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如火,不止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类似的异常心理还有嫉妒、狭隘、自私,等等。这些心理就像监牢,把我们的心灵牢牢囚禁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使我们看不到外面明媚的阳光,也体会不到微风拂面的和煦。这些异常心理还让我们远离了生活的美好,或掉进贪婪的黑洞里不能自拔,或嫉妒于他人的成就而不择手段地摧毁……异常心理常常是害人害己,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痛苦万分,我们一定要警惕!
挥别骄傲,让朋友多起来
骄傲是自大,是无能的表现。--拉法特
关羽的忠勇刚强,在当时天下闻名。他屡建奇功,当世罕有能敌者。但是,"颇自负,好凌人"却是他致命的弱点。
刘备在益州时,马超从关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诸葛亮回信道:"马孟起文武双全,雄烈过人,乃一代俊杰,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和益德并驾齐驱,然而不及美髯公的超群绝伦。"关羽得到书信后很高兴,并把此信给宾客将吏们看。
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费涛受命将任命送往樊城前线,但关羽看不起黄忠,勃然大怒:"大丈夫决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印绶。后来,费涛极力劝说,关羽才接了前将军的印绶。
关羽之骄在襄樊之战初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一年,樊城地区一连下了十几天雨,汉水暴溢,将樊城团团围住,驻扎城外的曹军营屯尽被淹没。关羽乘战船猛攻曹军,将曹操派来助守樊城的大将于禁俘获,又擒杀曹军大将庞德。关羽除了猛烈围攻樊城之外,接着派兵围困襄阳。曹操所置荆州刺史、南厂太守,都投降了关羽;许都以南也纷纷响应,遂造成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势,以致曹操也曾想将都城迁往黄河以北,以避关羽之兵锋。
关羽在这时本应加倍警觉,保持审时度势的清醒头脑。但他由于骄傲自负,不能很好地团结部众,而麻痹轻敌。而东吴大将吕蒙就针对他的这一弱点,设下了一套袭取荆州的计策。关羽先是被曹操大将徐晃战败;继而吕蒙渡江袭取江陵、公安,他的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兵不血刃便投降了,以免受关羽曾扬言的回师后的严惩。之后,由于蜀军刘封、孟达都拒绝救援他,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活捉杀身。
一代英雄人物关羽曾经叱咤风云,武艺高强,到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而这一切也只能怪关羽太骄傲了。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你才能容得下东西,如果自满,那么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心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但是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话,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当杯中的水已经注满时,大师仍然继续倒水,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倒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人因自谦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但自傲、自满就是自暴自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后,只知自我陶醉,而迷失于成果之中停滞不前,那就是为自己的成
就画下句点。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成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学会把自己的意念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你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你更能时刻前进。
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巴尔扎克
三国时期,邓艾以奇兵灭西蜀后,不觉有些自傲起来,司马昭对他本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逐渐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
邓艾虽有点军事谋略,却少了点知人、自知的智慧,他既不清楚自己处境的危险,也不明白自己何以招来麻烦。他只想到自己对魏国承担的使命尚未完成,还有东吴尚待自己去剿灭,因而上书司马昭说:"我军新灭西蜀,以此胜势进攻东吴,东吴人人震恐,所到之处必如秋风扫落叶。为了将养兵力,一举灭吴,我想领几万兵马做好准备。"他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灭吴的计划,无疑在引火烧身的同时,再火上加油。
司马昭看其上书心更存疑,他命人前去晓谕邓艾说:"临事应该上报,不该独断专行,封赐蜀主刘禅。"邓艾争辩说:"我奉命出征,一切都听从朝廷指挥。我封赐刘禅,是因此举可感化东吴,为灭吴做准备。如果等朝廷命令来,往返路远,迁延时日,于国家的安定不利。《春秋》说,士大夫出使边地,只要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凡事皆可自己做主。邓艾虽说不上比古人更具节义,却还不至于干出有损国家的事。"
邓艾强硬不驯的言辞更加使司马昭疑惧之心大增,这时,那些嫉妒邓艾之功的人找到了攻击的机会,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司马昭最后决定除掉邓艾,派人把邓艾秘密杀害。
骄傲自满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这对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我们尤其有害。
骄傲自大的人无意中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我们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有一只狐狸喜欢自夸自大,它以为森林中自己最大。一天傍晚,它单独出去散步,走路的时候看见一个映在地上的巨大的影子,觉得很奇怪,因为它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大的影子。后来知道是它自己的影子,就非常高兴。它平常以为自己伟大,很有优越感,却一直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
