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600000006

第6章 青春时代(4)

“冲葛根粉要用滚开滚开的水,一手快冲,一手快搅,那粉冲出来才合胃口……对啦,还忘掉了一道工序,放葛根粉以前,碗里放一把炒熟的黑芝麻,放几粒枸杞,再放几粒核桃仁……那粉冲出来黑、白、红、黄四种颜色……”

“那葛根粉还有一种吃法。”这时又有人在一旁补充说,“把葛根粉放进盆里,往里倒水,不能倒得太快,用一根筷子慢慢转圆圈,慢慢搅和,水也不能倒得太多;然后要用掌心慢慢地搓,搓成一个个鸽蛋大的丸子,上笼屉蒸。蒸得半生不熟时,再下油锅炸,炸起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再加酱油、辣子、葱、姜、蒜,喜欢吃咸加点盐,喜欢吃甜加点糖,咬一口——嗨!赛过肉丸子……”

真是看景不如听景,经他这么一形容,大家也只有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咽口水了。

袁隆平也补充说:

“你们湘西产的这葛根粉是很好的食品,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降火、醒酒之功效。等哪天有时间我们也搞点小自由,上山挖些野葛根怎么样?”

秋天终于到了,可以吃新米饭了。那脱了谷衣的白米,圆圆的、白白的,非常诱人。对在饥饿中熬过了长长的一春一夏的人来说,吃上一顿香喷喷的新米饭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在湘西农家有一个规矩,就是第一锅新米饭可以敞开肚皮吃。袁隆平被一位学生家长请去吃新米饭。那学生替袁老师盛了满满一碗,一个大大的粗瓷碗拍得实实的,上面还堆了一个尖尖的“山”,真让袁老师哭笑不得。这学生是自己饿怕了,唯恐他的老师吃不饱啊!当然,学生也如法给自己堆起了一座“小山”。只见那学生张大嘴,三扒拉,两扒拉,如同风卷残云,霎时,那座尖尖的“山”不见了,一会儿,碗里也空了。此情此景,让袁隆平的鼻子有些酸楚。

袁隆平端着自己的一座尖尖的“山”感慨地摇了摇头:唉,这饥饿的年代啊!

此时,袁隆平已经从平房迁到了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单身宿舍楼的二楼,他与李国文是近邻,两人在楼道里并排搭了两个烧柴火的炉子。冬天,一个周末的晚上,他俩点燃两只柴火炉子,炉子上各放一只脸盆,一只煮红薯,一只煮白萝卜块。两大盆“美食”被炉火煮得咕嘟咕嘟直冒香气。

“晚宴”开始了——袁隆平与李国文敞开肚皮吞下了那盆红薯,本打算将那盆白萝卜留给晚间那些赶来搞“精神会餐”的同事们打牙祭,想不到,一位饿得浑身浮肿的学生闻“香”而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农学20班的学生全永明。没等全永明开口,袁隆平忙说:“小全,你来得正好,快帮老师吃掉这盆萝卜!”

“谢谢二位老师,那我就不客气了!”说话间,全永明给二位老师行了一个鞠躬礼。

袁隆平递给全永明一双筷子,全永明接过筷子,对着炉子上那盆萝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会儿就将一大脸盆萝卜吃了个精光,吃得两位老师目瞪口呆,吃得两位老师热泪滚滚。袁隆平说:“这伢子饿得好苦啊!”

