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000000006

第6章 作者的话(5)

我们在注意到“明心”与“见性”的前后性以及前提结果的次第性的同时,要防止将慧能所谓“心”二分化,将“心明”与“性现”与否看作是“心”与“性”以外的“客尘所染”。如果那样的话,就无法反映慧能的思想特质。在此,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慧能所言的一念之迷悟,是就一心的两种不同状态来言的,并不是指存在有两种不同的心。在这里,他的思想与《大乘起信论》以及神秀所主的“一心二门”,即将一心分成真妄二心的思想发生了严重分歧。与此关联,所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慧能所言的一念迷而盖覆了人之本净之性和一念悟而明朗了人之本净之性,都不是独立于、外在于我之心、人之性的另种存在所引起的。

拨开乌云、除却妄念、心悟明心遂使本性得见(现),这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见性”就是见佛性,所以“见性”与“成佛”构成了等同的关系。从而在申论了“明心见性”思想以后,慧能自然地要把问题落到“见性成佛”上来。什么叫“见性成佛”?慧能自己有明确地论述,他说:“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敦煌本《坛经》第27节)“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满,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宗宝本《坛经·机缘品第七》)“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识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敦煌本《坛经》第31节)慧能在这里实际上要指明“见性成佛”的条件,或说“成佛”的原则和状态。这一“条件”、“原则”、“状态”正是慧能反复强调的“不……不”、“无”的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对此,慧能又通过他的著名的“三无”说和得法偈得到了集中反映。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敦煌本《坛经》第17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本《坛经》第8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宗宝本《坛经·行由品第一》)由此可见,慧能这一否定性的思想之主旨在于“不著”、“无分”。“不著”强调的是自由和自在的精神。“无分”凸显的是清净和圆满的境界。而达到自由自在和清净圆满的精神境界,好是“解脱”、即是“见诸佛境界”、即是“至佛位地”,一句话,“成佛”。

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指出了慧能谈“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都是就人性、成人而言的,所以他的“见性成佛”所要落实的当然就是“成人成佛”的问题。尽管这一命题非慧能所提,但从他的论述中显然含有此义。太虚法师所谓的“人成则佛成”应该说确实深及禅义。“人成”或说“成人”就是符合人之真性的对待,这一标准原则当被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在慧能禅思想中有鲜明的善恶观。人之善行即为人之真性的表现。在《坛经》中有对善行的一般性陈述,有对善行的具体性归纳,并最终将此与诸佛相连。例如慧能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惠,自净其意名为定。”(敦煌本《坛经》第40节)“除却从前谄诳人心永断……除却从前嫉妒心。”(敦煌本《坛经》第22节)“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是弥勒,人我是须弥,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毒心是恶龙,尘劳是鱼鳖,虚妄即是神鬼,三毒即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是天堂。”(敦煌本《坛经》第35节)在慧能看来,只要人践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这十善以及慈悲喜舍诸德即佛即天堂。反之,即非佛即地狱。

做善人好人就是“人成”,就是“佛成”,就是入“天堂”。实际上慧能在这里已经涉及到成佛的场所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当蕴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谁成佛?在哪里成佛?成佛的条件是什么?慧能以“直心是净土”(敦煌本《坛经》第14节)概括和回答这些问题。而慧能禅的心性论及其人间佛教思想在“直心是净土”这一命题中得到集中体现。

我们通过前面对“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思想的论述,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慧能在这里是解决作为主体性的人的心性与佛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内存和内含、本具和本有的有关系。惟此才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既然佛在身内,所以不须外寻,这表明向内的功夫和内在超越性。

由此可见,在慧能看来,“佛”是关乎“人”的事,而不是其他。换句话说,慧能禅的价值取向是人,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境界。而如何实现和达到人的本性的呈现,人的存在方式的超越以及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呢?慧能认为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有不明之时,原因在于妄念迷念盖覆,遂而产生执著妄想,使得本净之性无法呈现,而性不见,则佛不见,佛不见即佛不成。所以“见性成佛”在于“明心”。对于慧能的“明心”应从正反两方面加以理解。

