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案发现场,侦查人员找到了几处疑是作案人的指纹,侦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取证分析。侦查人员还对朱蒂进行了进一步的询问,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对案件侦破有所帮助的更为确切的线索。然而,一无所获。哈尼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各地警方的配合上。
各地警方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几乎对每一个可能作案的人都进行了盘查,对相似的包裹也进行了搜查。但是结果令人十分沮丧,没有一个符合哈尼所说的条件。正当哈尼为此感到毫无头绪之时,受害者提供了一个让人兴奋的线索。
朱蒂所购买的这批黄金首饰,每一个都是有编号的。随后,朱蒂将这一连串的号码电传给了哈尼。哈尼就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立刻组织起自己的警员,开始了巡访、排查之旅。
广泛撒网,排查嫌犯
哈尼和手下对利兹至曼彻斯特沿线的城市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哈尼分析,作案人在行窃之后,必定会出售自己手中的黄金饰品,换取钱财。所以,哈尼的侦查队员重点对各个首饰店、拍卖行等进行调查寻访。
另外,盗窃作案人一般都是游手好闲之徒。这样的人如若一夜间变成“富豪”,那么其大部分时间会在高级娱乐场所、休闲会所流窜。于是,哈尼又组织人马对此类地区进行了同样的拉网排查。
哈尼希望于通过这种广泛撒网式的排查获得些许侦破此案件的线索。然而,事情并没有哈尼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一组搜查首饰店等地区的侦查队员回来告诉哈尼,从曼彻斯特到利兹的首饰店非常多,想从多如牛毛的店铺和多如繁星的首饰上获得新鲜线索,作案人早就转移到了其他地区,甚至是出国逍遥了。到那时,想要侦破案件就更加困难了。
哈尼听到了这个消息十分沮丧。但是,除了这个方法,再没有别的可以侦破此案的方法了。哈尼劝手下们耐心一些,并命令大家将手头上的其他案件放一放,专心对此案进行调查分析,做到不错过一点点和案件有关的线索。这就意味着,案件会继续以这种大海捞针方式侦破下去。所有人都感到了沉重压力,但是只能继续做看似无用的工作。
司机酒后吐真言
在案发13天后,案件终于有了转机。这一转机或许是上天安排的,因为这是在偶然间发现的线索。
侦查人员们在一天的侦查工作结束之后来到某个酒吧喝酒。找了近两个星期,却一无所获,大家心里充满了挫败感,决定一起来酒吧喝酒,缓解一下紧张、压抑的情绪。
就在此时,一阵喧杂的吵闹声将大家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原来是有人喝醉了酒闹事。侦查人员中的一个走上前去劝架,以免事情发展到更恶劣的状态。醉酒的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站在吧台前骂骂咧咧,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那位警员走上前将其扶出了酒吧。中年人在酒吧外面的吹了一会儿冷风后,似乎清醒了些,能够自己站稳了,随后,他走向自己的车。原来,他是位出租车司机。
警员看见司机喝这么多的酒还要开车,当下决定送这位司机回家。中年人看这位警员十分热情,就答应了。
就是这次送人之举,让侦查人员抓到了一条不可能抓到的线索。
司机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开始迷迷糊糊地睡觉,时而清醒,时而昏睡。那位警员全神贯注地开车。路过一个路口时,突然从出租车的左手边冲出一辆小跑车。幸亏这位警员反应灵敏,一个急刹车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可是这个急刹车苦了在旁边睡觉的醉酒司机了,他的头和整个身子都猛地向前冲出去。不过,幸好有安全带绑着他,否则他可就撞得头破血流了。这一急刹车,也让司机酒清醒了过来。清醒的司机看见警员开车送自己回家,表示十分感激,随后就和警员攀谈起来。
“老弟,看在你这么晚送我的这份情谊上,我告诉你个秘密。”醉酒司机故作神秘地说。
警员不以为然地抛出一句话:“说吧!”
醉酒司机看这位警员对自己所说之事毫无兴趣,索性将秘密和盘托出。
原来,这位司机在十几天前的一天晚上遇到了一位十分奇怪的乘客。背着一个大包,而且眼睛时刻关注着一个包,并且总是直鬼鬼祟祟地观察着四周。这些举动让司机来了兴趣,于是就和这位奇怪的乘客聊了起来。
在你来我往的谈话间,这位乘客稍稍安下心来,而且两个人越聊越投缘。
“小哥,给你看样好东西。”乘客从大包中“唰”地抽出一条粗粗的金链子,说道:“怎么样?开眼吧?”
