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500000011

第11章 回望插队岁月(5)

从每人一盆洗脸水到我们5个女生合用一盆水洗脸洗脚。洗衣服也不再用缸里的水,和老乡一样到涝池里去涮吧涮吧就行了,而且我们还发现穿脏了的衣服,把它叠好,放几天,再拿出来穿,就能显得干净好多。我们就找出“比较干净”的再接着穿。直到实在没衣服换了。就把脏衣服攒在一起,找个时间背到沟底下,洗衣服、洗头、洗澡,一次全解决了。这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是很难想象的。就是这样,日常的吃水也很困难。我们11个人晚饭煮面条,直径1.8尺的锅就得一锅,这就得多半桶水,光做饭用水都不够。实在没水用的时候,男同学经常在下工后,每人找个空水桶去下沟背水,来回两个钟头。在陕北插过队的人都知道,那种驮水用的木桶光是空桶都是很沉的,再加上一桶水的重量就有好几十斤。

而且它还是光溜溜的,没地儿下手。扛着一桶水还要爬山,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从来二话不说。遇到雨、雪天,毛驴下不去沟,可人得吃饭,没有水怎么办?我们就全体出发,女生手里拿着镢头在前面刨坑,男生肩扛水桶在后面跟着,一步一个坑地往山上爬。大家齐心协力,尽管浑身连泥带水都不成样子,可是没有人抱怨,没人喊苦,照样有说有笑。有次下雨,从沟底下往上爬,徐少峰脚下一滑,水桶一下子从肩上出溜下来,砸到他的脸上,鲜血顺着鼻子往下流,大家忙问他怎么样,还是歇歇再上吧!他什么话都没说,用手把血一抹,把桶又抡在肩上,继续上山。雨太大时,人也下不了沟,我们就接屋檐的水凑合一顿。艰苦的生活磨炼了我们,也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但是村里缺水少驴的现状,生活上的困难,时时在困扰着大家。我们开始考虑怎么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最该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水!水是生命之本!要想办法把水引上来,有了水,不光人畜的饮水不发愁,解决牲口短缺的矛盾,还能灌溉农田,种植蔬菜,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存条件。于是,我们平时干活时就经常和队长聊起怎么解决用水的困难。

现在想起来我们也很感谢我们村有个比较开明的队长。他是一个见过些世面的人,过去曾跑过许多地方,知道外面的世界和这里很不一样,也知道村里的落后状况要改变,所以他也力主引水上塬。1970年国务院召开了“延安地区插队知青工作座谈会”,北京市从各个部门选派了人员到陕北与插队知识青年同吃住,主要管理知青们的生活和学习等。分到我们队的干部是北京机械构件厂的,他懂技术,也有一些圈内的关系。于是队长和这位北京干部一起,打着支援老区建设的旗号,到公社联系贷款,去北京跑设备,多方周折后,终于购置了引水上塬所用的无缝钢管、水泵等配套设备。设备解决后,到了冬闲时节,队长就分派几个男社员和我们男生一起下到沟底打眼、放炮,把原来沟底驮水用的小蓄水池扩大,作为山下的储水池。但是山上也得建蓄水池,修蓄水池需要用石头,村中其他壮劳力就到离村20多里的雷道河去拉石头。我们分配好,两人一辆架子车,因为中午回不来,我们都得带上干粮。去的时候挺轻松,拉的是空车而且是下坡路。一堆年轻人说说笑笑,连跑带颠儿的一会儿就到了拉石头的地方。回程可就不同了,车子放上大石条分量就不轻,而且都是上坡。

这一路没有一步是轻松的,稍一松劲儿车子就顺着坡往下滑。大家谁也不敢松劲儿,驾辕的、拉襻绳的都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向上爬着。大冬天的大家将棉衣的扣子都解开了,但是里面的衣服还是让汗水浸透了,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北风又吹得浑身哆嗦。那时,哪还有什么水呀,饿了,就是啃几口干粮。累了,坐下歇歇,起来接着拉。有时候累得真不想动了,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可是,想想这是为了以后用水方便,是为了以后少爬多少回山,累也得坚持,一天一个来回。一趟一趟、一根石条又一根石条……建整个蓄水池所用的石头,就是靠我们一趟一趟地拉回来的。材料备齐后,队里请来了匠人在村头选好的地址上打地基砌墙,盖起了储水池。在厂子工人的帮助下,把无缝钢管一截截地从山下接到塬上的储水池。引水上塬的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早早地来到储水池边把储水池围得严严的,当听到哗哗的水声在池中回响,那激动的心情也随着哗哗地水声在激烈地跳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从此,二里半的村民结束了世世代代下沟驮水、背水,平常不敢洗手、洗脸、洗衣服的艰苦日子,我们用水再也不受限制,到蓄水池打开龙头一接就可以了,和城里头的自来水一样!

