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1500000011

第11章 天书一字察秋毫(1)

编者导读

智者不惑,实者无敌。在寻求人生成长的箴言中,抢天书的传说,为他们提供了机遇。夏商周以来,几位贤达哲人先后在龙门创立了三个学派,逐步形成了每隔六十年,有一次儿童抢天书的习俗,凡抢到者,可得到一个人生进取的秘典。在争抢中,捷舟、宫义男、甄玉望三个儿童脱颖而出,被乡亲们称为“龙门三子”,这不仅是个称谓,也预示着他们将以各自门派的座右铭,开始一番有关人世间的是非、情理、成败、浮沉的历练,在彼此主张与道义的较量中探索前进,争取有所作为,为创建太平盛世做出贡献,决出高低上下。三个儿童各自得到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第七节呈三虹传说激群童

春日高照,晴空万里,处处花开柳舞。

一天下午,古州上空,聚起一股浓浓的乌云。一声炸雷响过,瓢泼似的大雨哗哗下了起来。多少年来,人们从来没见过春天有这样的大雨。更令人称奇的是,暴雨刚停,阳光从厚厚的云层透出灿烂金色。三条色彩斑斓、气韵动人的彩虹宛如三道高低相间的拱桥,横贯日中,遥挂天幕。日晕处,红橙黄绿青蓝紫交织纵横,一片缥缈绮丽的景象。

“快来看啊!天上出现了三道彩虹!”人们奔走惊呼。孩子们更是拍着小手,跟着叫嚷、嬉闹起来。

“啊?!三虹贯日!这可是百年一遇啊!”老人们惊叹着,“这不是又到抢天书可以提前进行的日子了吗?”

人们讲的抢天书,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尧舜禹时期,天下洪荒,生产力低下,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只有通过集体狩猎才能擒获飞禽走兽,合作分工才能采集到野果、种实。虞舜后期,洪水泛滥,天下滔滔,人们只能树上筑巢、山上寻洞居住。虞舜命鲧治水,他带领部落,采取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成功,舜斩鲧而用其子禹。大禹总结父亲的教训,采取疏的方法治水,由西而东,凿山开渠,使滔滔洪流顺势而下,洪水很快流到沿海附近。禹带领大众来到古州,劈开拦着洪水的山峦,疏通邑水、淄水,蓄积的汪洋,顿时一泄千里,流入大海。洪水退后,人们看到,从西北高原冲泻而来的泥沙,已将这里冲积成一块块平原,散布在一座座山峰之间,土地格外肥沃。

“这是一块水草繁茂之地,是野兽觅食繁衍的好地方!”跟随大禹治水的伯益赞叹着。

“我带族群经过多年栽培,已把许多野草育成了庄稼,这里是种植的好地方啊!”随行的后稷也出着主意。

“让灌兜带领莱、夷人在这里开发吧!”大禹命人做了安置,又带着治水队伍去了徐州、扬州和会稽,疏通江南。

洪水治理后,虞舜禅位于禹。灌兜经营的那片土地,水草茂盛,五谷丰登,他们将擒获的野兽,驯化成猪狗牛羊,膘肥体壮。部族和夷民生产热情更高,收获逐年增加。稼穑、畜牧,个人可以独立完成一切流程,不用像狩猎那样群体合作。为提高劳作效率,灌兜和莱人、夷人相约,多耕牧者可多分食物。入冬,库中有粮,圈中有畜,人们再也不用为打不到野兽而忍饥挨饿。有些冬天,打不到野兽的部落,前来抢夺。灌兜和莱人、夷人首领组织部落青年同他们打斗,垒石围墙防御,筑土建屋居住,首领们逐渐萌生了将剩余的谷物、牲畜占为己有的观念。大禹登上帝位后,惦记着这片土地,取名为古州,多次派他的儿子启来巡视。

启详尽了解了灌兜用私欲激发民众奋斗的方法,既受鼓舞,又担心瓦解氏族和睦。回朝后,向伯益请教。

伯益沉吟片刻后说:“看来,为私之心,也不是个坏东西,但是要管住、用好!”

