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1500000020

第20章 良策重绘江山美(1)

编者导读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政策符合中国的实际,干部的觉悟、作风,与党的要求相一致,他们与群众同睡一个房、同吃一锅饭、同耕一片田,呕心沥血,千方百计领导农民发展生产、支援建设,成为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从而形成依靠自己的宗旨和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伟大创举。积贫积弱的中国,虽然没有多少有钱人、没有多少财产巨大的富户,国家也没有多少资本,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人拿出一个鸡蛋,就聚集了恢复一个工厂的资金;一人拿出一块钱,就聚集了恢复一条铁路的资本;每户出一个劳动力,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建设大军。这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智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捷舟和伙伴们在学习之余,与长辈们一起辛勤劳作,经历着各种艰辛,投入这股建设洪流,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第十二节医创伤山乡援四方

送粮队伍回到村头,遍野是抢种的人群,只是缺乏农具,很多人不得不用木片制成的木锨翻地,可进展太慢了。

赵殿辉找来村长王季冰商量:“季节不饶人,能抢种多少就先种多少吧,种不上的,明年种春庄稼,这工厂搞不起来,发展农业受掣肘啊!”

“只能这样了,看来支援工业还得下大工夫!”王季冰回答。

“支援也不是句空话,我们庄户人家有什么?就地里刨来的粮食吧!季冰啊,咱们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下一步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恢复交通,少不了要我们出人出物资,这可是国家建设的百年大计,我们不能装熊!”赵殿辉嘱咐。

“那还用说,对国家有利的事,我们妙疃可没落后过!”王季冰说。

“趁现在秋末,把义仓再恢复起来怎么样?搞大一点、装满一点,这样,哪里需要支援,拉上就走。”赵殿辉提议。

“好啊!我这就去布置,抢种过后就干。”王季冰答应着。

他们说的义仓,是古州乡镇一种老的传统——各个村镇、各个大的宗族,都留有义地,义地里种的粮放到义仓里。村民有热心公益的,也可给义仓送粮,这些粮,主要用于救济鳏寡孤独、赈济灾民、支援修桥铺路;穷孩子考上学校,家里供不起,也动用义仓供给。

秋种结束了,翠绿的麦苗一垅垅长起,妙疃全村动手,修了个又高又大的义仓。乡亲们算计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把家里的粮一盆盆端来,倒进粮仓里,装得满满的。

进村探消息的辛席童,看到义仓,后背直冒凉气。他跑回西峰山,钻进古刹,向一木报信。

坐在太师椅上的一木,回过头来,叹了口气:“唉,按共党的说法,现在疾风骤雨式的斗争行将结束,我们的办法也要转变,以后不能再这么硬碰硬了。”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梁朝安等人听得频频点头……

几天后,古州城中一个偏僻的小街上出现了一个挂着“祥记”招牌的小药店,药店的掌柜自称穆大夫,既懂西医,又有祖传中医秘方,在全国各地都有药界熟人,能进到良药。他就是一木。

开业后的第三天,一个高大的和尚走进药店,见左右无人,怪笑两声:“行啊,老木,这药店开得不错嘛!”

一木机警地瞅瞅门外,转回身来,压低声音说:“现在共党政权日益巩固,我们得事事小心。”

“怎么?我们还能不干了?”梁朝安把僧袍一撩,坐到木椅上。

“不是不干,是不能让他们看出破绽,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更精细。今后,我的任务就是追山魂,找藏宝图,借助治病采药的机会,为霍克神父搜集情报,蛊惑人心,还能多少赚点活动经费。”说到这儿,一木叹口气,“顺便还得找找我妻女的下落。”

“我是打过仗的人,喜欢冲锋陷阵,像这种缩头乌龟的活儿,我一时半会儿真干不来!”梁朝安接过一木递过来的热茶,抱怨道。

“打仗你们不是共党的对手。搞建设,我看共党也不是吃素的。没有这点能耐,哪对付得了蒋介石?但是别泄气,我们的机会还多着呢!现在,铁路不通,工厂没恢复,矿山废在那里,锄、犁都买不到。共党要把这些建起来,全靠农村那几把粮食和劳动力,能蹦跶几天啊!”一木给梁朝安打气。最后,他对梁朝安耳语道,“韩战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说不定要爆发,我们的机会多着呢!”