那感觉真好!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用扁担挑水的感觉,虽然已经是个劳动好手,但还真不会挑水,扁担放到肩上前翘后翘,左右摇摆,就迈不开步。可还是高兴!高兴!心里那个舒坦。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把第一挑水担回家。觉得好像水的滋味都比原来甜。到了晚上村里还专门放了电影,庆祝“引水上塬”取得成功!那可是全宜川县最早把水引到塬上的村子。那是我们在二里半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次回队探亲,我专门去看了当年修建的蓄水池。站在那里,看着它,思绪万千。往事就像电影一样在回当年修建的蓄水池今日蓄水池放,那么深刻,那么清晰,久久不愿离去。老乡说当年修的水池还在用。政府在这条塬的最高点修建了水塔、铺设水管,给各村修了新的蓄水池。(宜川县已经把引水上塬的工程当做大事来抓,现在已经村村引水上塬,让社员的生活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变)现在老的和新的两个都在用,均被个人承包了。

村民用水时就去买水。社员们也从窑洞搬到了塬上,家家盖起了新房,也都购买了农用车,现在各家都不挑水了,都准备了水车,条件好的家里还有水窖,还有太阳能热水器,时不时地还能冲个澡。水,再也不是那么金贵,用水再也不用那么难。变化太大了!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老乡们的生活终于得到了很大改善,日子越过越好了!

(作者系北京市马甸中学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二里半大队插队,于北京地铁公司退休。)

爱子

孙怡茹

爱子,大名赵爱珍。我们刚到村里的时候,她十一二岁,和村里的孩子们一样,从早到晚跟着我们。他们总是在窑门前站着,却又不敢走进窑洞,小手扒着窑洞的门框伸着头往里瞧,听我们说话、聊天,看我们吃饭、活动,就连我们洗脸、漱口、刷牙、梳头都觉着新鲜,看着我们就像看稀有动物一样,还总是追着我们要毛主席像章。要是给他们一个,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紧紧地攥在手里,生怕被旁的娃抢去似的,兴冲冲地跑到村中去显摆。

爱子她个头很小,梳着两个小辫,穿着一身不大合体的明显缝补过的衣服,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我们,好像总有看不完的新鲜事。时间久了,我注意到她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不是简单地瞧稀罕、凑热闹。我们之间说话聊天开玩笑时,她听明白了也会跟着我们偷偷地笑,听不明白的时候,就只见她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充满了疑问地望着我们,好像在说:“你们再讲一遍,我还没听懂呢。”闲暇时,她总是问我们,这是咋样?

那是咋样?显露出很强的求知欲,而且小脑瓜还挺好使,你对她说什么她都能听明白,很招人喜欢。从那时起我们就教她怎么刷牙、漱口,教她讲普通话,她也像小老师爱子一样教我们说宜川话,当地管“在一起”为“一搭里”,管“手绢”说成“帕子或汗巾”,对结过婚的女人说成婆姨,还没结婚的女娃说成女子,“小孩”

统称“碎娃”,“拿上”当地说成“扞上”。这之中闹了很多笑话,我们语言上的相互学习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将平时攒下的需要清洗的衣物集中起来,拿到沟底去洗,清洗的同时也搞搞个人卫生。爱子也跟着我们,一起下沟洗衣服、洗头、洗澡。这是村中从来没有过的事,她这种做法在村里的女孩子里便显得“不着调”。村中其他的女子看着又羡慕又嫉妒,对她的议论更是可想而知。她的父母也时常呵斥她,但是她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和我们在一起“耍”,后来干脆搬到我们窑洞里和我们睡在一个炕上。我们学习、排节目,她就在旁边看着、听着,有时还跟着我们一起学说唱、做表演。我们看她爱学,就教她,她学得很快,一教就会。很快地,她就变成了我们同住、同耍、同欢乐的好伙伴!

