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500000004

第4章 市井写真(3)

寺里的这次被吓,虽说心灵中多年留下了阴影。但这儿的美景,实是美得无可伦比。这里的喇嘛大小不下一百人,还不算在静坐堂里静坐的喇嘛在内,大喇嘛和小喇嘛各成院落,每个院落都栽满了茶花、十里香、杜鹃、梅花、桂花等类的花草树木,能一年四季交替着送香味给禅院。饮用的水从高山上涧溪里引来,用松木挖就的水槽引到直接用的如石缸、灶等地方,不用水时只需将水槽翻个底朝天,用水时将槽翻正,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下。水清味甘,清爽凛冽,即使夏天有人来游玩,爬坡走得满头满身都是汗,热不可当时,只要能喝上这儿清冽的一口凉水,就会觉得爽凉透骨,刚才的疲劳不知跑到那儿去了。

这里的大喇嘛原来是处居活佛,在数年前(约1939年前后)圆寂,其转世活佛由西藏主寺卜定后的接班活佛,大约是位父亲,舍不得心爱的儿子,去受一辈子孤独,而没来上任,所以这独尊之位仍然空着,一切教中事务,均由寺中的“克母”和“倡俊”(寺中管理日常事务僧首)主管。我们住宿的僧房主人称“大登”,大约是主管寺中经济的“倡俊”。他态度和蔼可亲,随时笑脸迎人,在我印象里,始终是个神仙般的人物。这儿终日寂静,除了白天间或来朝佛逛庙人的片时嘈杂外,整日整夜终是寺僧们的早功晚课时的钟磬声、念经声,山鸟的应和声和松声泉韵相伴,真成了名不虚传的人间仙境了。

祭火神

那年冬天里的一个深夜,不知是怎么起的火,半夜里突然听得“救火、救火”的呼声,一骨碌赶紧爬起来一看,只见在四方街一带,大火映红了半边天,“哔钹!哔钹!”的大火爆炸声隐隐可闻,这场火直烧了近两个小时,由四方街的西南向数户铺面,一直延伸到现云阁;当时的现云阁是丽江经济繁荣区之一,共烧了近百户人家,其损失应当说是难以估量的,但这灾难对一个刚满十岁稍零的孩提印象而言,不几时也就丢在脑后去了。

1942年春节刚过,按当时的规定,好像春节过节只是五天,每年的初五一过,就会随处见到张贴着布告,什么“年已破五,禁止赌博”的字样,似乎当时在春节期间,是特许老百姓赌博的,尽管这仅是装面子以遮人耳目罢了。

约在初十前后,只见四方街整个都搭满了布棚,里面用各种红、黄、绿等颜色的色线,扎成了各种花饰装束一新。地下铺满了青绿色的松毛,在正中央的一间里,搭上了个像平常人家楼上佛台般近似的台子,台中央安了一尊极为奇怪的菩萨,据说那是火神老爷,那火神爷全身金盔金甲,红脸红须,眼如铜铃,舌如赤炭,真像是一团正在燃烧的烈火,望之令人生畏。大概就是什么“祝融”和“关伯”之类的人物了吧!如果是胆小些的孩子是不敢单独去见这样的恶菩萨的。接着便是和尚和喇嘛们吹吹打打及念“消灭经”等的佛事活动,整七日七夜,真闹个没完没了,第六天是最热闹的一天,由几个小青年扮成“四大元帅”,什么赵元帅、马元帅,又是什么“四大天王”,大概也就是封神榜里的牟里青、牟里红、牟里寿、牟里发等人物吧,他们穿戴的服装,完全像戏台上唱戏者们的装束和脸谱,从早上八时起,先是由和尚喇嘛们声嘶力竭的一通诵过经后,有几个人对那红胡子神行过跪拜礼,徐徐把他抬起,并抬上了早已准备就绪的彩轿上,大概是经过了连日来的念经和谢佛活动,似乎已将累降火劫给人间以灾难的掌管菩萨给软化了。所以今天将送这位火神爷,回到原来住处或是天上去了。先抬出一个纸扎的身高八尺的“开路王”准备引路,随后便是僧众、喇嘛、“四大元帅”、“四大天王”等顺序排好队列,三声震耳欲聋的铁炮响过,突然不知由何处跑出个身着戏装黑服,披头散发的“地脚子”,在最前面开始起步跑动,“地脚子”大概也是“鬼使”一类的下等人物吧,先跑在“开路王”的前边,然后才是循序渐进,路线依次为义尚、义顺、义和、义勇、义象、义正(六坛)。队列两旁挤满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一直闹到下午,结果不知偌大的一个队列,将“火神”安置到了何处,抑是烧化了呢?我也没去问,到了第七天,仅是道场作完,收拾收拾残局了事。

