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3500000006

第6章 婚姻(1)

城里人与乡下人

宋美龄和蒋介石,一个出生在城里,一个出生在乡下。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与追求。

1897年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中国掀起一个变法运动的前一年。这一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二),宋美龄出生在旧中国十里洋场的上海。

她是宋家的老四(霭龄、庆龄、子文三位兄姐之后),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子良、子安)。

1917年,宋美龄一回到故土,中国的大地已经起了重大的变更。她走时还是清王朝,回来已是中华民国了,不过这个中华民国已经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

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宋美龄一回到上海,确实对一切都感到不习惯,不过她还是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后来(在抗战期间访美时),她说过这样一段话:“余系幼年来美十载后,毕业大学,始返祖国。时余正年富力强,切盼对国家有所贡献。不意余父母坚持余既离国甚久,应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学,谓若不更进一步,通晓中国之历史文化,将不能明了中国各问题之错综复杂,且不论余愿致力于任何事业,或盼作任何贡献,势将因不能认识中国社会之基本组织与需要,此致徒劳无功。”于是,她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

第一件事,学习汉语。由于宋美龄自幼长期旅居美国,而且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于是,父亲给她找了一位中文教师,教她学习汉语。“尽管她凭借儿提时代的记忆,稍加练习就恢复了上海方言,但是她对自己说和理解汉语的能力仍然不大满意。同时,她还要提高自己的汉语读写能力。美龄的老师是位老学究,在他的影响下,美龄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时总是一边反复吟诵,一边有节奏地摇晃着身体,就像孩子在学校里念书一样(当时绝大多数的归国留学生都对中国文学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美龄每天都跟她的老师学习,坚持了许多年。”宋美龄很快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第二件事,参加社会活动。由于宋美龄的能干与活力,一投入社会,很快赢得人们的青睐。她“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上海市参议会也一反先例,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

第三件事,去学校任教。上海有几所学校请宋美龄去任教,人们很想从这位美国回来的大学生身上学到点什么。“她对那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集中训练法很感兴趣,这种方法正在那些来自城乡,学好之后再回去教书的女学生身上得以应用。”她“总是亲自安排课程,并且尽量自己授课和演讲。显然她很有教学方面的天资;她口齿清晰,总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而且很有耐心”。

第四件事,参加社交活动。“上海对于宋家及其朋友这样富有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他们为上海西方式的奢华侈靡增添了中国式的舒适自得。

欧洲战争结束后,上海的商业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宋家的亲朋好友都像宋家一样拥有私人汽车。在挥霍无度的社交聚会上他们纵情欢乐。当他们为某位家庭成员庆祝生日时,总是要举行为期几天的盛大宴会,同时还聘请剧团的名角到家里来为他们的亲戚朋友唱堂会。”凡有这种场合,宋美龄必亲自出席,并担任重要角色。“宋家与外国人的友好关系也是引人注目的。从海外回来的中国人往往不再与外国人接触,但是美龄回国后仍然与美国人保持往来。”宋美龄回国的第二年春天,宋耀如的美国朋友卡尔访问上海,宋美龄帮助父亲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美国朋友,还陪其赴宴,与孙中山晤谈。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病逝,宋美龄与两个姐姐一起“在病榻旁与父亲诀别”和料理丧事,接着姐妹三人就各奔东西。这时,全国性的“护法运动”已掀起,孙中山在广州主事,宋庆龄就南下跟随其丈夫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宋霭龄也随孔祥熙而去,只留下宋美龄随母亲在上海居住。

蒋介石比宋美龄出生早10年,1887年10月31日。他出生在浙江东部奉化,是蒋家的老三(同父异母生的瑞春、锡候二位姐兄之后),他后面还有两个妹妹(瑞莲、瑞菊)和一个弟弟(瑞青)。

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在奉化县溪口镇上开设玉泰盐铺,经营盐、酒、石灰为主,有薄田30余亩,是一户中产人家。蒋肃庵前后娶过妻室三位,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是其第三位妻子。1895年,蒋肃庵死于时疫,王采玉“茹痛抚孤,勤劳特甚”,1921年6月因患心脏病而死。因蒋介石是母亲一手抚养成人,故对其母的感情十分深厚。