一木的话是有根据的。秋收过后,村里的劳动力陆续被动员修公路、盖厂房、建煤矿、铁矿,一段铁路坏了,政府一时拿不出钱,家家户户把鸡蛋卖了支援修建;矿山、工厂要赶在冰冻前封顶,乡亲们凑钱买瓦,帮助如期完工。工厂矿山当年开建、当年投产;村里的劳动力开始被派往远方。

冬季到了,寒风凛冽,雪花飘飘。村里不断接到通知:派十名青壮年去静海修铁路;派三名木工去宝鸡参加修路工程;派六名泥瓦工进城帮助盖厂房;派五名青年民工去参加恢复鞍钢建设……通知由县里送到区里,区里送到高等小学,由各乡、村的学生带回村里。

捷舟是村里唯一在高等小学读书的孩子,每周都有通知让他带回。他迎着朔风,趟过一条冰河,跑上十几里地,连夜把通知送到赵殿辉手里。赵殿辉提着马灯找到王季冰,按大家讨论过的名单,一户户去通知。捷舟跟在后边,待他们安排好后,再把回执带回去。

“当——当——当”的敲门声在沉寂的深夜响起,接到任务的村民连夜收拾,磨面烙饼,全家人都在忙活!那些亲人间相互关切、相互推让的声音,永远印在了捷舟脑子里。

青壮年们拉着媳妇的胳膊:“孩子他娘,别烙了,就这么点粮,我都带走了,你们吃什么?”

年老的父母嘱咐着媳妇:“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别管那么多了,多烙上几张带着,我们在家好对付!”

梦中惊醒的小儿子闻到大饼的香味,从床上光屁股蹿下来,抓起一张就吃。孩子娘一把夺过来:“这是你爹出夫用的,他要在冰天雪地中干活呢!”

爷爷、奶奶心疼地搂过孙子:“孩子,别馋,今年咱家分了三亩好地,两亩种上麦子,明年白面大饼你尽管吃!”

当捷舟从村长、支书手里接过回执时,眼眶中总闪着激动的泪花,好在夜里没人看到。

出夫的民工越走越多,村子里的吃食开始紧张起来。人们提着篮子,到山里采集剩下的橡子、野果。

这天傍晚,大雪纷飞,刘汉卿随派粮的干部来到妙疃,听听村里的情况。派粮的干部久久没有说话,赵殿辉说:“老刘,这位兄弟是有任务来的吧?”

派粮干部支支吾吾说明来意,赵殿辉爽朗地说:“没问题,早准备好了。我们知道恢复工业需要农村支援。”

他找保管员打开义仓,白白的面粉、金黄的小米堆得满满的。

“存了这么多粮啊?!给缺粮户分点吧!”刘汉卿动员道。

“不行,这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国家发展不起来,我们还得受洋鬼子欺负!”几个端着粮食来的村民在义仓外回答。

“怎么又端粮来了啊?”刘汉卿不解地问。

“我们已约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义仓的粮要总是满的!”王季冰回答。

刘汉卿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又痛又感动,多好的农民啊!他站在义仓前,语重心长地说:“城市稳定离不开农村,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我国是个农业国,要搞工业化,主要靠农民的支援。农民要挺起双肩和工人一起承担起为工业化付出的重担,将来国家发展了,再反哺农村。”

王季冰带着刘汉卿离开义仓,向学校走去。风雪中,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地骑了过来:“刘叔,给您送急件来了。”

车上跳下的是宫义男,后边坐着的是甄玉望。

“你俩怎么来了啊?”刘汉卿问。

“明天是星期天,我爸让我俩来送个急件!”宫义男摇了摇车把说,“现在,会骑这洋玩意的人还不多呢!”

人们围上来议论:“怎么只有两个轱辘?骑上去还能不歪?”

