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500000010

第10章 观察台湾(9)

只不过有“在同一屋顶下”这样一个条件,至于什么叫做“同一屋顶”则未加说明。所谓“屋顶理论”,本来用于两个德国,是解决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能用“两德模式”来解决,这一点,我们早就说得很清楚了。实际上,所谓“同一屋顶下”所要强调的仍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这就与“说帖”中所说的以“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为基础相矛盾了。邦联实际上是“先独后统”,所以,我们批判“邦联”的主张,说它不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完全正确。

2.背景。国民党为什么要提出邦联的主张?根据他们自己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内的需要,即凝聚内部共识,特别是聚集“中道”力量。二是对外考虑,即创造两岸的良性互动。具体地说,国民党提出邦联主张的动机最重要的是:表明扁当局大陆政策方向不明、摇摆不定,没有能力解决两岸关系问题,只有国民党才能使两岸关系走向稳定。对内讨好广大民众,提出“台湾优先”,“可以兼顾统独各派意见”,希望在年底选举中,能够开拓票源。同时,也想讨好大陆,公然向大陆明确表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要统一的,提出邦联也为了要摆脱“两国论”的阴影,在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希望得到大陆方面的支持,对扁当局造成压力。

3.我们的态度。从原则立场上说,对邦联主张给予批判是毫无疑义的。国民党人说,大陆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为什么邦联不可以谈”?我们可以回答说,邦联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

但是,是不是对这种主张,或国民党的这次“动作”,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我认为我们在争取台湾方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势力时,不可能要求他们的看法和我们完全一致,应当求同存异。

例如:国民党提出邦联是不符合我们的要求的,但它提出了以“一中各表”“九二共识”为基础,提出了“民主统一”的目标,这是“同”的表现,应当肯定。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连这一点也不给予肯定,对主张统一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如果把他们的主张简单地说成是“台独”,就会把可以团结的人士推向独派方面去。

它为什么要提出邦联?因为它还不能接受“一国两制”,这既是国民党的主张,也符合大多数人“维持现状”的要求。它也不能提出“联邦”,因为现在他不可能有这样的主张,台湾民众也没有这样的共识。但它又要表示最终目标是统一,所以只能提出“阻力最小”的主张,即邦联,按他们自己的说法:“邦联是站在统独光谱的中间点”,比较容易被台湾民众接受。他们也知道我们反对邦联,为什么还要提出呢?他要在台湾民众面前表示他并没有完全接受我们的主张,“敢于”提出与我们不同的主张,同时,对我们来说,他也要表示对统一的方式问题,他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如果把这个主张看成是在政治谈判之前,国民党喊出的一个“价码”,真谈起来它不可能是不变的。

提出邦联主张的一个重要意图,是要拉长统一的时间,为台湾争得主动。

这一点,不是国民党的专利。亲民党、新党都不想早日统一。新党早已提出邦联的主张,今天在北京还强调台湾与港澳不同,台湾拥有自己的主权,自己的军队。亲民党主张“绝不接受中共的一国两制统一模式”,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不排除未来迈向(两岸的)多重整合”,今天宋楚瑜表示不和我们“党对党谈”,要“政府与政府谈”。所以不能因为国民党提出邦联,就认为国民党不如亲民党或新党,实际上三个“在野党”在统一问题上没有本质的差别。

国民党提出邦联已经引起美国的紧张,美国有人认为,这表明国民党在统一问题上向大陆表达和平善意“有点走过头了”,表明国民党已经“积极面对最终未来的到来”,同时,也反映了“台湾社会一年来在统一问题上的显着变化”。并认为国民党的“重大政策转变将加剧台湾内部统独的政治争战”,“也将对主张和台湾加强关系的布什政府构成挑战”。

这说明由国民党口中说出邦联,国际上有人认为这是我们的成就,使得台湾向我靠拢,甚至可能将来在军事上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合作,因而引起他们的关注,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总之,在对待国民党提出的邦联主张时,我们需要表明原则立场,但不必把它“打死”,还应当立足于“拉”,不是只拉国民党,而是拉住一切愿意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愿意以统一为最终目标的人士和政党。

(2001年7月11日)

四、马英九访港传来的信息

前两天,马英九以台北市长的身份前来香港访问,并与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会面,这是多年来这两个城市的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它究竟给我们传来了哪些信息?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说法,有必要加以分辨和澄清。

马英九一到香港,就表示此行纯粹是为了城市交流,他会“严守分际,不谈政治”,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他无法躲避媒体的追逐,不得不谈了一些属于政治的问题,其实人们所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些政治问题。“城市交流”的具体事项可以暂且不论了。

大陆让他访港的目的何在?