童年的记忆

牛相奎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渐渐淡忘,但童年的印象——那生我养我的古城,那幽深的小巷,那哺育我的玉河水,那被马蹄磨得锃亮的五花石板路,那玉河上一座座古老的木板桥和石拱桥……幼年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那些人和事,就像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

萃文村

双石桥下,玉水分流,三条玉带似的小河分道而行,穿街过巷,一路欢歌,使瓦屋鳞次栉比的古城,处处小桥流水,绿荫垂杨。西河,纳西语叫“坞白大河”,因其最先经过“坞白”而得名。“坞白”,纳西语意为靠坡的地方,是一个既有安谧宁静的小巷,又有繁华热闹的街市的村落,汉名叫萃文村。这里依山傍水,背风向阳,是最宜人居的地方。“坞白”之名,一看村背后的狮子山,自然就明白它的含意。而“萃文”之名,不知出自何典,这让我们几个喜欢追根问底的孩子们苦苦思索。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萃文是文人荟萃的意思,想必过去村里出过一些文人吧!”因为老师不是本村人,究竟出过哪些文人,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好在村里有几位老人,他们小通文墨,喜欢谈古论今,早上就去狮子山散步、晒太阳,吃过晚饭就坐在四方街铺子前聊天。邻近的串底坞村、阿溢灿村的老人们也会过来聚在一起。似乎老人们每天都有新话题可以聊,他们每个人都是古城的一本活字典,记得古城古往今来的大事,知道村子里各家各户的历史,也可以从他们那里打听到许多小道消息。据老人们说,萃文村之名起自丽江改土归流之后。

雍正元年丽江改流到清朝末年的180年间,“坞白”出了好多文人学士,最有名的是道光年间考取进士的王春藻,科贡坊巷的“一门三举”,咸、同年间着名诗人杨品硕,光绪己丑科“松、竹、梅、兰”四举中的和庚吉(松樵)、王成章(竹淇)也是萃文村人,和庚吉还中了进士。坞白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是文化荟萃之地。

就因为这个缘故,古人就取村名为“萃文”。不只如此,村子背后的狮子山上,还有好几座与“文”字相关的寺庙建筑。文昌宫里塑着道教神只文昌帝君神像,这里是清代文人应试会考的场所,新年正月初六是道教节日,要在这里念诵大洞仙经,演奏洞经音乐。位于狮子山北端的净莲寺,本系内地佛教寺院,亦称上皈依堂,还有一座叫下皈依堂的寺院在狮子山西南麓木府附近,清宣统二年(1910年)即开办了小学——萃文小学,为丽江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净莲寺因其风景优美而成为当地文人聚会之地。清道光年间,纳西族诗僧妙明在寺内建了一座木楼,因其正对北方,可览雪山美景,故名“嵌雪楼”。嵌雪楼是历代丽江文人聚会吟诗之处,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篇。接风楼位于黄山垭口上,地处丽江与外地交往的交通咽喉。过去,凡从西面进入丽江古城,都必须经过此地。接风楼是当年官家迎接贵宾、设宴洗尘的地方。其下黄山街,纳西语叫“坞古”,五花石板路,一直通向狮子山坳口,古道两旁商铺民居高低错落,此即古之“天生寨”。

历史上黄山街与萃文村同属一个村,后来分开了,但两村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凡有重大活动,如春节举办龙灯会,耍龙、舞狮、唱滇戏等,都在一起举行,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玩耍。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总觉得黄山街与萃文村同是一个村。那时,接风楼院内也办了一所小学,黄山街的孩子们都去那里上学;而我们则在桃源巷口的萃文小学上学。因为是一个村的,黄山街的小朋友们也常跟我们一起玩耍。据老人们说,萃文小学还曾经办过“萃文女子初级小学”,创办于民国13年(1924年),是丽江较早的一所女子学堂。由于萃文小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各地前来读书的学生很多。听说方国瑜先生的侄子方宝贤(此时他已去美国留学),幼年时也从文明村来萃文小学读初小。那时,我的同学中有好几个是卖鸡巷、仁和街的。

时隔六七十年之后,当年在一起游玩的小伙伴们,都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们搞了个“化”,有桃源巷的,有科贡坊的,有萃文街的,有黄山街的,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畅叙友情。这时,许多往事——那天真无邪的童年,那些充满快乐的时光,那些满含眼泪和忧伤的岁月,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于是,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念头:把儿时的记忆重新拾回来,趁许多在一起长大的老友们都还健在的时候,把一些往事用文字记录下来。

桃源巷,纳西语叫“补子阿洛过”,意为有大桃树的巷子。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没有见到种有大桃子树的人家。但听老人们说,从前巷子里有许多空地,好些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桃树,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十分有名。后来空地上都盖了房子,而有些人家又忌讳在院子里种桃树,因“桃”和“逃”同音。这样,原来的桃树就渐渐砍光了,但“补子阿洛过”这一纳西巷名却一直沿袭下来。

