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500000002

第2章 被父亲取名“一介”的孩子

1、湖北黄梅的“诗书之家”

坐落在长江岸边的湖北黄梅县,江对面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庐山。在黄梅,汤氏家族可谓名副其实的“诗书之家”。当年最早从江西永丰迁到黄梅的汤氏正谊公,一生都在黄梅乡下勤勤恳恳做教书匠。让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教出了3个进士,而其中的一个就是汤氏正谊公的孙子汤霖。正谊公因为学问深厚,又善于循循善诱教书育人,所以自号引轩,亦称引轩公。

引轩公当年虽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书育人的读书人,又有很深厚的学问,但却一生没有得到功名,仅被“赐副举人”。

汤氏正谊公之子汤立贤,字谦吉,号莘夫,虽只做到相当于知县师爷职位的差事,却也是非常注重学术之人,并曾力助当年湖北省总督胡林翼治理水患。当年汤立贤力助参与的大堤工程告成后,致使当地三十年没有发生水患。

汤立贤虽一生不曾为官,但除身体力行协助湖北总督“运粮馈饷、修拦湖堤”之外,最喜好的即是读书,尤其喜读《左传》,不仅熟读,而且到了晚年70多岁时,仍可以一字不落背诵如流。

从以上这些取自《汤氏宗谱》等记载的资料中可以看出,长江岸边湖北黄梅的汤氏家族自正谊公起,即为有学问之人,并多以读书、教书、授徒为业,所以汤氏家族可以称为“诗书之家”。

汤立贤之子汤霖,字崇道,号雨三,道光庚戌年(1850)出生于家乡湖北黄梅,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做过几任知县,后多次任甘肃乡试同考官,并于1906年与陈增佑等合办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汤霖先生不仅力主实施创办新式学堂,而且先后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即汤用彬、汤用彤分别送进新式学堂学习,这亦可称为汤霖先生接受新式教育的明智之举。

汤霖殁于民国三年(1914),享年64岁。他为汤氏家族留下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意为告诫他的后人,做事情不要逃避困难,也不要逃避责任。他还曾为汤家留下了一张拓片,那是代表他最辉煌的进士碑拓片。在考中进士那年,他的名字被刻入进士碑。现在那块进士碑依然立在孔庙里,只是由于年久风化的原因,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汤霖的长子汤用彬年长次子汤用彤10岁,早年考上清朝举人,20岁时赶上清朝末年改革教育制度,汤用彬因此再没有得到考取进士的机会,遂考进同文馆主学俄文。民国以后汤用彬做过国会议员,后一直居住在北京,其间任北京市市政府主任秘书一职时间最长。汤用彬曾入国立分科大学学习,主修国史,毕业时被授予文学士,其诗文和书法造诣颇深,故有诗人和书法家之称。汤用彬因长期居住北京,十分熟悉北京地区的人文地理,又因擅长文史,因此还曾主编了一部“帝都景物略”。该书主要对北京地区的地理、各景区作了详尽介绍。由此可见,汤用彬虽官至当年北京市政府主任秘书,但仍不失为一文学造诣较为深厚之文人。

汤霖的次子汤用彤,字锡予。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渭源县,1908年入北京顺天府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后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赴美留学,先在明尼苏达州汉姆大学,1919年转入哈佛研究院,1922年回国后,一直在大学教书办学。1931年应胡适之聘到北京大学做教授,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是我国一代著名佛学家、国学大师。1964年在北京逝世。

汤用彤之子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国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据此可知,长江岸边黄梅县汤氏家族的汤霖、汤用彤、汤一介三代均以教书办学为业,他们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为家训而无愧于书香世家之风。

2、 “一介书生”来到人间

1927年农历1月15日,正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中国著名学者汤用彤教授家中又喜添一个男丁。这虽不是汤家的长子,却是汤用彤教授自美国留学归来5年后汤家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这让汤用彤教授十分高兴,他为新出生的小儿子取名“一介”,这一方面是按照教授的祖籍湖北黄梅汤氏家族这一代子孙的名字以“一”字排列,一方面也是身为学者读书人的汤用彤先生对他的第二个儿子寄予的厚望,他十分希望他的后代成为有学问的读书人,因而取“一介书生”之“一介”。

于是,“汤一介”从此成了汤家这个刚刚出生的第二个儿子的名字。在这之前,汤教授夫妇曾育有一儿一女,但是在教授远渡美国留学期间,他们的女儿汤一梅因患病离开了人世,致使当时带着一双儿女留在北平的汤夫人无限悲痛和自责。汤一介出生的这一年,汤教授和夫人的大儿子汤一雄已经整整10岁。