从正面说,要生“悟”念,明了本心。从反面说,要灭“迷”念,呈明本心。“明心”与“见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慧能那里是清晰的。他说:“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敦煌本《坛经》第20节)也就是说,有不明之时就要“明”,有不悟之时就要“悟”,有不见之时就要“见”。由谁实现“明”、“悟”、“见”?如何实现“明”、“悟”、“见”?对此,慧能相应地给出了两个字,即“自”和“顿”。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字,才凸显了慧能禅的最大的特色。请看慧能的论述吧:“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敦煌本《坛经》第16节)“自悟自修,即名归依也。”(敦煌本《坛经》第20节)“善知识,心中众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何名自性自度,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有本觉性,将正见度。既悟正见,般若之智,除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烦恼来菩提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常下心行,恭敬一切,远离迷执觉知,生般若,除却迷妄,即自悟佛道成,行誓愿力。”(敦煌本《坛经》第21节)“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悟。”(敦煌本《坛经》第31节)通过修悟而成佛道,是人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境界。反过来说,佛道成也表明是人成。“人成”的状态当是人之“直心”、“净心”的状态。可见,慧能始终是将成佛的主体归之于人,归之于人能够成为人的人之本心本性。慧能“直心是净土”所要表达的就是佛是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佛是好人善人的行为方式。在《坛经》中慧能还以其他名相表达了相同的意境。他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见西方只在刹那……十善是天堂……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敦煌本《坛经》第35节)这里慧能将“净土”、“佛土”、“天堂”、“西方”与人的心净行善紧紧相连。如果选择一个词来表述慧能的上述思想,那么,我们认为用“心间佛”最为贴切。虽然说“心间佛”堵住了在心外求佛的道路,但并没彻底解决“佛在何处”的问题。换句话说,“心间佛”实现的时间可能是人死以后,实现的地点可能是脱离此岸的彼岸世界。所以,“心间佛”的问题还不是与“人间佛”、“世间佛”,或说“人间佛教”的等值等价的问题,虽然它是人间佛教的重要问题。慧能禅,或说慧能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最大特色,就体现在现世性、世俗性。人性与佛性、心间与世间在慧能那里实现了真正的贯通。让我们来引用慧能几段最经典的论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宗宝本《坛经·般若品第二》)“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敦煌本《坛经》第36节)“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识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

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敦煌本《坛经》第31节)以上所有之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不离世间觉”。“见诸佛境界”、“至佛位地”,一句话,成佛成人之处即在“一切处”、“六尘中”。只要做到“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对于“世间”的态度既要做到“不离”,又要做到“不染”。所以“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敦煌本《坛经》第14节)在现实的世间,现实的世人实现着他们的“来去自由”、“自在解脱”的世俗性生活。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结论,慧能禅所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人间佛教。这一富有特色的人间佛教所要彰显的是关乎人性、生活以及生命这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所以称慧能禅为“智慧禅”、“生活禅”、“生命禅”的答案亦在此找到。

以上就是本人在拙著《禅与老庄》出版以后时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借助此次拙著再版的机会,把它提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人家。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府建明先生,是他提供了这一份殊胜因缘。建明兄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杰出系友,其为人为学,素为本系师生所称道。同时,我也要感谢为拙著再版付出诸多辛劳的王田编辑。

徐小跃

2009年12月于金信花园

同类推荐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热门推荐
  • 推销不可不知的客户心理学

    推销不可不知的客户心理学

    认清客户心理,用不同的推销方式推销,会使你的业绩提高得更快。本书正是为所有期待掌握客户心理、引导客户消费的推销人员而写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销售人员。
  • 世子夫人有点田