据司机回忆说,根本看不出那小子是个有钱人,或许他就是一个暴发户。
“小哥,看咱们聊得这么投缘,这条链子送给你,算是打车钱。”乘客豪爽地说道。
出租车司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心中不免有些起疑,怀疑这位乘客的金链子是假货。他想要和乘客翻脸,又不好意思。最后,他索性就收下了金链子。
司机还清楚地记得,那位乘客选择了一处很偏僻的地方下车。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一点也让司机感到极为奇怪——这么晚了,这人跑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醉酒司机的一番陈述惊了警员一身冷汗。他怀疑这位醉酒司机口中所说乘客就是大家要找的黄金大盗。
人赃俱获
随后,警员立即打电话向警长哈尼做了汇报。哈尼队长马上下令将这位醉酒司机拉到警局做笔录。
哈尼对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询问。醉酒司机早已酒醒,他将自己所遇之事全部说了出来。在司机的家中,大家找到了那条金链子。经过失主的仔细识别以及警方技术部门的鉴定,这条金链子就是这次盗窃案件中被盗的黄金首饰中的一件。
随即,侦查人员在司机所说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僻之地进行大规模的排查。
行动之前,哈尼队长给所有人做了如下分析:案犯可能是选择此地藏身或者是藏匿赃物;根据最近侦查黄金首饰市场情况,案犯可能还没有出手那批黄金饰品,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迅速锁定案犯并抓捕他。时间拖得过长很可能导致案犯转移或者是将所得财物转移,这是侦查人员十分不想看到的。
哈尼队长部署完毕,行动正式开始。
由于没有确定作案人员是否持有枪支等危险武器,所以每位参与搜查的人员都荷枪实弹,严阵以待。整整两天过去了,但搜捕毫无结果。哈尼决定夜间停止搜寻,改为加强巡逻警戒,同时发动群众提供线索。
第三日上午,一位公交车司机提供了一则重要消息。司机称,在当日凌晨5点左右,发现一名背包男子形迹十分可疑。按照司机的指点,警方锁定了嫌疑人的活动区域,再一次展开拉网式搜索。不久,案犯终于现身。
公交车司机提供情报的当天傍晚,警员在一处密林中发现了这名男子。由于长途跋涉,这名男子显得十分疲惫。因此,没有任何武力反抗,男子就束手就擒。警方在男子所背的背包中发现了被盗的全部黄金首饰。
案例分析
由于盗窃案件的作案人流动性强,流动地域广泛,所以抓捕工作十分困难。由于本案件中的女失主在毫无防备下被盗取大量财产,作案人在现场也并没有留下太多对警方有利的线索。侦破人员只能依靠在失主那里得到的些许线索来分析推理案件。这无疑增添了破案的难度。
针对盗窃案件作案人侵害目标十分广泛的特点,侦查人员一定要注意多发案件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作案手段,是否这些案件具有同一人或一伙连续作案的迹象;如果是系列案件,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怎么样的。侦查人员可根据案件中的相似性进行对应侦查。这样就会从另一个侧面缩小侦查范围,增加线索数量,为侦破案件提供极大帮助。
总之,在侦破盗窃案件时,一定要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推理,对有可能为犯罪嫌疑人活动的地点进行排查,必要时进行地毯式搜索。锁定案犯,并找到其未销毁或已经销赃的盗取的财物,在人赃俱获之时,将案犯绳之以法。
2.博物馆失窃案
案发现场重现
2010年5月,法国的一家博物馆遭窃。据博物馆馆长介绍,被盗的三幅画都是较为著名画家的传世作品,三幅画的总价值超过一千万。鉴于情况十分紧急,案件性质十分恶劣,此案交给了国际刑警托马斯·马奎尔。
诸多线索呈现名画被盗原因
在警官马奎尔和他的团队还没赶到案发现场时,一位警员就已经对案件做出了分析。这位警员说,这位敢于偷盗博物馆名画的案犯一定具有高超的偷盗本领,否则,他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诸多警卫以及严防密控的监控措施。
马奎尔则对这位年轻探员的论述不以为然。因为多次在欧洲各国家执行任务的他,对博物馆的安保措施可谓了如指掌。每年都有艺术品被盗事件发生,而超过2.5万件艺术品失窃于欧洲,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欧洲政府的注意。
很快,马奎尔一行人来到了法国的这座博物馆。在随后的调查中,马奎尔发现,现场果然一点证据都没有留下,作案人手段异常的高超。
“难道真的是个技艺高超的作案人?”马奎尔不禁在心里嘀咕道。