大家知道,马英九这次访港本来是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特别顾问、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叶国华邀请的一次私人访问,实际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亲自出面在礼宾府会见马英九一行,称呼他为台北市长,并给予高规格的接待。很多人认为这不只是香港特区方面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因为根据“钱七条”的规定,香港和台湾之间,以各种名义的官方接触往来、商谈、签署协议和设立机构,需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香港特区的上述做法,肯定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授权。

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有意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一项务实、弹性的举措。可是,有些西方媒体却报道说,这是大陆方面有意拉拢国民党和马英九,利用他们来打击和孤立陈水扁,利用反对党向民进党施压,有的甚至说这是“中国试图孤立属于民进党的陈水扁的一系列举措中最近的一个”,而台湾当局让马英九访港则是“台湾对其对手中共缓和关系的又一信号”。在他们眼中,台湾当局是多么具有“善意”,而大陆方面的一举一动却都是“统战伎俩”,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西方媒体的这类偏见,我们早已领教过了。

“发展与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的交流对话,促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和谈判”,这是我们的一贯政策。我们这样说,也这样做,这是我们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的表现,凡是不主张分裂祖国领土主权的人都不会感到压力。可是有人却把我们的主张和做法看成只是为了孤立某个人,这如果不是偏见,就是恶的攻击。

马英九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不认为会被中共利用,我自认为是处理两岸关系的老手”。如果大陆方面授意香港特区善意接待马英九,这很可能“显示中共希望两岸关系朝向和缓、稳定的方向迈进”。马英九认为,请他访港不一定会达到孤立某个人的效果,因为改善港台关系,间接地也使两岸关系更加缓和,台湾当局也会受惠。这是从来访者的角度,给予有意歪曲特区政府接待目的的说法一个明确的回答。

关于“一个中国”

马英九谈到“一个中国”。有人问他到香港来,是不是要以承认一个中国为前提。他从“宪法”来解释,认为“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他表示他是“愿意支持中国最终统一”的,但“必须在自由、民主、均富下统一”。他说,早在十年前,他就参与草拟《国统纲领》,事实上已经在推动(统一)。现在大家对一个中国看法不同,两岸的歧见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解决,要把它暂时搁置起来,现在承认“九二年共识”,对两岸最有利。他所谓“九二年共识”,指的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至于大陆方面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据马英九看,“将大陆与台湾都纳入一个中国,这是令人感到鼓舞的发展”。

以上情况表明,如果以为马英九对“一个中国”的看法和我们一样那是一个误解,但是他认同“九二年共识”就和我们有了基本的共识,同时他也看到大陆方面的善意,台湾当局如能这样,那就有可能和我们进行对话和谈判了。在这方面,马英九根据他自己的体会,认为陈水扁已经“间接承认‘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个中国的宪法,这就有助于未来在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这是不是一个过于乐观的态度,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关于“一国两制”

有的媒体报道说,马英九表示台湾必须接受“一国两制”,这是一个惊人的消息,可惜却是误传。马英九只是客气地说“他们弄错了”。也有的媒体简单地概括为:马英九表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乐观其成”,这也会导致误解,以为现在台湾就认同“一国两制”。

实际上,马英九的说法是分别对待的,对香港和对台湾有不同的看法。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他表示乐观其成,他对董建华说,希望“一国两制”能够成功。“香港推行一国两制,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他接受了这个事实。对台湾,他并没有说要接受一国两制。他说他和台湾多数人一样,认为“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

事实上,台湾方面一直把实行“一国两制”说成是大陆“用口头并吞台湾”,这个疑虑至今没有消除。所以,要让“台湾”(不论是当局或民众)对“一国两制”“乐观其成”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一国两制”还没有在台湾实施,说它不适用似乎没有根据。况且现在,我们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无论是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还是在实现统一之后,我们都将充分尊重台胞的意愿,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用什么模式实现两岸统一,还有很大的商量余地,可见过多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马、扁之间

