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1996年5月8日,首都北京晴空万里,阳光和煦。这一天,对寻常百姓来说,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然而在军队医学专家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兄弟的心里,阳光的温度直透心底,温暖人心。
因为就在这一天,黎介寿继哥哥黎鳌、弟弟黎磊石之后,也跻身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行列。黎氏三兄弟,一门三院士,成为世界医学史上一个传奇。
在中国古代,有大名鼎鼎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有蜚声四海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现代则有世人皆知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而如今黎家三院士一朝出世,泱泱大中国又一则佳话。
十年前,同样是一个鲜花怒放的5月。这天午后,全军后勤科技成果授奖大会,在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大礼堂隆重举行。
这次大会的规模、什么领导出席,至今已很少有人能记清,但有三个人的名字,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黎鳌、黎介寿、黎磊石。因为他们分别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烧伤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肠瘘的治疗与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肾脏病的研究与防治”的领衔完成者。黎氏三兄弟喜获三大奖,是那段时间中国医学界的美谈。
三兄弟是湖南浏阳人。他们同为医学界泰斗、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军事医学界重点学科的带头人。
兄弟三人分别担任烧伤、普通外科、肾脏病三个全军专业组的组长,以及烧伤、普通外科、肾脏病三个全军研究所的所长,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老大黎鳌、老三黎磊石已驾鹤西去。
黎鳌1917年5月出生,1999年9月去世,享年82岁,原任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西南医院解放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是我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一代名师,在中国烧伤学界素有“百科全书”美誉。
黎介寿,1924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医学教育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荣膺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医师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高等级科技成果奖36项,1994年领衔完成亚洲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此成果入选当年“全国十大医药科技新闻之一”),2003年4月领衔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术,2011年1月领衔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31部;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2011年2月,他领导的普通外科被南京军区授予“科技创新模范医疗科室”荣誉称号。2013年1月,经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批准,普通外科荣膺“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
黎磊石,1926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原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肾脏病学会原理事,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原理事,香港内科学荣誉院士,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黎磊石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是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医师奖,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江苏省建国60周年十大杰出科技人物。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8次。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中国肾脏病学》等专著1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他领导的肾脏科,是军队、江苏省医学重中之重学科及实验室。2010年3月16日,黎磊石因患癌症长期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黎鳌、黎磊石过世后,遵照他们的遗嘱,骨灰安撒于滚滚长江。而年已九旬的黎介寿,至今仍在长江之滨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从事着神圣的医学事业,延续着世人为之称颂的“黎氏”传奇。
相关链接——引人注目的院士之家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录中,父子院士有严济慈和严陆光,田绍武和田中群,谢家荣和谢学锦,杨廷宝和杨士莪等。父女院士有李四光和李林。兄弟院士有冯友兰和冯景兰,汪德昭和汪德熙,冯康和冯端,王守武和王守觉,杨福愉和杨福家,范维唐和范维澄,李德仁和李德毅等。三兄弟院士有黎鳌、黎介寿和黎磊石,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堂兄妹院士有唐孝威和唐孝炎。夫妻院士有钱三强和何泽慧,张文裕和王承书,曹天钦和谢希德,郑树森和李兰娟,吴仲华和李敏华,周廷冲和黄翠芬,闽思泽和陆婉珍,谷超豪和胡和生,邹承鲁和李林,徐光宪和高小霞,何炳林和陈茹玉,王阳元和杨芙清,许国志和蒋丽金,陈竺和陈赛娟等。