“谢谢二位老师!”全永明又是一声“谢谢”,又是一个鞠躬礼,眼含泪水转身离去。

6.震撼与挑战

全永明的鞠躬让袁隆平无法忘却!那情景时不时地出现在袁隆平眼前,似乎使了魔法似的,不停地晃动着,让袁隆平彻夜难眠。

次日,袁隆平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在那条蜿蜒的小路上。冬天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那风吹在脸上,似乎有些疼痛。举目山川暮色,他不由得忆起了“山寒回水瘦”的诗句,浑身不禁一颤。他远远望去,但见城边的沅水桥头挤满了人。他不由得快步走近人群,只见桥上横卧着两具枯瘦如柴的饿殍,同样枯瘦如柴的亲属在边上哭泣着,可是显然她们连号啕大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围观的群众人人脸上堆满了忧伤,有的甚至还显出了熟视无睹式的漠然——在那个时候,饿死人是经常的事情,已经不容易触动自己也在饥饿中苦苦挣扎的人们的心了。

这惨痛的一幕,震撼了袁隆平的心,激发了他强烈的责任感。

这惨痛的一幕,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就这样向着威胁人类的“饥饿恶魔”发起了挑战。

这是心灵的震撼,这是血的洗礼,这是凤凰涅槃前的苦痛,它让这位农业专家更坚定了自己该走的路。

1962年的初春时节,袁隆平带领40多名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劳动锻炼。他住在生产队长老向的家里。这位生产队长精明、能干,责任心强。那时,中国农村还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作为生产队长,老向正在为摆脱饥饿、增产粮食而发愁。

一天,老向冒雨从八门队换稻种回来,他抓了把稻种对袁隆平这位农校老师说:“袁老师,这是刚从八门换回来的种子,听说使用这种子好,能增产。”接着,老向又用低沉的声音说:“粮食这么紧张,要度过灾荒,多打粮食,要靠年成,还要靠种子好啊!去年八门使用这种种子,今年就没有吃国家的返销粮呢。”

袁隆平接过稻种,边看边问:

“你们为什么要到八门换种?”

老向回答说:

“我们已经连续两年粮食减产,靠国家拨来的返销粮度荒,心里很难受啊!今年,队里打算大干一场。不过,要争取好收成,就全靠这些换来的好种子了。”

老向在饥荒面前,没有悲观,没有叹息,而是积极想办法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让袁隆平深受感动。他想:这是亿万人民奋发图强、战胜饥荒的决心。袁隆平怀着敬仰的心情,边思索,边频频点头。

这时,老向突然说道:

“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你一定会为我们培育出新的稻种!如果研究出能增产的稻种,亩产4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那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战胜饥荒,苦日子就可以结束了。”

老向的话语意味深长,它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改良品种,战胜饥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袁隆平以一个农业科学家的良知,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思索着自己怎样做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他想到伟大的祖国在人类历史上,有过秦汉、盛唐的辉煌,有过宋代的绮丽,有过元明的强盛。可是,自晚清以来,中华民族却受尽了列强的蹂躏与屈辱。

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昔日的玄奘,历经九劫十八难到天竺取经;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卧薪尝胆,使自己无愧于更为久远的历史?

返回学校以后,袁隆平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条新闻:英、美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森根据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已经研制出了遗传学分子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研究达到了分子水平。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蔓延在袁隆平心里的信念藤条开始四处扎根,并升腾为一种力量,这是生的力量,更是超脱内心束缚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心灵深处开始散发无穷的火焰,不断升腾,再升腾。

从此,他向饥饿发起了挑战。

他的做法是:特殊培植一些表现优异的植株,待秋季将优良种子筛选出来,第二年播种后,观察其表现,并依次找出具有遗传优异性状的植株,经人工去雄,然后再进行杂交。或者将混生在稻海里的雄性不育系的材料选择出来,备做来年的试验。

夏季是水稻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劳作在似火的骄阳下。他整天哈着腰,将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一株株、一穗穗地辨认出来,其艰辛可想而知。

我国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就是忘我劳动,在劳动中,他们几乎忘却了自己。袁隆平似乎已经被磨炼成了这样一个忘却自己的纯朴农民。烈日炎炎似火烧,他汗霜满衣,皮肤黝黑。常年扎在水田里不怕吃苦的农民都交口称赞袁老师“干活太实在”。看到袁隆平常常头顶烈日,一头扎在稻田里,久久不肯出来,很多农民惊叹地说:“袁老师,你跟我们吃这份苦,到底为什么?”

