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500000016

第16章 到毛泽东身边工作(5)

1944年5月10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中共七大的准备工作。决定组织几个准备报告的委员会,其中之一是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由任弼时负责召集。成员有:***、康生、周恩来、张闻天、彭真、高岗。会议还决定在七大前召开六届七中全会,5月20日左右召开首次会议。

从这时起,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任弼时主持。胡乔木作为主席的秘书,参与了历史决议的起草和修改工作,随着起草工作的进展,他介入的程度不断加深。

1944年5月21日,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7人,各方面的负责同志12人。胡乔木和王首道担任会议记录。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召开七大作准备。重新起草历史决议是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会期原定两个月,实际开了11个月,一直开到1945年4月20日才结束。在党的历史上,这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其间多次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和历史决议草案。

1944年5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组织“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后,任弼时就投入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工作。当月就写出了一个稿子,题为《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议(草案初稿)》(一九四四年五月)。这个稿子是以1941年秋毛泽东起草的《历史草案》为蓝本写成的。全稿分为六个问题:(一)关于四中全会的结论;(二)“左”倾领导路线的错误;(三)“左”倾领导路线的恶果和其思想根源;(四)在错误领导路线下还能获得一些成绩的原因;(五)遵义会议结束了这一错误路线,恢复正确的领导路线;(六)检讨历史的意义和学习党史的重要。

任弼时对稿子作了多次修改,现存三个改稿。第一稿近1.2万字,第三稿压缩到1万字左右。

此后,胡乔木参与修改。修改后的稿子近7000字,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概述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爆发十年间,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历史;着重评述毛泽东以开展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的思想,和怎样运用这一思想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军事建设、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种问题,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第二个问题,基本上依据毛泽东的《历史草案》和任弼时的稿子,概述第三次“左”倾路线是怎样占据党的统治地位及其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内容。

第三个问题,分析“左”倾路线在党内取得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地位的历史原因,基本上依据《历史草案》关于社会根源、政治根源和代表人物的主观根源三方面来叙述,并进一步指出,个人品质问题归根结底是历史的产物。

第四个问题,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胜利,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新的中央,在实际上开始了党的马列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而党现在是完全统一团结于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中央的领导之下了。

胡乔木起草的这个稿子由任弼时的秘书兼中央速记室主任张树德抄正并复写。任弼时在胡乔木起草的稿子上进行了三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由张树德抄正。第一次,主要是文字上的修改;第二次,加上了题目《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定(草案)》;对胡乔木起草稿第三个问题讲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的部分作了修改,加了五百多字的一段话;文字也有一些修改。第三次,除了文字上的修改外,主要是对胡乔木起草稿中关于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部分,加写了七条提纲式的意见,从政治形态上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概括。任弼时所作的概括,集中了中央政治局和“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集体讨论决议草案时的意见。

对经过这样多次修改的历史决议稿,“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和参加六届七中全会的同志们仍不满意。

任弼时当时除负责“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外,还担任中央秘书长,负责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无暇用大量的精力专门修改稿子。中央乃指定“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张闻天参加修改。张闻天经历并参与过党内许多重大事件,遵义会议后相当长时期在党内负总责。他熟悉党的历史,理论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且在整风运动中对历史错误的认识比较深刻。

张闻天在前述任弼时、胡乔木的稿子基础上,重新构思,改写了一个稿子,但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存张闻天修改稿只有前面三个问题。张闻天的修改稿最后抄清时,约有1.3万字。抄清稿上有第四、第五个问题,并对任弼时在胡乔木稿第二次修改时所加的历史决议的总题目(《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定(草案)》)予以肯定,加了上去。

张闻天在修改稿中增补了四段话,专门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作出高度的概括和评价,这是前面几稿所没有的。

经过半年多反复琢磨,关于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格局已经差不多成形了。

从1945年春天开始,毛泽东以张闻天修改稿的抄清件为底本,动手修改历史决议,胡乔木从旁协助。从现存材料看,毛泽东至少作了七次大的修改。

第一次修改,毛泽东把张闻天的“抄清件”上的题目《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定(草案)》改定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毛泽东对“抄清件”的第一个问题改得比较多,加写了不少话。第二次修改是在第一次改稿的抄清样上进行的,这次修改主要是对第二个问题涉及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上加了一些有分量的话。

3月25日,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提议,将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改在六届七中全会上讨论通过,先召集四五十人的座谈会征求意见。4月4日,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又决定召集一次七大代表团主任联席会议,由毛泽东出席讲话,解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中的若干问题。

很快改了一遍,主要是在文字上作了一些增删。经过这次修改,4月5日又出了清样。第四、五、六次修改,都是在这个铅印稿上进行的。第四、五、六次的修改稿上,除了毛泽东的修改外,还有其他领导同志的修改。毛泽东在第四次修改稿上加了“修正稿”的字样,所以,这三次修改稿,统称“草案修正稿”。

胡乔木做工作比较多的是第六次修改稿。这是汇总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作的一次修改。

毛泽东在审阅时,又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4月9日,胡乔木将修改好的稿子交给任弼时,并附一便笺,说明修改情况。