桃源巷汉名,可能源自纳西巷名。但有桃树也好,没有桃树也好,这条从玉水河边的巷口,沿着石板路缓缓而上的小巷,越往上走,就越能感受到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意境。这里听不到喧嚣,土墙瓦屋,家家院子里都种着花。最顶上的人家,就住在狮子山山腰,爬到山顶那棵叫“义字树”的古柏树前,照大人们的话说不用吸一袋烟的功夫就能走到。狮子山除有郁郁苍苍的古柏林外,还有两棵十分高大的古柏树,因树形似繁体汉字“义”字和“学”字,人们叫它“义字树”和“学字树”,义字树在中段山脊,学字树在文昌宫下面。风和日丽,附近的老人们都喜欢爬狮子山,一块儿坐在古柏树下,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惬意极了。

狮子山是大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孩子们的乐园。西风乍起,北雁南飞的时节,是放风筝的好时光。那时学校放寒假,无论天晴天阴,山冈上已站满了放风筝的孩子们,丁字风筝、长蛇风筝、月亮风筝,八角风筝,风筝上还涂上颜色,月亮是红红的,八角风筝绘上八卦,还拴上“弓呜”(用竹片作弓身,抽出瓜藤心薄片作弓弦,风一吹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我有个邻居,才比我大两三岁,会自己做各种各样的风筝,他制作的“弓呜”也特别悦耳动听,他还会用杨柳树分泌的树脂胶粘回一只只羽毛美丽、声音动听的菜籽雀。丽江解放前夕,他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延医治病,终于被病魔夺去了年幼的生命,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妹妹。时光已过去六十多年,每当我回想往事,就会想起当年那位心灵手巧的小伙伴。

狮子山上放风筝,放得高,放得远,你想怎样放就怎样放。我们常常让拴在风筝尾部的小圆石点击自家的屋脊,告诉家里人那是我们几个小孩放的风筝。

义字树南侧,有一片榆树林,苍郁高大的榆树,树干粗壮,要两三个小孩合抱。放风筝的时节,榆树果已经成熟,只要拿块小石头,就会打下一枝结满榆树果的树枝。那一小颗一小颗黑珍珠似的果子,虽然只有薄薄一层果肉,而且还有些苦涩,但我们都觉得十分好吃。

榆树林之间,是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地,草地后面是王新爷(新爷,是当时人们对举人的尊称)家。在我们孩子们的印象中,王新爷与和进士是村子里最受人尊敬也最有学问的两位大文人。从榆树林往下走百余步,便是和进士家花园的后门,小门门楣上有一块叫“退园”的匾额。据老人们说,王新爷名成章,号竹淇;和进士名庚吉,号松樵。清光绪年间,丽江四位学子同时中举,时称“松、竹、梅、兰”四举。和庚吉与王成章是同村挚友,也是同科举人,和庚吉还中了进士。

那时,王新爷已经故世,和进士还健在,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皓首长髯的老人,有几次,我看见他一个人拄着拐杖在狮子山散步。

我有个堂姐嫁到王新爷家,小时候我经常到堂姐家玩耍。她家的大门在黄山街,往上走几步便是接风楼。我们却喜欢走捷径,从桃源巷往上走,穿过榆树林,就到王新爷家后门。此时,王新爷过世已经十多年,他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已打发出去。王新爷留下了大量书籍,还有几十卷手稿,是他在世时亲手编订成册。

同类推荐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 回到宋朝中状元

    回到宋朝中状元

    千年难得一见的流星雨,把他送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即将灭宋,华夏民族将要第一次亡国,他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宋理宗最喜爱的瑞国公主看中,并因此考取了状元。。。
  • 国公爷

    国公爷

    这是最好的时代,万里江山如画,四海呈平平似锦,但也是最残酷的时代,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穿越类似古代异世大陆,自己可算是前无来者,后无故人,治病、从军、学武、下墓,创办学院,开银行,兴经济。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吕布之勇无人可敌?我有塔防!诸葛亮智如妖?我有塔防!雄兵百万来袭?我还是有塔防!
热门推荐
  • 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

    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

    终此一生,我们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与父母之间、与朋友、与兄弟姐妹、与爱人、与同事或者与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决定着关系的路线。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运,不是职业、年龄、种族、教养,也不是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的关系走向何方。关系现在是,而且将来会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类最大的难题,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各种关系中,实现爱、平和、喜乐,使人生变得美好而圆满。
  • 天星魔童