侦查人员在盘问案发当晚负责安保工作的四名保安时,他们集体承认,那天晚上他们确有失职之处。因为那天他们整晚都在呼呼大睡,所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动静。
随后,马奎尔调查得知,博物馆的防盗措施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失灵了。在案发那晚,博物馆一直在等待着相关人员来对防盗设施进行维修。
“收藏有这么多珍贵东西的博物馆,防盗水平居然如此差。这不是让小偷来去自如吗?!”马奎尔极为愤怒道。
马奎尔的团队在现场开始进行出入口的调查。他们在博物馆的某扇天窗上,发现有指纹痕迹,经检验,该指纹并不是博物馆内部人员所留。大家初步断定,这是作案人从此进出博物馆行窃时所留下的。随后,侦查人员又在天窗附近的地面上找到了几个不十分明显的足迹。经技术部门鉴定,判断此足迹为身高180cm左右的男性所留下的。
正在大家对现场进行勘查时,马奎尔的电话响起,是国际刑警的总部打来的。电话那头要求马奎尔放下手中案件,马上来美国波士顿。因为这里也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盗窃的对象同样是名画,而且这次的涉案数额更大。
又一案件发生挑战警察神经
在法国博物馆盗窃案发生的第四天,马奎尔领着自己的探案团队又来到了美国波士顿。一下飞机,他们便乘坐专车来到失窃的博物馆。
博物馆馆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了侦查人员。这次博物馆丢失了11件藏品,价值共计约1.5亿元。
盗窃案发生得如此突然,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案发当晚,保安人员按时将博物馆的门窗关好,随后就开始常规的巡逻工作。至凌晨两点左右,三名保安人员都回到了休息室。他们在休息室抽烟、聊天,然后就去睡觉了。保安们确定,在他们巡逻的时候,那十几幅画还在。
马奎尔根据经验将这起案件和发生在法国的案件联系了起来。当他们检查了博物馆的防盗措施后,防盗系统也全部失灵。并且,在博物馆的一个通风口处也找到了作案人的指纹和足迹。随后,马奎尔将这些指纹和法国博物馆盗窃案件的痕迹物证交给技术部门进行对比。
在美国发现的一个指纹的左半边和在法国发现的一个的指纹的左半边是完全相同的。这一调查结果证明,法国和美国两地的盗窃案件果然是一系列案件。
马奎尔将上述调查结果汇报给了国际刑警总部,总部将两起案件一起交给了马奎尔调查。
馆长的叙述让警方查到线索
虽然两起案件都交到了马奎尔手中,但是在两起案件中发现的大部分线索都无法让案情有所进展。
一位年轻的探员对马奎尔说:“头儿,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两起案件的相同部分取出来,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也许就能快一点找到线索。”
这位年轻的探员看上去十分急躁。马奎尔听出了自己手下的言外之意,皱了皱眉头说:“我也想这么做,但是,相似的地方很多,哪一个地方最关键我们还是没有找到。”
马奎尔认为只要找到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就能找到侦破案件的关键。
侦破似乎走到了死胡同。案件发生在凌晨,几乎没有任何知情人士提供线索,甚至连最基本的痕迹物证都少得可怜。
距两起案件发生已经过去了已有近两周时间了,马奎尔一直毫无头绪。难道对案件的侦破就要以这样的方式不了了之?马奎尔不甘心。周末,马奎尔再次来到了波士顿的那家失窃的博物馆进行勘查。他找到了博物馆馆长,并和他攀谈起来。
“其实,一直有一个信息我没有向你们透露,”馆长低着头向马奎尔说道,“我知道在法国也发生了一起博物馆失窃案,而那个博物馆的馆长是我同母异父的兄弟。”
这一惊人消息让马奎尔始料未及。一直以来,他从没有往馆长的身世关系上思考过。想不到,两位馆长之间还有这么一层鲜为人知的关系。
“知道你们之间关系的人有几个?”马奎尔问道。
馆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道:“除了警官您之外,还有三个人知道。我们的外祖父母和我们共同的好友——罗琳·本菲拉。”
“罗琳是谁,现在在哪里?”马奎尔紧逼着问道。
“她和我们兄弟俩一起长大。后来由于我搬到波士顿,而哥哥和他的父亲去了法国,所以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在一次聚会上,我们得知罗琳在休斯敦因为车祸已经去世了。”馆长显得十分哀伤。
在和馆长聊完天过后,马奎尔立刻联系到自己的一位手下,让他马上调查两位博物馆馆长的背景以及他们的朋友罗琳。而案件就在此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转变——两位馆长的身世让案犯现身
侦查人员在调查过后,马上发现了足以写一部小说的馆长背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