是啊,他到底是为什么?

他是为了探究水稻生存的秘密,为了向饥饿挑战,为了使我国人民摆脱贫困。

简单、大度、乐观、奉献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这种智慧的生活,会培养出气度恢弘、性格坚强的人。校方不必给袁隆平规定什么规章制度,他会自觉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水稻不会说话,或者说人们听不懂水稻的语言,但是水稻与袁隆平却可以无声地交流。每当微风拂过,所有的水稻便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在田间沙沙作响。袁隆平以为那正是天地宇宙中最和谐的交响乐曲,他就是在享受土地赐予他的那份愉悦与欢喜。

他那记录杂交水稻的图纸上,各种标记、各种颜色、各种符号,斑斓杂陈,在他看来,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

每到秋收季节,他抚摸着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感悟到了一个个滋润而饱满的生命。他似乎更喜欢用心灵与那一粒粒可爱的种子对话,那是充溢着辛酸和神秘的快乐。尽管那时候他还不到30岁,还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年龄。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袁隆平却非常知晓那愁滋味——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战胜饥饿!

同类推荐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透过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或是学习他们的成败之道,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绝世凤妃:重生之妙龄千金
  • 魔帝宠妻妖娆后

    魔帝宠妻妖娆后

    她是华夏第一特工,国家隐秘高级官员,手下掌管官员无数,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追回华夏国国宝,凤凰玉戒,传言得玉戒者一统天下,却没想这不过是华夏国官员里应外合想除掉她,她挡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得不死。刹那,混沌开,玉戒认主,把她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世她发誓为自己而活,废物,是么?她有玉戒在手。没钱?玉戒在手,练练药,勾勾手。什么?怀孕?爸爸身份不明?没关系,美男一打,谁赢谁是!女人,某男咬牙切齿大吼,你想我儿子喊别人为爹!休想!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一大一小,大街上,爹地,麻麻又在勾搭漂亮叔叔喔。女人,真的是活的太逍遥了。
  • 史事讲将

    史事讲将

    三国群雄、元明末初、隋唐征战、汉末争霸、两宋风云,这里有你所不熟悉的历史人物传记
  • 中山诗话

    中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刑警手记(全集)

    刑警手记(全集)

    一桩看似平常的凶杀案,却意外开启尘封多年的惊天秘闻。刑警学院讲师龚克,麻木冷漠,却是个犯罪心理学天才,常接受省公安厅特聘参与多起重案的侦破工作。临水市发生一起诡异连环凶杀案,他受命前去指导,从而邂逅了号称“临水第一法医”的女法医叶南笙,从而开始了一段生命的新旅程。临水连环凶杀案、大学密室杀人案、最完美不在场犯罪痕迹案……龚克和叶南笙合作默契,从几乎无迹可循的犯罪现场中寻找出凶手的破绽,将一个个真凶绳之以法。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在一次次合作中升华。
  • 状留篇

    状留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短篇和番外零碎小合集

    短篇和番外零碎小合集

    不定期更新的小合集~~大部分是作者两本小说的番外以及各种展开~~~不喜欢言情的宝宝勿入。
  • 忠犬的背叛

    忠犬的背叛

    暴雪是母亲丽莎生的第一只小牧火,鲁莽而勇猛。牧工老曹为了让它成为真正的牧犬,用棍棒和饥饿训练它,往它被野磐撕咬出的伤口上撒盐……很快,它成了对主人最忠诚的奴才一样的猛犬之王。为了保护主人和牲畜,它咬死过毒蛇和金钱豹,也战胜过母狼……但当母亲丽莎在糊涂中咬向主人老曹时,暴雪竟然为保护主人而咬死了母亲……人们用棍棒追打这个“逆子”,暴雪成了丛林野狗,它虽然活着,但灵魂却永远孤独地在荒野中飘荡……
  • 吴佩衡医案

    吴佩衡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