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9200000012

第12章 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1)

张德祥

摘要: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各层次比例关系、各科类层次结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类层次结构上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的特点。形式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科类结构上,各学科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布局结构上,全国各地区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万人口在校生人数总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各地区的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绝对差距不同程度增大,但相对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基数较大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基数较小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全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总体上持续增长,梯队层次明显。从1998—2007年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制度

一、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状况(1998—2007)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四个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该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998—2007年各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并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这些变化和特点进行了归因分析,同时也指出了高等教育结构变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选取“1988—1997年、1998—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含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各层次之间比例;各层次增长率”等作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研究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具体表现在:

(1)1998年—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招生规模基本呈逐年增长态势,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增幅较大。

(2)在总体规模不断扩张的大趋势中,各层次的增长幅度并不相同。专科层次规模增长最快(招生总增长率559.30%,年均增长率23.31%),其次为研究生层次(招生总增长率520.11%,年均增长率22.47%),最后是本科层次(招生总增长率331.91%,年均增长率17.65%)。综合考虑招生增长率和招生数,1998—2007年高等教育规模主要增长点在专科层次。

1998—2001年,各层次的年均增长幅度均远远高于10年的平均水平(3年总增长率147.38%,年均增长率35.24%)。专科层次规模仍然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44.58%),其次仍为研究生层次(年均增长率34.66%),最后是本科层次(年均增长率28.38%)。1998—2001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发展的快速时期。

(3)各层次规模增长走势。1999—2001年,各层次招生均呈现大幅增长;除研究生招生在2003年又出现快速增长之外,2002—2004年,各层次招生相对放缓。2005—2006年,各层次招生增长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7年本科增长幅度略有提升,专科招生首次出现负增长。

2.各层次比例关系变化。从1998年至2007年,各层次之间的结构比例也一直在变动。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专本比例。以年度各层次招生数计算,10年间,专本比增长了52.65%。研本比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了43.52%。专∶本∶研从1998年的65.91∶100∶10.34变化为2007年的100.61∶100∶14.84,由于专科层次招生数增幅较大,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重心下移。

3.分科类的层次结构变化。研究分别选取了1998年、2007年不同学科门类各层次招生比例作为分析样本,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发现如下发展特点:(1)不同科类本科与专科层次的比例关系变动较大。医学、农学、工学、教育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专科层次比例增长速度和幅度较大,本科层次比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文学、法学、经济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的专科层次比例呈现不同程度上的缩减,本科层次比例呈现不同程度上的增长。(2)硕士均呈现不同程度上的增长趋势,博士层次变动不明显。(3)就2007年的数据来看,部分应用性学科的培养层次重心仍然偏高,例如农学的研究生层次发展速度较快,占各层次比例13%,本科占45%,而专科层次扩充较慢,只占42%。

4.1998—2007年与1988—1997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1)相较前10年,1998—2007年高等教育各层次增长幅度显著提高,其中,本专科层次增幅均比较显著。相较于前10年,后10年属于跨越式发展。(2)从前后10年各层次比例发展变化看,1988—1997年的专本比曲线波动较大,而后10年则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5.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层次结构研究基本结论。在1998—2007年间:(1)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规模均实现大幅扩充。1999—2001年各层次的急速发展是一种规模和数量上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开始,各层次规模增长速度出现放缓。10年间,各层次规模增长的幅度和趋势表现出差异性。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在绝大多数时间段内的增长幅度大于本科教育。(2)各层次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专本比大幅提升,研本比也有较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由于专科招生数比例的显著增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在下移。(3)不同科类的层次结构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4)与1988—1997年相比,1998—2007年在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急速扩张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波动较为平缓。

(二)高等教育形式结构

选取了1998—2007年普通高校数、公办高等教育机构数、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成人高校数及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报考、高等网络教育、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作为研究指标,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数据包括学历文凭、高职和独立学院的数据总和,普通高等教育数据中未含成人高等教育数据。

1.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1)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不同走势。1998—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机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一直在增长(机构数由1998年的1022所增长到2007年的1908所,在校生数由360万增长到2004万)。而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一直在减少(由1998年的962所减少到2007年的413所),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的数量虽然经历一些波动,但却一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的282.22万增长到2007年的524.16万)。

(2)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走势。1998—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总增长率为86.69%,年均增长7.18%,在校生数总增长455.58%,年均增长20.99%;1998—2001年,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年均增长6.23%,低于10年平均水平,而在校生年均增长率为28.1%,高于10年平均水平7%。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数总增长-57.07%,年均增长-8.97%,在校生数总增长85.73%,年均增长7.12%。普通高校在校生出现急速增长,普通高校机构数与成人高校在校生数呈现稳步增长。成人高校机构数出现负增长。

2.网络高等教育、高等自学考试发展规模。

网络教育的统计数据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2007年,网络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出现急速增长,从2002年的108.22万人猛增到2007年的310.48万人,总增长186.9%,年均增长23.47%;1998—2007年的高等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的变化比较复杂。

1998—2000年出现快速增长,随后从2001年开始缓慢下滑,出现负增长。10年总增长率-19.02%,年均增长-2.32%,1998—2001年总增长12.67%,年均增长4.06%。总体来看,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势头较好,而高等自学考试则有日益缩减的趋势。

3.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1)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趋势。1998—2007年间,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数和在校生数的绝对值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数在增长的同时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以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在2003—2005年间的变化最为明显。相对来讲,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数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增长趋势。公办高等教育机构数从1998年的997所增长到2007年的1293所,年均增长2.93%。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从1998年的325所增长到2007年的615所,年均增长7.34%。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公办高等教育;公办高校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340.99万增长到2007年的1654.77万,年均增长19.18%。而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19.80万增长到2007年的349.69万,年均增长37.58%。因此,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数增长幅度也高于公办高校。