这时蒋介石已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多年,并取得了孙中山的信赖。所以蒋母病逝后,孙中山在其墓碑上手书“蒋母之墓”。张人杰为其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是“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蒋介石在6月15日写了《哭母文》,25日又写了《先妣王太夫人事略》,抒表自己的哀思。

蒋介石小时候是比较顽皮的。蒋自己说:“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则又放嬉跳跃。凡水火刀棓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及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而先妣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蒋介石从小随兄就读私塾,读过一些古籍史书,在陈布雷编的《蒋介石先生年表》中说:“公六岁,始入家塾从任介眉读。”“公七岁,仍就读家塾。”“公八岁,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公九岁,春夏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六月又从蒋谨藩读《礼记》。”“公十岁,读《孝经》。”“公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公十三岁,始出就外傅往嵊县葛溪从姚宗元读《尚书》。”“公十四岁赴榆林村从毛凤美读《易》。”“公十五岁,赴畸山下读于皇甫氏始作策语。”“公十六岁,赴岩溪村从毛思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应童子试。”之后,接受新式教育,17岁进风麓学堂(设在奉化城里),后又到箭金学堂,19岁转入龙津中学。1906年4月,他东渡日本求学未如愿,这一年冬回国。回国后考入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学习。1907年,他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进振武学校就读3年,于1910年毕业。

在振武学校学习期间,他曾给其表兄单维则寄过一张照片,上面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反映了当时蒋介石一定的民族意识。他离开振武学校后,分配到日本驻扎在新泻县高田市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充当二等兵(不久升为上等兵,称士官候补生)。1911年四川保路风潮兴起,这一年夏,蒋介石由日本“托故假归”,在上海参与陈其美“密商举义计划”。

宋美龄与蒋介石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经历:一个是大城市出来的娇小姐,一个则是从山村小镇出来的有志青年。一个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差一点连汉语都忘了,完全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一个从小受中国旧式教育,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但他们所处的时代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古老的国土上出生。另外,他们都留过洋,一个是留西洋,一个是留东洋,见过外部世界,到过资本主义国家,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更重要的一个相同之处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列。宋家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宋美龄的兄姐在父亲的安排下一个个留学美国,但学业成功后又一个一个地返回祖国。蒋家出了一个蒋介石,自觉要救国图存,“东来志岂在封侯”,回国后更是直接地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一条,是宋美龄与蒋介石在未来能结合的一个基础点。

宋美龄同蒋介石是怎么认识的

宋美龄同蒋介石是怎么认识的呢?

这中间的重要媒介人是孙中山。宋家同孙中山的结交,同宋耀如支持并参与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关。1894年孙中山在上海结识了宋耀如。孙中山经常和陆皓东住在宋耀如家中,交谈革命事业。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致函友人介绍说,宋耀如是“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弟今解职来上海,得再见故人,不禁感慨当年与陆皓东三人屡作终夕谈之事”。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在上海约见宋耀如,请宋筹划经费,宋又一次“倾囊捐助”。1900年6月,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两广总督李鸿章在香港英国当局策动下也打算据华南“自主”,许约孙中山“来粤协同进行”。对此,孙中山请宋耀如去活动在上海的洋务大臣盛宣怀脱离清廷参与两广独立后建立的政府事务。宋耀如劝说孙中山要记取历史的教训:“当初太平军苏州守将纳王郜水宽等八名高级将领,献城投降,李鸿章原是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结果第二天就全部被杀害!此人全无信义,切记,切记。”事情的结局,李鸿章被清廷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孙中山合谋一事告吹。可见,宋耀如同孙中山的关系在早年就有联络。密切宋、孙关系的是宋庆龄同孙中山的结婚,正如一些书上评论的:“由于联姻,孙、宋两姓结下了不解之缘。”蒋介石早在留学日本时,就通过陈其美的介绍,结识了孙中山。回国后他追随陈其美投身辛亥革命。1918年春,南下广东,直接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逐渐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与重用。那么宋、蒋又是怎么结识的呢?美国女记者埃米莉·哈恩在《宋氏家族》一书中写道:“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是在上海孙博士的家里。见到美龄的时候,蒋介石已经休掉了奉化的毛小姐。一天,他向孙博士提起了这门婚事。‘老师,我现在还没娶上老婆’,他说,‘您能劝宋小姐嫁给我吗?’孙博士没有去劝美龄,而是把蒋介石的意思转告了妻子。庆龄悻悻地回答说,她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虽然他名义上还没有结婚。的确,当时有关蒋介石的传闻很多。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把妻子拒绝的话转达给蒋介石,因为他喜欢这个年轻人。他劝蒋介石说:“等一等吧。”

