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800000007

第7章 宋之问——不敢问来人

他一生的关键词是:问故乡,做尿壶,杀人。

先说杀人。应该说,他在诗歌的世界里拥有另一副面孔,诚挚,清爽,迷人,甚至还有些可爱的羞涩,像一个大男孩,一株与山水和谐相处的绿树。他在格律诗上也具有开创之功,可以与写古体诗的苏武、李陵比肩。

但是,他犯了一个诗人最不应该犯的错误:骨头软,用自己的文采去换别人的口水,满身都充溢着投靠主子的酸臭气——他先是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当上宫廷侍臣,张易之失宠被杀后,又傍上佞臣武三思那样不入流的乡神土鬼,当上了修文馆学士。自此,大男孩不再,小文人开始——杀人机器开始,长势良好的树木反转变形,成为疯狂缠绕纠结、不可自拔的藤条。

一名小文人总是从眼馋别人的才华开始堕落的,他也不例外:正当他要极力粉饰自己、妆门面想当好那个宫廷侍臣之时,有一天忽然发现与他同科考上进士的自家外甥刘希夷的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写得出奇地好,可以预测它将成为千古绝唱。他看过后沉吟了一阵,便找来外甥商量,让他将这首诗送给他。他说:“我已是诗坛名家,有这首诗更会使我名声大振,在宫廷里地位也会大大提高,你初出茅庐,在朝野之中本来就没什么名声地位,有没有这首诗都不会对你有多大影响。”见外甥直摇头,他就又退一步说:“不然,我就摘用其中两句,放入我的诗里。不过,你可不能对外人讲,要守住这个秘密。”外甥到底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又驳不过舅舅的情面,就点头答应了。他把那两句诗用到自己诗中,拿出去后果然人人传颂,都说诗中这两句话写得太绝了。可是外甥到底年轻,与人交谈时不经意地竟把那个秘密泄露出去,甚至他的原诗也被人传抄出去。

这么一来使他大为光火,在人前丢尽面子,人们想不到这么大的大诗人还会偷别人的诗。恼恨之余,他便雇了个杀手将刘希夷诱至无人之处,用土袋子给活活压死,可怜刘希夷死时才满30岁,热爱诗歌,并且还没有写够。杀人灭口,就为了那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不像是人可以做得出来的事。

它是好,就连唐诗中以一首压万首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明显也是从这里化过去的。但化是化,不是别的——就算剽窃,也不是杀人。

要人家的性命就是杀人对不对?这人家还不是别人,是自己一门的骨肉。如此想来,这个人简直吓死人——不要说和他做朋友和做他的外甥,就是做他的舅舅,也难免不被这劳什子外甥打了闷棍。

因此,每次读到他那么自然天成的句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我就惋惜:像这样的人品何以笔下也能出这样存温静表象而内里汹涌的好诗?这很难的。唉,也是有可能的吧?一是因为他那一刻纯纯粹粹只是诗人心肠,表现的是诗人情操而非弄臣凶恶,而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是大概念上的爱与温柔;二是好从苦来,那时节他正倒霉,嚣张收了,流放的艰辛历程玉成此人写出上品好句;三是说起来,诗歌又凸出世俗世界之外,自成一个国,还不是一个维度,不能以常理论它;另外,世上的一切都在矛盾的冲撞中迤逦前行,花朵有时也叫做灰烬,很多事很多时候不是用简单的好人坏人来划分的,自然人品和文品有时也会出现分离,不能因人废文。说到底,这个人就省略了吧,譬如泥沙,但他的几首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好诗我们还是舍不得不读。

再说做尿壶。做尿壶其实是在杀人之前,而在那个当儿,他是玉壶。如你所知,水分清浊,山分雄秀,一人与另一人之间、一个人的最初与他的后来,也是有分较的。老话讲,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道德的修行,品质的磨砺,人格的历练,是几千年来关乎人生与道德的一个终极话题。而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评判,有时几经反复,历时久远,才能水落石出,尘埃落定。写唐朝诗人,不能不提他。他确是唐朝诗人中独特的“这一个”。这人的一生,从向名到追名,从成名到毁名,从名败到身殁,他自己也许浑然不觉。

平心而论,他是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十年寒窗苦读,不仅为曾经卑贱的他赢得了功名,也为他赢得了诗名。年轻的时候,他就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比杨炯小五六岁)一起分配到习艺馆上班,这是一份没有实权但很体面的工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专心写作,文章才气渐渐知名。后来,武则天因为欲掩丑声,令人编撰《三教珠英》,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共有一千三百卷之多,主要编译以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为首的儒佛道三家精言。他在参与这项工程之时,结识了当时诸如张说、刘知几、沈佺期等文化名流,过着“日夕谈论,赋诗聚会”的惬意日子。这当然是玉壶时光,他平生最干净和惬意的时间段,是他知足常乐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可惜他自己并不知道——我们谁又知道自己某个不在意的时间段是最好的时光呢?