而此时年轻的汤夫人更是望着襁褓中的婴儿心中一阵阵抑制不住地激动,她为孩子能够平安来到人间而感到无比欣慰,似乎这个时候做母亲的才想起,为了这个孩子,她曾经献出了令人敬佩的伟大母爱。

原来孩子还在母亲的腹中躁动时,年轻的汤夫人曾意外地遭遇了一次黄包车的翻车事故。一天上午,已经怀孕的汤夫人走出家门坐上了黄包车。虽说相对于交通发达的今天,当年的黄包车可说是一种落后的交通工具,然而在当年的北京城,没有一定身份的人是坐不起黄包车的。因此对于当年的汤夫人来说,出门坐黄包车应该是既方便,又舒适安全。

但这一次普通的出行却发生了意外。正当汤夫人稳坐在黄包车中的时候,忽然觉得正在行进的黄包车猛然晃动了一下,紧接着就翻了车,把汤夫人摔在了地上。受到惊吓的汤夫人在摔倒在地的一刹那,本能地伸出双臂,用双手支撑在地,这个一瞬间的本能动作,虽然让汤夫人感到手臂剧烈疼痛,却保护了腹中的胎儿。

胎儿保住了。但这一事故却让年轻的汤夫人手臂骨折了。从此她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而她却一直为自己勇敢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而欣慰。

虽然“一介书生”在还没有出生时就度过了一段“不平坦”的历程,但他却很幸运,因为在他还没有来到人间时就享受到了伟大的母爱。而对于汤夫人来说,虽然当年的手臂骨伤一直伴随着她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无疑是杰出而伟大的,因为她不仅以伟大的母爱把她的儿子平安领到这个世界,更以一个中国母亲无私善良的美德,为中华大地养育了中国一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

3 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大院与庐山的小楼

世纪30年代,上个世纪30年代,汤一介与父母及两个妹妹在缎库胡同大院。

汤一介出生1年后,正逢当时的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央大学。于是,他的父亲汤用彤教授就从天津南开大学调到了南京中央大学,1岁的汤一介又跟随父母来到南京。3年后,汤用彤先生又应胡适先生之邀来到北京大学做研究教授,4岁的汤一介从此和父母、家人在北平度过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快乐无忧的日子。而汤用彤先生从北大教授一直到担任北大副校长,再也没有离开北大。

精明理财的汤家祖母——汤霖的“贤内助”梁氏夫人。

汤一介能够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童年,主要得益于当年汤家优裕的家境。自从汤用彤教授带着一家人离开南京回到北京后,就与父母以及大哥汤用彬一家共同居住在位于北京东城区南池子缎库胡同的前门3号、后门6号合在一起的一座有50多间房子的三层大院里。

不要说是这么多的房子,单就房子地处东城南池子这样北京城上好的“地段”,就可以想见当年汤家人的“经济实力”了。而为汤家打下如此丰厚“家底”的人,既不是曾经拿过清朝俸禄的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也不是当国会议员和北平市政府秘书主任,每月领取现大洋的汤一介的大伯父汤用彬,更不是刚刚来到北京大学教书的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教授,而是汤一介的祖母,汤霖的“内人”梁氏夫人。

这位梁夫人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堂受教育,却天生聪明能干并善于理财。靠着自己的精明强干,梁氏夫人不仅把丈夫汤霖的俸禄和两个儿子挣得的现大洋管得井井有条,而且凭着她的理财本领,抓住时机为汤家置下了当年位于北京城中心的两座深宅大院。虽然如此,汤家祖母的“理财之心”却依然在“膨胀”。不久,梁夫人为汤氏家族在湖北黄梅购得大量田产,又在与黄梅隔江而望的中国著名风景胜地庐山购置了3栋别墅小楼。童年的汤一介在北平南池子缎库胡同一直住到1939年抗战爆发后,9年欢乐无忧的童年时光给汤一介留下了抹不掉的回忆。

4、在北平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日子

回到北平后,汤用彤教授决定送他4岁的儿子汤一介进幼儿园。应该说在当年的北京城,幼儿园大多是为少数人开放的。而汤教授适时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一是源于汤家的实力,另外也可以看出,虽然平日里汤教授一向给子女一

