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5800000004

第4章 东北二人转的历史发展(2)

二、艺术发展

清末以前,二人转化妆扮相极为简单,旦角化彩妆,丑角是本脸。自从与评戏合作后,旦角多改为评戏打扮,戴头面,贴水鬓,描眉抹粉涂口红,一般是穿戴花袄及彩裙。有时也有青衣打扮。丑角仍戴丑帽,系腰包,穿蓝衣、红彩裤,勾三花脸。小生戴公子巾,着绣袍,穿厚底靴。

表演上开始学习戏曲形式,讲究“手眼身法步”五法,主要刻画人物。演出形式越来越丰富。如丑角有了“起霸”和“喊赞”,舞蹈技艺越来越精湛,正戏表演中则有舞扇子、舞手绢、打手玉子、挎大板等绝活。

在音乐唱腔方面,在民国初期就有了“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常用曲牌已有100多种,有“十大曲牌”之说。除基本唱腔外,二人转还有“专调”、“小帽儿”和“小曲”,剧目也有了极大丰富。

三、著名艺人

民国时期,二人转发展迅速,各个流派均出现了大批的著名艺人。

西路著名艺人主要有:于得水(于麻子)、黄国庆(粉白桃)、贾连吉(贾大脑袋)、王义(王二妞)、王殿卿(小钢炮)等。

南路著名艺人主要有:吴万善(三两六)、李鹤龄(红菊花)、王承业(白菊花)等。

东路著名艺人主要有:王云鹏(双红)、李青山(大金镶玉)、刘世德(大滑稽)、谷振铎(谷月秋)等。

北路著名艺人主要有:齐兰亭(露水珠)、徐生、宋万山(桂荣子)、石玉奎、李泰、朱德福(朱老丫)、胡景岐(筱银枝)、李鸿霞、吕鸿章 (大彩霞)、蔡兴林(粉蝴蝶)等。

中路著名艺人主要有:程喜发(程凤喜、程傻子)、史连元(宝凤、大绞杆)、蔡兴舟(大虾爬子)、夏小满、文庆善(大烛台)、徐小楼、赵文山(赵彩云)、张振忠(十四红)、黄彩霞、郎艳舫、栾继承(筱兰芝)、王玉兰、王桂荣等。

内蒙古著名艺人主要有:许广才(地攘子)、孙才(金螳螂)、朱景林(朱老美)、筱金枝等。

知识小百科

“评剧的由来”

评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一带农村的莲花落发展而成。

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类剧目,深受当地的农民喜爱。

评剧第一代的剧作家有成兆才等人。成氏原系莲花落艺人,他受到新的时代思潮的影响,在艺术上具有革新创造的精神,于是就以他的剧作把莲花落演变成了蹦蹦戏,又从蹦蹦戏演进为评剧。其早期剧目有《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这些都是评剧的奠基戏。

尤以1919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代表剧目之一。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 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

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人转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二人转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东北曲艺初步改革的时期,二人转的戏改工作如火如荼。1953年, 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和1958年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期间,东北代表团都派人演出了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和一些现代戏剧目。

从此以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二人转演员也多次参加全国统一调演,二人转在东北三分之二以上县、市都有专业演出团体。

辽宁、吉林称“二人转”为“地方戏剧团”,黑龙江则称之为“民间艺术团”。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

同时,有诸多曲剧被搬上影视舞台,例如以单出头形式来演出的传统剧目《摔镜架》,又名《王二姐思夫》,于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现代戏集锦《白山新歌》于196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这两部影片为二人转的普及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60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到1966年为止,东北三省共有专业演出团体100多个。同时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低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扬“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上克服了“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二、“文革”时期的二人转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艺界成为“重灾区”,二人转也不能幸免。这时期,许多二人转专家与艺人挨批的挨批,下放的下放,多数剧团解散,二人转艺术异常黯淡。其中,尽管还有一些文艺宣传队编演节目,但内容仅限于样板戏及一些对口词、锣鼓群等,几乎看不到二人转了。只有在一些偏远农村,还有少数艺人偷偷唱二人转,并受到了农村干部 和群众的保护。如1967年吉林省榆树县恩玉公社有一伙艺人唱二人转,县里的相关人员前去没收了戏装。 第二天,公社干部就把戏装还给了艺人,留下他们继续演唱,可见群众喜欢的艺术是任何人也消灭不了的。

三、新时期与当代二人转

进入新时期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文化艺术事业,二人转艺术重新焕发青春。据调查,自80年代以来,除了沈阳曲艺团地方戏队、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民间艺术队等以外,东北的各地还有专业性的演出团体近80个,其中以辽宁省的铁岭、黑山、法库地区,吉林省的梨树、榆树、伊通地区,黑龙江省的海伦、双城、五常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等地区的二人转演出团体,均有较大的影响。

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此外,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还先后建立了二人转的专门研究组织,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戏曲学院还专门开设了二人转的表演课程,沈阳音乐学院也开设了二人转的音乐课。

进入新的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同时,赵本山自导自演的18集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的热播,则在全国掀起了“东北二人转热”。剧中二人转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类推荐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冷校草霸宠坏丫头