或许,竟是不自知的好?

后来,武则天掌控着的当时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会游幸龙门时,举行了一场诗歌大赛。大臣们一字排开,奉旨作文,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皇帝考大臣,场面相当地引人注目。左史东方虬率先成诗,武后大悦,当即赐锦袍一件,东方虬捧着锦袍,叩谢皇恩。可没过多久,他写好呈上,武则天看了赞不绝口,觉得意境更胜一筹(这首应制诗的尾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可谓将马屁拍得又正又准),又随手将东方虬手中的锦袍夺下,给了他。转瞬之间,锦袍易主。东方虬的难堪是可以想见的,他的喜悦也自不必言说,但他的身子也已开始了朝着“尿壶”的转化而他却并不自知。

这次诗赛,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无限虚荣:原来写诗不仅可以悦己,还能悦人,还能夺取什么。因诗而名,由文而贵的快感,在披上锦袍的刹那间,如鲜花一般绽放开来。他一时间竟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唐朝的光荣。

从此他一波拦尽一波生地宴游,“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王公贵族大摆车驾出行郊游的队伍里,少不了宋大才子。他的锦绣文章上浮漂着的全是歌功颂德的务虚文采,成了士大夫贵族消闲取乐的风雅之物:“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勤奋而富天赋的他,用最华美的辞藻,最虚夸的色调,最动听的颂词,描述着他所能有幸参与的每一次吃喝玩乐。凭借诗歌驰骋文场,他结识了成堆成捆的达官贵人,写诗作文,赐金赏银,博得夸赞,无限风光。而那样的“诗”有一首多一首,且一拧就是一片水“哗啦啦”泼在地上,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文人豪门两心相悦,齐奔小康,共同发展,大道汤汤——呸,我还不想就这么信了他的。他在那花柳丛中做成了一个妓女。不要,不要说妓女是值得同情的诸如此类的糊涂话吧,从古至今,至少有一半还要多的妓女是不必要非去做勾当才能活命的。

美酒喝坏了他的脾胃,也喝坏了他的大脑。其间,他攀附上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还真的给人家在合适的时刻笑吟吟地捧起了尿壶,成为坊间的一时“佳话”。而且,由于自己也生得漂亮,有心做“易之第三”,他不惜“陪欢玉座晚”,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有口臭的小毛病而以遗憾告终。等做起来他才知道,尿壶较之玉壶原本更难当一些,被人家掼来拎去,也并没有厚朴本分的瓦壶稳便平安。

回到洛阳,他住在好朋友张仲之家里。其时,张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正在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如何除掉权臣宰相武三思。好朋友没有避讳,将这样的想法直言相告。他的脑子立即发热,直觉告诉他,这又是一个接近权要的好机会。他想也没想,立即转告了他那个同样获罪的书法家弟弟宋之逊,并安排侄子宋昙等人出面告发。本来是怀着“近乡情更怯”的心态回来,因为“检举”有功,将功赎罪,又得以晋升进京,兄弟一家皆大欢喜。弟弟宋之逊做了光禄丞,他做了鸿胪丞,官居五品,换成了绯红色的袍服。好朋友张仲之、王同皎等人在牢狱里接受三提七问、严刑逼供,被打得遍体鳞伤,血溅衙堂。

这边厢是鲜衣怒马,那边厢是法场人头,《朝野佥载》里讲,当时天下人无不憎恶宋氏兄弟的卑劣行径,都说他身上的红袍是用王同皎等人的血染成的。可问题是,他并不在乎。一个人在把自己的利益(有时那利益不过是蝇头小利,却要人家人头买断)放在一切之上的时候是什么都不在乎的。这是他的力量之源,可怕的力量和源泉。