西方媒体说马英九是国民党的明日之星,是中生代的政治领袖,说他曾与阿扁争夺台北市长,结果他赢了,可见可以用马来对付扁,甚至说马将是未来的“总统”,所以中国大陆要拉拢马英九。这完全是“一派胡猜”。

马英九表示,他无意与任何人“较劲”,这首先当然指的是阿扁。同时,在香港期间的谈话中,马英九指出,陈水扁“是一个会修正自己的政治人物”,“陈水扁并非台独基本教义派,外界不应低估他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表现了对阿扁的尊重和期待。他的重要预言是:相信阿扁已逐渐了解,“承认九二年‘一中各表’共识,对台湾没有伤害”,承认“宪法一中”有助于在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如果说,一位高明的政治人物是最善于了解对手的人,我宁可相信马英九对阿扁的观察,但愿他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因为台湾当局越早承认一个中国,对两岸人民越有利。

(《海峡导报》2001年2月16日)

五、国民党的转向

最近,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提出“不提一中,不反台独,维持现状”的说法,并且明确提出:“泛蓝从没有否认‘一边一国’,也没有反对台独,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人民未来的选项。”这是一项新的信息,是不是国民党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了?它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和猜测。

民进党人表示怀疑:王金平是不是代表国民党说话?为什么三天前连战还公开呼吁陈水扁放弃“台独”?连宋对此究竟“是默认,还是不爽?”

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民党“本土派”的主张,这些人本来是亲李登辉的,之所以留在国民党内是因为他们不甘心放弃国民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他们和多数国民党员是“同床异梦”的。过去只是时间未到,他们还不敢公然提出“台独”的主张,现在终于原形毕露了。

国民党高层的转变

其实,以上两种看法都错估了国民党,王金平的说法不是他个人的主张,也不是国民党中一个派系的主张,而是代表了国民党,至少是代表了当今国民党的领导层。请看以下事实:

1.据报道,“不反对台独作为未来选项”的论调,是经过由王金平主导的“国亲选战策略小组”讨论然后“定调”的。

2.据报道,包括国亲两党主席连战、宋楚瑜,竞选总部主委王金平、副主委张昭雄、总干事马英九等人,在两个星期以前,针对国亲的两岸政策以及“是否要排除台独选项”,有过反复的讨论及辩论。国亲内部至少开过三次会讨论这项议题,他们认为国亲既然主张维持现状,未来交由下一代决定,因此就不应将“台独”排除在选项之外。

3.国民党主席连战12月16日在同外国记者会面时,“一再拒绝支持国民党长期坚持的台湾最终将同大陆统一的政策,标志着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美联社引述连战的话说,“我们反对所谓的急独,我们也反对被贴上重新统一分子的标签。”并且说,应维持目前的现状,不急“独”也不急统一。是“独”还是统,最好由后人来解决。

4.附带指出,作为连战的搭档、亲民党的主席宋楚瑜强调,“至少在未来四十年中,台湾不可能对急统或急“独”做决定,必须让子孙做出决定。”基调已经和连战相同了。

所以,如果把国民党的转向归罪于(或归功于)王金平一人,未免太“抬举”他了,一切后果主要应当由国民党高层承担。

同类推荐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共产党人满怀激情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伐,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价值追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回应群众期盼。兰辉、菊美多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群众路线,把名字深深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热门推荐
  • 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合同法第4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规定的合同履行、解除与违约制度,以及相关的合同法分则条文、其他法律、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宣讲和普及。
  • 灵鸟编年史

    灵鸟编年史

    千年前,十二灵鸟下凡尘,将灵力带到凡间,结束了神魔的乱世时代。千年后,当灵力开始消散,而乱世即将再临时,有这么一群人,命运将他们逐步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浴血奋战着,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梦想,友情和那昔日的荣光。
  • 战苍穹

