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200000004

第4章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1)

2014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从1894年甲午海战到2014年,整整两个甲子过去了。当年清政府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失败,最后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赴日本,于1895年在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之外,还把台湾、澎湖列岛的行政管辖权割让给日本,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幕,中国从此进一步走向衰落,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于同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10月,在中国大陆持续三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战败的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去了台湾。此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再次陷入分离状态,迄今又度过了64个春秋。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问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问题更加引起两岸13亿同胞以及海外五千万侨胞的高度关注,因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海峡两岸中国人21世纪的和平发展,也直接关联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望。一个自身分裂而不能统一的国家,可以是一个大国,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当前,海峡两岸同胞都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关系到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理应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包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打拼。

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国家统一,是孙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两个宏伟目标,到今天依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肩负的两项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统一是国家强大的一个标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大帝等国力强盛的年代,都是空前统一的。在国力衰落时,就内战频发,军阀割据,外敌入侵,领土割让,国家四分五裂,如清朝晚期一样。因此,中国强大了就一定能够统一,统一了才算得上真正的强大。站在这样一个视角,台湾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形成

台湾问题从1949年历史形成,到现在已经整整64年了。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持续三年的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问题。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国土,遂于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党军政人员约200万人先后从大陆撤退去了台湾,其中军队66万人,其他除了党政官员、工商各界、知识分子之外,也有普通的民众。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原本打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准备,在1951年解决台湾问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为防止大陆趁机用武力收复台湾,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大陆对台军事进攻。同年10月25日,由于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政府被迫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与美军在朝鲜战场展开正面较量。可以说,朝鲜战争使得新中国政府失去了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机会。由于美国介入和军事干预台湾问题,使得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增大,导致台海两岸出现长期分离的局面。这就是当年台湾问题产生的国际背景。

有人以为,如果当年中国政府不出兵朝鲜,美国就不会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这显然是一个误会,是倒因为果。事实上,是美国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在前,中国出兵朝鲜在后。

国民党当局退台之后,继续沿用“中华民国”的称号,并以一个“政治实体”的形态在台湾存在。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国民党当局还与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还占据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直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台湾当局才被逐出联合国。据说,蒋介石在大陆内战失败时,没有哭过,但听到“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时,伤心地落泪了。

回顾台湾历史,近五百年来,台湾与大陆先后有过三次分离,最终都复归统一。第一次是在17世纪初,当时荷兰商人曾经占领过台湾,控制了台湾的主要港口。1662年,明朝大将郑成功率兵驱逐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第二次是清朝康熙年间,因为郑成功攻占台湾的目的是“反清复明”,郑氏小朝廷客观上成为一个割据政权,1683年施琅大将带兵收复了台湾。第三次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引起,因中方战败,根据1895年签署的《马关条约》,清朝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10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到现在是第四次分离。

台湾问题产生到现在已经64年,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解决,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缘上原因,还有国际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插手,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美国按照建交协议,断绝了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废除了美国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撤走了在台湾的全部美军。但紧接着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严重违背中美建交公报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宣称美国对台湾继续负有“协防”义务,在政治、军事、国际事务领域依然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就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来说,64年确实不短了,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也只是一个瞬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开宗有句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近五千年历史中,曾经有过28次大的内乱,有过9次大统一,统一和分裂的时间大致上是二比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有着十分强大超乎寻常的凝聚力。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始终是主流和常态,分裂总是相对的、暂时的。崇尚统一,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海峡两岸最终走向统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民主法治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全方位的民间大交流,统一最终一定会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

二、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双方终于在三八线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随着持续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的结束,我国东北方向恢复了昔日的宁静,整个东亚地区的局势趋向缓和。在这种情势下,新中国领导人心中念兹在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及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当局正式签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美军重新在台湾登陆,在台军的团以上单位都派驻顾问,协助台军进行本岛防御,使得台军能集中力量对付大陆。有了这样一个条约》,大陆还敢不敢对台采取军事行动,考验着新中国领导人的胆魄和智慧。