卖友求荣,害友图进,是一次致命的人格变异,如同在鸿蒙开辟、万物嬗变生成的紧要关头,有的长出巨脚,长足迈进;有的长出龟壳,匍匐前行。从媚附权贵到丧尽天良,他的虚荣心扭曲为不择手段的名利心,用血袍换了红袍,他的这一步,走得令人不寒而栗。他并不孤独,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小文人这个没有任何禁忌的群体,从古到今,屡见不鲜——他们确乎还不配被称作“知识分子”,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两副面孔:一是忧国忧民,二是忧名忧利。前者不必多说了,后者呢,以自我为中心,以名利为半径,时时在画着自己的人生圆,主子一变人就变,自己一阔人就变,随时换嘴脸,从来不嫌烦。即便于利上不好意思不收敛,于名上,铁定是十分好意思大肆劈手横夺的——他忍不住。

而这样的人又有几个能得到好的结局?在他谄媚武氏兄弟、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终于有所得罪,二次、三次被贬后,却依然写诗源源不断地寄往京城,诉说自己“两朝赐颜色,二纪陪欢宴”的光辉历史,也表明自己忏悔醒悟、改过自新的决心,新上任的唐睿宗李旦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因为鄙恶他的为人,以“狯险盈恶”这个理由,将他流徙更远的钦州。到了唐玄宗执政初年,曾经扰乱李唐王室的人员都受到惩处,又才华盖世、又无耻之尤的他,也就顺便被下令赐死了,在那一心想着回故乡却未如愿的异乡:广西桂州徙所。

这样的人死了就死了,而即便是到传说是他的家乡旅行,问当地老人家,人家关于盛唐光荣的回忆,也只能说出:“郭子仪”,而不是“宋之问”,你拼命启发、提醒人家,人家也不说——拿他根本不当回事儿。即便是在这么市场经济的潮流下,他也卖不了几个钱,甚至人家怕跟他沾上一点干系——怕有伤了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他比奸佞们更多一层的悲哀是:他再有才华,也只是个遣词弄句的小文人,即使坏起来,也少了些奸雄枭雄的胆气与谋略,仅仅是个依附权贵希冀被赏赐残羹冷炙的小人——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都没有他的份儿。所以,这个人,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吧,他的故事不再流传,他的坟墓已经夷平,没有人成立什么宋之问研究会,也没有人为他假造什么故址,甚至没有人为他树立一块简简单单的故里碑,这个天才而又卑鄙的小文人,终于彻彻底底地消失了。在当地,想起狄青,神道碑依然竖立;想起郭子仪,纪念堂正在大兴土木地修缮,像对待神灵一样。说起来,那些英雄和忠良,他们只是为官在彼,谈不上是真正的故乡,可是他乡执意地苦留他们,做了故乡人——两相比较,真是云泥之别。

贪欲,机巧,怨毒,杀戮,都是罪,他占了个全。而人世间的觉知何等迂曲,那是渐渐开悟的道理——到幡然通透,人生也就剩了残生。

这就是真相。你我有什么差别?庙堂江湖,莫不大抵如此。多么悲哀。

于是,任凭他后来带着中年人惯有的疲惫,以及逐步累积起来的懊丧和改悔,脸上日夜流着停不下的雨水,人字相乖,一首一首地写,掏心窝子地写,用粗糙的纸张和墨,像用湿了干了的抹布,黑黑白白地铺排,那些字像一丛丛永远倾斜的荒草,并准备永远不开枝散叶。他还不忘深情吟诵关于故乡的诗,一声递一声,急急忙忙,带着哭韵,好像垅上快要烂熟掉的隔夜杨梅——他多么念故乡,也还是难为了故乡人,没有哪里争他,甚至都在朝外推,能推多远推多远——跟块面门上的丑疤瘌似的,用头巾墨镜遮着盖着,扭腔别脸地不敢示人。一个妄图篡改既定人生轨迹的人,也是一个叫人怜悯又怜悯不得的人——晚了。

但难为他的是:他在那边的世界,这么多年来,遇到夺之锦袍的同僚东方虬、被自己杀掉的外甥刘希夷、被自己陷害入狱遭了杀身之祸的好友张仲之、王同皎,以及被自己轮流谄媚的则天武后、武后的宠臣、武后的一个比一个浪荡的女儿们、认识不认识的乡人,乃至自己真真假假赞扬过的高洁正直——“天香云外飘”的桂子、“一生自孤直”的松树……等等等等,倒是要以怎样的面目相迎呢?倒是情怯与否、敢不敢问来人呢?

