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600000002

第2章 世纪之争(1)

1、艺术争论越老越要争

吴冠中先生非常健谈,但他只谈艺论画,无论听众多少,他都会全心全意,言必务尽,力竭而止。有时候非得是他老伴来将他制止。桀骜不驯的吴冠中只有在老伴面前像个小学生。吴冠中老伴说:“他对谁讲话都像要把心掏出来似的,讲个没完,客人一走他就累得起不来了。”这样一位健谈的艺术家,却在晚年拉开了一场艺术大争论。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许多艺术家都曾遭遇梦想破碎的心碎。毕加索在迟暮之年,经历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有关斯大林肖像风波后,就转而通过自己的作品,和他所选择的古代大师的作品交流,和神话交流,乃至于他再也不能画爱欲激情以外的东西。于是,性成了毕加索作品的终结。因为当时法国政党对性欲没有做出什么指令,毕加索创作了不少这一主题的作品,也许这就是他对待政治要求的方式。因为过去他信任这个政党的要求,到了晚年他不再理会他们的规则,因此他进入了绝对自由的领域。于是,更多的公众来看那些作品,睁大了眼睛,为窥视夫妻之间的私生活场面而喘着粗气。

经历了众多伤害和坎坷的吴冠中,却在晚年变得更加仗义执言。于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一场20世纪末的艺术大争论必定载入史册,而这场世纪末争论正是吴冠中搅起的。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充满了喧哗和冲动,围绕着传统与现代、进步与保守、民主与世界等命题,几代艺术家都在不懈的探索。没想到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世纪末,争论之火再起,并且燃烧起一串耀眼的火花——其中最广受中国美术界关注的火花就有“张吴之争”。

争论的两位主角吴冠中和张仃都是著名艺术家,都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风云人物,都以前卫的状态活跃在中国美术界,私交都不错,都是处在80多吴岁的高龄,在创作上都是炉火纯青的时候,没想到同属于“革命派”的两位艺术家到了晚年产生了分歧,而这场笔墨官司的源头就是关于笔墨。

原来吴冠中在1992年的香港《明报月刊》上发表文章,题目就很有挑战性——《笔墨等于零》。基本观点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价值等于零,就像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理由是“构成画面的道道有很多,点、线、面、块都是造型手段,为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画家可用任何手段,不择一切手段,所谓的笔墨只是奴才,绝对奴役于画家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也跟着变化形态,无从考虑呈现何种体态面貌。”

没想到吴冠中将中国画最关键的要素——笔墨沦为泥巴,这可触动了中国画安身立命的根基了。一言即出,风波骤起。

1998年,张仃发表论文《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吴先生这一说法。“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在,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不得了,笔墨关乎中国画的底线,此文一出,众多画家和评论家纷纷撰文赞同。

1999年4月,吴冠中在《光明日报》上再次撰文解释自己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这一次,光明日报记者韩小蕙走进了他的家里,专门就这场争论采访他。吴冠中说:“我和张先生私人感情一向很好,我们俩过去经常相互支持,现在的观点之争,没有个人恩怨,讨论的是很重要的文化问题,是在于中国画的前途和出路,甚至旁及文学、艺术等领域。笔墨本是手段,但是中国绘画界用笔墨来衡量一切,笔墨成了品评一幅画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说不过去了。”

吴冠中表达的道理显而易见,为什么还会遭到反对呢?吴冠中对来访者坦诚地说道:“这是因为已经把笔墨僵化了,成为一个程式的东西,一切习惯都往里套。什么叫‘有笔墨’,什么叫‘没笔墨’,什么叫‘笔墨功力’?吴昌硕和齐白石有笔墨吧,他们摸索一辈子,到了晚年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难道要一辈子时间学他?就算学到精髓,不也还是重复前人?所以,我说不要光学古人的技法,跟前人走同样的路,有什么意思?我一直推崇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

这场对话,如同禅学说法,越往里探究,越有玄机。

记者笑问:“不学笔墨,学什么呢?”

吴冠中说:“要学表现。要学会怎样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产生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能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别人,能打动人,就是成功了。”

记者问:“零是什么?”

吴冠中淡淡一笑,说:“零就是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来代替,没有共性的价值等于零。”

记者更好奇了,问:“那么,您的标准是什么?”

吴冠中说:“我的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是作品的感情。不管是什么手段表现的,只要传达出来了,就是好的。在我、语言、手段、工具,都不是主要的,我是看效果,看能不能感动人,震撼人。”

韩记者又问了:“效果怎么看?”