一个青年接过来说:“让我试试!”可他怎么也上不去。

刘汉卿接过宫义男带的急件,提起马灯看着,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怎么,有情况吗?”赵殿辉问。

“唉!抗美援朝正在节节胜利,前方急需粮食!”刘汉卿说。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志愿军没粮怎么行啊!宁可我们缺粮,也不能让志愿军饿着肚子打仗。说吧,老刘,我们乡的支援粮该缴多少?”赵殿辉着急地问。

“我们合计合计吧!”刘汉卿同王季冰等村干部走进教室。

宫义男和甄玉望在街上教人学自行车。捷舟放学回来了,十几里路,他走得满头是汗。孩子们在雪地里玩着,大人们端着碗来喊他们。

“怎么都是菜团子?”细心的甄玉望问。

“孩子,今年收的不多,支援任务重,就得用糠菜凑合。”老人回答。

甄玉望拉着宫义男看了几户人家,发现每家情况差不多,他跑去同刘汉卿说:“刘伯伯,乡亲们太困难了,少要点粮好吗?”

宫义男接过话茬说:“粮食虽缺,但乡亲们没有一个叫苦的,难得啊!”

赵殿辉怕刘书记为难,也过来劝解说:“现在哪个村都一样,如果都不缴,工业怎么恢复?战备粮怎么准备?”

刘汉卿要赵殿辉再考虑考虑。

赵殿辉走出学校布置晚饭,他边走边嘟囔:“还有什么办法呢?还有什么办法呢?”

迎面走来的捷舟问:“支书,是不是遇到难处了?”

“是啊,孩子,缺粮啊!这又来了任务。”赵殿辉摊了摊手。

“支书,我出个点子,你看行吗?”

“好,说说看!”

“这么多年的战乱,田园荒芜,山高林密,野兽太多了,晚上常伤人,组织人打猎吧,肉比粮顶饥!”捷舟鼓起勇气,大声说。

“嘿,好主意!你到我家传话,让做五个人的饭送来,我这就同老刘说去。”赵殿辉匆匆转身回去。

刘汉卿对这个建议连声赞叹:“好啊!义男、玉望,你俩今夜骑车回去,让军分区送点子弹、炸药来!”

宫义男、甄玉望顾不上吃饭,骑车走了。

刘汉卿说:“专署的通知说:修铁路急需一批条筐,你们组织人上山割荆条搞编织,每个筐两角钱,多劳多得!”

饭来了,几个人边吃边说……

经过一夜的准备,第二天一大早,村里人便上了山。捷舟也拿着镰刀、绳子跟父亲去了。雪后的山峦,茫茫一片,朔风掠起林木上的积雪,迎面刮来,雪地上,野物的足印清晰可见。老猎人图恬带着儿子拴柱、外甥韩扬飞跑着辨认:“这是兔足印”“这是狐狸足印”“这是獾足印”“这是野猪足印”“这是狼足印”……

图恬是清军驻古州城的八旗子弟,辛亥革命后断了生计,流落到妙疃山里,以打猎为生,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他们扛着猎枪,跑一会儿在地上下一个套子。捷舟兴奋地跟着他们,跑得汗水淋漓。

前边的图恬突然“嘘”了一声,韩扬赶忙猫腰跑上去,静静地卧在雪地的荆棘丛里。捷舟好奇地爬过去:“嗬!两只硕大的野猪正在两棵大松树下蹭痒呢!”大树被它们蹭得摇摇晃晃。

“瞅准了,韩扬,你打右边的,我打左边的。”图恬俨然像个指挥官,不容置疑地命令着韩扬。

“瞄准了吗?”他问了一下韩扬。

“瞄准了。”韩扬答。

“好,开枪!”图恬话音刚落,“叭、叭”两声枪响,两只野猪应声倒下。但刚停了一会儿,一只在原地挣扎开来,它在地下晃了几晃,爬了起来,向荆棘丛冲来。这时,图恬和韩扬早已重新给枪填上了子弹。

“刚才你没打中要害,这一枪要打眼睛。”图恬命令着。野猪发现了,仇人似地向荆棘丛飞奔。“叭、叭”两声枪响,在它快冲到跟前时响起,野猪再次在雪地里倒下,挣扎了几次后,躺在地上喘起粗气……

日头偏西,进山的人们返回村里,担荆条的、扛苇杆的、背野兔野鸡青羊的,人人都有收获。图恬和韩扬打到的那两头野猪肥硕胖大,两个大人抬一头,走起来还晃晃悠悠,拴柱一溜小跑地跟在队伍后面。

捷舟趁下山的机会,讨要了些野味,拐进山沟去寻师傅。翻过一架山梁,听到一个小女孩喊:“舟哥哥,我们在这里呢!”