世纪30年代,小学生汤一介与堂弟、家庭教师在中山公园。

个“宽松自在”的空间。但在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

汤一介在北平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日子无忧无虑,这得益于汤用彤先生和汤夫人对孩子的悉心抚养和教育。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汤用彤虽然整日忙于工作和做学问,但他却是汤家孩子眼中一个最有学问又最慈祥的好父亲。平日里,工作繁忙的汤教授从不管教孩子,更不责骂孩子,但只要有时间,教授就一定会带上他的儿女出去散步,逛公园,还给他们买好吃的。出身名门的汤夫人更是竭尽全力,全身心地照顾好孩子们的衣食住行。

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塑造了汤一介率直、真诚的性格。成年后的汤一介不仅十分感念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快乐的童年,更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像父亲汤用彤教授一样,主张让孩子有一个任意发展的空间。而汤一介的一双儿女果然也是学习优秀、事业有成。

世纪30年代,汤一介与大妹、小妹、堂弟等在北平缎库胡同大院。

汤一介虽然对4岁以后曾经上过的两所幼儿园记忆不多,但却留下了快乐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在他后来去的东华门孔德幼儿园,除了高兴地做游戏、画画和吃小点心外,汤一介最喜欢的就是唱歌,因为唱歌的声音好听。而且在时隔近80年后,晚年的汤一介仍然清楚记得当年他最喜欢唱的儿歌:“我们一同瞧瞧,我们一同瞧瞧,飞机来了,飞机来了,在天空中嗡嗡叫。”这或许就是哲学家汤一介在儿时就已显露出不同一般的智慧。

而东华门的孔德小学和育英小学同样也带给了汤一介“快乐无忧”的回忆,这其中有小学生汤一介因为讨厌学习日文,和同学们一起在日文考试时将日语书藏在屁股底下大行作弊的趣事。也有体育成绩出色的小学生汤一介拿到了立定跳远第一名和50米、100米短跑第一名和第二名的高兴事。当然还有更快乐的就是唱歌,小学生汤一介不仅是合唱团的优秀一员,还代表学校去到电台表演,这让童年的汤一介着实风光了一把。

虽然汤一介曾“自我评价”小学时“表现平平”,但小学时的汤一介无疑是快乐的。只不过,小学生汤一介的六年级还没有念完,由于抗战爆发,汤夫人就携儿女离开北京奔赴云南了。

5、天生流淌着爱读书的血液

汤用彤教授虽然主张孩子“自由自在”成长,但心底里却始终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家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

世纪30年代,汤一介与母亲、大伯母、大妹、弟弟、堂弟在北平。

书办学为业的家风。因而汤教授也像他的父亲汤霖一样,视读书为本分,且最喜欢吟诵《哀江南》和《哀江南赋》,尤其是在孩子们睡午觉时,教授总是一边拍着女儿汤一平的头,一边吟诵《哀江南赋》。听的多了,虽然不懂它的含义,汤一介却在6、7岁时就可以流利地背诵了。

儿时的汤一介虽然无忧无虑、不知努力学习,更不理解父亲为他吟诵《哀江南赋》的含义和对自己“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家风”的希望。但是在他幼小的身体里却天生流淌着爱读书的血液。从最早在小学三年级开始看古典小说以后,小小年纪的汤一介就逐渐开始喜爱阅读唐宋诗词。一日汤一介正在背诵他喜爱的唐诗,刚刚吟颂完《哀江南赋》的汤用彤教授立即找出庾信的《哀江南赋》对他的儿子说:“你也可以读一读。”

父亲说完这些话后,并没有再给汤一介讲出这首赋的意义,因此汤一介当时读后也没能理解到《哀江南赋》的含义和父亲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后来随着一天天长大,一直到汤一介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再读到《哀江南赋》时,才从此赋中领悟到父亲要他熟读《哀江南赋》就是希望他知道一个诗书之家应有的家风,而且父亲更希望他的儿子记住汤氏家族“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家风”的家训。

从学会背诵《哀江南赋》到成为中国一代哲学大家,汤一介始终不忘父亲的教诲和汤氏家风。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仅秉承了汤氏家族的家风,更无愧于“一介书生”之名。

同类推荐
  •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家书(下)

    《曾国藩家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3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
  •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每三页唤醒利物浦球迷一段热泪盈眶的回忆。利物浦队魂杰拉德自述27年欧洲足坛生涯。足球还远没有结束,只要我还有利物浦,我就还有希望。从8岁加入利物浦青训营,到35岁飞赴洛杉矶,史蒂文·杰拉德将其27年欧洲足球生涯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利物浦,伴随了整整一代球迷走过青春。作为“红军”队魂,杰拉德总共为利物浦出场710次,打入186球,跟随球队夺得9个冠军奖杯。36岁正式退役前,他将他与利物浦的珍贵回忆写进自传里,翻开本书,听史蒂文·杰拉德自述他和千万利物浦球迷的青春回忆。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清风有之华恰似恰好