吴冠中回道:“素质、功力、题材、技法……要综合起来看。等于一部文学作品,仅仅说教不感动人,最后要看总体效果。”

韩记者笑了:“我接受您的说法,看综合效果,看总体表现。”

吴冠中说:“除了笔墨,现在的新材料多了,比如泥土、丙烯等,工具不足道,我的意思是强调发展,要不断前进,不发展是保不住自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其实是想保住中国画的前途的。”

这一场对话,犹如一场参悟。张仃对笔墨又是如何感悟的呢?光明日报记者转身敲开了老艺术家张仃的家门,将同样的话题抛给了张先生。

张仃谈起这场争论,说:“真理面前无师友,真理越辩越明。”张仃的观点是笔墨之于中国画,即是气韵,又是骨骼,又是肌肤。借用黄宾虹先生的话“中国画舍笔墨无其他”。当大家谈论笔墨的时候,肯定是在谈论中国画。说笔墨等于零,就是说中国画等于零。

记者恭敬地问:“笔墨到底是什么?”

张仃说:“举个例子,李可染和东山魁夷的画放在一起,就把中国画和日本画区分开来了。其基本区别就是笔墨。有‘写意’的画就是有笔墨的画。”

记者问:“那应该怎么理解?”

张仃说:“笔墨是古人创造的,是主体的,有生命的,有气息,有情趣,有品有格,因而笔墨有哲思,有禅意。因而它是文化的,精神的,是情绪化的物质。”

记者又问:“笔墨的标准是什么?”

张仃回道:“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笔性,难以强求也不应该强求一律。但是作为中国书画艺术要素甚至是本体的笔墨,肯定有一些经过民族文化心理反复实践、锤炼,最后沉淀下来的特性。这个特性成为人们对笔墨的艺术要求。没有一个画家能摆脱文化的制约。”

记者问:“如果没有笔墨呢?”

张仃说:“画中没笔墨,也可以画出好的画来,但可能是好的彩墨画,好的日本画,好的韩国画,但不能说是好的中国画。画家可以有充分自由不拿笔墨作画,也可以有充分的自由不碰中国画,要碰,就必须接受笔墨的检验。”

这场争论都有各自的艺术实践基础和审美心理基础。国画界有人士认为“吴冠中一向喜欢用西画的审美标准衡量中国画,甚至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否定中国画的价值,有欠公道;‘笔墨等于零’如果只是作为个人对绘画的认识,完全可以成立,据此否定笔墨领先的整个传统中国画,就太过分了。”美术史论家万青力发表《无笔无墨等于零》,称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观,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有人认为吴冠中这种观点沿袭了五四运动以来爱国人士对中国画所发的贬语,用心虽好,观点却是错误的,还有人认为这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洪惠镇更是表示:笔墨是现代中国画创新去留的争论的焦点,主张放弃者苦于笔墨规范的束缚,渴望更自由地纵笔骋墨。然而其结果是画中的点线完全西画化。

同时,也有人对张仃的“底线”提出质疑,认为笔墨是历史的概念,笔墨在中国绘画史上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明朝中期的时期,不应该把它绝对化。除了笔墨还有其他因素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的大传统,而中国画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是带有强烈哲理性的情感的传达。中国画还有比笔墨更重要的“底线”存在。贾又福则旗帜鲜明地表示:除了笔墨之外,“发端”乃是成就历代中国画大师的重要原因,重视发端,研究发端,立足发端,将使中国画创作出现全新局面。

笔墨是否为零这场争论并没有到此结束,而且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言论越来越激烈。笔墨之争不仅在香港、台湾引起反响,还波及海外华人文化圈,此次争论是关于笔墨历次争论中规模最大、发表文章最多的一次。由于这场争论一时不会有定论——也许永远不会有,但是,人们可以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世纪之末的这场争论。

而吴冠中这种争论精神,其实早在改革开放时期就展露出来。当时他已经是个“老头”,许多人经历了“文革”已经没了锐气和激情,他却无畏首畏尾的老人心态,也无胆小怕事的弱者心理,在思想解放运动的环境下,他毫无顾忌地发出自己的美术理论,而且是第一个敲响了理论禁区的大门,最早发表了触及创作时弊、向“左”的教条理论发难的文章。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吴冠中师生展”中,当时他就想用“叛徒展”来命名。“我宁愿他们(吴冠中的学生们)是叛徒。”但是那次展览最终还是叫“师生展”。在吴冠中眼里,“叛徒”实际上就是创新的代名词。他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