    战苍穹

    作为天命之人的他,被天道所束缚,曾活几世,都是默默无闻,庸庸碌碌,早年便死去;然而当他这一世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他的路开始越走越远,且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踏上苍穹之颠,如何把束缚他的天道给踩在脚下!
  • 玉锦春

    玉锦春

    本是将军独女,一朝变故,被下人之女顶替了身份已完结
  •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萝莉公主的美男军团

    梓年栗子,一个可爱到爆的萝莉女孩,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莫名收到贵族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被逼入学校读书,没想报道第一天就被人强吻!7个皇家学生会的绝色美男子纷纷缠上她,还有神秘身世等着她,且看萝莉公主如何逍遥贵族学校!
  • 农家园林师

    农家园林师

    ——穿越而来的唐冰清成了性子懦弱,身子孱弱,被亲奶奶一巴掌拍死的小村姑——蔡花。望着一贫如洗的破茅屋,无辜被欺压的家人,三餐不果腹的情况,一屁股的债务。冷门的园林师,三流的绣活,蔡花鸭梨山大,发家致富任道而重远。◇◆——————练刺绣,卖画作,造园子,种粮食。银子有了!麻烦也来了!于是,蔡花卷起袖筒,开始斗!斗牛鬼蛇神,斗极品亲戚……◇◆——————某女蜕变,求亲一大堆。某男上门,明着恭喜,暗着破坏,“蔡花小姐人长的俊秀,本事了得,只可惜那身子骨不行,活不了几年。”众人立马退却,某女怒吼一声要反击。————————某男渐愈,小姐公主欲结连理。某女上门,明着恭喜,暗着反击,◇◆——————推荐姐妹同穿系列文:农家药膳师:本以为命丧车祸魂归西天的江云漪眼睛一闭一睁,穿越了!颤颤巍巍的茅草房,家徒四壁的农家院,面黄肌瘦的俩弟妹。亲娘亡故,亲爹无能,爷爷不疼,奶奶厌恶。心怀不轨的极品亲戚还肖想着那二亩薄田,三间破草房,把她弟妹卖了换成粮。江云漪怒从心起——第一药膳师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调养弟妹身子,扶持无能亲爹,整治极品亲戚。店铺遍地开,银子滚滚来。看第一药膳师如何发家致富,成为大周药膳创始人!◇◆——————精彩种田农家文:【农家小媳妇】:剩女穿越发家致富【农家酿酒女】:童养媳酒香飘飘【非常俏果农】:小农女果园遍地◇◆——————
  • 灰指甲

    灰指甲

    赵燕飞,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当过教师、记者,在《鸭绿江》《花城》《延河》《西湖》《广州文艺》《佛山文艺》《都市小说》《青春》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长篇小说《马兰花开》被《辽河·精彩阅读》节选,与湖南卫视、湖南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长篇电视文学《变形记》,现为《文学界》杂志编辑。苏蝶直着眼,死死盯住那条线。那条线从无到有,从淡淡的水渍化出隐隐的一丝粉红,又从粉红渐渐抹成艳红。那抹红每深一点,她的心,便往下狠狠一沉。最后,她瘫软在了马桶旁。不知是第几次测试纸了。
  • 我其实是大佬

    我其实是大佬

    “叮!厨师等级提升,当前等级为2,奖励全属性+20!”“叮!炼金师等级提升,当前等级为5,奖励全属性+50.”“叮!......”当罗泽获得一个名为副职业系统的系统后,每次副职业升级都能得到全属性点的奖励,因此,他走上了成神之路......
  • 棋中局:妃常使命

    棋中局:妃常使命

    末日之时,暮景颜深陷棋局,一场现代版的密室逃脱由此展开。神秘人突降其来,一个个任务攻略逐渐指向通关矛头。最后关头,任务却突然无故中断,她被迫回到现代,却一心寻求解答没有完成的任务谜题。一场扑朔谜题任务考验,一群群消失的现代人类,还有神秘之人究竟为何将她扣在棋局之上?是阴谋还是陷进?然而,正当她得到最后一个任务提示的时候,她被迫卷入了另一场风波之中?暮景颜究竟能不能逢凶化吉?待神秘之人脱下面具之时,居然是会是他…
  • 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爸爸和富爸爸到底差在哪里呢?即使你做不了多金的富爸爸,但还可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