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000000011

第11章 生命的价值(10)

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做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于碧云寺

精品赏析

《碧云寺的秋色》是一篇文笔优美、意蕴深邃的散文,穿行于这清丽平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博雅豁达的情怀。

作者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印倡导散文笔墨的“谈话风”,这种“谈话风”的妙处是亲切自然,易见曲衷,容易达到心心相印:“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掩其卷如历其境”了。

作者以贮满诗意的彩笔,首先从桥下“水声”的越显“清壮”,树林“风声”活像冲近堤岸的钱塘江的“夜潮”一样,来写一天浓似一天的“秋色”。从听觉中得水声风声中之秋韵,远比“一叶而知秋”来得空灵、敏感。殊不知此笔还为后面重点抒写“霜叶红于二月花”作铺垫,使“视觉”的画面更美、秋色更浓。抓住树叶颜色的变化,写出不同阶段(时间)、不同色彩的秋光美,展现多彩多姿的秋色。也就是说,在流淌着的时光中,写出流动着的色彩美的变化来,这可说是写“碧云寺的秋色”的独到之处。作者此一审美情趣的至极,无不醉心于那流动着的诗情画意,以及色彩变幻中的秋色之隽美!秋韵之怡情!

从“秋色正在怀孕呢”,写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或红色的叶子,到近日的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皆是”,以至“惊醒”了“我模糊的季节感”。这种“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的情致,恰恰是“秋光”在色彩上的写意,妙到“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秋色正浓了!浓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之秋色,这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得来全不费功夫,取材何等自由、行文又何等活泼!彩色的秋林,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赤,有它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它的美景是豪壮的、庄严的”。这是从宏观上对秋色一个总的赞颂,是那种花园的美无法替代它概括它的!这神来之笔,一下将彩色的秋林拓展乃至无垠了……。

作者善于从视觉上吸引读者的心灵,顺应读者的审美情趣。于此又以特写镜头,似若微观摄影,拍摄下“爬山虎”如何缠绕着大槐树、叶子又如何变黄变赤,并在阳光照射下,那些闪着亮光的、色彩绚丽的红叶,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叫人最难忘情的了。抓住色彩、写透颜色;于彩色中泼墨写意、或工笔描摹;处处见作者真情、字字含不尽之意,是本文又一特点。

既然是以“谈话”笔墨抒情写景,情景交融处,自然要让读者参与才好。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在后半部,行文的人称上印以,“我们”相谈,共叙秋色了。从“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开始,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切而自然的“对话”,就别开生面,颇具风采了。这是继前半部作者以“我”的主体形象审美意识之互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前半部犹如作者将自己在碧云寺赏景之情,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诉说后,于后半部则进入“促膝谈心、畅所欲言”的情境了吧!因为前半部“我”的所闻所见,则成了后半部“我们”的所思所感了,有了共同的观感、思绪与语言。因此,“我们”谈古论今、谈天说地,议论古今诗人与作品;从“叶子变色”的话题,一直谈到时代的变迁,认识上的飞跃产生恩想上的升华,因为“美好的自然景象,对于我们只有激起欢乐的情怀”。毫无疑问:“旧诗词中那种常见的哀愁,跟我们的诗的灵感是缺少缘分的”!

为了让这种“谈话”的散文调子更富于情趣,更幽默、灵活,更富于想象力,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树林写秋林写秋色,其象征的意蕴,则妙趣横生、形神毕肖了。于是:“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老柏和松树之类,自然是比较保守的。在“春秋佳日”,它们单一的颜色,就显得陈旧了……。

诚然,“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这富于哲理的结束语,不仅是此文的主旨所在,而且,它将全文的诗情升华到更隽永浓酽的境界!

荔枝蜜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鳌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螯,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吠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原载196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选自《杨朔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精品赏析

杨朔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享誉文坛的散文大家。他工于小说创作的艺术素养和富有诗情的个人气质在他的散文中得到了布分凸现。他善于从平月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进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蜜蜂酿蜜,这本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事,但作者却从中发现了诗意,并开掘出潜藏其中的象征意蕴,揭示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共存的忘我奉献的宝贵品质。

一般说来,象征意蕴总是隐于?动情的享”或景物之中。因此,“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杨朔语)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作者把具有一定美学意义的蜜蜂作为寓意对象,并抓住蜜蜂的勤劳与劳动人民相类似的这一点,作为比喻象征的桥梁。选准了寓意,对象之后,就要对它作具体而形象的描写。在描写时,不能泛用笔墨,而‘要“突出一点”,精心刻画。这“一点”,是指作者在寓意对象上寄寓深意的一点。《荔枝蜜》的作者没有泛用笔墨,他把重笔用在描写蜜蜂的勤劳、“对人无所求”和“酿造最甜的生活”上面。借赞美蜜蜂来歌颂劳动人民忘我劳动、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不仅如此,艺术变形的作用,势必扩展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容量。随着蜜蜂这一形象的外延扩大,它的内涵也随之加深,使读者由蜜蜂这单一形象,会联想到生活中许多相类似的形象和相类似的事物。这篇散文的生命力也在这里。