“嗬!是秋霜!”身后站着夏雨。

捷舟问:“你们怎么在这里?师傅呢?”

原来,良姑云游四海,将两个孩子重新交窦婶抚养,乔队长牺牲后没有子女,窦婶携两个女童,乡人以为是乔叔遗孤。乡间有称母为婶的习俗,叫起来也不用改口。良姑常来探看,衣食、补品随时送来,两女童称其为师傅。良姑轻功非凡,来去如燕,村民只闻其声,不见其迹,疑为仙人下凡。

捷舟觉得,这样安排再好不过。

秋霜说:“夏雨的爸妈捎信给窦婶,说过些日子来接她回河西老家。”

“夏雨回到爹妈身旁,是件好事。秋霜妹妹,窦婶带你一个,也会轻松些。”捷舟放下山鸡野兔说,“这是我们今天打的,为你们补补身子,也算为夏雨送行吧!”他转身追上狩猎、割荆条的队伍,向村里走去。

晚上,伴随袅袅炊烟,山村飘起了肉香。饭后,哨子声起,村民们来到学校古庙的大殿里,课桌早被搬到了墙角,地上燃起一堆柴火,村民围坐在地上,刘汉卿请来的小教员拿着篾刀、削荆条和蒲草,给大家传授编织各种用具的技术。

图恬大方地把野猪肉切来一大块,炖在火上,锅旁放了几个粗瓷碗,要大家都来尝尝鲜。

刘汉卿坐在人群中说:“近两天,我们学会编织,各家没事了,想凑热闹的,晚上到这里凑堆编。过几天,我们再请几个小教员,在这里办夜校,大家一边编织,一边学识字,时代变了,没点文化不行,筐编好了,去卖时,也要认识钞票的数字啊!”

“共产党,为百姓想得真细啊!”人群中发出赞叹。

同类推荐
  • 九连环之火烧石

    九连环之火烧石

    深夜的山谷,万籁俱寂,到处覆盖着黑黢黢的树林,散发出神秘气息。其中,有一小片山壁光秃秃裸露在外,寸草不生。那是一块白色半透明岩石,平坦光洁,宛如美玉;再仔细瞧瞧,则会发现表层下有许多暗红色纹路若隐若现。一名姑娘跪在岩石前,双掌合十,低头祷告:“大仙在上,小女子诚心叩拜,愿以灵魂和血肉献祭,祈求大仙显灵。”
  • 烧钱(中国好小说)

    烧钱(中国好小说)

    市里的“成功人士”谈绍前要办“烧钱”的文学大奖赛,由此吸引来一众“文学人士”,勾连起一出出嬉笑滑稽的闹剧,而出版社编辑文俊却在机缘巧合中,发现了这位“土豪”不为人知的过往。清与浊、名与利,正要好戏上演。
  • 地狱变

    地狱变

    《地狱变》收录了日本文学巨擘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七篇。其中,以《地狱变》《鼻子》为代表,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观照了“他人即地狱”的彼时日本社会心理。这种畸形的个体心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发人深思。此外,以《地狱变》为代表的作品则表现了“为艺术的艺术”的孤独者的人生悲歌。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达成“艺术至上”的理想,这沉痛代价的背后是孤独灵魂的痛苦咆哮。总而言之,芥川的小说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好以古观今,尤擅从禅宗哲学来解构故事,鞭笞人性。实属佳作,深刻而冷峻。
  •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

    《日瓦格医生》的核心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小说主人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俄苏历史上一系列复杂、动乱的阶段。作家在小说中以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为依托,把对众多问题的思考统统熔铸在了命运遭际之中。小说是诗人那个善感的心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变革时代人生存境况的反映。
  • 猜火车

    猜火车

    正月初三,当所有的家庭都沉浸在浓浓的年意中时,虹的二哥和二嫂却将母亲送到了市里,送到了虹的家里。二嫂长得瘦小,皮肤也黑,说话时两只眼睛滴溜溜直转。她的娘家在陕南,当初是二哥出门打工时结识的她。二嫂说,她父亲打工遭遇了车祸,正躺在医院里,奄奄一息。二哥说,他这女婿都有五年没去过丈人家了,这回再不去,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私下里,他又对虹神秘地说,我要跟着媳妇儿,这么远的路,万一她一念之差不再回来的话,两个娃娃谁管啊?两口子急急忙忙说完,就把母亲丢给了虹,然后拎着大包小包坐上了火车。
热门推荐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她不过是三围标准了点,脸蛋漂亮了点,竟然被帅总裁相中,塞进车里拉回别墅……还,还逼她做他未来宝宝的妈咪?该死的老天爷,又给她上演人间悲剧,让她不得不签了这卖身契……
  • 潜思维的力量