可能是别的同志对第六次修改稿还有意见,所以,4月9日这天,又将该稿再次排印,作为第七次修改稿的基础。这次修改,很重要的就是把前面几稿已经采用的、按照任弼时的意见讲的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的七点内容,重新恢复为从政治(包括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提交4月20日的六届七中全会大会讨论,4月15日又改出新的修改稿。这次稿子的清样上标上了“草案第三次稿”。这样,历史决议稿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内容,在党内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前后七八次大的反复修改,到拿到六届七中全会第五次大会上讨论前五天,总算大体定型了。

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举行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审议历史决议草案第三次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彭真、康生、林伯渠、彭德怀、张闻天、博古、李富春、林彪、刘伯承、陈毅、贺龙、高岗、叶剑英、聂荣臻、杨尚昆、李维汉、吴玉章、邓发、凯丰、朱瑞、林枫、陈郁、谭政、孔原、陈伯达出席会议。胡乔木和石磊(曹瑛)担任会议记录。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月21日,中共七大预备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会议确定了大会的主席团名单,确定了大会的议事日程。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会议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计755人。胡乔木作为候补代表出席大会,并负责大会记录和主席团会议的记录。

在七大会议的准备和开会期间,胡乔木除了参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修改外,还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一些其他工作。

6月19日,举行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胡乔木和石磊继续担任会议记录。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除选举中央领导机关外,还讨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决定继续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秘书长任弼时组织修改,准备提交下次会议最后通过。任弼时和胡乔木等人,根据六届七中全会、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于7月24日印出“草案第四稿”。8月5日,又排印出历史决议“草案最后稿”,在作最后的文字修改和润色后,提交8月9日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讨论。

出席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的中央委员29人,候补中央委员12人,还有几位高级干部列席。与会人员没有再对历史决议稿提出大的修改意见。在会议表决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8月12日,正式印成党内文件。

多年以后,杨尚昆在谈到胡乔木对历史决议的贡献时,作过简要评论。他说:“据我所知,在弼时同志起草的决议稿的基础上,乔木改写过一个稿子;最后毛主席在闻天同志改写过的稿子上亲自修改,乔木又从旁帮忙,把主席的不少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

同类推荐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在经过大量的采访、阅读有关韩培信在任期间的文件、资料,广泛听取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家人、乡亲、朋友,本着尊重历史、信守真实的原则,以真实可贵的史料和率真流畅的文笔,以及大量的历史图片,竭力如实再现韩培信童年的苦难,少年的追求和成长,青年义无返顾的投生革命,以及解放后走上地、省级领导干部岗位的精彩故事,努力还原一个从孤儿到省委书记,传奇人物的每个历史阶段的真实画面,同时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热门推荐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吴文肃公摘稿

    吴文肃公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亲我的掌事大人

    亲亲我的掌事大人

    我还记得那日下起了雨,天色朦胧,那位锦衣公子弹了一手的好琴,我跌在泥泞中,弄脏了裙摆,掉进了一双微凉温润的星眸中,此番缘起。辗转轮回间,你是我最不敢奢望的梦,我是你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刃。你说起当年旧事,眼中疏离尽显。我想,都不过黄粱一梦。忏悔,但不悔过。因为你也说此生无悔。
  • 夏商野史

    夏商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重生:宠妃要出墙

    穿越重生:宠妃要出墙

    穿越有风险,419需谨慎。——这是谢瑶嬛的穿越心得。前生——渣皇帝对她说:“今生你成全我,来生我许你万里江山。”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她弃之如履成为一颗弃子。痴情丞相说:“我不求你爱我,只求你不负我。”可惜一辈子太短,她爱上另一个人,已经来不及。重生之后,她励志做一名合格的宠妃,一心想要回家。可是那个谁……你能别这么频繁的在我生命走来走去么?明明你很讨厌我的不是么?还有皇帝,别这样……我喜欢你到此为止了,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那不是我不是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点字情长莫离这一世

    点字情长莫离这一世

    21世纪,她是临风学院的校花,难得的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又是音乐班的古筝高手,时常出现在隐世家族的座上宾席位,她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x国内的暗夜女王,校花只是她的伪装,进入大家族盗取机密才是她的目的她是北溟国的丞相之女,灵力废物,却和太子有婚约,惨遭姐妹毒手,当这具身体迎来了21世纪的强大灵魂,这风羌大陆的巅峰强者也该换一换了………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 长歌倾城花落人故

    长歌倾城花落人故

    皇宫争斗,奇异无疆,侵者大央。乱世苍苍,微光迷离,生死茫茫。情之伤悲,少年白发,何处心安?每个人的命运在世事万殊的世间,都是那般渺小甚微。有人为信仰披荆斩棘,有人为权势不顾一切,有人为情爱付诸性命。故人已故,海棠花落,岁月老去,生命流去。唯留思念,永恒不歇。
  • 女人趁早要知道3:做有心计的优雅女人

    女人趁早要知道3:做有心计的优雅女人

    女人学点心计学,不是为了有意去欺骗别人、耍弄别人,而是为了看清世事、看清人性,从而更好地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心,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上当受骗。为什么女人有必要学点心计学 如果女人不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得运用心计,与人打交道时就可能举步维艰,处处碰壁。因此,女人有必要在拥有美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情世故心计学,做一个处世高手。 职场如战场,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战争中,女人一定要懂一点心计学,看清办公室政治,管住自己的嘴巴,学会明哲保身。这样才能游刃于职场,和同事们和平共处。
  • 缃素杂记

    缃素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