早在1979年,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又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也是在这一年,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这些观点在美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吴冠中把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称为“风筝不断线”。“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要让人看得懂。他还提出,无论是抽象的和具象的作品,都要来自生活,要与群众紧密联系,要做到‘群众点头,专家认可’。”在《绘画的形式美》中,他说:“美,形式美,已是科学,是可分析、解剖的”,“形式之美往往非语言所能代替,何必一定要用语言来干扰无言之美呢”,“数十年来,在谈及形式便被批为形式主义的恶劣环境中,谁又愿当普罗米修斯啊!教学内容无非是比着对象描画的‘画术’,堂而皇之所谓‘写实主义’者也……我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从属地位。”他将形式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美术院校学生的“主食”,这是进一步向“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教条挑战,他甚至提出了“独立的美术作品”的主张。他的解释是“它们有自己的造型美和意境,而并不负有向你说教的额外任务”。在《关于抽象美》中他说“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决定形式?》中他直接指出“美术有无存在的必要,依赖于形式美能否独立存在的客观实际……我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希望尽量发挥形式手段,不能安分于‘内容决定形式’的巢穴里”。

这些观点在当时保守的美术界,无疑是一阵阵惊雷。因为他这是当众对为社会主义写实主义艺术家们遵行了数十年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金科玉律提出了质疑。

吴冠中这些观点在美术界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一连串争论,从而使美术理论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而吴冠中在这个时候出场,无疑在扮演一个开拓者的角色。

在封闭了那么多年的上世纪80年代,吴冠中甚至呼吁“现代的西方美术要开放”,批评过去对西方美术所采取的一味排斥的方针。他说:“在世界上不论大国、小国,先进的、落后的,对现代美术很少像我们国家这样的态度”,“在卫星早已上天的今天,人们不满足于只看蒸汽时代的作品,现代中国人需要了解现代外国人的思想、情绪和艺术手法。”吴冠中就是这样诚挚地呼吁,直言不讳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在当初乃至后来的一些年里,还没有哪位理论家能像他这样明朗地表述自己的见解,理直气壮地要求尊重艺术自身的规律,更没有像他那样对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表现出如此的真诚与热情。

很快,吴冠中的这些艺术见解在年轻人中得到广泛的共鸣,同时受到美术理论界的严厉批评,甚至有人将他的一些观点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贬斥。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在艺术的问题上,他是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压力面前他没有为自己辩解,似乎并不理会这些言辞激烈的批评,他依然如故,他的文章照发不误。虽然他没有理论家严密的逻辑思维,但是他以一位真诚的艺术家身份在发言。吴冠中的言论为他的亲身实践所支撑。

有人说: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的理论影响一直延续到八五新潮美术的缘起。在2007年之后,没想到快90高龄的吴冠中在《文汇报》发表《奖与养》一文,对国内的美术现状提出质疑。

同类推荐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他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烛影斧声”,他的死因天道玄远,难以祥说。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敢冒天下之大险的江湖浪子,以其沉稳果断的手腕,老谋深邃的远见,克己敛淫的秉性,义字为先的执著,收服着一块块已被血泪浸透的神州大地,拉开大宋王朝辉煌的帷幕。让我们揭开五代十国那个动荡黑暗的历史面纱,演绎一段风云变化的传奇大剧。
  •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飞行、电影、女人、财富,他的名字无人不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那年夏天,他为她失去了记忆,爱上了另一个女孩,这年夏天,她强势回归,遇到了另一个他。她是否还记得爱的味道,那甜甜的酸酸的味道,那是爱情独特的味道。
  • 六字咒王经

    六字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误惹冷王妃

    误惹冷王妃

    【宅斗】+【江湖】+【阴谋】+【虐恋】★嫁娶路上,她是凤城第一个走路嫁的新娘;为何如此待遇?新婚之夜,她是凤城第一个被警告的王妃;为何如此殊荣?宫廷宴会,她是凤城第一个落水的燕王妃;为何如此落魄?弥留之际,她是凤城第一个被赐毒酒的妃子;为何如此悲惨?……★她,冷雅竹,性情冷淡、为人懒散却渴望平静的过完一生;一道圣旨,让她成了众矢之的、风口浪尖之人;在妻妾成群勾心斗角的燕王府中她该如何求生存;他,凌俊逸,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却冷眼看一切;与妾室秀爱,不知刺痛了谁的心?当他心深陷不已时,却为时已晚。她冷漠却不懦弱,且看冷雅竹如何成就一代冷王妃。★半个月后,极其隐蔽的牢房中。“快说!”“你还让我说什么?”望着一脸冷肃的凌俊逸,整个人瘦了一圈的冷雅竹撇过眼去淡淡一笑,“人证、物证俱在,连我都想替你宣告破案了,你何必多此一举还来逼问我的口供?”“妳……”凌俊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都半个月了,她还是依然不肯说出实情;而他,何时变得这么伤怀与心疼了!★灵堂上,她跪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堂屋外,绵绵细雨下了三天三夜,丝毫未停;她灵动的身形摇晃着站起来,走出灵堂,走进雨中,随着细雨而翩翩起舞,足尖点地,踩着雨水,一圈圈地舞动她的身体,舞的悲伤,舞的悲恸,舞的绝望。不知多少圈了,顺着她旋转的身体慢慢朝着地面倒去。“竹儿……”一声嘶哑的喊声,人影一晃冲进雨中,拖起她即将要落地的身体,她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冷漠孤傲的神情,代替的只是苍白无血丝的脸。让人心疼的碎掉。★“冷雅竹,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气焰高涨的桃玉儿朝着冷雅竹大声吼道,完全不把这个王妃放在眼里。“就凭我是这个王府的王妃,女主人,而你——什么都不是。”悠闲的冷雅竹端起茶碗,轻轻吹动着茶水上漂浮的茶叶,轻启朱唇道。“来人,还不拖出去,等什么!!!”冷雅竹突然高声严厉呵斥道。“你……”顿时,桃玉儿为之气结。★★★喜欢的亲们,请戳一下右下方的【放入书架】喜欢的亲们,请戳一下右下方的【放入书架】喜欢的亲们,请戳一下右下方的【放入书架】新文《娘子要劈叉》简介落花跌碎在心田恍惚映出你容颜是谁执意别谁凋谢了誓言却只是当年月光染白了思念……御剑江湖,一生情一生殇摘自董贞的《御剑江湖》
  • OF THE EPIDEMICS

