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200000003

第3章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1)

【古代历法】历法是以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依一定的法则组合起来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最初,古人观察天象,依据太阳的出没、月亮的盈亏和寒暑的变化情况,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寒暑往来的周期为一“年”。相传,伏羲氏时就形成了类似的简单历法,夏朝时历法已相当完备,现今我们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就是源于夏朝的历法——《夏小正》。有文字记载的较完整的最早历法,是商朝的殷历。以后,据记载,各朝代颁行的历法共有99种之多,其中以春秋的《四分历》、秦的《颛顼历》、东汉的《三统历》、南北朝的《大明历》、唐朝的《大衍历》、元朝的《授时历》和清朝的《皇历》等最为著名。

【阳历】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一年中分为若干个月是由人意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称“儒略历”,是由罗马一位叫儒略·恺撒的人在公元前46年始创。后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命人修订,才成目前所用的“公历”。公历纪元(公元)是以相传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元年。我国纪时为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公历纪元现今已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用,故称“公元”。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我国在辛亥革命前,除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以外,其余历法都属阴阳历,俗称“阴历”,又叫“夏历”或“农历”。其特点是: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全年的天数与回归年天数的差,就设置为闰月,使其与自然季节相吻合。

【闰月】我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历。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所以须设置闰,即每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尚书·尧典》有“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之记载,说明古人很重视置闰。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会闰两个月,故又有“十四月”之称,但到春秋时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秦至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史记·吕太后本纪》:“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后九月”即“闰九月”。这是因为秦至汉初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末,故将闰月置于年末岁终。上古也有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称为“失闰”。

【四时】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故又称“四季”。后又按夏历把十二个月分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以此类推,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依此,古人常用“孟冬”、“仲冬”、“季冬”来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如《楚辞·九章·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合,方仲春而东迁。”《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另外,古代还有四孟、四季的说法。“四孟”指: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四季”指: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如:“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汉书·刘向传》)“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素问·刺要论》)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把一年只分为春秋二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意即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后来历法由春秋又分出冬夏,故有些古书排列四时的顺序就是“春秋冬夏”。如:“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制为四时,春秋冬夏。”(《墨子·天志中》)

【二十四节气】划分二十四个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即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只不过起初是把春分、秋分称为“日中”、“宵中”,后又统称为“日夜分”,因为这两天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冬至起初叫“日永”、“日短”,后来又叫“日长至”和“日短至”,因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气逐渐充实,如《左传·僖公五年》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其分即指春分、秋分,至即指夏至、冬至,启即指立春、立夏,闭则指立秋、立冬。《吕氏春秋》一书中则已明确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节气立名。到秦汉间,二十四个节气就完全确立,《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和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只是“惊蛰”原名“启蛰”,汉时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更名“惊蛰”。我国古代历法实际乃阳阴合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是:

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七月:小暑、大暑;

八月:立秋、处暑;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一月:小寒、大寒。

后来,有人又编出了阳历节气歌谣帮助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在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记住二六立春日,推算节气不费难。

【干支】乃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和支相配合如树干和树枝相配合,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能组成六十组。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六十种组合,为甲子一周,叫“六十花甲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来纪日和纪年。现在农历纪年还在使用干支法,也还有“年已花甲”、“年近花甲”、“年逾花甲”的说法。花甲,指六十岁。

【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使用干支纪日。而干支在开始时也只用以纪日,殷代至战国晚期都是这样。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意即太岁在寅那年,孟春那月,庚寅那天,屈原降生了)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可见,干支纪日就是用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表示一天。假定某日为甲子日,那么以后日子则按乙丑、丙寅、丁卯……顺推。古人纪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如“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楚辞·九章·哀郢》)有时也只用地支纪日,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如:“子卯不乐。”(《礼记·檀弓下》)意即在子日卯日不奏乐。从一个月来说,在古代有些日子有特称:每月初一称“朔”,最末一天称“晦”,初三称“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其中“望”即三月十五日。“望”后的第二天称“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前赤壁赋》)此外,“朔”、“晦”两日有时在古文中既称干支又称“朔”、“晦”,如:“冬十一月己巳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左传·襄公十八年》)由此,一旦你知道了朔晦的干支,就可以推算其他只记干支的日子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了。

【纪月法】古代纪月通常不用干支,是用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岁首一月又称“正月”,秦代因避秦始皇(嬴政)讳,曾改称“端月”。先秦时代,月份有特定的称谓,如:正月为“孟陬”(《楚辞》),四月为“除”(《诗经》),九月为“玄”(《国语》),十月为“阳”(《诗经》)等。此外,古代还有“月建”,是用地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为“建丑之月”,一直顺推到来年十月为“建亥之月”,或称子月、丑月、寅月、卯月……亥月。例:“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哀江南赋序》)至于用天干配地支来纪月,乃是后起的事。