“请详解!”启虚心请教。

“用好,是指欲望能激发人们奋斗的动力,发挥好了,可促进农牧发展;管住,是指加强教化,把人的私心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使之化为祸患。”伯益说。

启点头称是,灌兜也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不断完善其多劳多获之法。古州的农牧进一步发展,灌兜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他多次劝启:“这片大地是禹帝疏通洪水裸露出来的,应该是你们家的,不应该把谷物和牲畜让部落氏族共享。”

开始,启对这些话没有介意,但灌兜是个颇有心计的人物,架不住他再三劝说,启慢慢觉得,不仅这片地是我们的,天下哪块地不是我父亲疏通洪水后才成为良田的?天下应该是我们家的天下……

大禹巡视会稽去世,经部落推举,传命伯益继位,但启擅自破坏禅让制度,自己登基,改国号为夏,据天下为己有。各部落的酋长、首领和强人尊重启的共主地位,也纷纷效法,把部落范围内的土地、庄稼、牲畜化为私有,华夏大地私有制社会逐渐形成。伯益见启势力已大,无力抗争,只得忍气吞声,尽心辅佐其一年,适逢古州部落间因争田发生械斗,伯益上书启帝,罢免了灌兜。灌兜的从众不服,他们说:“若不是灌兜用欲望激励莱、夷人的积极性,怎能有那么多人勤奋生产、不舍昼夜的劳作,苦想各种办法开荒种粮,驯化牲畜,建起这片乐土?”他们认为灌兜倡导的思想和办法,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应该传承发展下去。灌兜见罢免已无可挽回,便率众登上峪山,结庐而居,研究整理自己利用欲望激发生产发展的学问。伯益见古州龙门崮山前的菱湖,是洪荒时期天下名水汇集之地,大禹疏掘洪水入海,水之精华积聚于此凹地,连接四疆名山的水脉仍然相通,因此,辅佐夏启一年后,致仕归隐,携带水脉图来到这里,居住下来,饮水辟谷,修仙体,守菱湖,寻贤择徒,代代相传,使四方人民受益,人们尊称他和他的传人为“菱湖老人”。

光阴荏苒,一晃数百年过去了。灌兜的思想,在从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延续中不断发展,登门求教、请他们讲学的朝臣仕庶络绎不绝。在私有观念的驱使下,夏王朝几股势力为了利益争来斗去,几度失国,几度夺回,传到夏桀时,私欲侵入帝王和大部分朝臣的骨髓,夏桀筑寝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兴酷刑、宠妹喜、穷兵黩武,沉湎于酒池肉林;群臣也尔虞我诈,争宠倾轧,穷奢极欲,国事日非,饥民遍野,群起抗争。古州因为土地膏腴,盘剥尤甚,东夷民众被逼造反,抗击程度持久激烈。

夏桀率军进剿三年,没有成功,在奸臣姒泰华的撺掇下返回都城,与妃子妹喜,朝欢暮乐,不问政事,留下大将关龙逄继续进剿。经过几年的征战,夏军已是人困马乏,粮草不继;东夷义军也是死伤累累,疲惫不堪。

深秋的一天,两军在古州西南部山区的逄峪关隘相遇,义军佯退伏击,奋力突围。大将关龙逄见义军衣衫褴褛,都是官逼民反的穷人,皆有为图存而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夏军数年奔袭,兵为建功,将为社稷,也有拼死一战之意,他意识到,这场恶战下来,两军人员将所剩无几。正当他挥剑指挥时,探马飞至,呈上文书。关龙逄接过一看,脸色顿时煞白,原来上面写的是商王汤已率军逼近夏都,夏桀依然腐化如故……关龙逄仰天长叹:“夏朝将亡,此战胜了也无力回天,怎忍再让数万兵卒民众生灵涂炭。他飞马跃上逄山之巅,向对峙的两军高声喊道:“桀王无道,民疲兵乏,天欲灭夏,兵民解脱,现息兵罢战,尔等各寻生路去吧!吾生为夏臣,死当夏鬼。”说罢,转头跳下身后的千丈悬崖。