    世子夫人有点田

    现代特种兵穿越到农家傻妞身上,面对四个未成年,她默默吐槽:果然越穷越能生。前有极品亲戚挡道,后有邻里羡慕嫉妒。苏青青表示,要银子没有,要命姑奶奶奉陪。南宫文轩死里逃生,惊觉自己重生了,入眼处是一个小傻子,他发誓:你救我一命,我许你一世安稳!某将军水润的眸子望着她,“青青,待你长发及腰,我娶你可好?”苏青青冷笑:苦逼世子都被发配到农村了,一没钱二没势老娘跟你喝西北风啊?
  • 那些流过泪的岁月

    那些流过泪的岁月

    我本是一个说话口吃不清,外加脑袋迟钝、反应缓慢、有一点点的智障,从小被亲兄妹们虐待,遭受非人的折磨,我一天天地慢慢熬着,看不到希望的到来。幸好奶奶没有放弃我,她给我讲张海迪的故事,告诉我,身心有残缺的人,一样可以成就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让我不要放弃……在老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跨越了自身的障碍,踏入学校大门。
  • 双面总裁,总裁有病得治

    双面总裁,总裁有病得治

    a市庞大的沈氏集团总裁沈嘉辰竟然是个双重人格患者,至于他到底为什么会变成双重人格,那一直都是一个未解之谜。直到他遇到了百变女主叶紫莹,似乎一切都在慢慢的发生改变,叶紫莹是挤破头才进了沈氏公司的一个小编剧,为了更好的写出自己笔下的角色,紫莹常常会把自己变成那个样子,她交往了六年的男朋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下定决心离开她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修真高手

    都市修真高手

    一名普通学生,天道选中之人,半神体质,天生魔血,老道赠送玄天手环,从此桃花运犯........他开始接触一些常人所接触不到的东西——伏羲祭坛、地狱门、十八层水晶塔、天界、异界?甚至是太古神,这一切究竟有哪些联系?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在一系列的危机和阴谋中不断成长,完成自己的使命,纵横六界!本书的六界是指阴阳界、妖界、凡界、修真界、太古异界、天界。同时存在一个时空。
  • 脱口秀的技巧与方法

    脱口秀的技巧与方法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秀”出真我。脱口秀也是其中的一种“秀”。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难,简单点说,就是把自己的话搬到舞台上,以有趣、有料、有味的方式说给更多人听。本书不是简单的说话技巧,而是以脱口秀为立足点,囊括演讲、演说、访谈、主持、评论、表演等各种脱口秀类型,并结合古今中外广为人知的名人脱口秀案例,详解表达技巧,旨在切实提高你的表达功力和脱口秀水平。帮助你轻松进入社会群体,用说话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迅速提升你在生活、工作中的魅力与号召力!
  • 来世还是我追你可好

    来世还是我追你可好

    讲述了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在大学相恋的故事,面对种种考验,爱情还是亲情的选择道路上,他们一直在徘徊!
  • 网游之机械时代

    网游之机械时代

    重生一世,北溪回到游戏做起了萌萌哒的机械师小萝莉。双枪重炮,人形萝莉召唤兽,霸气的黄金加特林...一人颠覆整个时代。“我要重现机械师的辉煌。”这是机械的时代,亦是你们的时代。----致所有的机械师玩家!PS:求各种推荐票各种收藏各种打赏各种票票....
  • 清风曾吻我

    清风曾吻我

    这一生,未渲的眼睛看透了无常冷暖,锦策的双手镇住了马乱兵荒。未渲说,在她灰暗的生命里,锦策是第一束也是最后一束照进来的光。锦策说,在他麻木的生活中,未渲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他深爱的人。
  • 萌妻有令:顾少,下手轻点

    萌妻有令:顾少,下手轻点

    京城谁人不知南城顾少冷酷无情、诡谲狠辣、权势滔天,却怎么也没想到顾少会为了一个女人洗手作羹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某天,他正要将她就地正法时,猛然冲出一团子挡在她身前,“不准欺负我妈咪。”他看着跟自己八成像的小男娃怒了,“顾沐白,看来我们的账,得好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