4.形式结构研究基本结论。

在1998—2007年间,(1)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增长速度较快,成人在校生数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自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成人高校数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减少趋势。(2)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增长幅度较大。

(三)高等教育科类结构

科类结构中,本文选取了1998—2007年份学科的在校生数,各学科门类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1998—2007年普通高校分学科本专科专业点数,各学科门类专业点占专业点总数的比例等作为研究指标。

1.各学科不同的增长走势。1998—2007年,各学科在校生人数绝对值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各个学科增长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计算1998—2007年各学科在校生数增长率,可以看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中,经管类在校生规模增长幅度最大;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在校生年均增长率由高至低的学科排序依次为: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哲学、历史学。

2.各学科发展比例。通过计算1998—2007年各学科在校生占所有学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可以看出,工学、理学、农学、历史学等学科在校生比重出现下滑,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学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就当前比重来看,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的在校生数占所有学科在校生的比例较高;其他学科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

3.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业点的学科分布变化。1998—2007年,专业布点数按照增长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医学、法学、工学、理学、农学、历史、哲学。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业点的学科分布显示:工学专业布点数最多(20413个,占所有专业点数的33.67%),其次为经济学和管理学(15824个,占所有专业点数的26.10%),再次为文学(10111个,占所有专业点数的16.68%)。历史学与哲学在1%以下,其他学科的专业布点均为1%~10%。

同类推荐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本书系作者在《有效教学十讲》基础的最新学术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作者以教育学为思考的立足点,同时又有课程学、学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且长期深入一线,坚持做课堂的考察,所以,其著述颇受一线教师欢迎。
  •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广告的文体分类"广告"一词是外来语,其词源出自拉丁文advertere,后来演变为英文adVertise,含有通知、诱导、披露等含义。在中文中,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告知社会公众关于某种事物情况的宣传活动。广告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热门推荐
  • 误落狐道:夫君慢修神

    误落狐道:夫君慢修神

    奈何桥上,我等你。给你足够的时间完成你的大义好么?千年的等待,我不曾后悔,只是独独不见你的踪迹。轮回的路,我湮灭了相思,爱付诸尘土。直到最后我才明白,执恋太深,佛亦成魔。
  • 小城故事多(上)

    小城故事多(上)

    通过小城发生的故事折射出中华大地上那一段疯狂的年月荒诞离奇的传奇。小说真实形象讲述草根六一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经历及所见所闻的故事,让人发笑,笑中含泪。泪后生思考,这一切难道仅仅就是一场滑稽剧么?
  • 幼官图

    幼官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每个世界的反派总会花样作死,而顾凉就是被系统选中去拯救反派的人。第一个位面:哥,别追了,我不认识你。第二个位面:叔,你好眼熟奥。第三个位面:小子,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第四个位面:。。。。。。
  • 异界小修士

    异界小修士

    带着大量的修真功法到了异界,打下了一片天地和...后宫,还成了人们敬仰的神祇,看看主角逍遥世界..........简介是浮云,可直接略过看正文
  • 那年,我们都很好

    那年,我们都很好

    不是不想在一起,却是不能在一起,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幸福?如果当初我可以更勇敢,如果命运的齿轮没有指向我们,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如果可以早些遇到你,如果我们彼此身份交换差异,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
  • 狂仙

    狂仙

    现世青年徐天涯得宝书摩陀心经重生异界,勤练基础功法考试脱颖而出,领悟五行变运用超强法术,悟宝书奥妙踏足仙师境界,勇闯冥月山谷激斗四臂妖兽,成大汉名仙师威霸天下。
  • 轮回玄天

    轮回玄天

    江湖人,江湖路,江湖情,儿女情长英雄胆!中华魂,中华情,中华梦,异世长歌平天乱!一位中华武痴,命里的天数让他走向了异世玄天之旅,兄弟情深,儿女情长,江山美人皆在手,天宽地广任我狂!九州情海九州城外相思雨,红尘滚滚几时休。岁月如花花如梦,巧遇春秋画千秋。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诡辩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诡辩术

    诡辩术是智慧的另一个消极变种,是智慧后边拖着的那一条黑影。《智慧诡辩术》介绍244种适合不同对象的超级口才,包括:训练你的诡辩智慧、诡辩术中的幽默等内容。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真爱太浅,总裁要离婚

    真爱太浅,总裁要离婚

    ——正文已完结——她爱他入骨,将他在心底一藏便是二十年,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将自己的身家全部转给他,换取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知道他不爱她,却仍旧选择与他商界联姻。然而,珍贵捧出的一颗心,却换来他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向她宣言,“请你离开。”人人都知他是他已经结婚,恩爱十足,完美好男人的形象深入商业人心。也就只有穆希自己才了解,这个男人的黑心如翟。“卡上有一千万,密码是你的生日,请你以后不要再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们结婚时,我转让的股份怎么也不止十个亿吧?别想就这么打发我,我不同意。”“你总有一天会同意的。”说罢,他决然离去,她却在黑暗中默默啜泣,直到天亮。*之后风雨不断,他的绯闻,她来挡,她的袒护,他误会,他的残酷,她品尝,他和心爱人的命,她舍身相救......无奈终是等不到花开。他公开宣布,他要离婚,她只得净身出户,消失在人海。*后来,他恍悟,原来时光深处,她在他的世界已无处不在,只是等他再疯狂的去寻找时,她已是三岁孩子的母亲,身边的男子还是他的旧情敌。“楚新离,咱们早已没有瓜葛,请你不要再来打扰我好么?”“不好,做过我的老婆,就永远只能看着我一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