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后,新中国领导人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坚定决心。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无动于衷,就很容易给美国和台湾当局传递出错误信号。于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决心通过攻打浙江沿海的一江山岛,来测试一下美国军事协防台湾的底线,也一并扫除台湾当局在浙江沿海所占岛屿的驻军,彻底打开浙江东部通向海上的门户。这一点从事后来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955年1月18日进行的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由当时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上将具体组织实施。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陆海空三军配合默契,登岛部队当天中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攻克全岛。国民党军队在浙江沿海一江山岛的失守,给毗邻的大陈岛国民党守军形成巨大压力,大陈岛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台湾当局对此深感震惊,蒋介石决定将大陈岛上的守军连同岛上的2.8万居民全部撤回台湾。

从大陈岛撤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海上和空中安全。根据刚刚签署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当局要求美海军作战舰艇对台海军执行运输任务的舰船实行护航。这给美军出了个难题:如拒绝派军舰护航,涉及美国的信誉问题;而派舰艇护航,一旦引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的军事冲突,有可能重新点燃中美之间战火。在万般无奈之下,美国只好通过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中国外交部转达请求,希望中国领导人网开一面,让台湾军队及岛上居民全部从浙江沿海的大陈岛和平撤退。毛泽东主席从战略全局考虑,最后同意了美国的这一请求,使得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及居民全部和平地撤至台湾。一江山岛战役之后,海峡两岸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态势和战略格局,50多年来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变化。

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金门炮战,是两岸在军事上的又一次重大较量。但金门炮战不是大陆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在一个特殊国际背景下、为达成特定的政治目标展开的一项军事行动。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当时美国政府企图逼迫台湾的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划峡而治”。蒋介石在这一点上坚决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当毛泽东获悉了这一情况后,决定对蒋介石进行某种策应,通过金门炮战来突显两岸之间这种内战延续关系。毛泽东主席1958年8月18日在中央军委的一个报告上明确批示:“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蒋介石对美国从来是“一靠二防”,对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从不拒绝,但对美国企图在台湾内部培植反对势力保持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先后策动推翻不再听话的南越吴庭艳集团和南韩的李承晚集团,但对台湾的蒋介石一直未能得手。从另一方面来看,蒋介石一生尽管坚持反共,但在坚持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坚持国家统一这一关乎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是不含糊的。

金门炮战也充分显示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和政治智慧。在这场炮战历时两个月后,于同年10月25日起大陆方面改为单日炮击,双日不打炮;从1961年12月中旬起停止实弹射击,改为打宣传弹。随着1978年底大陆和平统一对台方针的提出,1979年元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时,解放军宣布停止对金门的炮击。

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的另一个国际因素,就是新中国领导人为了支持和策应当时中东黎巴嫩的反美斗争,在军事上对美国进行牵制,分散美国的兵力。毛泽东主席在金门炮战爆发的前一周,曾经在党内高层一次会议上打招呼说:再过一周,我们要把世界阶级斗争的焦点,从中东转移到台湾海峡。毛泽东主席在另外一次会议上说得更明白:黎巴嫩和台湾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两条绞索,一端是在中国人民手里,一端是在阿拉伯人民手里。

1962年,海峡两岸在军事上曾经一度出现过高度紧张、严峻对峙的一幕,原因是蒋介石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其有利,试图军事反攻大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陆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自1949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大陆粮食的全面减产,大陆各地普遍出现严重的粮荒。中苏关系的恶化,使得五十年代初签署的《中苏互助同盟条约》名存实亡。中印边境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使得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出现复杂形势。在这种情势下,一直梦想伺机“反攻大陆”的蒋介石,认为是千载难逢的绝佳良机,于是调集重兵,周密准备,以金、马为依托,凭借当时的海空优势,试图对大陆实施全面军事反攻,危机一触即发。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大陆一方面紧急备战,另一方面采取公开揭露的方式,实行全民总动员。台湾当局看到大陆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没有踏出这危险的一步。当然,1962年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除了大陆积极备战、严阵以待的原因之外,与美国发现这一情况后,不让蒋介石军事反攻大陆也有关系。因为美台之间当时已经有了军事条约,台湾的蒋介石在军事行动上已经受制于人,没有美国的允许和支持,蒋介石已很难独立采取对大陆的重大军事行动。