两军士卒放下干戈,跪地叩拜,忽见高空白光一闪,一道彩虹向坠到悬崖之半的关龙逄飞来,哪料一朵乌云从空中飘过,遮住了关龙逄身上的阳光,彩虹飘处把关龙逄的影子牢牢地托在了山崖上,人却摔下山谷,身受重伤。白光化作一位夫人飘落在关龙逄身旁,抱起他痛哭不止……这位妇人就是关龙逄的爱妻——石仙。她幼年丧母,被广成子携至仙府修行十年,练成仙体,由外祖父做主嫁于关龙逄。今晨,她正在庭院看童子植树,眉宇间忽觉阵阵寒气,情知龙逄遭难,赶来急救。

石仙抚摸着关龙逄的面额,轻轻吹着仙气,关龙逄慢慢苏醒过来,断断续续地说:“我家世代食夏君之禄,当生为夏人,死为夏鬼,夫人何必救我!”

石仙流泪叹息:“夏桀昏庸无道,气数已尽,夫君一生忠义,当识天时,何必为其殉葬!”

关龙逄挣扎着站起,目光如炬:“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现既不能战死,当回去死谏。”

夏桀哪里听得下忠言,竟将关龙逄杀害。

石仙含泪将关龙逄的遗体葬在逄山脚下,修冢植柏,日夜奠祭。关龙逄遣散的将士缅怀将军忠义,不愿离去,在关龙逄的副将公伯的带领下,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们痛恨灌兜派的学说,整理关龙逄的着述,研究恢复天下为公的境界,平时耕织,闲时讲授忠义之策,创立出了一个新的流派。

石仙见两山之北的龙门崮,左携群峰绵延似龙,右挽诸岭略呈弓形,崮前双溪奔流,清澈见底,半山杏花香气袭人,遂在此结庐定居,深研仙术。她仰观天文,吸日月之精华,究宇宙之奥妙;俯视旷野,纳大地之底蕴,究人间万物之哲理,终列仙班,自号良姑。她取两派之精华、剔两派之极端,创立出个良派学说,也常在这里收徒授策,讲授良知、良行、良心之说,也成为一个流派。

三个流派经常发生争论,公伯一派认为,人生当以忠义为先,徇私苟活无异于禽兽;灌兜一派则认为,欲望为人生奋发的动力,没有欲望,社会发展将停滞不前;良姑一派赞同忠义,又觉人生碌碌,难尽脱俗念,忠义为本,兼顾众利,也算得良人,大有中庸之意。人称他们为龙门三派。

三派之外,还有一门义士——观通老人,是姜太公的嫡系传人。当年,姜子牙封在齐国,政务繁忙之际,唯恐后代不肖,学说失传,乃择一贤徒,精心传授多年的心得,代代相继。田氏篡齐后,嫡系传人不愿为当政者效力,也在国都之东的龙门,寻一清静洞窟修习。经常云来雾去,人们误以为仙。尤其是他指点风水,为人勘舆,颇为灵验,四海之内,多有相求者。

岁月流逝,朝代更替,眼见得一个个王朝在物欲横流中腐化衰败,一个个新的王朝在公义大旗下兴起,往返无穷。特别是近百年来,东西方列强竞相侵入古州,农民义军揭竿而起,战火连绵不断,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各种学说融汇激荡。一时间,众多王室贵胄、鸿儒世子隐居山野,讲学授徒,宿将义勇散落民间,习武保家,纷争更甚。观通老人深感聒噪,经常为各派诘难质疑,评论高低。

龙门三派除了开馆设坛,还把本派的精华选编成书,每逢阴历三月初三清明,就将其放于龙门崮石老坡沟一块名为“石躺躺”的巨大石板上,等孩子们来抢。能抢到者,或择三派中的一派师之,或将三派综合融会,取其精华。习文者可居榜首,为官者可登高位,从军者可为名将,练功者可盖武林,经商者可成巨富……其他一些项目间杂其间,遇到三虹贯日,抢书的项目可提前举行。