渐渐地我们对她的家庭情况也有所了解。爱子大(父亲)赵正德(村里人都叫他二阔人)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我们经常和他在一起干活,他对我们这些知青很照顾,经常嘱咐我们一些日常要注意的琐碎事。我们也常爱和他开玩笑,嘻嘻哈哈的,玩笑开大了,他也从来不急不恼的。他共养育了7个子女,5女2男,爱子排行老三。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挣工分来维持生计,生活并不宽裕。爱子的大姐早早就出嫁了,二姐很小也就开始帮忙下地干活。

爱子从小就定下了娃娃亲,只是年岁太小还没出嫁。当时陕北人常有给自家孩子定娃娃亲的习俗,经常是将男方家送的彩礼给自家的男娃相亲用,或者将彩礼弥补自家家用。当我们听说爱子已经定亲了,很是惊讶!这才多大的孩子啊!而且听说她本人并不愿意这门亲事。爱子当时还小,那时农村还很封闭,给孩子定“娃娃亲”是很平常的事情,村里的孩子们也不知道婚姻可以自由选择,就是和别人一样顺从自己父母的安排。那时,我们认为这是旧习俗的延续,是不对的,我们就“义愤填膺”了。于是,我们就向爱子讲解婚姻的意义、重要性。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现在可以由自己选择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告诉她,应该主动向自己的父母表明自己的态度,争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选择自己愿意走的路。于是,爱子大胆地向父母说出了心意,家里当然是反对的,但她依然坚定自己的主张。我们也在她父亲那里“敲边鼓”,有时也半开玩笑地给他“讲道理”。没想到,我们的劝说竟然起了作用,她父亲听进去了,真给爱子退了这门亲事。我们当时那个高兴,就好像打了一场大胜仗。

多少年后,我们都进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才深深地体会到爱子父亲当时要给女儿退婚的勇气和决心,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在当时的环境下,农村哪有随便就退婚的?婚姻是大事,既然双方已经订婚,要退婚就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男方家也不肯轻易罢休啊。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她家?亲戚朋友该怎样解释?不清楚的人会添油加醋,会给自家带来什么影响?另外,退婚就要把订婚时收的彩礼全部退还,爱子家的家境会更困难,以后的日子咋过?我们这些学生娃算什么呢?只会说大道理,也不能帮助他解决具体困难。现在想来,爱子有个爱他的好父亲!是他给了爱子一个可以自由选择人生的机会。遗憾的是,40年后,我们再回到队里时,爱子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

渐渐地爱子知道外面世界还很大,还有一个和这里完全不一样的天地,还有很多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那个未知的世界对她充满了诱惑。能够退婚,使爱子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冀。她深深知道现在的自由来之不易,我们也鼓励她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念好书,才能有出路,才可能有机会出去看看世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女子养大了就嫁人,就是人家的人了,家里对女孩根本不重视。一般也就是念个两三年识几个字就行了,稍长大一些,就要去帮家里干活。爱子坚持念完小学后还要上中学,这在她家里可是一件大事。像她家当时那种经济情况,她还有弟弟妹妹,家中生活本来就很艰难,怎么可能还出钱供她念书呢?就是可以供孩子念书,最大的选择也是她的弟弟们,但是爱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反复央求父母,让她继续念书,保证好好学习。她还拿我们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做例子,说明有知识的重要性。终于父母拗不过她的执着,同意她继续读书。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不偷懒、请假,认真学好每一天的课程,按时完成作业。上中学后开始住校,不管学习多紧张,多辛苦,她都坚持每周回家里干活,洗衣、做饭、喂猪、喂鸡,放下扫帚拿起锨把,小小年纪就里里外外地操持起来。经常是忙完了,也该回学校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家里能有点口粮让她带走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时为了凑够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学费而东借西凑。常常是带着咸菜,含着眼泪赶回学校。为这她不知落了父母多少数落和埋怨。但她从不吭气,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让我读书,说什么都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一段时间她到我们这里来的次数也少多了。她就这样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走上艰难的求学之路。

同类推荐
  • 美丽的家

    美丽的家

    居民丁:你找个焊工,把垃圾道都焊上!居民戊:让不让养鸽子,你们拿个准主意!居民己:我们楼上老摔碗,一天摔一个,摔得我妈都快神经了!居民庚:我他妈没工作,你丫得给我找个工作!居民辛:主任,你知道么,锅炉房里有人养一毛驴!大民可能根本没听见,只是陶醉在众星捧月的感觉之中,居然挥舞手臂,朝大家频频摇动,就像领袖迟缓而威严的动作,也像电视里时髦的总统竞选人。他真的醉了。传来了急促的小号声。
  •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是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以至清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
  • 含羞草

