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回到家要孝敬长辈,在单位里要尊敬学长,这就是孔子说的“入则孝,出则弟”。作为医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应谨慎行事、科学决策;应爱护员工,尊重员工,这就是“谨而言,泛爱众”。应与员工一起同甘共苦,经常深入临床第一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而不应在办公室里把自己高高挂起,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盲目决策。员工要有博爱之心,要向先进和榜样学习,向贤者看齐,这就是孔子说的“亲仁”。
《孝经》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在于“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孔子认为,如果能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就是一个君子,一个仁者;这就是一个能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学者。作为医院领导,应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应求全责备,也不应只重学历,不讲实才。医院员工对待病人应有一份诚信,对事业应有一份执着,当突发事件发生而需要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时,应义无反顾,做到“大灾有大爱”、“大难显真情”。孔子认为,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不可掩饰过错,“过则勿惮改”。君子为人应庄重而不轻佻,只有这样,才能在员工中树立威严和诚信,“君子不重则不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应谨慎,不可与道德品质低下、生活趣味低级的人为友。
孔子认为,只有“慎终追远”,才可“民德归厚”。
要善待曾经为医院作出贡献的离退休人员,善待将要离开医院而去别的岗位或别的单位工作的员工。医院领导应做到“使新同志不冷落,使老同志不失落”。医院管理者要心存一份感恩、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使在院工作和离院他谋的员工保留一份对医院的牵挂。可能有一天,这些离院的员工还会回来工作,还会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还会在各种需要的场合为医院有所争取。孔子的良好品德“温、良、恭、俭、让” 可使医院领导获益良多,正是这五个字,信息通畅了,沟通成功了,听到真话了,别人也乐意帮助了。
如何去考察一个人?孔子认为,应“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如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是尽孝了。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将来能否有大成,必须先“观其志”,后“观其行”。应在顺境中飞跃和转身、感恩和修行;在逆境中坚持和奋起、生存和成长。人类社会不会固步不前,必然在不断革新、不断进步,对于人而言,也必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年无改”对于医学发展来说是行不通的,医学信息扑面而来,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变心智模式,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学习方法,改变创新思路,才能紧跟医学发展的潮流和步伐,才能触动医学革命的脉搏和心跳,在变革这一大背景下尽早尽快完成一次华丽和精彩的转身和蜕变。变是永恒的,不变总是暂时的,只有变才有出路,不变必将死路一条。
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所谓礼,纪纲是也。所谓分,君、臣是也。所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人们讲究礼义,其作用是为了促进和谐,让人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让人性有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让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并有序发展。
但是讲究“和”是要有原则的,仅仅“知和而和”,仅仅一味地追求和气氛围,为了和谐而和谐,这是行不通的,必须“以礼节之”,用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来节制。社会和谐必须是有序的、有原则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说话做事应有一个“度”,言不达意和言过其实都是失度。医院领导不可向员工乱承诺,应“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旦承诺,就应尽力兑现。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说大话、空话。员工应对病人及客户有礼貌,但不可过分,应做到有礼、有度、自尊、自爱。“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医院的利益和目标必须与员工的愿意一致,否则,医院的政策和制度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全院上下有共同的、一致的利益和愿景,这种“亲”和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食求饱、居求安,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而“好学”,则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价值观。
一个人除了有满足肉体欲望的物质追求外,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沉默是金”,“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要求我们少说大话,勤敏做事。说得少一些,做得多一些,多言必失,行动应该比言谈更早些、更快些。《易经》中说:君子应“申命行事”、“言有物而行有恒”、“独立不惧”、“慎言语,节饮食。”另外,《朱子家训》值得细细品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对学习和求知而言,是一种低层次的人格要求。不懂者应该好好学习,已懂者应更上一层楼。“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格要求,是一种淡定生活的境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人的道德修行和做学问都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地和学术高峰。医生应有较高的悟性,应有“举一反三” 的智慧,应成为“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医师”,不可成为被技术俘虏的“医匠”。“医师”是有思想、善于思考的医生,而“医匠”是仅有技术而不善思索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