阴历三月初三过清明节,每六十年才遇到一次,长虹贯日的景象更是百年一遇,按习俗,抢书这天,方圆百里六岁以下的儿童,都要于鸡鸣第二遍时赶到一个叫“大箭头”的村落,待鸣叫第三遍时,击鼓出发,谁能第一个赶到“石躺躺”前,把放到巨石上的书取走,这孩子长大后必成英才,有所成就。

这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因此,家家户户提前准备。就是那些幼失父母的孤儿,也跃跃欲试。三名同学邀捷舟一起参加。捷舟知道,季述是父母掌上明珠,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耕种薄田二三亩,不至挨饿受寒;李逊幼年丧母,父亲靠一手缫丝的手艺,东奔西走,一家未曾断顿挨饿。自己孤苦一人,又逢兵荒,讨得好时,能混个半饱,若是乞讨人家断粮,便空手而回,沿途挖几把菜根,回到古庙中点起野草枯柴,煮来充饥。离抢天书的日子不远了,正是需要增加营养、积蓄体力的时候,也该早点想想办法。

这夜,他仰卧神殿一角的草堆之中,望着庙堂窗棂外的点点繁星,细细琢磨着下一步的计划:田庄褚奶奶怜贫惜孤,对他常有照顾;章庄王爷爷膝下无子,对他也有体恤之情;乔庄申大爷夫妇已过中年,没有子女,对他有种别样情怀……捷舟在周围几十里地以内排出六七户人家,准备在临近抢天书的前两天去讨要些吃食,积点体力;只是春荒之际,家家饥寒,仅这几户人家已是难以为继。他思来想去,突然双眼一亮,想到了田鼠仓,田鼠是吃坚果和谷类的动物。秋季,万物结籽,田鼠忙碌着四处采食,通过长长的洞道藏到地下一个精巧构筑的仓库里,足够冬春两季食用。寒冬,有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常提把铁锹,踏着积雪在野地里昼夜观察,有经验的,能发现洞口,挖出几十米就能找到鼠仓,大的能有几斗粮食和坚果;小的也有几十斤之多。想到这些,捷舟兴奋不已,弯月西斜才沉沉睡去,梦中他仿佛看到成堆的粟米谷粒堆在自己脚下,稚气的双颊浮起了微笑……

同类推荐
  • 可不可以不结婚

    可不可以不结婚

    讲述了大龄青年在家里逼着相亲、催婚的情况下,坚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在坎坷的恋爱道路上坚定不移,最终修成正果的都市爱情故事。
  • 蜀山剑侠传1

    蜀山剑侠传1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咕噜烧烤

    咕噜烧烤

    天桥盛产故事,是否与这地方的流动性过剩有关?我没把握,先说一个来听。三十年前,我们清都城有了第一座天桥。从它胯下轰隆隆穿过的火车,飙远了,让人想起娃崽们的胯下之物——他们喜欢夹一根竹篙,在晒谷坪里蹿,把自己想成火车司机,满嘴吆五喝六,牛皮哄哄,下一站,武汉都不停,直达北京。仿佛就在转眼问,我们胯下骑过了玩具车、单车、摩托,少不了时软时颠的女人,我们飙得比三十年前更远,却回想不起自己怎么就胡子拉碴了。过天桥人行道,大家都走得快,脸色像煤油灯罩子,一桥灯照着,更显烟熏腊肉色。
  •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结婚四年的严佳感叹婚姻生活如此平淡,跟丈夫方振乾开玩笑说想红杏出墙一番,却不料一场婚姻危机却在向她悄悄逼近,方振乾的初恋女友华梅在海外飘了一圈后又回到国内,千帆过尽,还是觉得方振乾最好,在偶然与蓄意的双重机遇下,她跟方振乾越走越近,终于,一场情感纠葛在三人之间引爆了……
  • 让我在哪里签字

    让我在哪里签字

    今天我已采访过几个人了,他们的皮肤都溃烂了,满脸的黑痂。严重的肝都损坏了。我一直在整理他们的材料。那些打工者的悲惨遭遇,搞得我茶饭不思,我一直将心比心,如果我也在他们的队伍中,我会怎样?我无法想像。我每写下一段文字,就会有一个中毒者晃动在我眼前,他或她流着泪,无助地望着我,指望我能帮他们脱离苦痛。我悲愤难抑。
热门推荐
  • 倾心之恋:冷酷王子的天使宝贝