    含羞草

    本书是贾永新的作品集,收录了作者的诗歌、散文等多部作品。本书包括散文和诗歌两部分,作品所表现的均为作者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题积极向上,语言文字质朴感人,可读性极强。
  • 雏鹰展翅

    雏鹰展翅

    在国人的记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是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体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将近30万各族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透过头顶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目睹了声势浩大的开国阅兵式。阅兵式的高潮是:当地面的炮阵分队和汽车坦克分队经过主席台上,天空中同时出现了飞机方阵,人民空军共有26架各型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稍稍了解一些空军历史的人们都会知道,人民空军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11月11日,也就是说是在开国大典一个月之后才正式建立。
  • 午后三点

    午后三点

    那头由黑炭铸成的硕壮巨牛,牛头向东,盘尾向西,凝卧蛰伏,藏形 匿影,一副敛财聚福之相。前来卧牛安宅的阴阳先生安托儿一再告诫道: “这是卧财牛,宜静不宜喧,宜藏不宜露,安安稳稳,平平静静,方保富 贵仁人。”
热门推荐
  • 珏诅之争

    珏诅之争

    “珏诅”,是很久以前的一位武林盟主留下来的东西,珏诅在武林中象征着绝对的地位。“得珏诅者,得武林。”这是那时传下来的传说。这也让那些奸佞之人投机取巧。每当武林盟主换届时,江湖必然腥风血雨。不少英雄豪杰为争夺珏诅,悄无声息的被抹杀。珏诅早已没了当年的神圣,可它依旧是地位的象征。几经流传,到过万剑门,飘渺门,以及当时的几大门派,之后被夜殇阁夺取,便没了下文。据传言,珏诅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四海客栈。没人知道这个消息来源于哪里。在武林中人在四海客栈几经波折后,便也就不了了之了。江湖最终平息。
  •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作为从小失去母妃的长公主,被其他姐妹陷害失去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面对父皇的不闻不问,她只能被迫去斗争去保护她身后代表的那个大家族,其实她最想做的还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鲤若安好(一)

    鲤若安好(一)

    惨遭失恋的许安生,复仇路上遇学长,“前男友的一百种死法”尚未上演,“现任男友怎么这么难追”已经拉开序幕!精英医科生×失恋“复仇者”这世界上我绝不会违背的,除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有你。
  •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老海拉尔的“日本大夫”

    海拉尔的一切都时时刻刻在她的心上。该问候的她问了一遍又一遍,该帮助的她不遗余力,不停地往中国寄钱寄东西。一年年过去,她真的很老了,身体向前躬成一棵干枯的树,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使人们想起冬天来临之前的晚秋。魏大武女士给我找出了她精心保存的一封信,那是中村在生命的尽头对中国最后的表达:徐琳,我想你,徐冰琳,我想你,我想你们,我想你。整整的两页信纸,就是同样的一句话。当徐琳老人给我讲起这封信的时候,她忍不住掉泪了,她说,世上最苦不过人想人,我的老师辛苦了一辈子,临了临了,心里还装着那么多的思念,她是多么孤单啊……
  • 佛说善恭敬经

    佛说善恭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还爱着你,比想像中更深

    我还爱着你,比想像中更深

    爱过,失去过,那么还留下些什么?世界这么大,我们相遇一场的意义是什么?所有的失恋都有意义,但那其间的智慧需要自己去认领。25个与失恋有关的故事,25段写给失恋者的谏言。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雷达,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
  • 至此终年

    至此终年

    如果你遇到一个老师,曾是个外科医生。十三岁那年,他和你的母亲在同一间医院被抢救,却意外地,在六七年后,听不见声音,上不了手术台,拿起书,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如果,他和你一样,有个遗弃自己的母亲,不能说出口的父亲。如果,他是因为一场举国的救死扶伤,损失了该有的健康。如果,他爱你。你会舍得,不爱他吗?——得顾平生,平生已无憾。
  • 学习改变命运(全集)

    学习改变命运(全集)

    在知识如此迅速激增、变化和老化的今天,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当然是学习,爱学习了。不学习者就会停滞不前,迟早丢掉饭碗。一个懂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会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因为知识是获得生存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李嘉诚也曾经说过:没有学习就没有未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我们更厉害的人还在学习。学习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当你可以学会你想学的人和东西时!让我们把学习进行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