    冷校草霸宠坏丫头

    女流氓晴桑见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男不能乱吻,吻了可是要负责的!“喂!你个禽兽,你干嘛要摸我屁股?为嘛要脱我衣服?为嘛要……唔……”晴桑话还未说完嘴巴便被堵住,她这才恍然发觉她调戏的不是美男,纯粹是一个禽兽,但是WHO怕WHO,这是一个流氓校花VS禽兽校草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多元宇宙之执剑求逍遥

    多元宇宙之执剑求逍遥

    这是一个迷茫少年自以为穿越到异世的故事。这是一个剑修行走在西方大陆以及多元宇宙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目标执剑求逍遥的冒险故事……很长,很长。
  • 从约战开始的旅行

    从约战开始的旅行

    从约战开始玩,fate看戏,顺带培养出两个抑制力..........(本人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谢谢)
  • 穿越千年:为君痴狂

    穿越千年:为君痴狂

    看过很多穿越的,你看过穿越成怪物的吗?看过很多无赖的,你见过如此无赖的吗?她,平凡的不值一提,却身兼重任;他,正值年华,却被命中注定;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在一起,却得知了一切都是场计划好的阴谋,他们的爱能否继续下去,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叫青帝常为乐

    愿叫青帝常为乐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将把所有关于你的一切全部忘记。"????一个管理万千灵物的青帝,是因为前世欠了她太多,为了还债守在她的身边,还是只因为爱得太深,在她身边流连忘返。??命途多舛,造化弄人???两千年前,你叫帝雪千黎,我叫弋,你一人为我,仙界被毁,从此神界规定禁止修仙……??两千年后,你叫即墨离,我是你大哥,不为你毁天灭地,只为你寻得安生之地……??只等一人,只为一人。
  • 处世需要谋略(人生高起点)

    处世需要谋略(人生高起点)

    人要了解他人、褒贬他人是容易的,若要真正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却十分困难。要打扮、粉饰自己的外貌是容易的,但要做到事事都无愧于心并不容易。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做到以诚待人,要对人真诚,不要用欺骗的方法来与人相处。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面夫君之妖娆太子妃

    鬼面夫君之妖娆太子妃

    她,慕熙,男生眼中的女神,花瓶眼中的女汉子,学渣眼中的学霸。一次地震中,不幸没逃脱出来,英年早逝.不过深受上帝喜爱的她,上帝给了她一条活路。她,慕容熙,人尽皆知的傻子,但却被当做掌上明珠。灵魂互换,傻子不再傻。她慕熙便是慕容熙,既然穿越了,那就好好活着!可是,为什么她慕熙刚来没几天就被相亲?这是搞哪样?“一对天价的镯子就想娶我?不可能,我的爱情我做主。”被人劫持,找寻失去的记忆.女帝之路,坎坎坷坷。还好有他陪伴。他,南楚国不受重用的太子爷?没权没势?只有那容貌是惊为天人?“亲爱的,我不只长得帅,我身材也好得很,你看看吗?”某男邪恶的说。一统大陆,只为与你并肩看这世间繁华========无良片段来一套=========“皇太子,我喜欢你。”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子低头羞涩的说完,等待某太子的回答。某太子瞄了一眼眼前的女子,然后开口道:“个子没有太子妃高,皮肤没有太子妃白,长相没有太子妃好看,脑子没有太子妃聪明。看来你这辈子没人要了。”说完,便落下马车的帘子,直接走人。心想,还是他的女人完美。女子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小姐,今天太子又被告白了。”慕容熙的贴身侍卫汇报着“知道了。”慕容熙笑着吃着盘子里的水果“爷回来了。”某太子回到府中,走到慕容熙身旁,伸手一挥,就变成自己就坐到椅子上,而怀里抱着慕容熙的姿势。腾出一手从盘子里拿出一颗葡萄,送到慕容熙嘴边。慕容熙见此,张口一咬。“砰!”某太子心想,这咬葡萄怎么是这声儿?往桌子上一看,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放在那里“妞儿,这是?”“这位小妞,我看你太受欢迎了,让大爷我心里很不爽,要不你毁容吧。”慕容熙撅着嘴生气地说道“这就不用了。爷的这张脸可是为了咱们的夫妻生活增添“色”彩的。”某太子把这菜刀扔出屋外,然后抱起慕容熙。转眼间,两人就跑到了床上。“你又来!”慕容熙想起之前的威武夫妻生活,顿时气焰就下去了“妞儿,别怕,爷好好服侍你。”某太子邪魅地一笑“不要.唔.”=======片段结束========本文一对一,男皇女帝。宠文,成长,男女主角身心绝对干净。欢迎各位来跳坑~我在底下接着你们~
  • 宠婚烈爱:超能天后来袭

    宠婚烈爱:超能天后来袭

    【女强男强+随身外星系统商城+萌娃出没+娱乐圈+外星直播+超爽文+无虐+无误会+脑洞大开】拥有超能力+随身超能系统的外星女大佬,刚刚穿到现代,就发现自己被这位腹黑霸道的男人给拐进民政局,成了他正儿八经的媳妇儿!从此,外星女大佬和最强总裁双强联合,狂虐各路渣渣,收获一路的甜蜜和幸福,生出一窝小萌宝。
  •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本书阐述了动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科普知识。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