    OF THE EPIDEM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魔梦

    战魔梦

    几位耄耋之年的大学老友五十年后的聚会,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开启了一场游戏世界的腥风血雨。这几位大学老友被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流放”到了魔兽世界,如果找不到破解之路,他们将永远坠入这个虚拟世界不能脱身。既然无法后退,只能大步向前。几位大学同学一起走上了斩妖屠魔之路,这一路既有友情、爱情交织,还有猜忌、仇恨相伴。这个虚拟世界里,有道德的沦丧,更有真情的闪光。正直的游戏侠客与卑鄙的阴谋家共同为我们上演了一出荒诞、惊奇但却不失温情和正能量的悲喜剧。
  • 狂女归来,相府嫡小姐

    狂女归来,相府嫡小姐

    她是人人口中的丑小姐,钟毓灵,恋冽王成痴。一朝护驾有功,求圣旨赐嫁冽王。却不想,痴恋之人的一掌,让她命丧黄泉,再睁眼,却是另一灵魂的注入。眸眼里不再是怯弱,不再是单纯,一个个妄想再像从前那样欺负她欺骗她的人,都休想再的得逞!第一时间,取消婚约。第二时间,她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钟毓灵不笨不傻还不丑。绝美的容颜惊艳天下,只是,她不再是那个空有一身武功任人欺凌的人了。曾经,那些嘲笑她算计她的人,她都一一不会让他们好过!庶姐欺负,我让你尝尝蝼蚁钻心之痛。姨娘算计,我又怎么会不让你得偿所愿,算计回你的女儿呢?谁若欺负她,她必千百倍还之,她钟毓灵,注定此生不再让人欺负。当那一个个曾经嫌恶她的人,再上门求娶,她瞥都不一瞥,将聘礼丢进垃圾堆一把火烧了。***他是神秘莫测的黑暗之王,身份无数,行踪诡异,城府极深。一场意外,让他们相遇,他阅人无数,却没想到最终是栽在她的手下,愿意被她欺负一生,宠其一生。谁若是觊觎她一眼,他必将人两眼挖出,谁若碰她一下,他必把人四肢砍下,看看这世界上,还有谁敢来觊觎他的女人?
  • 神迹

    神迹

    在埃拉菲斯大陆上,盛传着一个关于天灾的预言,暨维持大陆平衡的“七大元素之灵”会在某一天发生暴乱,引起天地倾覆,生灵涂炭。乌托邦组织的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它继承了曾经救世于水火的乌瑟托的救世信念,汇集了大陆上最有潜力和资质的数名精英,意图于天灾到来之际将其消弭。
  • 亲爱的,我们离婚吧

    亲爱的,我们离婚吧

    小说以流畅的通俗性,深度剖析了下人们的关注热门婚姻话题,从多个视角进行展开,让读者读起来欲罢不能。著名情感婚姻专家,看完此小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为之落泪。张华与陈颖是新婚夫妻,一次同学聚会上,张华无意间听说妻子陈颖与其公司老总是情人关系。张华一直不相信文静、贤惠的妻子有如此行为,但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相信,一对新婚夫妻于是快速结束婚姻。整部小说围绕离婚后的张华与陈颖以及他们身边的一群都市年轻男女之间的生活、情感与工作状态,真实的反应出目前都市年轻群体所存在的现实状况与思想挣扎。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选编,收入2015年中国价值散文30余篇,包括韩小蕙、朱以撒、王充闾、刘庆邦、莫言、余华、刘心武、柯云路、周国平、车前子等名家新作,全面展现了2015年度散文创作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