象征意蕴对散文固然十分重要,但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巧结构和得体的写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荔枝蜜》的成功之处,还表现在布局上的“曲径通幽”之妙和“兴波”的写法。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先写对蜜蜂在感情上的“疙疙瘩瘩”,接着写在从化温泉看到的荔枝林。这是一种布局上的“障景”。给读者造成一种卒读的“期待欲”。待到吃了荔枝蜜,作者动了情,便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于是读者又被引入一个新境地:看到了蜜蜂的生活和辛勤的劳动;听到了养蜂人老梁的介绍。此时,作者的感情掀起了波澜,由表及里地升华、飞跃:“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结尾时,写自己当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样,随着感情的变化,使文章层层深入,曲折有致,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茶花赋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难调。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入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同类推荐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天使路过

    天使路过

    本书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乔叶的心灵励志书。乔叶为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刊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本书由70篇左右短小精悍的美文和随笔组成,文字犀利而凄美,直面所有女性读者敏感而纤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在书中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爱情的独到见解,让人们在感动之余生出无限的慨叹。
  • 闲书闲话(采桑文丛·第二辑)

    闲书闲话(采桑文丛·第二辑)

    本书共收录文章33篇,多是作者写于近几年的书评。前六组《闲书闲话》是类似书话性质的短书评,记录阅读的感受和印象;后面有几篇外国小说评论,试图在印象概括的基础上作出解读;最后还有一篇评论出版家贝内特·瑟夫的自传,算是书人书事。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假孕成婚:总裁请负责

    假孕成婚:总裁请负责

    莫名其妙就这么怀孕了?开玩笑,她又不是雌雄同体!医生言之凿凿,她不信!然后就跳出来一个大总裁喜当爹?这下,她不淡定了……这下怎么说?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哪些途径?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精神病人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吗?“父债子还”这句话对吗?借钱不还怎么办?由赌博引起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纳税是怎么回事?农民要交哪些税?我们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他欠的债我要还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分为基本权利、守望家园、外出务工三篇,对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战天刃

    战天刃

    一啸风雷动,一刀天下哭: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然而世人苦苦追求的巅峰大道,却隐藏在破破烂烂的锈刀之中……
  • 丫头的青春日记

    丫头的青春日记

    都说,青春是充满无限色彩的,可她却只生活在黑色的阴影下。爸爸为了躲债抛弃了整个家,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压力重如泰山的她几乎是从悲伤中走过来,常常受妈妈虐待,姐姐排斥……可,万幸的是,她遇到三个疼爱她的男人,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给了她温暖和依靠!可是,她该选择谁,陪她走完这一生呢?
  • 村庄哀歌

    村庄哀歌

    磨坊在垛儿村的最东边,靠近垛儿村的灌溉渠。一年四季,村里人都会把收下的粮食挑到灌溉渠里淘洗。一来是离磨坊近便于磨面,二来是灌溉渠的水清澈能把粮食淘洗干净。晴朗的日子里,灌溉渠的坡坝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苇席,颜色不一的席子上缀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垛儿村的日子不富裕,苇席几乎没有完整的,一条席子用七八年十来年是正常事,有的席子补得已经看不出苇席原本的样子和颜色了。在这群晒粮食淘洗麦子的女人中,惜月是最惹眼的。
  • 春殇

    春殇

    白天做了个梦赵友厚梦见娜娜的整个情景有些乱,片段也不是很清晰——赵友厚在一家水饺店吃了两碗水饺,刚出来路过王麻子小吃店,忽然听到有人喊他。转脸一看,就看见娜娜端着两个空盘子站在王麻子小吃店门口。赵友厚惊喜地朝娜娜笑笑,娜娜放下手中的盘子走了过来……忽然,地点不是饮食街上王麻子小吃店门口了,变成矿工大街上一根电线杆子旁边。他靠在电线杆上,两只眼怯溜溜地看着娜娜胸脯一颤一颤地向他走来,心里禁不住“怦怦”乱跳,张了张嘴,却不知说什么好。娜娜走到他跟前,说:“小赵你好!”
  • 六个梦

    六个梦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六个梦(追寻、哑妻、三朵花、生命之鞭、归人记、流亡曲),六个悬疑精彩、浪漫细腻、动人心弦却又凄美绝伦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 落雪天

    落雪天

    推荐新书《爱豆帮我养狗》天山大劫,三色冰晶被盗,天女出山入凡尘寻找圣物。十万年的末尾,是天山的劫,也是天女的劫,更是她们从仙变成神的磨难。上一世,她微小单纯,只得仰望他的高扬伟岸,承受爱而不得和卑微落寞。这一世,她冰封了心神,势要断情绝爱,而他却对她一见钟情、痴爱不弃。共浴日月,同受磨难,这是渡劫还是还债?平定天下后,下一世是永不相见,还是水火不容?磨难太长,情感遥远,似乎需要一生一世去经历、体会,游过千山万水、看过花开花落,却不一定能够将人心琢磨明白,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所爱,做人做神不都是一样?凡尘的人来人往似乎匆忙,却是那相守一刻和等待万年的一点一滴罢了。他是百山,她是雪泽;她是他的心间雪,他是她的落雪天。
  • 喂食者协会

    喂食者协会

    那多的朋友冯逸在一场游戏中意外死亡。而死因竟是一次寻常的无目的性的换水事件!那多抽茧剥丝,发现一百年来最大的隐秘:这个世界居然存在一个“喂食者协会”!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聚集在一起,旨在让全人类成为可操纵的“被喂食者”!喂食者协会所涉及的学科早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的新血计划开始向全世界渗透……那多被挤在巨大的漩涡之中,一个想摧毁钓鱼岛的阴谋呈现,杀机重重。渺小的人类将走向何方?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那多带你亲临拯救人类思想的伟大冒险,窥破世界末日的无穷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