    倾心之恋:冷酷王子的天使宝贝

    仙勿动情,人勿恋情可她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劫数他找了她十年,念了她十年,恋了她十年那年白樱花开正好,两人目光相示的那一瞬间,便注定会误了终生她没告诉他她的姓名,他只知道她叫梦儿,在梦幻的年纪遇到了梦幻的你,那一头飘逸的紫发却成了他唯一的执念...他告诉了她他的姓名,但是这将成为她心中沉睡的记忆,那一对相恋的手链注定是造化弄人的见证...可是,看似这一段清纯如白樱的爱恋,虽谱成了恋歌,也揭开了那一层迷雾包裹着的秘密...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这爱情虽好,却难永恒..这场跨界之恋,究竟又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呢...本文属正常文
  • 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

    “喂,笨鸟,你就从了我吧。你看。你的裸体我看过了,你的嘴巴和脸我也吻过了,你的手我也牵了。这要是放在古代,你就等于是我的人了。今天这样,明摆着就是约会了,你说你还在扭捏个什么劲儿?”停住脚步,沈先非面部抽搐地僵立在那儿,迟迟未转身,脸上豫隐地透着一丝怒气,强忍着不发作。这个迟钝的丫头。转过身,他对着她吼了一声:“保证书追加两条:不许打架,不许喝酒。”“喂,在和你说男女朋友的事,你扯保证书干吗?”桑渝白了他一跟,真是个好没爱的家伙。
  • 幸福像花儿

    幸福像花儿

    自从爷爷去世后,蓝芷若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了。可是老师却偏偏让大家以《幸福》为题目写篇作文。蓝芷若看见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嘴,非常担心他们会因此离婚。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芷若被选为辩手参加“金钱是否能带来幸福”的辩论赛。在准备辩词的过程中,蓝芷若慢慢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 Leaves From Australian Forests

    Leaves From Australian Fores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婚不离家

    离婚不离家

    夫妻俩为什么会离婚?离婚后俩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而最终怎么会走向离婚不离家的地步?两个已不再是夫妻的男女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他们最终走向哪里?会幸福吗?<br/><br/>跟文的读者请加群:16698382,23606237,14283680<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半夜惊铃

    半夜惊铃

    微信遇见美女,应约而去却是一夜惊魂,阴气入体命不久矣的苏彭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的弟弟被鬼缠身,为了救自己的弟弟,苏彭找到了村中懂得阴阳命里的剃头匠帮忙,原来一切遭遇缘起两年前的一桩旧事。扎纸人,烧替身,捉鬼斗法,迷雾重重的案情,诡异多变的事件,从此,苏彭跟随师爷走向了一条奇特神秘的道路。
  •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清州,是图国最有名的商业城市。它地处浪沧江和运河的交汇冲要之地,与吴旭国隔海相望。因交通便利,清州物资交流频繁,经济迅速地繁荣昌盛。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经商贸易,富商大贾,动辄数百。其中最富的当属盐商。清州是产盐要地,盐业是高利润行业,它让清州人迅速发家致富,积累了巨额商业资本。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他们最为恰当不过,而其中,又以世代盐商冷月……
  • 花开夫贵之娘子报喜

    花开夫贵之娘子报喜

    “你姓花不姓木,你是我家的下人!”因母亲出身卑微,花末末被家人当做丫鬟使唤,最后被虐待至死。闭眼再一睁开,曾经备受欺凌的花末末已换了个魂,她是杀手宋姬。刚来就被奶奶卖给有儿子的半瞎子男人续弦,宋姬暗暗打算着如何恢复自由。不想相公家的日子不安稳,老是有刺客出现,一天半夜,相公左右分别捞起包子和媳妇,半夜离开了家。宋姬这才知道,相公不瞎了,小包子是别人的。这都是啥事?“媳妇,我们去找个地方种一庄子的花,好不好?”“好。”呃…她怎么回答得这么自然?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