这是个问题。

[原作欣赏]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作)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小传]

宋之问(约656-712),唐朝诗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后来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如果我忘了你,耶路撒冷:阿米亥诗集

    如果我忘了你,耶路撒冷:阿米亥诗集

    本书集结了阿米亥多年创作的精华,他的诗灵动而睿智,看似波澜不惊的语调下面充满着奇思妙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同时阿米亥还喜欢引经据典,善于运用比喻,甚至能将《圣经》中那些遥远、神秘的传说带到纷杂、充斥着战乱、情欲的日常生活中去。《如果我忘了你,耶路撒冷:阿米亥诗集》由先锋诗人欧阳昱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陈寅恪的1958年

    陈寅恪的1958年

    在陈寅恪一生中,1958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年代之一。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事情对他的教学、科研与心理有何重大影响?本文勾稽当时的官方文件、报刊文章、档案材料、私人日记和回忆录,试图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厚今薄古 边学边干”长篇讲话的摘要,透露出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
热门推荐
  • 邪王妻

    邪王妻

    她是个不中用的废子,人人唾弃的“哑女”,不懂规矩的贱人巧合之下,认识皇子,“亲人”便试图踩着她往上爬不断的挖坑陷害她,却都偷鸡不成蚀把米殊不知平静无波的桃花眼底隐藏着的厉光,足以射穿人心她看似柔弱,却处事极端,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等到众人回味,却追悔莫及——当一个邪魅,狂妄的男子出现在她生命中后。。。。。。他的邪魅与张狂,遇到她的狠辣与嚣张,到底是他赢了她的人,还是她偷了他的心?
  • 重生八零小财妻

    重生八零小财妻

    预收文《八零大佬的掌心娇》八零发家致富文,请大家多多收藏。“哼,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小媳妇儿甜软的声音音。重生前她被闺蜜设计卖进了深山老林里面,父母意外死亡,弟弟赌瘾缠身。临死前才知道这个男人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重生回来,她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嫁给这个男人,然后宠他宠他再宠他,最后再为他生一大堆的小萝卜头。
  • 山神传说之百鬼夜行

    山神传说之百鬼夜行

    少女提着鱼形灯笼带着妖怪面具迷路在森林中,树上的少年轻轻一跃而下,惊了少女,掉了灯笼。就在这一瞬间,缠绕百年的情绪重新展开,命运的齿轮再次运转…—1.单元玄幻小说2.大写的HE3.剧情皆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宇宙源码

    宇宙源码

    “你修炼的可是九转轮回功法?”盘古略为吃惊的问道。“是的!不过我只有前三层功法。”叶百川有些遗憾的说道。......“哈哈哈,你可知道九转轮回是谁创的功法?”盘古突然笑着问道。“莫非是盘古大哥!”叶百川灵光一现。“不错,正是我的本体所创!”盘古竟显得有些得意。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青梅请hold住

    青梅请hold住

    【本文爆笑重生文】他是当红歌星离一,再次睁开双眸,发现竟是女儿身!而且还是兄弟最宠爱的未婚妻!这也算了,为什么还是小女孩的模样!这什么情况?为什么墨瞑深这么矮?我怀疑是不是我拿错剧本了……没事儿,既然来了就顺其自然,谁叫我生存能力强大!可她只想安安静静地长大,没想到有只小狼狗一直粘着自己。安酒玖一个激灵:我们好好相处,别动不动看我可以吗?——因缘而起,以爱相守。
  •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技术的发展时常出于偶然,而天才的创意往往来自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洞见。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那些真正改变经营形态、商业模式甚至全世界的时刻,是在人们将那些看似并不十分神奇的“新”技术放入到现实场景中的瞬间。技术与现实、用户之间,正在以更加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结合与关联,下一个“iPhone”般的革命性创新或许正孕育于其中。这场变革带来的冲击波将会对当下的商业形态产生强烈的震动,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在其中。
  • 大魏宸妃传

    大魏宸妃传

    (新书《皇上,请废了臣妾!》已开更,欢迎亲们支持哦!)神宗十年,广选秀女,徐婉贞成为选侍大魏后宫波谲云诡,汇聚了千姿百态的女人为获宠,她们各出奇招;为争宠,她们频施毒计徐婉贞目睹了一幕幕尔虞我诈,一心韬光养晦面对后宫的残酷和血腥,她步步为营宸妃,这一人之下的尊称似乎被施了诅咒胡氏、傅氏、慕容氏均未逃离“宸妃”的魔咒最终,当婉贞封为宸妃,她的命运又将归于何处?*注:本文朝代为架空历史,人物等均为虚构。
  •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辑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