    天星魔童

    宅男刘星意外穿越到自己正在玩的网络游戏世界中,而且还得到了亿中无一的“无垢之躯”,可以同时修炼多种技能。但他发现这个游戏世界跟他预想的大不一样,而他也不仅仅是一位单纯的穿越者.....
  •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必读系列: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编入了中外百余个励志小故事,从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成功箴言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树立目标,扬帆启航,更加勇敢、坚定、豁达地面对人生。
  • 佳偶天成之老公不好惹

    佳偶天成之老公不好惹

    业界出了个‘女神’,话说她妖娆百媚,听说她清纯可人,手腕惊人。可谁知,她只是个半路出家的事务员,接的也都是感情的案子,自以为对感情了如指掌,奈何真正在意的感情来了,从未有过初恋的她就被打的措手不及。起因:手贱的接了个后妈的单子,引来了老妈的不满,不想和她拉上一点关系的谪仙表哥被迫抓人,无奈,她被迫‘妥协’了一个月的约定!经过:本以为后妈的案子了解,求着黑道老爷子把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出去,奈何表哥太牛,无法逃遁,顺手就拿出多金暖男的KISS,搪塞了过去,结果。。暖男兽弟恋上了她。看他们矜持的样子,女主当局者迷的不懂了!便宜儿子心心念念的要找到她,弄死她!结果,一场聚会,暖男在怀,气质出众的安天染,迷瞎了便宜儿子的眼,“这。。是她?”神秘感太重,很容易出事,SO。。便宜儿子拿钱拿势,拿对自己对她的了解,开始诱惑她!谪仙表哥暗地里帮她惑男,但却越帮越不对自己胃口,为什么?。。结果:安天染是谁?没钱没势?笑话,你们的身家,怎么和她比?没品没德?笑话,她的闪光,又是几个人能得见的?于是:谪仙表哥对着被自己‘禁锢’的她说了:“安天染,我的家世,能力,染姨会同意的!”但奈何从小的恩仇,不是这一朝一夕能化解的!火爆儿子抓着她,也说了,“安天染,你不就是要钱吗?我给,你要一手遮天,我煌家就是你的,你的本性怎样,我们心知肚明,你确定,在别人的怀里,你不累吗?”但奈何她不要钱,也不要他煌家的天。多金暖男以退为进,“不管你喜欢什么人,我都支持你,如果你觉得累,我在这里,不论何时我都等着你!”‘内向’弟弟借傻逼近,博取同情,“你不是说要照顾我吗?你难道不准备对我负责吗?我只要一直在你身边待着就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罩新文,没什么经验,请多支持!
  • 倾世枭凰

    倾世枭凰

    她贵为将军府七小姐,才华卓绝,艳冠群芳,明明可靠脸蛋吃饭,却为了所谓的真爱,帮他出谋划策,智斗群臣,稳保江山。然而最后换来的确实她将军府通敌叛国,被满门抄斩,最后她也被刺瞎右眼,挑断手脚筋,惨死他那些女人手中。重活一世她只想保护家人,让害过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她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却遇到了一个计划之外的人。他说:你要杀的人,我帮你杀!你要谋的国,我帮你谋!
  • 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穿越了,我是女王:却是人人憎恶的暴君?身边的男妃不是自杀就是毁容。他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心有所属无奈成妃,自毁容颜甘守冷宫;他是武林盟主,入宫行刺却成了失忆的傻男宠;他是逃家的少爷,宁和弃儿同床自毁“贞洁”不做女王的玩物——
  • 槐香

    槐香

    村里曲里拐弯的街道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一点章法。多少年了,日复一日地被人踩着,谁也不会在意,只是那一座座老屋,在光阴的脚步中愈发显得老态龙钟。走过几条小巷,就是村头了,一处破破烂烂的院子突兀地立在小河边上,小院有几十年的时光了,院墙上方有些地方的石头已经塌陷了,村里人走过时,院里的景致会多多少少地收在眼底。那棵老槐树比小院还老,树身粗粗的,爬满了深深的褶皱。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比老槐树还老的女人槐花几乎天天就坐在这棵老槐树底下,嚼着一桩桩发了霉的往事。
  • 瓦城上空的麦田

    瓦城上空的麦田

    他的老伴当时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处,望着远处的一朵白云。李四说,那是一朵湿漉漉的白云,那种白云在瓦城是永远看不到的。那种白云好像在慢慢地飘,又好像总是一动不动。他老伴经常看着那种湿漉漉的白云发呆。她没有回过头来。 她说我怎么知道呢?不回来就又是忙呗。李四说他不喜欢她这么回答。哪一年她总是一句,好像她已经习惯了,她无所谓了,她好像已经不于期盼着他们的回来……
  •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这篇小说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所在的西部落后村庄——田家屯里所发生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图景,主人公田华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年轻青年。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了村长的重任,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旧有观念过程中,培养新人,让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 人海潮

    人海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