火,而无人浇一杯冷水,于是终于决定曰:仰东硕杀!我勿要带来者!”于是到了广州的中山大学,才三个月,傅斯年又延请顾颉刚来中大任教。鲁迅竟提出抗议:红鼻(顾颉刚)来,我就走!阻止不成真的就卷席走人。见地不同的同行,何至于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后来,包括林语堂、钱玄同等老朋友也成了陌路人。

就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许多与鲁迅结怨很深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坏人、恶魔,他们与鲁迅的意见分歧有时不过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鲁迅自己也不见得总是在情占理,但他习惯于把人往坏处想,因此很容易就失去了对人的信任。除了死去的人,特别是烈士,鲁迅很少会赞誉一个人。在鲁迅的意识里,社会的黑暗更多是来自人性的黑暗,中国革命之所以艰难反复,未来之所以不可寄托,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国民性的龌龊。他不止一次地宣称自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由于对人性的不信任,鲁迅对社会的乌托邦抱有怀疑。他说:“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有将叛徒处死刑。”《两地书·四》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鲁迅压根就对人不抱什么希望。他从自己为人的经验里得出“一切人的靠不住”(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的感慨。包括那些要去拯救的群众,他们很可能会把你像耶稣一样吊死在十字架上。鲁迅可不想效仿耶稣,他不想把自己当成祭品,他期待自己对人的付出应该有相应的回报,甚至把自己的奉献当作谴责和挖苦别人的条件,因此他有了比付出更多的付出——心里总是郁积着深深的怨愤和痛苦,有时候甚至想到要报复。他曾经激愤地说:“我先前何尝不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的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这实在使我愤怒、怨恨了,有时简直想报复。我并没有略存求得称誉、报答之心,不过以为喝过血的人们,看见没有血喝了就应该走散,不要记着我是血的债主,临走时还要打杀我”。(《两地书·九五》)把自己帮助过的人称作是喝过自己血的人,话说得也太难听了。既然知道喝自己血的人要嘲笑和打杀自己,又何必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呢?很难理解,一个对人性极度失望的人,如何站立到人道主义的立场上。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本书系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佛家小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有人说,感情给女人幸福,事业给女人勇气。感情和事业,是女人这一生两份最重要的履历表。女人不仅要做自己,还要做“好命”女人,交上两份优秀的履历表。女人,不要辜负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要隐藏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做主宰自己命运的女神。事业和金钱,能够消除女人对未来的怀疑和恐惧感,是影响女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让女人在生活和精神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所以,女人从现在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金钱和人脉,也就拥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
  • 我最想要的幸福快乐书

    我最想要的幸福快乐书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通过对女人的人生愿望、生活烦恼、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本书从女人如何增加魅力指数,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做到成熟稳重,如何让心中的他喜欢上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丈夫,如何帮助自己的丈夫走向成功,如何在交际中胜出,如何在职场上成功等方面指导女性全面提升自己,从而拥有美好的爱情,收获幸福的婚姻,成就辉煌的事业,迎来别样的人生!
  •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穷人和亿万富翁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穷人生活在一种贫穷的思维中,砥亿万富翁以特有的金钱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金钱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金钱,本书全面介绍了亿万富翁的科富思维,并和穷人的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启迪渎者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和行动,运用自己的财商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投资和创业,寻找和把握机遇,控制风险和运用人脉,使赚钱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想要从职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有效执行”中成就辉煌结果。本书分别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为出发点,以课堂的形式,结合企业具体实例,生动地阐述了成就一名优秀员工的三大锻造模式,让枯燥空洞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不仅仅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工作的艰辛所带来的职场疲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动、负责的精神,为读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的执行思维和方法。
热门推荐
  •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名人名言既可以成为攀登者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夜航者的灯塔,还可以成为人们治学报国、事业成功的向导。青少年朋友不妨多读读,《最经典的世界名言》(编者盛文林)分为名人论人生与幸福;名人论信仰与真理;名人论朋友与友谊等内容。
  • 一本书玩转欧洲顶级景点(英汉对照)

    一本书玩转欧洲顶级景点(英汉对照)

    到欧洲旅游就是要看“宫保鸡丁”,“宫”指的是皇宫,“保”是堡的谐音,城堡。“鸡”是“基”的谐音,基督教堂;“丁”是从“厅”字取出来的,即市政厅,也即欧洲美丽的特色城市风景。
  •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孔子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由其弟子及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本书将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的智慧与一个个历史故事相融合,向读者展示《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让我们重温儒家经典。作者的讲述既贯通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内心彷徨不安的现代人积极思考,提高生命智慧,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 拆开一个夏天

    拆开一个夏天

    下辈子我们还要住隔壁,我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管你是回忆里的还是已经去世的,我都要对你说,对不起!我后悔了,从离婚的那一秒就后悔了!我爱你,我喜欢你,我好想你啊!”“我说过我喜欢温柔的人,而你……很温柔。”“如果我向你提出共度余生的邀请,你会愿意放下她来牵我的手吗?”“明明有对我那么好的人,为什么我还爱你!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那样说走就走不再回头啊!”“你一直相信着你以为的,但你有问过我吗,如果你问过我的话,我一定会大声的告诉你我从来都没有恨过你啊!”“如果警察来晚一些,你就不是我的了……”本作为微腐小甜大虐的类型,有单纯青涩的爱恋,有年少幼稚的嫉妒,有向前追逐的理想,有无可替代的友谊,有无法言说的愧疚,有难以启齿的告白,有再也回不去的回忆……抒写一段全新的、如诗如画如曲如梦的青春。
  • 周少的学霸甜妻

    周少的学霸甜妻

    重生学霸小甜妻,智慧美貌数第一。周少不嫌媳妇小,一口叼来吃到老。上辈子被亲妈亲姐诬陷作弊退学,被渣男骗婚,被夺夫,被侮辱……一直到死,江意都再也没有爬起过。重回13岁,江意决定抓学习做状元,赚钱报仇两不误,一路虐渣打脸蹿升到旁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先爽了再说!某冷面周少勾唇一笑:好,我让你身、心都爽。江意:……一句话,女主重生要爽爽爽,男主甜宠无度让女主身心都爽爽爽!
  • 快穿我的世界我做主

    快穿我的世界我做主

    简介:唐念也没想到非科学的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意外被系统绑定,不用攻略,不用逆袭打脸,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人生。唐念:“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系统:“宿主,不便宜的,活出自己自己的样子也很不容易,只能靠你自己噢,我只是个打酱油的(害羞)。”唐念:“……现在打酱油的都这么自豪了吗,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这种事,百年难遇啊,不玩玩,怎么对得起自己,统子,走呗...”统子:“请宿主坐稳扶好,旅途开始了。”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后宫权斗:贵妃谋

    后宫权斗:贵妃谋

    穿就穿了,偏偏穿越到一个坏事做尽、恶贯满盈的第一毒妃身上,宋云程一醒来就要面对后宫嫔妃的算计、还有皇上的迫害。咱没权没势,没宠爱,冷宫就冷宫,好,咱忍了。被原主害死的皇后重生而来,对她步步算计,其他嫔妃落井下石,皇上见缝插针,好在有个幽居深宫的十王爷暗下保护。可是,十王爷半夜爬上她的床算怎么回事?
  • The Second Funeral of Napoleon

    The Second Funeral of Napole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