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6700000011

第1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5)

中国独特的行知学说,不论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在宋明清理学和实学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朱熹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肯定了行重于知,提出了知行相互分离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观点,认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阳明则力主行知合一,“知之真切笃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如果说,宋明理学的实践性局限于道德践履,到明清之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则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理性更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当然,我们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简单地等同: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概念强调对客观规律、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要是生产实践,但不排除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始终恪守唯物主义立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则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所谓“知”,主要是对于伦理道德的认识,所谓“行”偏重于道德的践履,而且,在行知关系上,较多地强调知先于行。但对道德践履的重视中毕竟包含着实践理性的成分,知先行后的思想亦包含着对实践的肯定。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历史上的知行观到明末清初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仅在对行的理解上已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无本质区别,在行知关系上,也是如此。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观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级的阶段。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实学的知行观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的契合

社会理想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引导人们奋斗的目标,也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现实及历史的态度。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对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有着自己的构想。

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体系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命题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命题,亦即目标性的命题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体系都是为论证这一理想社会而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发现了新的社会,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把这种新的社会制度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在他们看来,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仅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而且完全消灭了阶级和国家,也完全消灭了商品生产,整个社会的生产将按照一个庞大的计划来进行,每个人都“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理想,一直激励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其他先进分子为之奋斗。

理想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这种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具有某些相似性。中国古代进步思想家在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同时,大都要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做一些构想,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以“公平、公正,天下为公”为特征的大同理想,从《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思想,到洪秀全的“人间天国”再到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无不可以看见这种大同思想的影响,甚至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想方案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大同思想的影子。

应该看到,大同世界与共产主义之间有着质的区别。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指导的未来社会的设想。而大同世界只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出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产生的一种空想。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道路,大同世界则仅仅是观念的东西。再次,共产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是一种进步的高级的社会形态,大同世界从根本上说只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简单复归,反映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对于衣食无忧生活的向往。

但是,无论共产主义还是大同世界,都是对私有制的否定,对剥削制度的否定,都充满着对平等的向往。因此,在生产关系方面,在终极关怀方面,两者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性大大地缩短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共产主义的契合点。

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论改良派、民主派还是革命派,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契机,以儒学“大同”理想来理解共产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1878年,最早介绍社会主义的《西国近事汇编》,认为“共产主义”就是“均有无”、“贫富均财”。1880年同文馆毕业生凤藻通过翻译英国法思德(1833—1884)的《富国策》,把“社会主义”一词用“均富论”介绍到中国;早期自称社会主义者的梁启超、刘师复以及资产阶级思想家孙中山基本上是把社会主义和大同世界看作同义语。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这种崇尚“公平、公正,天下为公”的大同传统虽然有着很大的空想性,但是它确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孕育了结合点。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关怀上的接近

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带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的色彩,它们都高度关注现实中人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人的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为物役、人性异化的现实,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产生这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总根源,因此,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他们终生都在为废除私有制而奋斗,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人本色彩,这种意识集中体现在儒家“仁”的学说中。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主张人要把自己跟物体和动物区别开来,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和对待。

儒家学说以“仁”这一概念为核心,又提出了“仁者爱人”,强调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民等等,这些思想都带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的色彩。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关注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在这方面两者是能够相通的。

在强调人的群体价值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具有相似性。儒家关于“仁”的思想在于强调人与人相互关系上的和谐,因此它更多的是从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方面来看待个人存在的价值,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思想也是相通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也是能够相通的。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进步的思想家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听政于民”等思想,这些思想曾经被历代统治者确立为治国安邦的经验。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历代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家,大多是在肯定君为主、民为仆关系的合理性,并力图在不改变这种关系的前提下来论证“重民”的意义。无论从思想境界上,还是从理论动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都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有着本质区别。但在对人——特别是对人民群众——的重视这一点来看,两者是接近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民本”思想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改造的基础上,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创立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同类推荐
  •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无疑是20世纪最为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草根,却从列伍小兵,一跃成为帝国统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纵使往日君临天下的帝王也无法比拟。他对“臣下”颐指气使,唯我独尊,同时又草菅人命,以致整个欧洲流血千里。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绝世”演讲天赋,居然能“忽悠”千百万的德国民众狂热不已,将其看成帝国振兴的人选。希特勒是什么样的人,希特勒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从这份中情局专门提交给美国决策高层的秘密报告中,读者将能获得彻底的了解。
  • 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热门推荐
  • 妖灵狂潮

    妖灵狂潮

    赤霞横空三万里,狂潮席卷百千国。当赤色妖雾席卷天地,亿万生灵步入妖化狂潮,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怪物。
  • 千寻之旅
  • 第七冥案

    第七冥案

    死亡奇案迭出,凶手竟是一位柔弱女子,更令郑北安惊异的是,她自称是来自地府的行刑者……
  • 痧疹辑要

    痧疹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兵王俏总裁

    超级兵王俏总裁

    【超级火爆新书】世界第一的超级兵王重回都市,会医术,会催眠,会文艺,踩纨绔,建立属于自己的超级王朝!
  •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游子还乡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社评《重见北方父老》称:“一别八载余,今天重与北方父老相见,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大公报是生长在北方的。自1902年创刊于天津,……在这数十年岁月中,为国家为人民曾不断尽其报道与言论之责。大公报是北方的报,大公报离不开北方,北方没有了大公报也必定倍感寂寞。但是,大公报竟然离开了北方,离开了八年多!是谁叫大公报离开北方的?乃是空前的外患,严重的国难。
  • 春秋配

    春秋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园孽恋:非你不嫁

    田园孽恋:非你不嫁

    古灵精怪无知无畏的岳秀因为要给输棋输钱被气病了的老爸报仇,闯进了经历颇为复杂又处在失忆状态下的极品帅哥秦云扬的生活,故事也由此展开,秦家的男人盛产多情种,岳家女痴心一片,但是面对千古流传的岳秦不两立,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当霸气男遇上小魔女,会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本书记载的是你从来没有接触到的另类爱情故事,田园野爱,香风荡漾......
  • 棠棣之华

    棠棣之华

    初出茅庐的龙宇,无意间卷入一次武林争斗、真相扑朔的漩涡中,连串的阴谋让他身不由己;沈潮、沈汐两兄弟为了给父亲复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两人携手揭开杀父仇人被杀背后更大的秘密;英雄难过美人关。大盗叶烟树做完最后唐门一案,在江湖销声匿迹,原来竟是落入林家小姐闺阁,好一出江湖喜剧……
  •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正文已经完结,请放心阅读】穿越成废材?这又算得了什么?只是麻烦作者穿越编的有水平点好不好,一穿来就来个女鬼,作者你是想肿么样?女鬼还好,那么为毛又中毒了?至毒紫鸢花?我还真的和你有仇啊?被神魔兽追杀,还担了一揽子罪名!吐槽女王终于忍不住了,就算是一个不称职的杀手,作者你也得给点尊严啊!诶,那边那个王爷又是怎么回事?喜欢我?大哥你有点水平好吗?眼睛瞎了吧!试看半吊子杀手如何戏魔兽,揍神兽,钓美男,笑看浮云望苍生,回眸一笑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