    清风有之华恰似恰好

    你...还记得那个陪你走过那段时光的人么
  • 摆渡人

    摆渡人

    畅销欧美33个国家,荣获多项图书大奖。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刘东和马刚都爱李莉。李莉却只爱马刚,因为马刚的父亲是军区的副政委,而刘东的老家在农村。李莉本来是要嫁给马刚的,由于李莉当着马刚的面被三个男人强奸了,马刚就不娶李莉了,无奈之下,李莉只得嫁给刘东。然而刘东却并不幸福,李莉更不觉得幸福。虽然李莉现在已成为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而且风采依旧、魅力依然,可深刻在她情感深处的那道伤痕呢,是否也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销声匿迹?李莉回到四二三医院这一年,她才二十刚出头。四二三医院是部队医院的代号,在一座海滨小城里,附近的驻军有大病小伤的,都到这家医院来看病。
  • Fables

    Fab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史上最强狂妃

    史上最强狂妃

    【推荐新文:重生最狂女神:晚安,高冷邪少】“老大,大事不妙,邻国公主勾搭丞相大人!”某女怒,“神马?连我男人都敢抢?操家伙,灭了她丫的!”“老大,沧澜国女帝以帝国为聘,求娶丞相大人!”某女咆哮,“十方神兽听令,给老娘踏平沧澜国——”一朝魂穿,乾坤逆转,一双素手,翻云覆雨!美男,那是用来宠的!!!
  • 归去来兮之林栩来袭

    归去来兮之林栩来袭

    秘境传说、流光幻地、不死民、老人国、子母钱、无底洞、时沉时浮的孤岛、不惧水火的通天魔树……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玄幻世界。看她狂傲不羁活出精彩,看他情感觉醒觅得真爱。所以当高冷傲娇的圣尊遇上心思缜密的重生少女,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为什么一直戴着面具?”某女问道。“取下面具会有很多烦恼的。”某男摸着下巴一脸认真地回答。“你这样不好。”某女认真劝说道,“戴着面具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是这些事情吗?”男子一个俯身便吻上了某女。事后,某女脸颊绯红,小声地说道:“其实我和你说的是正事啦!”欢迎大家入坑?ω?【不忘多多投推荐票哟~】
  • 熙元纪事

    熙元纪事

    从没想过会脱离自己的人生轨道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年代,也没想到会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熙元朝公主,更没想到会身负龙血成为众人争斗中的棋子。一色美男围着我转,却全不是倾心于我。我只是一副昂贵的药引,同时也是任人宰割的猎物,以为真心,其实假意。重重阴谋与野心全都因我而来。因情而种,百年不可挣脱。他说:〔以后你的解药就是我,不然你会疼痛而死,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而我却宁愿咬舌自尽,也不愿受他所控。我说:〔我们抛开一切,在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生活。〕他说:〔可惜,我做不到。〕所以我狠心弃了这个如妖孽般的男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然而命运不放过我,心不放过我。一个人真的可以在一场阴谋和爱情中全身而退吗?
  • 毒谋之娇医神棍

    毒谋之娇医神棍

    王氏嫡长公主,又是父母心头肉掌中宝,文能医死人肉白骨,一身毒术救人无数;武能上马统领万军,驰骋沙场艳冠天下。却眼瞎救了一个翩翩佳君子,她亲手将王氏军队交到他手上,却换来大婚那日,满族全灭,血染了整个漠北。她是被烧死的。从此后,她变成了她,一个心死封闭,神魂都只剩仇恨的她。传闻,沐家沐九歌自小痴傻,天生命硬,克父克母。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人人嫌弃都恨不得她过的生不如死。一朝清醒,却又命硬克死了自己未来夫君,甚至还会克死夫家全家,所以,连进门当寡妇都没得做!可既然她已经醒了,怎么能容许别人践踏呢!想害她,就要做好身残丢命的准备!妹妹想害人?马蹄子一脚踏的她半身不遂!伯母想毒害她?不好意思,她上辈子就是玩毒的祖宗!不过,她没功夫一点点陪她们玩,她要的是杀了那男人,灭了这南朝天下,以慰籍漠北满天血色!原本她早已心死,这辈子再不会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可上辈子那个被她整了好几次的人却非要换着花样黏过来!某人化身不要脸撩人专业户。沐九歌:“我们不熟!”某人:“哎?我都都熟成这样了,还不熟?那得要多熟才是熟?再睡一次吗?”沐九歌:“……”明明只是一个在卧榻上,一个坐在地上,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