    潜思维的力量

    本书从人文哲学的角度剖析思维,创新地提出了“潜思维”这一突破性的概念。潜思维的力量相当惊人,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潜思维”的提出,必将为人们打开一个崭新的思维视界。本书本着实用、管用、好用的宗旨,将潜思维细化成若干种思维,对其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 穿越心灵的西藏

    穿越心灵的西藏

    西藏归来,头顶的天空盘旋着炎炎酷暑,一个个热浪流连忘返,炙烤着人们的耐心。酷热的天气很容易产生慵懒情绪,想要写的进藏感受便一再被搁置下来。近日,偶尔翻看西藏拍的照片,竟然是一种隔了年份的感觉。我有些恍惚了,一再追问自己:你真的去过西藏吗?若说没去过,一些情景又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干净的色彩和神秘的文化,经常会在我心灵间穿越;若说去过,可我又很难捕捉住它的神髓。对于生长在中原内地的我们来说,西藏是遥远和陌生的,“神秘”是我们心里给那片雪域圣地贴的标签。
  • 穿越之仙剑缘

    穿越之仙剑缘

    苦逼学生穿越间,仙侠异世闯云天。化为盖世奇侠缘,缘起缘灭弹指间。佳人依依难断念,救人不让芳香散。心愿已了永长眠,精彩皆在此书现。遵循原著善修缮,不凡仙剑永结缘。
  • 饕餮衔首金簪

    饕餮衔首金簪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本公子和别人出门吃饭,总是能遇见美女,而和你出门吃饭,总是会遇到死人?”青天白日之下,彩华楼中,一位骨瘦如柴的白衣公子瞪眼看着另一位衣裳朴素、袖角打着补丁的灰衣书生,“你身上带瘟神是么?”那灰衣书生叹了口气,慢慢地道:“出门?这里明明是你家的家业,你当我不知道你每次请客吃饭,都上自己家的馆子?”这骨瘦如柴的白衣公子,是江湖“方氏”的大少爷“多愁公子”方多病;而这灰衣书生自是江湖中大大有名的神医,号称能令人起死回生的吉祥纹莲花楼楼主李莲花了。
  • 书鲍忠壮公轶事

    书鲍忠壮公轶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友情小故事

    友情小故事

    人生中缺少不了亲情、友情等,本书以“友情”为着重点。每篇文章小故事700字左右,故事后面的【小启发】100~300字。每个小故事都是关于友情的。文章围绕六大主题,即“和谐、关怀、坚毅、正直、尊重和责任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情操,让他们更好地获得真正的友谊,从而珍惜友谊,以友谊而获益匪浅。另外,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倾向于有故事性的标题,故事性强一些,少说教性,故事的内容有知名人士的友谊也有一些寓言等,浅显易懂,更有利于阅读。
  • 快穿系统小白填坑手册

    快穿系统小白填坑手册

    (无男主有CP)靡画是个只开坑不更新的三无小写手只写开头不写结尾被读者从喷到骂再到黑,终于有一天靡画开满了3888篇新文不更新扑街的时候被系统(填坑号883)砸中了脑袋光荣的嗝屁了,系统表示既然缘分让我遇见,咱俩就一起填坑吧!在系统这个妖艳小贱货的洗脑下,靡画走上了填坑之路,我艹男女主角剧情不是这样的,我艹反派你拿错剧本了。我艹我当时不是这样想的,姐的小说走的是小清新路线。你他妈玩个吊杀手,此书又名《老子不认识老子写的小说》《男主和男配搞到一起》《靡画不记得自己挖的坑》《与贱货系统相处日常》……靡画一手一只鸡一手一只鸭,表示填坑小意思今晚加鸡腿(简介无能)新手开坑,不喜勿喷??(??ω???)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