同类推荐
  • 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本书为媒介批评学专著。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标准对媒介及其活动进行理论鉴别与价值判断的活动,媒介批评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和观念生产,属于社会舆论的范畴。媒介批评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本书重点探讨“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21章,包括媒介批评的主体、客体、载体、文体,媒介批评的历史与发展,意识形态批评,流行文化批评,媒介的美学批评等内容。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 归侨侨眷维权问答手册

    归侨侨眷维权问答手册

    《归侨侨眷维权问答手册》将市、区县侨联法顾委(团)、法律工作者在实践中搜集的第一手素材,以生动的案例以及对案例详细的分析来解决归侨侨眷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诸如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继承纠纷、家庭纠纷等法律问题。《归侨侨眷维权问答手册》中的所有案例均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性。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热门推荐
  •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老舍先生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杜甫说:齐鲁青未了。白居易手捻长髯:最忆是江南!李商隐深请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些声音,融在历史的长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吸引了一颗读书种子,驾着蒲公英的小伞,飘过水,飘过山,看神州万里大好河山,追寻前人足迹,把生命里的那份感悟和悸动,轻描淡写,让内心饱满,让人生不寂寞。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不能仅仅吃米活着!
  • 包装时代

    包装时代

    戏外常常比戏里更加曲折离奇,所谓的想象力在现实面前也会有苍白无力的时候。生活高于文学,真正的“突破”并非来自文字,而是源于这个时代。于是,阿社从时代中汲取养分,画下了关于这个时代的写照。大师论、富二代、互联网创业等关键词,被作者一一写到文字里,写到记忆里,让这本书焕发着“生命力”的光彩。
  • 乱世人屠

    乱世人屠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一个家族的弃子。一个纷乱的江湖。一个分裂的天下。江湖,庙堂,人情。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乱世的人屠,盛世的贤臣。看家族弃子如何另起天地,搅动整个天下。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年轻姑娘维罗妮卡似乎拥有一切:青春、美貌、男友、和睦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她没法忍受这种生活,于是服药自尽。醒来时,她身处精神病院,并只剩下一周时光。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要如何挽回?疯狂是正常,冒险是自由,找到自我,追寻梦想,才是值得过的人生。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保罗·柯艾略再次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真谛,用诗意的笔触宣扬:活着就要勇敢地与众不同。
  • 四符

    四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村官沈浩

    村官沈浩

    沈浩同志是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2004年到大包干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由于积劳成疾,2009年11月6日凌晨,在小岗村党委书记任上去世。沈浩的去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了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批示,为此本刊特编发《村官沈浩》,以飨读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小岗村东边的蘑菇大棚前,沈浩和赵家龙、苗娟,村民关正银等人站在那儿,等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到来,心情有点紧张。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车溪

    车溪

    我有个朋友叫李以宁。他来自车溪。和他聊天,即使从阿拉斯加起头,他也能将话题拉到车溪,然后一直说,一直说,好像可以说到地也老,天也荒。他说车溪那座坐落在罗宵山脉尾端的小山村,是世外的桃花源。他说那条名叫车溪的小溪,从村子里弯弯曲曲穿过,流入米水。他说车溪沿岸、山峦脚下,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土坯青瓦农居,在炊烟与夕照中若隐若现。他说他爷爷相生和父亲翼龙,说仓库的麻雀长冲的麂,说长庚的药锄四爷的枪。好汉四爷四爷姓王,是大刀王五的一支后裔,不知何年何代流落到车溪,世代以打猎为生。
  • 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

    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民间流传150余年的会议组织指导手册,被称为“美国民间的议事宪法”,它被广泛运用在政府机构、企业组织、民间团体的议事活动之中。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对罗伯特议事的原则。规则、操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又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本书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每节内容后,配有结合实际的各种练习,是一本操作性强的会议组织指导手册。对中国各种组织如何组织好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 雷军的谜:小米野蛮生长内幕

    雷军的谜:小米野蛮生长内幕

    这是一个消费者决定厂家生产何种产品的时代。小米的开放性思维,给传统手机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跟随小米,在雷军身后亦步亦趋。但是小米究竟做了什么?雷军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并不了解。雷军经常对媒体总结小米成功的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不过这七个字所代表的涵义,并没有多少人去深究。正因为如此,小米永远是小米,而其他人也成为不了另一个小米。今天,我们来挖掘小米到底是怎么从零开始的。小米到底有多么专注?是如何追求极致的?它所要求的快是什么?只有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小米,看到真实的雷军到底是怎么想的。谜一般的小米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