为了证实那影子确实是自己的,它就摇摇头,那个影子的头部也跟着摇动,这证明影子是自己的,没有错。它高兴地跳舞,那影子也跟着它舞动。它继续跳,正得意忘形时,来了一只老虎。狐狸看到老虎也不怕,就拿自己的影子与老虎的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老虎大,就不理老虎,继续跳舞。老虎趁着狐狸跳得得意忘形的时候扑过去,把它咬死。
饿昏头的人有时真的会在本来空无一物的地上看见食物。由于尊严匮乏造成幻象,也常使人错生"优越感情结"的海市蜃楼。从这种错误的心理出发,表现出自以为是、我比你行、刚愎自用的傲慢态度。幻象总是比较显著地出现在一个人生命中最自卑的地方,以便身体的平衡系统帮他从自卑的郁结中解放出来。
骄傲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自信与自傲,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像那只自夸自大、自我膨胀的狐狸一样。
骄傲也是脆弱的表现,并且很不幸的,它是自卑的一种变相表现。高傲的人总喜欢摆架子,抬高自己,装腔作势,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自卑。
富兰克林这位美国哲学家与科学家早就说过:"骄傲是一个人要除掉的恶习。"成功常在辛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切记!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心灵氧吧】看清自己最重要
如何克服自负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这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再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的成就,但它并不代表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远离贪婪的黑洞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十分神往,打了份报告递给上帝,请求上帝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的分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到了适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非常理想,他们很快结成夫妻。
不久,伊凡发觉姑娘虽然漂亮,可她一说话就"豁边",一做事就"翻船",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他把这第一次婚姻作为草稿抹了。
伊凡第二次的婚姻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上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没多久,他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利器",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他不像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工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他祈求上帝,既然人生允许有草稿,请准予三稿。
上帝笑了笑,也允了。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特好一条。婚后两个和睦亲热,都很满意。不料半年之后,娇妻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一无是处,只剩下了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从道义角度看,伊凡应厮守终生,但从生活角度看,无疑是相当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一次无比珍贵,他试探上帝能否再给他一次"草稿"和"誊写"。上帝面有愠色,但想到是试点,最后还是准许他再作修改。
伊凡经历了这几次折腾,个性已成熟,交际也老练,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年轻、漂亮、能干、温顺、健康的妻子,可是不久以后,伊凡发现妻子并不爱他,还背着他有了情人。
伊凡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又向上帝提出请求,再给他一次誊写的机会。上帝听了,终于不再忍耐,勃然大怒,收了他的性命,让他去往地狱。伊凡悔恨不已,恍惚间看见行走的路上新竖一杆路标,是契诃夫二世写的:"人如果太贪婪,允许你十次修改也不会没有遗憾!"
贪婪即是愚蠢。从本质上说,金钱仅仅是一个工具,当它摇身一变而成为目的时,人类的苦难就降临了。可见,贪婪是人性的恶习之一,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重要缺陷之一。
正如宋学大家程颐所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贪婪成性的大有人在,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就更是不胜枚举了。而驱使他们做出种种抉择的唯一动力便是贪婪的心态。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就变成了贪婪。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越予满足,胃口就越大。贪婪的人每天生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向极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贪婪的黑洞,放平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地面对得与失,平静地对待人生的每一个起伏。
人类所以要生存在世界上,并非为了要当富翁,而是为了获得幸福。--司汤达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吧,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他这时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物品全部变成金子了。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地喊着"女儿别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