蒋介石明白孙中山的意思,于是等了起来。在孙中山逝世以前,蒋介石又曾两次提起过这门亲事,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再等一等吧’。”蒋介石于1927年9月26日在上海对《字林西报》记者发表谈话谈及:“五年前,余在广州,寓于孙总理处,以是获见宋女士。以为欲求伴侣,当在是人矣。其时宋女士尚漠然。”可见,宋美龄同蒋介石的认识,时间是1922年,那时正是陈炯明在广州搞叛乱。

陈炯明的叛乱被平定之后,蒋介石就跟随孙中山,为建立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而奔波。在这期间,随着蒋介石政治地位的提高,而密切了同宋家的关系。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虽然他同陈洁如结合共同生活了几年,但对宋美龄始终怀念。宋美龄心目中蒋介石的形象也日渐高大起来。1926年12月,一个妇女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说:“胡先生,我近来心目中只有两个英雄(你晓得妇女心目中不能不有英雄的),一文,一武,文英雄不待言是胡适,武的也不待言是蒋介石。这两个好汉是维持我们民族命运的栋梁!

我的静坐的时候颇不多,然而一得之则默祝这两个人的福寿与成功!”的确,在宋美龄、在宋家的眼里,蒋介石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热门推荐
  •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本书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项目,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生活主体的儿童的视角关注学校管理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施的经验,给与学校管理如何改进与创新以实际的指导,可与已出版的《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成为姊妹篇。
  • 汤头歌诀方解

    汤头歌诀方解

    《汤头歌》 为清代汪昂撰。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布什家族:主宰美国政治版图的豪门世家

    布什家族:主宰美国政治版图的豪门世家

    在美国诸多的政治世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按照时间排列,分别是: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相比肯尼迪族男性成员命运多舛、人丁衰落,布什家族显然强势得多。布什家族从政至少可以往前追溯四代。第一代塞缪尔·P.布什是钢铁石油大亨,曾担任过全美招商协会的会长、胡佛总统的顾问。第一个在政坛站稳脚跟的是塞缪尔·P.布什的儿子普雷斯科特·布什,他先经商后从政,当联邦参议员多年,结识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为后辈从政打下了基础。
  • 剑傲乾坤

    剑傲乾坤

    剑魂大陆,这是一个崇尚剑的世界。他本是一个最低等级的平庸剑仆,平日备受欺辱。然而一把残剑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原本废柴的他竟是剑道绝世天才!剑匣在手,斩天辟地。且看他如何绝地反击,剑气一出,笑傲成神!
  • 旋爱

    旋爱

    只因他在自己的生活里闪现过一抹温暖的微笑,所以就算知道他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一场赌局,她也沉沦了,可是长久的默默在一边守候,她的心也会累的。他,因为一场赌局而和她在一起,却并不知道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女孩子的美好,当他回首时,那个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的女孩是否还会在原地等他呢?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本篇作为起点小说《长夜年代记》的资料篇。记录了平行真实地球与小说时代空白千年的故事。以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形式记录了这一千年时间历史的走向。
  • 从此天涯都温柔

    从此天涯都温柔

    初见南霆,他芝兰玉树,校服加身。我仰着头,将他奉为一生的神。只是这一生还没过完,我便差点死在了他手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忘仙录

    忘仙录

    长生歌,歌传万界;弦起,夺你仙缘;弦落,断你三生。世间皆俱,缘起缘灭;魔前端坐诉佛理,回首天尘不做仙;悠悠千载,万古皆空;燃灯常伴,宿醒千万夜;求仙路,奏一曲长生歌。少年身世之谜到底能否解开;禁区黑暗轮回的杀戮能否平息;一双拳头,击破万古;岁月七杀,举世皆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