所以从60多年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来看,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除了大陆和台湾当政者的因素之外,美国始终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七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和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本原则、和谐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创新之举。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第一批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本卷是马克思主义综论第I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论述。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乃是华夏之道的承造者、阐述者。因此,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维护、扩展,儒家必然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回到儒家,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始终瞄准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造问题。在方法上,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热门推荐
  • 庶妻捍夫

    庶妻捍夫

    “心悦,你还在练什么跆拳道啊,快回去吧,你家里出事了。”她善心悦从小到大的裤衩交情,玩的最好的青梅竹马好友雯雯,气喘嘘嘘的冲进跆拳室,一看见她,就立马上前拉着她的手就往外走。“雯雯,你刚才说什么,我家里出事?你等等,我拿回书包。”善心悦一听家里出事,这还得了,不管是真是假,立马跑到VIP储藏室的柜子里,拿回她的背包,就随着雯雯往回跑。一冲进她家豪华别墅的大门,就看见许多……
  • 领导一定要知道的管人智慧

    领导一定要知道的管人智慧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员工又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中最主要的力量,因此,领导者的员工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将员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领导者只有投入大量时间来学习、研究管理这门学问,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才在企业中各尽其才、各守其职。全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阅读本书,可以给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 我是魔武士

    我是魔武士

    苦尽甘来?从小受尽苦难,历经千辛,终于熬出来了!我有本事!打出家门,谁拦得住我!原来外边的世界是这个样子,大家怎么都这么弱啊……一个从小接受严格训练的高阶武士,打出了家门,在外边的世界。
  • 别把养生变“养病”

    别把养生变“养病”

    当下全民都在谈养生,但养生到底养什么?早晨要吃“皇帝餐”?五谷吃得越多越健康?香菇木耳治百病?每天必饮七杯水?夜练要比晨练好?多吃水果能养生?道听途说的方法越多,往往越背离养生的初衷。养生不能跟风,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盲从的养生实际上就等于养病。本书源于《黄帝内经》及医圣张仲景养生思想,分为养生误区、天人合一、关于中医三部分内容。作者结合毕生所学及40年临床经验,为读者还原中医本质,纠正养生误区,为您揭示一条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本真养生之道!
  •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沂羽谷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本文已完结,本文小清新,小虐情,不女强,不喜勿进。简介:莫白:一头深蓝色的发,披散在身上,墨黑色的眸子,清澈纯净,宛如天上的月神,纯净如初生的婴儿,如梦如仙的轮廓美得让人觉得像蒙了一层雾色,看不真切,却依旧美到极致,妖冶的五官和冷漠眸子里的复杂表情,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烈炎:深紫色的发,看起来是如此的顺滑。他的眼睛是浅蓝色,如最蔚蓝的天空,是如此清澈。他额间的花朵让那张如谪仙般的脸,更多了丝女子的娇媚之气。姬夭天:火红的发像火焰般耀眼,他的轮廓很美很飘渺,他额头上朱砂红梅花图案透着神秘,花洛很喜欢。他的轮廓自然更是天神的杰作,完美至极。粉色的眸子拥有着魅惑人心的能力,不过最让花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笑容有种特殊的魔力,会将所有目光吸引。墨轩:绿色的长发,在发尾绑了一个青色的蝴蝶结。他看起来十分柔美,脸色一年四季都显得苍白,也许跟他本人的柔弱体质是很有关系的,浅绿的眼睛,很有灵气,是一个非常惹女人疼爱的类型。花洛,神界的花神,因痴迷冥界的曼珠沙华,经常浇灌最终爱上了冥王莫白,天神大怒,月神袒护,最终他们三人一同历劫,在她的历劫途中,究竟是谁住进了她心中,又是谁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的花神之路?
  • 木几冗谈

    木几冗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资本起家

    小资本起家

    本书是一本教导你如何开始创业的书。作者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者。他以丰富的亲身经验提供经营小企业应注意的要点,包括资金、人才、服务、市场定位等实用的观念与技巧,全书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并具有极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 凰栖枝

    凰栖枝

    前世大婚之日,眼看着要与心上人终成眷属,她却被人从高台上推下,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重生后再算计男人心,最后稀里糊涂,却被别人算计到手。重活一世,她发现,怎么这些人和事都不一样了……阴谋……一定有阴谋……
  • John Bull's Other Island

    John Bull's Other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